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說話漂亮的你:觸動人心的對話溫度
PART 1
靠近:縮短心之距離的說話練習
◤讓人疏遠的話和讓人親近的話
日本有位三十多歲的青年開創了一項服務,這項服務的名稱很有意思,叫做「出租什麼都不做的人」。這位一九八三年生的男子以前在職場上工作,因為績效壓力與人際關係困難而辭職了,辭職後,他思考著這麼多時間該如何度過,最後,他開創了將自己的個人時間租借給他人的服務,這項服務馬上大受歡迎。
在遊樂園的雲霄飛車上,坐在隔壁座位陪伴客戶,和穿著卡通服裝的客戶一起在市中心的餐廳吃咖哩,默默地與提交離婚文件的客戶同行等,這種陪伴服務維持著人與人間適當的距離,讓素未謀面的人感到自在與滿足。其實,申請這項服務的人原本可以獨自完成那些事,但他們找到了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來陪自己。這項服務正中人類心理,那種「想自由,卻討厭孤獨」「被人傷害過,卻還是只能找人療傷」的心理。
我在電視節目《玩什麼好呢?》看到一段內容,節目使用韓國的二手交易平台「胡蘿蔔市場」,交易主持人劉在錫的時間。平台使用者透過申請,就能和劉在錫共度一段時間。其中一段內容是劉在錫親切地教想學騎腳踏車的申請人騎車,申請人最後成功學會騎腳踏車,他的喜悅,我至今都還記得。這就像「出租什麼都不做的人」一樣,這個例子讓我們看到,人最終會在與他人共度的時光中找到自己。
仔細想想,關係的起點,也就是靠近他人,真的要謹慎且敏銳地計畫。無論我們帶著多少善意說話和行動,突然闖進他人的地盤,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某種暴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靠近他人呢?在以下的句子中,你會選擇哪種表達方式,傳達哪種心意給他人呢?
「我想得到你。」
「我想得到你的某樣東西。」
第二句應該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心聲。如果不是日常情境,而是在工作場合上,為了績效而需要得到合作夥伴同意的話,那就更是如此了。老實說,如果想要的東西已經到手,有時候就不想再見到對方,但這種心情終究會在對話過程中暴露出來。
我建議你保有如第一個句子般的心意。如果對話只是為了得到「對方的某樣東西」,那麼溝通會變得無聊又無趣。我們應該懷著想得到「對方本人」的心態來對話,如果能得到對方,接下來當然就會得到對方的某樣東西,所以不要著急,因為靠近他人也是要有禮貌的。
溝通建立在「得到他人」這個目標之上。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是他人,我們時刻意識著他人,為了獲得他人的理解而活,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如果否定這項根本的前提,那麼說話、對話、溝通就都是多餘的了。
當然有人會說:「難道我們活著只是為了獲得他人的理解嗎?」
會說出這種話的原因是,雖然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卻在關係中因他人的言語和行動而心靈受創。不過,對此我還是想稍微冷漠地回答:「如果不企圖努力獲得他人的理解,那我們就得獨自生活。」
對話的前提是「社會」,如果我們高喊:「說什麼溝通嘛?人生是自己一個人過的!」這種態度是無法讓我們成為社會的一份子的。
大方地期望他人的理解吧!為此,請你回頭審視自己與他人的對話。我們必須有能力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方法說話。
為了靠近他人,開頭的話語尤其重要。
講到這,大家又會搞錯,誤以為對話就是要先發制人,所以大家會主動打招呼,還會過度誇大地介紹自己。私生活是需要謹慎碰觸的領域,我們卻滔滔不絕地討論起俗稱戶口調查的話題,討論著年齡、宗教、學歷等雞毛蒜皮的事。可能很多人認為溝通是積極主動的過程,所以才會用「先衝吧」的方式進逼。
雖然根據情況不同,這種態度也可能有助於縮小與他人的距離,但一般來說,很容易失誤。所以,我反而想告訴大家以下的重點:
•不要一開始就費心地想自己該說什麼。
•不要一開始就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當我們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些什麼的時候,我們就做錯了。先了解對方是怎樣的人,則可以減少失誤。因此,對話前請先想一想「這個人到底是誰」,先專注於了解對方到底是怎樣的人,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東西倒在別人面前,還想得到對方的東西。請停止這種模式的溝通。
先仔細聽對方說,關心對方,要是還能進入「觀察」階段就更好了。
明明不了解對方,還隨意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會怎樣呢?這種話往往是出於錯誤判斷,只會讓關係斷絕。
為了親近彼此,我們應該從話語中觀察「我了解對方什麼」。如果能準確回答,那麼對話將朝著不錯的方向順利前進。
◤一句漂亮話,讓人賺進三千萬
以下故事來自我認識的一對夫妻。這對夫妻打算搬到其他地區,也在當地找到了間不錯的物件,必須馬上簽約,於是他們決定賣掉現在居住的公寓。本以為一切順利,但簽約當天,買方突然要求原本談定的價格要再減三千萬韓圜(約七十萬台幣)。
他們當然很生氣,都已經談定了,對方卻用瑣碎的理由壓低價格,一時間他們還想:「乾脆別搬了。」但這對明智的夫妻並沒有感情用事地回應對方荒唐又無禮的要求,而是理性地提出解決辦法。他們到底跟對方說了什麼呢?
想買房的是一對即將結婚的新人,整個交易過程都由準新郎的母親主導。當雙方在價格上僵持不下時,賣家夫妻想到對方曾提過,這位準新郎有點晚婚,而且準新郎的母親在兒子結婚前就已經開始想抱孫子了。於是,在暫時休息喝茶的時刻,賣家說了這樣的話:
「阿姨,妳知道嗎?這間房子帶子女運喔,我生了兩個兒子,之前住在這裡的人也生了兩個兒子。」
即使之前已經說了很多好話,說這個區域多棒,離超市很近,離小學三分鐘距離,地鐵站也只要走路五分鐘就到等等,買家母親都不太感興趣,不過,在聽到賣家夫妻的這番話後,她就把降價的要求收回去了,馬上表示要簽約。
你覺得這個處理如何?這已經不只是親近對方而已,還說出了對方的心聲。單憑這一句話,就賺進三千萬韓圜。
回顧一下這個例子,雙方衝突的表面原因是「金額」,但解決辦法卻不在於金額,而是透過其他方法,也就是重新思考對方想要的東西後,說出口的一句話。這句話說得多漂亮啊!不論是在職場上,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像這樣說話。這就是為什麼在判斷問題無法解決之前,我們應該先觀察對方的需求,說出替對方著想的話。
我們所期待的,應該不是寸步不讓的對立,或是稍微退縮就讓人感到失敗的矛盾。為了更靠近彼此,我們應該互相關心,說出能帶給對方安慰的話語。對於這段期間獨自做著自己的工作而疲憊不堪的人們,希望我們能說出帶來安慰與鼓勵的漂亮話語。
甘地說過:「未來如何,取決於現在我們怎麼做。」沒錯,左右未來成敗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面對此時此刻,而面對此時此刻,則始於現在我們對他人所說的話。如果我們用負面的話與他人溝通,關係就不可能完好無缺。然而,當時的我並不明白這一點。
疫情期間,我們保持社交距離,不知道這對大家來說是好是壞,但現在是時候拉近彼此疏遠的心了,而親近彼此,最棒的工具就是漂亮的話。
以開放的心面對他人,專注於延續關係的對話,這種態度很重要,這就是為什麼從非實體轉為實體見面的時期,我們要檢視自己該說什麼話。我們長期疏遠彼此,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逐漸靠近時,我們也必須努力慢慢地縮短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為了更靠近他人,我們沒必要害怕說話,只要你有勇氣靠近,就只差行動了。不是以文字為主的消極溝通,而是用你自己的聲音,完全展現自身面貌的面對面溝通。
在該踏出去的時候,若無法踏出那一步,就只能永遠停留在過去了。我們要挑戰的人生課題不是過去,而是未來。責怪過去的錯誤,當然比談論未來的成就來得容易,因為比起展望未來,我們更習慣揭露過去,揭發彼此的問題。不過,是時候停止否定了,現在,我們該致力於相互肯定。
舉例來說,假如你是一位上班族,聽到主管說了類似以下的話。在這兩種類型的話語中,帶給你力量的話語、讓你感覺到親近的話語是那一種呢?
#1
「這期間你到底都做了什麼?報告怎麼會寫成這樣?」
「不是給你很多時間了嗎?怎麼連這個錯誤都沒發現?」
「誰叫你這樣做的?先找出引起問題的人吧。」
#2
「這份報告要再整理過,怎麼做才能完善呢?」
「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一起努力在短時間內找出解決方案。」
「好,現在輪到我們了,我們來想想能滿足顧客的方案吧。」
老實說吧,大多數的上班族都更熟悉第一類的話語。那第二類的話語呢?你最近一年內聽過這樣的話嗎?如果你是組織的領導者,應該也是習慣說第一類的話語吧。兩種話語的對話情境和目的都相同,給人的感覺卻完全不同。
你想更靠近對方嗎?那麼,我們說的話應該自在、從容且正面。正面的話語,是此時此刻必須說的話。溝通時,不要像第一類的話語,執著於過去的問題,而是要像第二類的話語,用正面的方式溝通,思考未來,並將彼此的期望具體化,這樣的對話才能拉近彼此距離。
我曾聽過一句話說:「關係維持的重點,不在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你不做什麼。」我完全同意這句話。我們因為言語而搞砸關係,不管多用心,不管花多少時間,說多少話,我們常常只因為其中的一句話,因為一句醜話、壞話、奇怪的話等,就摧毀關係。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謹慎地說出一句關心與溫暖的漂亮話語。如果不了解,就絕對不要說話。如果稍微了解,當然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謹慎地說出讓對方心裡舒服的話。我們要思考的不是「我的意圖」,而是「對方的意圖」,只有站在這個角度,才能成功說出漂亮的話。
現在,我們都能把話說好了,不,應該說,我們一定要把話說好,就算我們這麼做的原因,只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懂得鼓勵自己,才懂得關懷他人
話不是說得多,就能說得好。對話中的每一句話都有值得自我檢視的部分,有時要反省,有時要改善。如果想親近一個人,與對方和諧相處,我們得先停下來,花時間好好觀察自己說過的話。
為什麼我們必須好好說話呢?為什麼為了彼此更加靠近,我們要連一個表達都得小心翼翼地選擇呢?
李.艾科卡是唯一在美國前三大汽車公司福特與克萊斯勒兩家公司都擔任過最高階經營者的人,他甚至帶領克萊斯勒戲劇性地東山再起,一度有望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艾科卡說過以下這句話:
「成功與自身能力無關,成功取決於周圍的人如何看我。」
「與自身能力無關」「周圍的人」「如何看我」,雖然只是簡短一句話,但這三個詞對學習說話藝術的人而言是很大的教誨。在繁忙的世界中,與他人的相遇肯定短暫,因此,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製造出真誠的相遇,而非基於利害關係的相遇。而能設計出這種相遇的,就是我們說出口的話。
這也許就是聽比說還重要的原因。能夠親近他人的對話,並非費心聊自己的事,而是要讓對方說,讓對方客觀地看待自己,如此一來,才能誘導他合理且理性地與我們對話。與其試圖改變對方,不如讓對方說出他心裡的話。
因此,在詢問「你是怎麼想的呢」或感嘆「原來如此」的同時,讓對方回頭看看自己,並同理對方的心情,如此就能縮短彼此的距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習並練習靠近他人、面對他人,並進一步讓關係延續的說話技術。
我們希望對方的想法和自己一致,就算沒有一致,我們也能透過提問慢慢拉近距離。
說到這裡,我們要先安慰一下自己,不用著急。我們很習慣四處尋找新鮮事物,連一點喘息的時間都沒有,但尋找新課題、尋找新朋友,反而會給別人帶來壓力,讓對方想避開我們,讓關係疏遠。這就是我們要在忙碌時停下來鼓勵自己的原因。
為了彼此更加靠近,我們當然要說好話、說肯定的話。但除了關懷他人,肯定自己也很重要。尤其是在不得不消耗能量的對話中,就算只是短暫地鼓勵一下自己也是件好事。和他人交談是很辛苦的,所以,請在對話的每一刻都大肆稱讚自己。
這並不難,你只要對自己說:「啊,幹得好!」這樣就夠了。你可以自言自語,就算讓別人聽到以為你有病也沒關係。既然要說,就不要怕別人聽見,如果是在咖啡廳裡,至少要大聲到讓旁邊的人回頭看你一眼,理直氣壯地對自己說:「我做得很好!我真的很優秀!」
無法感謝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感謝任何人的,所以,現在我們可以說以下的話:
「嗯,今天我真的很棒!」
「沒錯,因為是我,所以才辦得到!」
「心情真棒,一切都會順利的。」
一天一次,不,就算一天好幾次也沒關係,請習慣替自己加油。只有懂得替自己加油的人,才懂得替他人著想。我們疲憊的心比任何人都需要得到自己的安慰。
韓國某廣告詞說:「藥局有賣疲勞消除劑喔。」我想建議大家,在去藥局前,先用安慰自己的話來緩解疲勞。
請先為自己加油,只有在能和自己溝通時,人才能活得像個人。要了解自己是誰、自己在做什麼,並信任自己,我們的主體必須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所以我們要習慣替自己加油,對自己說:「我真的很棒!」「一切都會順利的。」如此,我們就能得到親近世界的力量。
但我們實際是怎樣的呢?是不是反覆說著「我要被逼瘋了」「討厭死了」「麻煩死了」呢?任何話語只要反覆說一萬次,就會像咒語一樣變成現實。我們為什麼要對自己說出無法挽回的惡評呢?然而何止如此,容易看見自身弱點的人,也會拚命挖掘他人的弱點,這樣我們還能親近他人嗎?
人生只有一次,請想想,是否要讓我們的人生變得跟不經大腦重複說出口的話語一樣。雖然我們很習慣跟他人溝通,但是在跟自己溝通這方面,我們是否只是個門外漢?我們要真誠地與自己的身心溝通,對自己說漂亮的話。
我認識一個人,他每天早上上班前,都會照著浴室的鏡子替自己加油:「今天也會是美好的一天!我一定能做得很好,沒有我的話,還有誰能辦得到呢?」下班時也是一樣,他站在鏡子前說:「雖然今天有很多很累人的事,但其實有更多好事,今天非常棒,辛苦了!」
不要吝於給用心過完一天的自己一點獎勵,因為這是我們親近世界的起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