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 / 2

真愛是屬於誘惑者的:被上千男性求婚告白的戀愛高手親授

第三章 誘惑者是被訓練出來的

■誘惑的心理進程  

「我希望他可以成為我的男人,該從何開始才好呢?」這是我平常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

好吧,該從何開始才好?利用香水誘惑對方的技術、引發對方好奇的手機遊戲、刺激對方想要征服妳的進退技巧,光憑這些就可以成功將他占為己有嗎?

雖說這些技術留在口袋中總有一天還是能派上用場,但是光靠這些技術並不足以使任何一名男性成為妳的專屬情人。更何況,就算妳知道了這些技術,也不確定究竟該在何時、如何使用,因為妳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誘惑的順序」。

我目前身兼五種不同職業,其中「設計師」是我的第一份職業,也是我的本業。十四年來,我學設計並從事這個行業,與廣告、攝影、裝潢、產品、時裝等各種不同領域的人合作。  其實身為設計師所做的事情與誘惑異性十分相似。妳是否也曾對某件衣服、某樣物品一見鍾情而無法自拔,無論如何都想要得到手,結果最後還是忍不住衝動地將它買下來?誘惑異性也是相同的道理。

妳知道一個人被誘惑時有分幾個階段嗎?誘惑是有階段性的。  

誘惑的五階段  

「一般女人學不會誘惑術」,這在誘惑者之間是一項不成文的定律,但是我花了很長時間努力想要打破這項定律,因為我相信,能夠發揮誘惑力的絕對不限於特定女性,也不是只有天生麗質或靠整型與瘦身打造而成的女性才獨享魅力。平凡無奇,甚至曾經被嘲笑是恐龍妹的我,能夠變得因我的一個眼神、一句簡短的話語、一通簡訊就左右了多數男性,這過程中必定有其原因和方法。

男人為什麼會被誘惑?為什麼會愛上一個女人?

誘惑其實是有階段順序的,在這裡,我想要談論誘惑的各個階段,這也是整本書最重要的核心內容。大學企管系或廣告系的專業課程裡,有一項經常出現的知名理論——AIDMA理論。

所謂AIDMA,指的是引起注意(Attention)、產生興趣(Interest)、激發欲望(Desire)、強化記憶(Memory)、促使行動(Action)。若想要讓消費者購買妳的商品,就必須先引起他們的注意與興趣,激發想要購買的欲望,在他們的心中留下印象,最後引導至購買行為,這是許多廣告人與企業家都熟知的理論。

然而,有趣的是,這套理論同樣也適用於愛情。

一個人只要對另一個人經歷過「引起注意→產生興趣→激發欲望→強化記憶(信賴與情感)→墜入愛河」的一連串過程,便會愛上對方。經過這些階段,才會形成細水長流的戀愛關係。  

▽引起注意→「我的眼裡只看得到妳,看不見其他人」。 

▽產生興趣→「妳是有價值的,想要進一步了解妳」。 

▽激發欲望→「想要得到妳」。 

▽強化記憶→「對妳留下深刻印象,相信妳」。 

▽促使行動→「愛妳」「想與妳結婚,共組家庭」。  

妳可以停止玩「愛、不愛,愛、不愛」的數花瓣遊戲了,這種猜測對方究竟喜不喜歡自己的過程,總是伴隨著緊張、焦慮與不安,而且對方也不會那麼容易就愛上妳。

魅力就像雙向道,有著複雜的相互作用。在這茫茫人海當中,要能映入彼此眼簾,發展成獨一無二的關係,並維持這段關係長久不變,是有特殊法則的。

妳想讓他愛上妳嗎?那麼就必須先從「引起注意」的階段開始。妳希望他認為妳是有價值的嗎?那麼就不要忽略「產生興趣」的階段。

要讓對方想得到妳,或者愛上妳。如果現在的妳,正在為心儀對象和自己的關係毫無進展而一籌莫展,就表示妳想要與他變得更加親密,想要聽到他主動對妳說出「我們交往吧」這句話,卻老是停留在第一或第二階段,不曉得該如何是好;或者,妳已經比對方進度超前,不停向對方獻殷勤,整天為了他費盡心思,卻一無所獲。若是如此,請先退一步,站在宏觀的角度重新回想,自己忽略掉的部分是引起對方注意,還是讓對方產生興趣?或者是沒能激起對方的欲望?抑或沒能使對方留下深刻記憶?

雖然透過文字敘述學習戀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不知到底該不該出版這本書),但是只要可以了解誘惑的五階段,相信在妳感到束手無策時,這絕對能夠成為妳的指南針。

第六章 誘惑者不被遺忘

■第一層次匹配:給對方「莫名的舒適感」  

有些人難以與人變親密,感覺自己跟人特別疏離,這些人必須先從「環境層次」的匹配開始練習。如果是社交型,或是不害怕與人認識、相處的人,則可直接從第二層次開始。

所謂環境層次,是指自己對周遭一切事物的感受。與對方處在同一個空間、體會相同的感受,便是與對方的環境層次匹配,產生連結。 

傳達舒適感的親密凝視  

試著想像妳正看著一個漂亮可愛的小寶寶,用那樣的眼神看對方。這是與「引起注意」階段的嬌媚凝視不同的「親密凝視法」。這個方法不僅會讓妳不自覺地將眉毛變柔和,還會影響腳的站姿,在全身引起連鎖反應,向對方傳達整體氛圍上的舒適感。  

讓對方覺得舒服的對話  

所謂「散布」,意指分散至各處,這是一種將想要讓對方體驗的感受的相關字詞透過對話散布的催眠技術。形成舒適感的基礎,是進行對話的自己也要在聆聽對方的話時感到舒適,適時回應,並述說自己想說的內容。這便是形成談話舒適感的核心。

然而,想要與心儀對象怡然自得、毫不緊張地對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此,我們可以透過「散布」這個催眠技術,營造舒適的氛圍。

散布是催眠技法中最簡單的,只要一直使用可以帶來「舒適感」的字詞即可。舒服、安樂、寧靜、可靠、慵懶、溫暖等,不斷使用這些字詞,這樣不僅對方,連自己也會覺得舒適。

「這裡的沙發好舒服喔,音樂也很柔和,晚上天氣滿涼的,進來後就暖和了。」 「跟你講話真的很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樣自在,不論任何事都可以很放心地對你說,你也很放鬆、很專心地聽我說話,輕鬆地對待我,讓我覺得很溫馨。」

透過文字較難生動表現,實際上用言語表達的感覺會有所不同。對方會接獲妳大量散布的「舒適」訊息,而體驗到舒適感。相信目前正在閱讀這段文字的妳同樣也會因為不斷出現讓人覺得舒服的字詞,而或多或少感到舒適,這便是「散布」這項技巧的力量。

老朋友角色扮演 

認識新朋友時,我們的大腦會覺得非常疲憊,對方也是如此。為了分析對方的外表、舉動、言談、態度等眼前所見的資訊,大腦會處於非常複雜的狀態,而這些感覺會創造出所謂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則會作用在對對方先入為主的觀念或偏見,也可能會讓我們不自覺地展現過度友好或充滿敵意的態度。若想製造親密感,就必須先克制自己,別不自覺地做出負面身體反應,因為那些細微舉動會馬上被對方的無意識捕捉。

試著將對方想成許久未見的老朋友,如今再度相逢。透過這樣的想像催眠自己,便能自然有效減少負面身體反應。此外,還可從頭到腳向對方展現溫暖態度,說話也會變得自然許多,更具親和力。  

透過對方偏好的感覺系統來匹配  

人與生俱來或隨著成長會發展出自己偏好使用的「感覺」。我們會無意識地經常使用某種感覺系統,且覺得熟悉;也就是說,為了思考、為了將自身經驗組織化,我們經常使用特定的感覺系統。例如,幾個人在描述眼前所見的海邊風景時,雖然看著相同的景色,卻會因每個人偏好使用的感覺系統不同,而出現不一樣的描述方式:  

▽視覺型:天藍色的清澈波浪透過陽光折射,交織出一幅美麗燦爛的畫面。 

▽聽覺型:海浪的拍打聲彷彿敲醒了我的靈魂,我聽著海鷗的叫聲和人們幸福的談話聲,真想與心愛的戀人同遊此地,促膝長談一番。 

▽觸覺型:真希望可以將微風輕撫我臉龐的美好感覺永存於心。  

另外,在描述瀑布時:  

▽視覺型:瀑布上掛著一道彩虹,極其美麗動人。 

▽聽覺型:聽著川流不息的瀑布聲,我突然覺得心曠神怡。 

▽觸覺型:走到瀑布附近,炎熱的夏天瞬間變得沁涼。  

許多人都會像這樣透過自己偏好的感覺系統感受外部環境。視覺型的人通常很注重自己的外貌,喜歡整齊美麗的事物,偏好看得見的效果,挑選物品時也會重視樣式或外觀;他可能無法正確記住口述事項,但會被美術或建築等領域吸引。

聽覺型的人對聲音特別敏感,且容易產生反應,但也可以發揮不論周遭環境多吵雜都能專心的專注力;對說話的嗓音和樂器聲很敏感,有自言自語的傾向,也愛跟人聊天;喜歡談論深入的話題,很有邏輯,容易記得別人說過的話,會被音樂、語言、說話等領域吸引。

最後是觸覺型。觸覺型的人對肢體碰觸與對方展現的關心很敏感,心理容易受傷,動作或說話緩慢的人多屬此類型;對觸感、感覺有興趣,喜歡自然狀態,偏好舒適的空間;重視感覺、直覺、心情,屬多愁善感型;會透過實際行為與經驗來記憶,也就是所謂「多情」的類型。

一旦知道對方偏好哪一種感覺系統,便能在對話、協商、溝通時輕鬆配合或引導他。如果使用對方熟悉的感覺系統表現談話主題,會更快累積他對妳的信賴,這套方法在商場上也非常有用。舉例來說,要說服視覺型的人或向他報告事情時,利用井然有序的圖表或圖像進行簡報,更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經常叫對方的名字  

叫對方姓名的效果不必我多說,相信各位已經知道。對方耳裡聽起來最甜蜜的字,正是他自己的姓名。所以,記得多叫對方的名字。  

降低自己的防火牆  

只要妳別主動豎起那道防火牆,便能輕鬆形成與對方的信賴關係。如果表現出挑剔高傲的態度,對方也會以相同的姿態回應妳。因此,要親切一點,切記對方可以感受到妳散發出來的警戒心,然後同樣表現出對妳的警戒之意。

第八章 誘惑者這樣提升男人的愛意

■享受「激發對方欲望」的遊戲 

我們的大腦其實是身體裡最性感的器官,而情緒吸引階段是藉由提升對方的愛意,讓他更加關注妳。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