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感動的時刻,力量最大:真情相待,都是人性美與善的循環

●龔老師的獎狀
◎一封遲了四十餘年的來信,道不盡的感謝之意。

前一陣子,有人在我臉書私訊我,問道:「戴先生,您好!冒昧詢問一下,龔麗卿老師是您母親嗎?她是否曾於民國六十六年,服務於淡水竹圍國小?……若是,那我就是她的學生!若不是,抱歉,打擾了!」

接到此信,我回覆對方:「是的」。

對方立刻回覆我:「戴先生,太開心了!我念小學四年級時,家裡是養鴨人家,我是一個髒髒臭臭、其貌不揚的鄉下小孩。我的功課還不錯,但寫作業會偷懶……

我要感謝龔老師不以貌取人,她看到我外在以外的優點。那一年,龔老師給我當了模範生,得到一張獎狀……這張獎狀,父親一直幫我放在鐵盒保存,直到父親三年前去世,我在整理遺物時才發現,又勾起我對龔老師的記憶與懷念……」

這位先生説,他姓柯。他也把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年),獲得模範生的泛黃獎狀,傳寄給我。

我告訴柯先生,母親現在生病住院、也是疫情期間,不方便探視……

柯先生又跟我說:「一個學生,在四十幾年後,還會想上網、搜尋小學時期的老師,就是他沒有忘記這位老師啊……」

後來,我把母親最近的一些照片,傳給柯先生看。

他回覆道:「距離小學很遠了,但龔老師的身影容貌,我都還記得;看到她晚年的照片,可以依稀看得到她當我導師時的身影。

柯先生又對我說:「會我一直記著龔老師,也不全然是因為她讓我領了『一張模範生的獎狀』……我的小學,經歷了五位老師,有的老師鄉音太重的完全聽不懂、也有的老師非常勢利的,用言語霸凌我這個鄉下小孩、嘲笑我的父母親生了八個小孩……

但是,只有龔老師,讓我感受到溫暖,因為她不會因為我穿得破破爛爛、髒兮兮的,而歧視我。

我的作業偷工減料,她也不說破,她只叫我『不要漏掉』而已!

龔老師擔任我小學三、四年級導師,她給我打的成績單,全部都是『甲』,只有寫字是『乙』; 我寫字不好看,是事實,功課不錯也是事實,但龔老師對我們,都是溫暖而公正……」

柯先生後來努力上進、用功讀書;中國醫藥大學畢業,懸壺濟世,現在是一位執業的中醫師。

我去醫院探望母親時,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只是,躺在病床上多時的母親、她的眼睛虛弱、無神地看著我……她應該已不記得,這將近五十年前的往事了。

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我感謝柯先生告訴我,這件我以前不知道的――「有關母親的故事」。

「做一個令人懷念的人」,一直是我提醒自己的目標。

我也回覆柯先生:「請把我母親對你的鼓勵與愛,轉傳給你的家人、朋友、親人……」

【感動小筆記】

母親一生在各個偏遠小學教書,這個小故事,是她在最後重病住院時,她過去的學生主動和我聯繫,我才知道有這段與學生互動的故事。
 其實,母親已在二○二二年四月過世,但她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她跟別人說話時,總是「輕聲細語、面帶微笑」;她總是喜歡主動「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她常到醫院當志工,也到病房去探視病患,也做唱詩歌、傳福音的關懷工作。
母親曾跟我説:「主動關懷別人、問候別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會加溫。」真的,母親一直覺得,她的人生使命,就是在信仰、在教會、在幫助別人;而她的行動與説話,總是「充滿愛的溫度」。
蘇俄作家高爾基説:「世界上一切的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的確,人的一生,若有些值得誇耀的成績與成就,最應該感謝的,就是「無怨無悔、不辭辛勞、一生辛苦」的母親啊!

 

●拿著麥克風的勇敢身影
◎一手牽著男孩,一手抱著嬰兒的母親,無懼地踏上了千人的舞台……

在演講時,我的心中,常會想起——我曾受邀在彰化縣「員林演藝廳」的一場演講。演講當天,所有來自各地的聽眾,把樓下、樓上的千人座位,幾乎都坐滿了。在演講結束前,我邀請現場所有的聽眾朋友,能夠主動上台,分享在這演藝廳、聽我演講中「印象最深刻、最受用的一句話、或最喜歡的一句話」。

可是,上台分享,有沒有獎品呢?

「不,是沒有獎品的。」

唯一的獎品是,站上台上分享時,可以有一張「和戴老師的合照」;這張在千人台上的合照,就是一張珍貴的「獎品」。

那天,我的遊戲規則規定,想上台分享的時間,只有二十秒。如果二十秒之內,沒有主動上台,那麼,機會就會消失。

結果,不到二十秒的時間,就有十多位男女聽眾,從各個角落主動站出來,快步、主動、勇敢的站上演講舞台。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媽媽,右手帶著一名幼小的兒子上台,而且這媽媽的左手上,還抱著一名「正在熟睡的小嬰兒」。

輪到這媽媽拿著麥克風在台上分享時,全場聽眾,都不禁主動地為這媽媽「大聲鼓掌、盡情喝采、鼓勵」。

想想,如果換成是我自己,我敢帶著一小男孩、又手上抱著一名嬰兒,站上近一千人的大舞台、開口講話嗎?

真的,在眾目睽睽之中,要這樣上台,除非是「很有心」,否則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而且,這媽媽除了以身作則、自己分享之外,也鼓勵自己的小男孩,面對台下聽眾,勇敢開口講話……

當時,我問這媽媽:「妳們是全家三個人,一起來聽演講嗎?」

這媽媽説:「不,是四個人,還有一個念國中的女兒,坐在聽眾席上,她説不敢上台……我覺得,我要做我兒子、女兒的表率、以身作則,所以,我就趕快、勇敢地站出來了……」

多少人常常抱怨——「自己沒有機會、自己沒有舞台、自己不被看重……」可是,你願意在群眾之中,勇敢舉手、勇敢上台、訓練自己嗎?

你願意「自信、從容、微笑」,或「緊張、心怦怦跳的」,勇敢爭取上台的機會嗎?

人生的舞台,在哪裡?——

在「勇敢舉手」裡
在「自我信心」裡
在「不畏嘲笑」裡
在「勇往直前」裡
在「積極實踐」裡

人生,最讓人難過、遺憾的是——
有些人的一生,就是一直坐著、或一直站在原地,永遠不出發、不上台、不行動、不前進……而這位媽媽的「主動、積極、以身作則」,帶著孩子勇敢上台來訓練孩子的「自信」與「勇氣」,真讓我感到無限的敬佩啊!

【感動小筆記】

人可以選擇坐著、躺著、不動;也可以選擇舉手、跨出一步、站到台上。
我一直對這位勇敢帶嬰孩、兒子上台的媽媽,印象深刻,也充滿敬佩之心。因為,我在想,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也沒有這樣的勇氣,站到千人的舞台上。
 我們可能都不是了不起的天才,可是,我們可以選擇一條正確的事──用「傻勁」與「衝勁」,勇敢、堅持地走下去。
所以,我學到一句話——人要有「衝動」與「衝勁」,去做讓自己更進步的事。
當別人笑我們「傻」時,沒關係,因為,我們正在抱持一份熱情與傻勁,去做一件「讓自己快樂、進步、突破的事」。
沒有「傻勁」與「衝勁」,人就會變得很平凡、很普通、很沒有鬥志。
所以,「只要自己覺得做對了,就要勇敢跨出去、堅持下去啊!」

●在湖中橋上的年輕學子
◎成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自我苦練、勉強而來的。

多年前,我曾應邀到大陸天津一家知名台商去演講;演講結束後的晚上,接待人員在晚餐後,帶我到附近的「天津南開大學」去參觀、散步。

那天夜裡,校園昏昏暗暗的。我看見,校園裡有一個湖,湖上,有一個橋。

遠遠的,我發現,橋上,聚集了很多男女生在那兒,不知道在做什麼?

當時,我的心有點納悶,想到這些人這麼晚了,校園這麼昏暗,也看不太清楚,還在橋上吱吱喳喳講話幹什麼?

後來,接待人員告訴我:「他們都是在那裡『練英語』!」

「啊?……練英語?……」我吃了一驚。

「對啊,這些學生都是自動自發來到橋上,來練習講英語;他們彼此規定,上了橋,就必須用英語交談,不能講普通話,要強迫自己練習講英語……因為,他們從外地來,沒有錢上英語補習班。」

天哪,怎麼會有這種事?太不可思議了!

多年後,我有機會在台北接待我的母校──美國奧瑞崗大學的副校長張春生博士,他主管「國際事務與發展」。當張博士從美國來到台北開會時,我與他見面,也不經意地向他提及上述「橋上練英語」的事情。

此時,張博士很興奮、手舞足蹈說:「對、對、對,那就是我的母校『天津南開大學』。以前,我們都在那個湖的橋上練英語的!那個湖,我們叫它『馬蹄湖』,我們每天早上、晚上,都有人在那兒練英語,我們把那附近稱為『English corner』(英語角)……」

張博士開心地對我說,他就是在那裡苦練英語,後來才到美國留學、教書;最後,在八十多名美國博士群中,脫穎而出,被挑選為奧瑞崗大學的副校長。而他,只比我大兩歲。

以前,我去過北韓平壤等地旅遊,只見官方指派給我們旅行團的當地女導遊,講得一口標準的中文。

我很驚訝地問她:「妳有到過中國學中文嗎?怎麼妳講得這麼好?」

「沒有啊!我們是不能隨便出國的。我是念中文系的,中文都是靠自己苦練的!」這漂亮的女導遊說。

也有一次,我受邀到西安某保險大會演講;因為有美國來的外賓、高階主管,所以大會就安排了三名女生做現場口譯。我一邊用中文演講,這三名女生就輪流用英語,即席翻譯給現場的美國人聽。

後來,我問保險公司總經理:「這三名這麼棒、會現場即席口譯的女生,是不是都是留學美國回來的?」

「沒有啦,她們都沒出過國!她們都是大學畢業,自己苦讀、苦練,才有機會當即席口譯員……」

成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自我苦練、勉強而來的。

「自古成功靠勉強!」

「後天的努力,也是可以成功的!」

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都必須詢問自己「to be」這個問題。

「to be」是什麼?就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當你知道,也渴望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時,你就要朝著「to be」的方向,不斷地努力、奮鬥、前進!

因為,「to be」就是一個目標、一個信念,也就是我們自己心中「未來想走的路」。

有人在年輕時,苦練英語,出國念書後,當了教授、副校長;有人苦練中文,讓自己脫離貧窮、在北韓當導遊,或是當現場即席口譯,比一般年輕人有更高的薪水收入。

「信念造就一生,堅毅成就美夢!」

在經過無數的艱辛努力、奮鬥之後,「最後笑的人,笑得最好、最美、最燦爛。」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

【感動小筆記】
年輕時,有位老師曾告訴我們──「要隨時問自己:『你正在做什麼?』」
生命,是一份極珍貴的禮物,我們都不能浪費每一天。
《最後的演講》作者蘭迪‧鮑許教授,因罹癌而過世,他的太太潔伊‧鮑許,在新書《最後的演講永不完結》中說:「是的,我經歷過悲慟,但,我必須走出去,否則就會錯過一路上許許多多的快樂時刻,也就成為另一樁真正的悲劇。」
「我明白,我現在就該為自己做些事,不要再拖延,不要往後推遲到人生較晚的時候。我必須從每天獲得一些歡樂,而不是等到明天……」
是的,人生要築夢,都不能拖延、推遲;沒有Right time,就是Right now。我們不能一直回望過去的悲傷與失望,要像一隻「跳跳虎」一般,勇敢開創明日的可能與美好。
我正在做什麼?」「我還可以做什麼?」
「為什麼別人做到了、成功了?但,為什麼不是我?」
「想採取行動,不是現在?那要等到何時?……」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成就什麼樣的自己?……「空想」是沒有用的,「立刻去做」才有用。
因為,「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器度,決定一個人的廣度。」

 

●行車事故中的領悟
◎給別人一個空間,就是給自己一個空間。

有一天早上,我開車出門。途中,把車子停在路邊巷口買早餐。
此時,一輛計程車要右轉巷子,但因計程車靠得我太近,所以右轉時,車身不慎擦撞到我的左車頭。
這時,我還坐在車子裡、尚未下車。計程車司機看到他的車身擦撞到我的車頭,趕緊下車,過來跟我道歉,也一臉愧疚地問我:「這樣(安捏)……要怎麼辦?」
當時我知道,完了,我的車子被擦撞了、已經發生了;可是,應該不嚴重,只是小車損……我對著過來對我道歉、一臉著急、不知所措的中年司機説:「沒關係,你趕快走吧,這是小事,沒關係,你趕快去做生意……」
這名中年司機看我連下車都還沒下車,也沒有要求他賠償,就請他離開……他一臉感激的臉龐、一直點頭道歉、感謝的離開……
記得,我年輕(約二十八歲)時,在華視當記者。有一天要下班回家時,我於昏暗的華視停車場、在倒車要離開時,不小心撞到一輛緩緩經過、且非常高級、名貴的轎車。
天哪,怎麼辦?我的車子是區區五萬元買來的「很老舊的車子」,去撞到人家這麼高級、名貴的進口車,怎麼辦?
這時,車上駕駛下車來查看車損情況……我則很緊張、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一直低頭道歉、賠不是。那時候,只見後座車窗搖了下來;我看見這名貴車子的主人,竟然是——頂頂大名的「台灣奧會主席吳經國先生」。
(我那時雖然是華視的菜鳥記者,但我還是認得出來知名度高的名人)
在我撞到名人的高貴車時,真的很緊張、不知道該如何賠償?
我很清楚記得——當時,吳經國先生走下車,看了一下車損,也對我説:「沒關係,下次開車要小心一點哦……」隨後,他立即示意駕駛,開車離開,留下在昏暗中滿臉感激、萬分感謝的我……

「給別人一個空間,就是給自己一個空間。」

「寬恕別人、原諒別人、喜歡自己。」

這是我多年前從吳經國先生身上學到的美德。
吳先生不認識我,他或許也不記得這件事,但,我一直記在心裡、感激在心裡。
三十多年前,他原諒一名不小心撞到他名貴轎車的年輕人、不要求賠償。今天,我請擦撞到我車子的計程車司機,不要在意、趕緊離開、去開車做生意……因為,他每天奔波、勞累開車的運將生活,一定比我還辛苦許多。

今天,雖然我的車頭被擦撞、有車損,但說真的——「我的內心,一整天,都是歡喜的。 」

【感動小筆記】

水,是「柔和」的,它可以被放進任何的容器裡。
不管外界是如何剛硬,自然界中,最能屈能伸的元素,就是「水」。
不管外在情勢是多麼對立、衝突,人的心,都可以用「水之柔情」,來打開僵局,成為聚川之堅毅。
心,是「肉的」;心,也可以是「柔美」的。
當我們的心是「柔和、柔美」時,就像水一樣,可以納百川成巨河;在溝通時,若我們用「寬柔的心」來互相對待——「多肯定、多稱讚、多寬厚、多諒解」,那麼,就一定可以贏得許多友誼。
「善意溝通、溫柔回答,可使怒氣消退。」
「先傾聽,再傾吐;要對話,不要對立。」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