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反思筆記【附日.週.月回顧表格拉頁】:神奇的思緒整理術,將過去轉化為最棒的未來

◎用反思筆記改變人生

你曾想要「做自己」「更發揮自己的長處」嗎?
想擁有更豐盛的人生,關鍵就在於「了解自己」。
但是,了解自己談何容易。
因為我們看不見自己的內在。

說真的,如果不用鏡子,人就連自己的外表都看不到。
開視訊會議時,大家有過被自己表情嚇到的經驗嗎?我有。認真聽對方說話的我,不知不覺開始眉頭深鎖。好幾次都在看到自己的表情後,驚訝地想著,「咦?我怎麼板著一張臉?」
就連外表都得用工具才看得到,了解內在時當然也需要工具。
而且,了解內在的工具就在我們身邊,這個工具就是:筆記本。

筆記本是照映出內在的一面鏡子。

寫下筆記後回顧、反思,即可逐漸釐清埋藏在心裡的念頭、想怎麼生活的想法、自己特別留意的事、思考邏輯與行動的習慣,以及深植內心的信念。

接下來,來介紹幾個藉由反思筆記改變人生的例子。

T曾在日本頂尖的大公司工作了十六年。認真又富有責任感,在工作上總是一肩扛起、負責到底的T,被公司外派到美國的研究所留學,學成歸國後也順利地升遷至管理階層。

可是T覺得自己不適合當主管,長期以來都懷著對公司的不滿繼續工作。從事自己喜歡的技術業務時間大幅減少,每天都被管理事項追著跑,痛苦到睡不著的他,連體重都跟著驟減,也曾無數次考慮過轉職。

即便如此,不知為何總是難以跨出那一步。

此時,T開始反思自己的習慣。

他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想法,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還停留在這個痛苦的環境中。

擔心錢不夠用、不知道換工作之後會不會順利、至今的努力會不會完全白費、煩惱大家對自己的看法……各種不安交雜在內心當中。

他每天再三回顧筆記,持續詰問自己。過了不久,他總算看清自己內心深處的糾結。

造成他裹足不前的最大原因,來自於早已離世的父母對他的期許—「希望T在穩定的大公司裡工作」。

T的雙親是非常嚴厲的人。

T的媽媽最開心的就是看到他成績優異、就讀名校大學、進入穩定的大公司順利升遷,還曾經對他說,「你是我最棒的傑作。」

所以選擇離開大公司、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會讓T覺得自己辜負了媽媽的期待。即使父母早已離世,T還是繼續依照父母的期待生活,並為此所苦。

透過反思筆記,就能逐漸看清內心深處的糾結。找到糾結的原因後,即可開始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T也因此突然開始正視現實:

父母已離世;妻子鼓勵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比較好」;想讓可愛的孩子們看到自己每天開心工作的模樣;想要從事更多技術相關的業務。

看清自己的內心後,T下定決心,要轉職到能活用技術的新創公司。

從大公司轉職到新創公司或許並不稀奇,但是對T來說,這個決定是解開糾結、邁出以自身價值觀決定人生的重要一步。

也來介紹一下我的實際體驗吧。

我曾因為父親經營的公司進行企業重整,在全家人失業的情況下,對人生感到徹底絕望。那時候為了找出機會,我開始每天在筆記本上把感覺是機會的事情記錄下來。而且不光只是記錄,我也會一天翻閱好幾次,每翻一次就有新發現,也開始了解自己究竟是哪種人。

現在有哪些好機會?自己有哪些優點?遇到哪些情況容易沮喪?打從心底期待的事情是什麼?……比過去更了解自己之後,我決定要發揮自己的「有物」(擁有的資源、特質等等)。從那時起,我的人生便一下子好轉起來。

我曾任上市公司部長及新創外商公司管理職,在二○一九年寫下《意義筆記:一天寫下三個機會,就能看見前進方向》這本書,接著以此為機緣,開始從事協助各位透過反思筆記開拓人生的工作。

開始做這份工作後,我才明白很多人雖然會「寫」,卻把「反思」當成一件難事,難以養成習慣。

反思、回顧自己的內省,也可說是「跟自己溝通的方法」。不過無論是學校還是公司,都不會教我們具體做法或是養成習慣的方法,才會被認為難以上手。

因此,我幾乎每週都舉辦「回顧會」,也已教導超過五千人具體該怎麼做的方法。

我也在歷經各種嘗試之後,發現了「反思筆記」這個具體方法,能夠讓人在短時間內察覺到改變人生的要點。本書就是為了告訴你這個方法而撰寫。

羅馬皇帝馬可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有寫日記的習慣,編輯成冊後出版,即知名的《沉思錄》,身為現代人的我們也能夠讀到。這本日記寫滿了奧理略對自己說的話。

.不要煩惱未來。需要的話,現在派上用場的智識之劍已足以面對未來。
.不要再談論好人,是時候當個好人了。
.人生很短。你的人生幾乎已接近尾聲了,但你卻不尊敬自己,還把幸福寄託在別人的靈魂中。

奧理略身處在一個困難接踵而來的時代。

不只戰爭頻仍,傳染病疫情也相當嚴重。在這艱困的情況下,身為皇帝的他,能吐露真心話的商量對象應該不多,想必是寫下給自己的話語之後,不斷反覆翻閱,再以此療癒、鼓勵與鼓舞自己吧。

即使不是皇帝這種特殊地位的人,最後都得由自己來決定自己的人生。這時候,反思的能力一定派得上用場。反思能幫助自我療癒內心,也能夠有效整理思緒,從中看見人生的行動方針。沒有比反思更有效的方法了。

如果不知道反思的方法,就會繼續忽視自己的心聲,對自己許下完全做不到的約定,或是過度期待後,又自顧自地失望。事態嚴重的話還會咒罵自己,甚至連做夢都會繼續自責。當對象變成自己時,這種絕對不會對別人做的過分行為,就會很自然地用來對付自己。

現在我們經常花時間在處理網路或社群平臺上的大量資訊,或是與他人的溝通,如果沒有刻意騰出時間,就幾乎沒有時間反思。

只要幾分鐘就好,請培養騰出反思時間的習慣。
反思不只是了解自己,也是與自己建立良好關係,珍惜自己、豐富人生的能力。
每個人都能透過學習並培養習慣,來學會反思的技巧。讓我們一起學習,從今天就開始回顧吧。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