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革命:散文、小說、文案、社群貼文輕鬆進階的40道練習題
凡感力:不需要神靈感,只需要勤記平凡感
曾經有個大作家,每早天剛亮就趕著出門,四處遊歷,一路上他會仔細觀察景物,一邊思考可以怎樣創作。一旦有點感覺,他就會立刻拿筆記下來,丟進隨身的袋子裡,就這樣寫著記著,一直到晚上才回家。接著,他會把白天所記拿出來整理,用今天記下的素材來寫作,直到夜深,這是他日復一日的苦工。
其實,他的身子一直體弱多病,他媽媽看他每天這樣早出晚歸,回家又把自己關在門內寫作,非常捨不得,於是忍不住偷看他那個記靈感的隨身袋子,結果發現裡面寫的詩句多到嚇人,媽媽忍不住心疼地責怪他:「你啊,是想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啊!」
故事說到這,你可能已經知道他是誰了。
他就是與李白、李商隱齊名,並稱「詩中三李」的「詩鬼」李賀。
他的故事,也是〈寫作力〉首篇要跟大家分享的重要寫作觀—「勤」。
請勤勞地記下你的感想,勤勞地寫下你的初稿。
好靈感是從平凡點子堆積而來
先不用在意自己有沒有天分,記下的靈感夠不夠絕妙。
很多人都會羨慕別人的好點子,覺得自己是因為缺乏好靈感,才會寫不出好作品,所以一直在等待上天如同打雷一樣,把靈感灌給你的瞬間。
但你知道嗎?好靈感其實是勤記出來的,你必須先擁有海量的平凡點子,才能從中萃取出好點子。
我從當兵時就養成了每天記「三個」點子的習慣,對我來說,不會每天的三個點子都很棒,但是每天三個,一週就二十個,只要二十個中有一兩個覺得還不錯,這個星期就算值得了。
當你越習慣去捕捉細微的感受,你抓到好靈感的機會也會越來越高。所以,當你開始打開眼睛、啟動大腦、狂記平凡的小點子,你其實已經離神靈感越來越近了。
靈感需要練習,更需要毅力
記靈感本身也需要練習的,你必須先訓練自己觀察,看到萬事萬物還要問問自己,感受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
這樣的觀察思考一開始還沒有養成習慣,你必須刻意執行,逼著自己去看去想。你會發現,你慢慢能看出更多細膩、想到更多連結,這表示你的觀察感受能力正在進步,也會漸漸內化成為你的思考反射,你的大腦會一天比一天更容易迸出新的點子。
勤記靈感,無關天賦,只問你願不願意落實在生活中的每一刻。
不要相信記憶,請相信紙筆。剛起床時、快睡著前、洗澡時,在許多你懶得記、不方便記的時候,你能不能「逼自己」立刻用紙筆或手機記下,這就決定了你是不是能比別人有更多的寫作籌碼。
有天賦,更需要靠勤寫打磨發光
這時你可能會想,這方法好累好遜喔,我腦中常常就有一堆酷點子,我從來不缺靈感,不用這樣記我也可以寫作啦!
也許你也是隨時可以擠出靈感的人,但是,真的是聰明、腦筋轉得快的人就可以不用勤記嗎?剛剛我們提到的點子記錄狂「詩鬼」李賀,難道他是一個才能平庸的創作者,所以他才這麼刻苦記錄嗎?
事實恰恰相反,李賀是出了名的神童,七歲就以寫文出名,當時韓愈還特別拜訪,想考考他是不是有真材實料,結果李賀當場寫了一篇《高軒過》,文采流暢、氣勢浩蕩,讓韓愈又驚又喜,七歲就名動京華。
想一想,連李賀這種超級天才都這麼勤記苦寫了,我們是不是更該努力呢?
換個角度來思考,究竟李賀真的是人人稱羨的天才詩人,又或者,其實是因為他下過這些苦功,打下深厚的基礎,才讓他奪得了天才之名呢?
無論怎麼說,李賀就算是天才,也絕對是一個比誰都刻苦的勤勞天才,他的苦記事蹟千古傳頌,成了「嘔心瀝血」這句成語,讓人人都記住了他的努力。
寫作是可以透過練習進步的,第一步就從練習記靈感開始,後續我們再慢慢來談如何運用靈感。
萬一真的記累了,就想想李賀的勤勞,即便他因體弱多病而英年早逝,但在他短短二十七歲的人生,就留下了超過二百三十篇作品,一千兩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記得他的大名。而他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也在浩瀚詩篇中,被我們永恆記憶。
* * *
轉場力:只要創造相似,就能穿梭時空
有在玩影片剪接的朋友一定都很熟悉「轉場」這個功能,它能「過渡」兩個畫面,可能是很誇張的特效,也可能是利用影片內容中的「相似」,讓兩個畫面接合得天衣無縫。二○一七年臺北世大運的官方宣傳影片〈臺北我的主場 世界歡迎光臨〉,短短一分四十五秒中,場景就在「做家事的一家人」與「各類運動項目」之間,兩邊大量切換。
當我們要連結兩個不同的場景或時空,同樣可以用上轉場這個技巧,本篇就讓我們來練習一下。
A到B的轉場
自然流暢的轉場的核心技巧,就是找出兩個時空的「相似」之處。如果沒有,也可以自己創造一個:
雷恩跟隨小隊往戰場深處前進,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過下一個鐘頭,他背上厚重的通訊設備,讓他想起童年的厚書包,同樣那麼沉重,那麼不愉快,課本上的字句都是黑色的鎖鏈,讓他⋯⋯(下略)
利用揹起某個沉重物體的相似,連結了「戰場上的雷恩」與「童年的雷恩」,書包就是我們為「目的地」找出相似物。
善用「創造相似」就能自由切換在過去、未來、異地。
除了「相似事物」外,利用「相似五感」也可以讓轉場更自然,例如:
•「觸覺」轉「未來」
用餐時,她不小心把一滴湯水濺到了雷恩手上,溫溫熱熱又有一點黏稠。等到那滴湯水乾成肌膚上的一層薄膜時,雷恩正與她在床上耳鬢廝磨、火熱交纏。
•「嗅覺」轉「過去」
打開鍋蓋,滷豬腳的香味就從鍋子裡蔓延出來,與十年前一模一樣的味道,在這廚房裡不曾散去,從媽媽第一次滷豬腳時就對我說,人生跟滷菜一樣,要燜要熬,才會發香。媽媽總是⋯⋯(下略)
•「聽覺」轉「異地」
小關就在小劉面前倒下,這次,是真的救不活了。小劉抱著解小關的屍體,漸漸冰冷,天上的烏雲也越來越密,整個天都黑了,雨就快要降下,沉悶的雷聲自遠而近襲來。
「轟隆」的一聲巨響,大雨傾瀉而下,小張在趕來的路上被淋得濕透,他心中依稀知道,自己遲了⋯⋯
五感會直接勾起人過去的記憶、感受。藉由五感勾起的情境,能使轉場更流暢自然。
A到一二三的放射轉場
敘事轉場可以由A到B,由B到C,一路直線行進下去;也可以由「A」當中心點,放射狀連結「時空一、時空二、時空三⋯⋯」。
雖然時空眾多,但每次都會回到「A」時空,它就是基點,這樣可避免短時間內跳躍太多時空,造成讀者混亂。
開頭說的世大運影片就是最好的範例,建議你請先看完影片再往下閱讀。
「家」這個時空就是「基點A」,由家中的「相似」去連結六項運動:
一、奶奶掃地,動作與高爾夫揮桿相似。
二、媽媽抬桌子,動作與舉重相似。舉重選手拍手的粉塵,畫面與水霧相似,回到家中擦窗。
三、年輕男女兩人面對面擦窗追逐,動作與柔道搏鬥相似。
四、爺爺拉開皮尺,動作相似射箭拉弓相似。命中圓形的靶心,形狀與炒鍋相似,畫面回到家中媽媽炒菜。
五、媽媽眼睛盯著翻炒的蔬菜,動作與乒乓發球時相似。乒乓球觸網,動作與打蛋相似,回到家中媽媽煎蛋。
六、男子跑去買蛋時跳躍,動作與跨欄相似。跨欄選手越過跨欄架相似,畫面與桌布蓋過桌子,回到家中餐桌上菜。
影片中從「家」這個基點放射連結了「高爾夫、舉重、柔道、射箭、乒乓、跨欄」六種運動的場景,但每次都會先回到家中再轉出去,有時還會找「相似」轉回家中,讓整體有一致性,不會覺得過度跳躍而混亂,這就是使用基點放射轉場的好處。
〈轉場力〉是一個寫作者自由穿越時空,卻能不被卡住的超能力。想要像時光機一樣自由來去各個時空,那就練習找出兩個場景的「相似」吧!
話說回來,不用這些相似轉場會怎麼樣嗎?
有許多小說要轉場就直接寫「後來、於是、隔天」等等就換時空了,或者更懶的會直接做像下一行的分隔線,一樣可以達成任務。
* * *
所以構思相似轉場,難道只是為了美感與技巧嗎?不做也不會怎麼樣?
我會這樣想,轉場是作家的自我挑戰,你可以費神構思,也可以直接打三個*,雖然結果大致相同,但過程趣味卻大有不同。
有句廣告台詞說:「不做不會怎樣,做了很不一樣。」寫作便是如此,那個小小的「不一樣」,就是身為寫作者的最大樂趣。
生活也是如此,我們熱中興趣、追求夢想,也是為了讓我們枯燥的人生可以很不一樣。
現在,到你了。
在「不會怎樣」與「很不一樣」面前,你會怎麼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