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大觀1: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
第六章第五節 台灣本色
在常民生活中處處可見洋溢幸福快樂的「台灣紅」、環繞生活四周滋養生命的「台灣青」,以及代表台灣宗教信仰、民俗節慶的「台灣金」,正好合稱為「台灣本色」。
「台灣紅」和「台灣青」經過多年的推展,已經很自然、強而有力地和人民之生活交織在一起。現在,代表國家出國展演的藝術家、藝術團體及首長們,在出國的禮品中或展演內容中,經常可看到這兩種色彩的相關設計,以及背後所代表的精神。「台灣紅」和「台灣青」已深植在台灣人的心中,代表台灣品牌走向世界。而「台灣金」除了是台灣風土事物的代表色彩,更象徵一種踏實的、穩健的、耀眼的智慧光芒,是屬於台灣的精神展現。「台灣紅」「台灣青」「台灣金」的推展過程,是經由原創的文化和創意來行銷台灣,塑造台灣的品牌形象。換句話說,從在地資源中找到的一個具有台灣味、台灣社會記憶中的要素,就有機會成為驅動發展的內涵,而台灣的顏色就可以根據這樣的脈絡發展出來。
以色彩來展現台灣之美的創意並不是空前,過去在國際上已有成功的案例。例如紅、藍、白之於法國,紅、黃、黑之於德國,所以,以色彩來代表國家,是需要文獻基礎及巧思的。2012年倫敦奧運期間,來自各國的選手都將他們自己國家的顏色穿在身上。中國的選手無不各個穿紅穿黃,瑞士的選手以鮮紅和搶眼的白色對比展現,而我們呢?台灣難道沒有自己的顏色,只能穿上灰色的制服嗎?不,台灣是一個山明水秀、人民熱情、民俗慶典莊嚴又神聖的國家,讓我們一起在「台灣紅」和「台灣青」的基礎上,找到表徵台灣精神的「台灣金」。
一、台灣紅:台灣的豔光
(一)桃紅色的文化魅力
「美感」即是「美的感覺」,它是透過視、聽、嗅、味、觸等五感所體會出的優美經驗。我自己也許因為父親是畫家、母親是音樂老師的關係,自小耳濡目染,對於色彩和樂音特別敏感。記得從襁褓時期一直有件陪伴著我長大的桃紅色毛衣,可以說是我對色彩的啟蒙。聽母親提起,那是慶祝我彌月時,師大老校長劉真先生送來的桃紅色毛線。我出生時期的台灣,正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困頓歲月,生活用品十分拮据,這兩打毛線球可是十分珍貴,母親的巧手就這麼一針一針的為我織成毛衣。隨著我的成長,母親一路拆拆打打添上新線,在那崇尚儉樸的時代,她還發揮創意,以原有的桃紅色毛線為襯,搭配白色和深藍色毛線,加大尺寸。而這件毛衣就陪著我一直到小學三年級的歲月。那樣別緻的衣服唯我獨有,穿在身上自然覺得驕傲得意,尤其它載著母親滿滿的愛心,而這份桃紅色的幸福,竟是形成我審美概念的伊始。
十六歲時我遠赴巴黎留學,投入音樂的世界。在學習的過程中,法國的作曲家奧立佛.梅湘(Olivier Messiaen)是我在國立巴黎音樂學院「樂曲分析」課的老師,他的第一堂課就告訴我們,視覺藝術中的各種色彩,和音樂中的音色之層次是相通的,他要我們想像每一個音符代表的色彩。有趣的是,受到文化背景、個人經驗的影響,同一個音符給予每一個人的感受大不相同,老師說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正因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創作才能千變萬化。這一席話,改變了我的視野,也打開了我的心靈世界,五線譜上跳耀的音符有了色彩的點綴,憑添無限想像。也許,貝多芬在自然界中散步,感受到田園之美,回家完成了〈田園〉交響曲的記載,也是這種感受的印證吧!日後我在彈奏德布西的〈帆〉〈沉默的教堂〉,眼前就浮出印象派中莫內(Monet)、馬內(Manet)的畫作;而每每彈奏法國作曲家佛瑞(Gabriel Faure)的作品,不論夜曲、船歌、前奏曲、即興曲等,我的腦海經常浮現出桃花紅的色彩,而它獨具的和聲,更讓我有滿滿的感覺。
音樂無須畫筆即能創造繽紛,更遑論以色彩為工具的美術創作。看著父親畫作中經常可見的朵朵桃紅,或作主角,或是烘托配色,都讓我驚喜不已。父親並不是將桃紅色入畫的特例,瀏覽台灣美術史,不難發現許多前輩畫家的創作中都有此豔色,如顏水龍的原住民畫像、蘭嶼風景等系列創作,或是素人畫家洪通筆下的台灣鄉土風情等,這一切在在印證著桃紅色的文化魅力。
(二)尋找台灣紅
2000年,我很榮幸地被任命為文建會主委,也在2002年6月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政策。2003年春天,我率團遠赴北歐、英、法考察,出發前即嘗試以桃紅色為此次出訪的概念色,強調台灣庶民生活及廟會盛事的熱情與熱鬧,描繪出清晰的台灣形象,做為介紹台灣的指標。所以這趟行程所有的資料、禮品或服飾,都刻意以圖像和色彩象徵出台灣的喜氣和生命力。此舉未料受到各國文化單位及國際友人的青睞,讓我受到很大的歡迎及鼓勵。丹麥文化部長甚至問我:「這是台灣的代表色彩嗎?」這一句話,肯定了我內心的想法,決定回國後深入研究「桃紅色」成為「台灣紅」的可能性策略。
2003年初,我們開始尋找「台灣紅」的因子,透過許多文化創意工作者、設計家、藝術家、作家、企業家、民俗及生態專家學者之眼、之手、之心,漸漸凝聚出這片台灣特有的豔光。我們找尋到在自然的生態中,春天的杜鵑花、夏日的荷花、秋天的九重葛,以及春天的緋櫻,不正洋溢著滿滿的愉悅與青春?在生活的細節中,更是處處都可感受到桃紅色在台灣社會中的魅力,例如蛋煮熟後,一般將其浸泡在俗稱紅花米的稀釋水中,撈起來就成了紅蛋,其中的桃紅色代表著喜慶、吉祥,而蛋則取其圓滿、新生、繁衍和生生不息的榮象意涵。如此潤紅的簡單幸福,鋪陳生命的厚度,正迎接一場人生的盛宴。耆老靦腆的臉,笑容跟壽桃一樣,直說長壽祕訣就是樂天知命吧!那一顆一顆桃紅色的壽桃正散發生命的意義,而壽桌上長長的麵線,煮熟前也穿著桃紅色的包裝,在人生重要的壽宴上,「台灣紅」象徵「長命百歲」的人生歷程。一對情侶在眾人祝福下訂婚了,媒婆頭上插了朵桃紅色的花,親友們也為他們準備了桃紅色的鴛鴦被,接著在結婚典禮中,大夥一口又一口吃下桃紅色湯圓,祝福新人白頭偕老,而自身也沾滿一身的吉慶。春節期間神桌上的春花、焚香祈福的香袋、金紙、桌前的八仙彩、元宵提燈,以及阿嬤時代傳統常用的棉被套、衣服的紋飾、捏麵人的色彩、剪紙⋯⋯,都是來自民間生活的台灣紅豔。
這樣洋溢喜悅幸福的色彩,伴隨著我們走過漫長的歲月,在食、衣、住、行之中,在宗教信仰、民俗禮節之上,處處可見。因此,以「台灣紅」來代表人文是最恰當不過了。沒想到,這個概念在2004年春節一推出,受到所有人的認同,每個人都心領神會地豎起大拇指說「讚!」於是,由一群有心人士持著一顆敏感的心,以微觀的角度切入宏觀的視野執行,從日常生活的體驗、生命的感動,轉化象徵成代表台灣的色彩,「台灣紅」(色號M100 Y10)就此問世。
(三)台灣的品牌
接著,我看到台灣藝術家林明弘的作品,在文建會提出「台灣紅」的同時,也以「台灣紅」為核心主題,創作了無數的作品,並在國外掀起熱潮,可見他在更早就體會了「阿嬤的花布」所意涵的生命意義。巧合的是,我們幾乎在同一時間發表了這項概念,而這項巧合也說明了台灣人早將「台灣紅」融入每個人的生活生命中。當然,在各個單位認同這個迷人的色彩概念後,目前處處可見「台灣紅」的蹤影,它所散發出的喜悅、甜蜜、樂天、長壽、知足、豐收、長紅、財運、瑞氣、寶貴、錦繡、繽紛、風華、歡喜、滿意和幸福,不僅洋溢在湯圓、紅蛋、壽麵上的紅紙、傳統的棉被套之中,更積極在經過符合現代趨勢的設計下,運用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生活產品及各式宣傳廣告、視覺藝術創作、表演藝術創作及各類精神象徵中,甚至連世界品牌LV在中正紀念堂前的年度發表會、代表國家外出展演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外交部對外的禮品,都可以看到強而有力的「台灣紅」燦爛地發光發熱。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台灣館的外觀投影,也採用台灣花布為意象,象徵台灣人的奔放與熱情。「台灣紅」成為台灣視覺意象的流行色彩,也代表台灣的幸福與熱情。在數年的推展之後,現在我可以驕傲地說,台灣紅已成功的代表「台灣品牌」,存在國際及台灣人民的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