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只要三個就夠:定量.定色,遇見真正喜歡的生活
開始留意物品的數量
從前不會特別留意物品數量的時候,我總是同時擁有好幾個類似的東西。其實人的喜好變化不大,所以要是沒特別注意,就很容易買下一樣的東西。拍攝廣告的專家與店家都很厲害,會把商品擺成特別吸引人的模樣,所以我們自然會在不知不覺間受到物欲擺布而衝動買下喜愛的東西。
規定物品最多只能到某個數量,能有效防止我們受到物欲的控制。以包包為例,假如我們規定不同功能的包包只能各留一個,分別是講求美觀、外出用、戶外運動用等,當我們看到類似的包包而產生購買欲望時,就會意識到「我的包包已經夠了」。只要能控制物欲,當家裡的物品一度減少後,就不會再恢復成原本滿山滿谷的狀態了。
定量化與定額化
除了規定物品的數量之外,還有一個方法──規定數量額度的上限。某些類型的物品比較適合採取這種方式,例如:每本書的大小與厚度都不太一樣,因此要設立一個空間的上限,規定只能保留放得進這個空間裡的書。而指甲油和飾品也一樣,越是喜歡的東西就越容易買太多,這時只要設立一個上限就能買得有所節制,這麼一來,家裡的東西就不會繼續增加,可以維持一個清爽的空間。
決定採取定量化的原因
我之所以會開始實踐極簡主義,是因為想讓人生變得更自由、更沒有束縛。東西一少,小坪數的房子就夠了,於是就有更多居住地點可以選擇。只要能縮減生活費,就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方式。不過,要是好不容易減少家中物品,卻又再次恢復原本堆滿物品的狀態,那就沒有意義了。當初我會決定採取定量化,就是因為希望繼續維持家裡清爽的狀態。
比起定量化,有些東西更適合「定額化」
假如不制定一個上限,瑣碎的小型物品就很容易變得越來越多,因為人們往往會因為這些東西體積小而疏忽大意。書和飾品類的物品與其採取定量化,倒不如限定擺放的額度(空間),管理起來會更容易。這些物品大小不一,數量也會不時變化。只要以收納器具的大小作為上限,規定「只能保留放得進這個空間裡的量」,便能確實控制物品的數量。
把書放在個人專屬的空間
每一本書的大小與厚度都不一樣,而且,假如規定自己最多只能留35本書,也沒辦法每天確實清點數目。所以,管理上便不要以數量為依據,改成以空間為依據。替家裡每個人設立專屬的書籍收納空間,各自管理自己的書,不讓書籍超過規定的額度。
還有「定色化」這招
此外,我還用了「定色化」,規定自己只買相同色系的物品,這樣看起來就會很清爽。只要決定了化妝品要黑色、毛巾要藍色、小工具要紅色,等到要添購新物品時就能當作挑選的標準,減少猶豫不決的情況發生。
定量化改變了我的人生
從前家裡充斥著大量物品時,每到假日我都希望能先打掃好家裡再出門,但這實在是項艱鉅的任務,所以最後往往就窩在沙發度過了一整天的時光。每次我都會湧起一股深深的罪惡感,心想「今天又浪費掉了」,而且當時的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人生始終停滯不前。
自從開始減少家中物品後,三兩下就能把家裡打掃完畢,於是很快就能出門了,還增加了許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定量化的方式,能讓家裡的物品維持在很少的狀態。只要特別留意物品的數量,就能輕鬆享受輕盈自在的極簡生活。
數量為0的物品
有些物品雖然一般家庭都有,但只要用不到就不需要保留,因此有些東西的數量便規定為0。像我們家就沒有塑膠製的食物保存容器,改用夾鏈袋和盤子盛裝。
我們家沒有沙發和茶几,再也不用花費心力清潔椅墊和椅背。
當我們把沙發撤掉後,發現家裡任何地方其實都可以隨意坐。家具一少,打掃起來也變得更容易,家裡變得更寬敞,空間的用途也更多了。
減少衣服數量後,就會遇見真正喜歡的衣服
從前我的衣櫃裡塞滿了大量的衣服,當時我總是不知道到底該穿哪件,因為大部分衣服都是因為便宜而買的,而且也不知道衣服究竟放在哪裡、總共有哪些衣服。自從我減少衣服的數量後,便再也不會為穿搭而苦惱,因為我買每件衣服時都經過謹慎的挑選,所以所有的衣服全都是真正喜愛的。於是,我變得會花心思保養衣服,並更加珍惜了。
工作服購買類似款式的不同顏色
從前還在公司上班的時候,我將上班的服裝完全打造成制服的模式。每天穿的衣服設計都很類似,但特別使用深淺不同的服裝搭配,交替穿,給人感覺就會和前一天大不相同,因此早上完全不用苦惱如何穿搭。
我再也不做這些家事
之所以要讓家中物品保持在很少的狀態,主要目的在於減少清潔與維護物品的時間,增加自己的時間。因此,能交給機器處理的家事我就交給機器做,至於那些沒必要做的家事就乾脆不做了。例如:我買了有烘乾功能的洗衣機,從此再也不用曬衣服;把床和沙發丟掉,從此再也不用費心清潔;丟掉大型電視,從此再也不用清潔電視櫃。這麼一來,便大幅降低了花在做家事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