試閱 1/2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日本人氣和當教你更出色的53個練習

「老好人」就是個性好嗎?

我們常說「個性好的人老吃虧」「好人容易被利用」。這種時候,大家心頭浮現的是不是無法拒絕別人的請求、被塞了一堆工作的「老好人」呢?

可是,「老好人」並不等於「個性好的人」。他們只是過於懦弱,無法拒絕別人罷了。至於這種懦弱源自於何處?就是「不想被對方否定」「不想被對方討厭」、提心吊膽的心理。

提心吊膽,從佛家的角度來進行心理分析,就是「憤怒」的一種。即使拒絕對方的請託,對方也不一定就會與自己絕交吧?然而老好人卻會擔心「對方可能會生氣」,做出各種負面的想像而忐忑不安。他們對自己幻想出來的憤怒場面感到恐懼,因而矇蔽了心靈,所以從佛家的角度來看,是一種不好的性格類型。  答應人家。這種無法清楚判別事理的狀態,無法拒絕別人請託的理由還有一種,就是個性迷糊了點,會不小心輕易答應,在佛家叫做「無知」。而「無知」也是無法控制心靈的狀態,所以不能算是「個性好」。

一般來說,強勢的性格通常會被視為「個性差」,所以相反的柔弱性格就容易被說成「個性好」,但我必須說,這是一種錯誤的成見。一個頭腦清晰而冷靜的「個性好的人」,不會給別人「我要盡情利用他」的可乘之機。如果攬下大家的工作,內心感到滿足,那是一件很棒的事。可是如果內心喃喃抱怨著「真不想做」,那或許就需要拒絕的勇氣了。 
大聲主張是「耀武揚威」的表現很多人喜歡大聲主張一些天經地義的事。「不可以熬夜!」「愛情比金錢更重要!」「人心是善變的!」諸如此類,這會讓聽的人感覺:「這我是知道啦 可是何必說得那麼理直氣壯嘛 」於是陷入消沉,甚至覺得惱火。

然而,為什麼就是有人喜歡這樣大聲主張一些大道理呢?因為他們其實只是想要耀武揚威罷了。這些人覺得,只要搬出大多數人都認同的大道理,就彷彿有尚方寶劍在手,銳不可當。

另一方面,會搬出理所當然的大道理,也是出於想要指責別人的心態。這也是一種「想要耀武揚威」的表現。在指摘對方某些事的時候,他們會用「正確」或「錯誤」這種好似具備客觀性的口吻談論,可是背後卻在釋放出這樣的訊息:「說得如此頭頭是道的我,比起連這種事都不懂的你,真是有價值多了。」

這肯定會帶給周圍的人不好的印象,因為其他人一樣也想出風頭。我總感覺,驅動人類的原動力,除了「想出風頭」以外,還真是沒有其他了。人們就是如此渴望別人肯定自己的價值。大聲主張天經地義的道理,容易招來不好的結果,是因為裡面帶有否定的意涵:「我是對的、了不起的,而你是低劣的。」這就像是熊熊燃燒著否定對方的憤怒能量在評斷:「你這個不守規矩的愚昧之徒!」憤怒這種東西會矇蔽人心,使人昏瞶,所以即使做的事是對的,憤怒也會把一切都變成錯的了。

明明是在安慰人,卻變成演講大會

「真不該那麼做的,哈哈。」有時候跟朋友閒聊,是不是會像這樣提到自己其實並不怎麼懊惱的事呢?如果這種時候,對方熱情如火地建議說:「不會怎麼樣啦!那不算什麼啦!只要像這樣再那樣、再怎樣就不會有問題了啦!」你會有什麼反應?「呃 其實我也沒那麼煩惱啦 」就算禁不住退避三舍,也是難免。

有些人看到別人表現出一點煩惱的樣子,就會立刻滿腔熱情地安慰或建議。乍看之下似乎心地善良,但果真是如此嗎?這種人好像經常連別人並不困擾的時候也胡亂安慰一通,感覺十分牛頭不對馬嘴。  

表面上是在安慰對方,但其實可能是想乘虛而入,向對方灌輸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好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他們只是想要受到對方感謝、感動對方,好使自己能夠洋洋得意罷了。 可是,這種「邪念」馬上就會被人識破,所以無法感動對方的心。因大論此別人找我們商量,或是我們安慰別人的時候,重要的是確認自己的態度裡面有沒有優越感,或是希望受人感謝的私欲。這種時候可以做為判斷指標的,就是自己安慰的話是否變成了演講?  

自以為誠懇地在安慰對方,對方卻顯得更加難過或是沉默不語的話,就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正在強勢地提出建議吧。人在沮喪或難過的時候,需要的是對方平靜的「接納」,而不是名為安慰的自我主張攻擊。


「客氣過頭」也是一種自我主張

有時候,我們懷著輕鬆的心情提議某件事,或是贈送某些東西時,會碰上有些人滿口「實在太過意不去了」「對你太不好意思了」,什麼都要推辭,結果讓提議的一方心想:「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把他搞得那麼惶恐,真過意不去。」氣氛變得尷尬無比。  

就像前面說過的,人的天性會把不希望別人做的事,反過來說成「這是為了你好」。而「這樣對你不好意思」的客氣也是一樣的。客氣乍看之下似乎是謙遜,實際上卻隱藏「其實我真的不想要」的心情,把責任推到對方頭上,所以才會給人一種假惺惺的感覺。  

客氣和顧慮一旦過了頭,也會散發出強烈的自我主張氣息,壓迫到自己和對方的關係。當別人好心提議時,不要用假客氣的自我主張拒人於千里之外,就細細體會對方的善意吧。


電影和音樂只是一種逃避 

沮喪的時候觀賞令人感動的電影或是聆聽音樂,心靈大受撫慰,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其實這種「撫慰」的真面目,也是「刺激」的一種。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還是有可能帶給心靈不好的影響。能夠藉由忘掉現實的刺激來撫慰心靈,代表或多或少是厭惡著現實的。如果透過溫和的電影或音樂等微弱的刺激稍微離開現實,馬上就回得來,但是如果開始追求強烈的刺激,或是量太多,就會漸漸失去面對現實、克服現實的動力,十分危險。  

有些音樂和影像具有上癮性。比方說,你是不是有過電視廣告或暢銷歌曲的旋律在腦中徘徊不去的經驗?據說那些音樂是經過精密設計的,是由能夠強力滲透人心的音符組合、編成的。那種音樂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可以在一瞬間將我們的意識從現實轉移開來,卻會留下一種滲透心靈的不適感。為了掩蓋這種不適,我們又會去追求別的刺激。長遠來看,我們的心將永遠得不到安寧。  

從改善個性的觀點來看,最好是避免依賴具有強烈刺激性的音樂和電影來忘掉現實。不過,當成日常的點綴,聰明地運用不過分刺激的電影和音樂是好的。感覺到壓力,而且在這樣的心靈狀態下怎麼努力都無法打破僵局時,若是能夠暫時受到撫慰,也可以萌生出努力改善現實的幹勁。像這樣把音樂和電影當成提振心靈的「必要之惡」來利用,也是不錯的方法。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