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失眠勿擾:用對方法,找對醫師,從此遠離安眠藥

第1章 怎麼回事!臺灣人把安眠藥當糖果隨便吃!

有一次我去診所附近的商店買東西,老闆知道我是精神科醫師,就開玩笑說「你們的病人好可怕啊!常常會從七、八樓飛下來,像昨天電視報導那樣,蓋恐怖。」雖然這應該是真的,因為自殺的病人九成以上都有憂鬱症,但這也是對精神疾病患者很大的誤解,當然也是社會很普遍的偏見。

大腦中跟情緒、思考、知覺、驅力等功能相關的疾病,至少占總人口的四十%,單單一生中曾得過重度憂鬱症的女性就占二十五%,焦慮性疾患則至少占三分之一;假如再加上酒癮、藥癮、毒癮,那精神科醫師要照顧的病人真的太多了。所以最後會自殺的,只是精神疾病患者中非常非常小比例的一群。就像隨著醫療進步,很多癌症病人都可以治癒,尤其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像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永遠的孫越叔叔不都康復了嗎?精神疾病患者也一樣,大家千萬不要有偏見,就能早發現早治療,精神科的治療其實跟治療癌症一樣,也在快速進步中。

其實因為失眠來診所求助的病人是最多的,光是安眠藥,我一個月就要開出數以萬顆。但是,開立安眠藥對我來說是件很痛苦的事,因為我自己也很討厭吃藥,單單高血壓的藥我就排斥了很久。畢竟人沒事幹嘛每天塞藥過日子?

可是,就在幾個月前,發生了一件跟安眠藥相關、令我糗到爆的事情。當時剛結束了晚上的門診,我正打算進去附近的便利商店買點東西解飢。透過大片玻璃,我看到一名女性的結帳背影,但她只穿著粉紅色的透明睡衣,裡面什麼都沒穿,曲線畢露。我心中知道不妙,往上一看到臉,「那不是我的病人嗎?」我一時受到驚嚇,下巴都快掉了,趕快閃到一邊漆黑的角落,過了一會確定她已經走遠,我把下巴確實合上才走進去買東西。

「剛剛那位是你的病人吧?」店員認得我,一天到晚叫我神經病醫生,被我抗議了好幾次。這時講話可神氣了!好像當精神科醫師就活該被歧視。

「嗯!」我真是無言以對,這次不鬥嘴了,結完帳趕緊離開。

吃了含某種成分安眠藥的病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出現這種類似夢遊的後遺症。我在門診裡聽到的夢遊故事多到令人無法置信。這種「左批眠」成分的安眠藥是目前臺灣食用最氾濫的,其造成夢遊的機會應該也是最高的,可高達五%。但是因為睡得最快、醒來後感覺最舒服,沒吃又會恐慌,所以很多病人往往明知有問題,卻還是要吃。連有些醫師也持贊成的論點,還說「瑕不掩瑜」,真令我「藍瘦香菇」。有一位老婆婆明知自己吃了安眠藥之後一定會找東西吃,所以要吃藥前還得先用一條大鐵鍊把冰箱鎖起來。連病人自己都覺得很辛苦,但死也不肯換藥。

第一次來看診的二十二歲女性,一進診間就開口說:「醫師請開安眠藥給我,我要每天兩顆的那個史XXX。」指的就是含有左批眠成分的安眠藥。

她的健保IC卡顯示,她已經使用這個安眠藥超過兩年。從不到二十歲時每天吃一顆,半年不到,很快地就變成每天吃兩顆。到現在,她已經是熟門熟路的老鳥,知道找精神科專科醫師拿藥。因為其他科醫師受限於越來越嚴格的健保規定,每天最多只能開一顆,只有精神專科醫師才能開兩顆。

「小姐,我是醫師。醫師負責看病,不是賣藥的。」眼看她一副連坐下來都不肯,又頤指氣使的樣子,我覺得內心有點受傷。

「我就是每天要吃兩顆小史才睡得著啊!每位醫師都這樣開給我,我也沒多吃。」她翻了一下白眼,一副我在找她麻煩的語氣。

「是的,電腦上也是這麼顯示,可是小姐妳才二十二歲,打算這樣一直吃到老嗎?人生還有好幾十年耶!可以討論一下妳為什麼會失眠嗎?憂鬱、焦慮,還是工作有壓力?妳知道這個藥可能會造成夢遊嗎?」

「醫師,我很急耶!沒時間跟你談這些,別的醫師也沒問我這麼多問題,下次再說好嗎?」

很多長期吃安眠藥的病患不想多談什麼,只要醫師聽從指示,乖乖開他們需要的藥。當時氣氛有點不太好,我也不想囉嗦,何況這種情況下又真的能討論什麼?於是當下立馬就開了兩個禮拜的藥給她。她本來還要求開一個月的藥,但我當然不能照做,不然當醫師也未免太沒原則、太沒尊嚴了。更何況健保規範初診病人只能開立這種藥一個禮拜,我又不是賣藥的藥頭,寧可就此損失一個病人,而她也真的從此沒有再回診。

臺灣人好會吃!一年吃掉三.三九億顆安眠藥!

大家都覺得精神科醫師最大的問題是「吸收太多負能量」,但對我來說,最累的是:幾乎每次門診都要處理這些只拿安眠藥、卻不願跟醫師討論病情的患者。尤其是每天動輒吃個七、八顆,甚至十顆以上的安眠藥濫用者,每次被我拒絕都要盧很久,一個早上來個三次,我的頭就開始痛,心情也變得很差。

不如先來看看安眠藥「小史」的使用說明,也就是使用最氾濫的史蒂諾斯:

1. 六十五歲以下成人:睡前一錠。

2. 六十五歲以上成人:初劑量以二分之一錠睡前給藥。每日請勿超過一錠。

3. 通常短期間給藥治療。

副作用/警語

短期(十天內)使用常見的不良反應為:

嗜睡、頭暈及腹瀉等。

長期(四至五週)則有頭暈及類似服用迷幻藥的感覺。

這些劑量限制或短期使用建議,根本都沒有人遵循,有些人甚至沉迷在類似迷幻藥的感覺,連白天也吃,看診時都神智不清、走路搖搖晃晃。當我嚴詞拒絕開藥時,有人拿不到藥就賴在診間不走,有人苦苦哀求淚眼相對,甚至有人拍桌叫罵威脅堵人⋯⋯這時我會問自己:「幹嘛苦口婆心好言相勸。不過就是看個門診嘛!何必搞得又累又氣,人身安全還受到威脅呢?」

在診所上班的學弟有次親眼看到病人一拿到小史,就站在飲水機旁把整排二十顆藥吃光光。氣得他衝出去罵人,叫病人以後不用再來了。

這類缺乏自制力的病患吃得越久,隨著年齡增長,沒藥根本就像要他們的命。有時搞到甚至得威脅叫警察來,他們才肯悻悻然離去,讓醫師得花費很多力氣跟他們纏鬥,還要有不怕被揍的膽子。

據衛福部調查,二○一四年全國安眠藥用量達三.三九億顆,創歷史新高。三億多顆聽起來很嚇人,但也有點抽象。簡單來說,要是以每天固定吃一顆安眠藥,三.三九億顆大概夠一百萬人吃上一年。

一百萬人不多嘛!臺灣兩千三百萬人,才占總人口四%。但是扣掉二十歲以下的人口與在大陸的百萬臺商,就變成六%左右。假如再加上不用安眠藥,只用鎮定劑(短效或中效抗焦慮藥)的、漏報的,這代表臺灣差不多每十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必須靠藥物幫助失眠。

「天啊!真的嗎?」這個比例代表身邊的同事、親友,幾乎一定有人在吃安眠藥,而大家可能一點都不知道。

二○一五年的調查則顯示,曾為睡眠障礙所苦的有六百萬人,長期有障礙的則有兩百五十萬人。表示每五人就有一人有睡眠障礙,包括難以入睡、早醒、睡眠品質不佳。這個數字遠超過剛剛提到的一百萬。原因是有些人選擇吃中藥,有些人連醫師都不看,或自行到藥房買幫助入睡的藥物。還有很多打死都不願吃藥,寧可喝酒自我治療,或夜夜在床鋪上煎魚跟煎熬。

安眠藥便宜又安全,吃一輩子也沒問題?!

「醫生,你開了一個月的安眠藥給我,不怕我一次吃光會死掉嗎?」

偶爾就是會遇到這類患者,喜歡測試醫師有沒有關心他。

「喔!抱歉,現在的安眠藥太安全,就算半年、一年的藥一次吃下去,頂多只會讓你睡上幾天。醒來什麼事都沒有,連洗胃都不用。你只會失望,不會失去性命,但是你確實可能因為神智不清、跌倒撞到頭而死,或被自己的嘔吐物噎死,所以還是不要啦!」

即使面對精神科患者,醫師也要展現幽默感。所謂言教不如身教,在遭受測試的壓力下,醫師越是輕鬆以對,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反而更能正向看待。

有的安眠藥,健保價甚至只有兩塊錢,真的比糖果還便宜。現在隨便吃個自助餐就要一百多塊,算起來,一整個月的安眠藥還比較便宜。而安眠藥除了便宜、醫師隨便開、不怕健保核刪之外,政府跟醫師不怕你終身吃藥的另一個原因是「太安全」。在一九四○年之前的安眠藥都是巴比妥酸鹽類,有肌肉鬆弛跟抑制呼吸的作用,要是藥物過量再加上喝酒就很容易致死。不過,巴比妥酸鹽後來只能用在手術或檢查時的麻醉,之後發展出來的安眠藥幾乎都沒有致死劑量,意思是「吃再多也不會死」,也不會造成器官功能的傷害,包括大家最怕的肝跟腎。

一旦病人已經長期依賴安眠藥,指「半年以上每天都要靠吃安眠藥入睡,不吃更是完全睡不著」,醫師要花多大的力氣才能讓他們願意重新思考「不吃安眠藥的可能性」?並且願意跟醫師好好討論呢?

要是已經吃了好幾年,而且是天天吃,不吃完全睡不著的病人,單單是讓他們考慮「不要依賴安眠藥睡覺」這檔事,可能就要花上十幾分鐘解說。仔細詢問可能影響睡眠的工作跟生活狀態,又要再花上至少二十分鐘。更不用說探討可能造成失眠的壓力源、負面情緒則需耗時更久。而這一切對治療失眠都很重要,但是習慣只吃安眠藥解決問題的病人,他們可不願意頻繁回診,有時連討論都嫌煩。像是一週一次的「認知行為治療」,每次要花上半個小時以上,整個療程則需要至少六至八週,這時病人寧可藥拿一拿趕快走人。而健保署基於費用控管,基本上不太支持像認知行為這種心理治療的項目,甚至動輒刪減、罰錢,從不在意病人被養成藥罐子。他們只看到眼前的總預算,關切一個病人是不是花太多錢。

所有安眠藥的使用說明都建議只能短期服用。美國據說規定更嚴格,不可以服用超過三個月或半年。但是因為安眠藥太便宜、太安全,臨床上又看到很多病人一吃幾十年,活到七十多歲也都沒事。醫師看診最容易的就是只要說:「拿藥喔?照舊?」不到一分鐘就看完了!頭都不用抬起來進行望聞問切,病人也高高興興地拎了一袋子的藥回家,這個月不用再擔心睡不著。這樣的結果,就是不知不覺把病人養成藥罐子。

你是安眠藥的藥罐子嗎?即使你不是,身邊的親友也很有可能是,只是大家都不說而已。有一次我到老年大學演講,在座的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加起來有能有五千歲。

「你們有吃安眠藥的請舉手。」

零零星星慢慢舉起的手,剛好湊足五根手指頭。怎麼可能,我心想至少會有二十位舉手才對。

等到演講結束,那可精彩了,只見大家神秘兮兮地從包包裡拿出安眠藥,都問我同一個問題:「黃醫師,我一定要吃這個才能入睡。已經這樣很久了,有沒有關係啊?」

眼見想上前詢問的人越來越多,早過了中午十二點,肚子也越來越餓的我只好尿遁,結果一路被追問到廁所門口。還得故意在裡面多待一會兒,偷瞄了一下,眼看外面沒人,機不可失趕快閃。

失眠的問題跟安眠藥的使用,會因年紀變老而增加。隨著人口老化,臺灣人每年吃的安眠藥很快就會超過四億顆,但也只不過花個十來億就可以讓一、兩百萬人免於失眠之苦,聽起來好像還不賴?只是安眠藥真的能治失眠嗎?

從來沒有人教醫師如何好好治療失眠!

「醫師,安眠藥真的安全嗎?」

「安眠藥吃了會不會早死?」

「安眠藥吃多了會不會失智?」

年紀比較大的病人最喜歡問這些。

不管我怎樣引經據典,科學研究對他們來說依然是冷冰冰的數字與機率,疑慮始終存在。他們每天活在恐懼裡,每次來看診都要問一次。我後來學會一件事,那就是反過來問他們:「假如都不要吃安眠藥每天睡不好,可是能多活兩年;另一種選擇是,每天吃安眠藥一覺到天亮,但會少活兩年。如果啦!你要選哪一種?」

「醫師,我還是吃安眠藥好了。」

我從來沒有遇過選擇「不吃安眠藥多活兩年,但是每天睡不好」的病人。這時他們就會卸下心裡的大石頭,從此不再問這些問題。因為那個剎那,他們真心體悟「活得好比活得久重要」。是的,當人的平均壽命都已經超過八十歲,加上現有安眠藥使用超過五十年,還沒有確切證據顯示確實有安全疑慮時,我們到底在怕什麼?這是否為對失眠的恐懼,外加對生命的貪婪?

是的,雖然有研究說睡太多或睡太少都可能減短壽命,但因為沒有足夠證據表示失眠會致死或早死,所以跟三高、心臟病、癌症比起來,睡不著實在是小問題。住院醫師值班看急診、搶救病患,甚至徹夜準備學術報告,一整夜沒得睡,隔天繼續上班十小時,是醫師們習慣的生活方式。心臟科總醫師輪值加護病房時,幾乎一整個月沒怎麼睡覺更是常有的事,沒人覺得失眠有什麼大不了。壓力太大?過勞死?是你自己不夠強。醫師不是人,連勞保都沒有。睡不著,開安眠藥吃不就好了?我一個診要看幾十個門診病人,哪來的時間跟力氣討論怎樣不吃藥睡覺。

醫學院的學習中,花在學習睡眠障礙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天,也不是每位醫師都會在精神科實習。即使去了精神科,短短幾個禮拜要學習思覺失調症(以前叫精神分裂症)、雙極情感性疾患、憂鬱症、恐慌症、藥物跟心理治療,時間實在不夠。而且可能是造成最多失眠成因的廣泛性焦慮症,最近十幾年才在精神科引起注意。所以絕大多數醫師真的不會判斷失眠成因,更遑論治療。

但是失眠影響的人太多,睡不著的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尤其是每天吃的安眠藥,更是讓人又愛又怕。身為精神科醫師,我沒有一定要挽救生命的雄心壯志,而是相信「活得好比活得久重要」「我們可以選擇不靠安眠藥過日子」「即使真的要靠安眠藥過日子,也要能放心的吃」。幫病人減少痛苦、解除疑慮,本來就是醫師的職責,也是出版這本書的目的。

若只要開安眠藥,就可以解決失眠問題的話,不需要念醫學系,只要讀過書能寫字的人都能做。但要讓病人不吃安眠藥,即使是精神科專科醫師都很難做到,這不僅耗時又費力、既傷精神更傷荷包。所以開藥對醫師跟健保負擔來說CP值最高。這樣的兩難,不由得讓我想起很久以前聽到的一個故事:

一間診所的老醫師退休了,他的醫師兒子接班後,訝異地發現,其實很多病人根本可輕易治好,不用治療那麼多年。

他跟父親說:「爸爸,你的醫術是不是不太高明啊?為何很多老病患一下子就被我醫好了呢?」

「笨兒子啊!要不是這樣,你跟你弟弟念醫學院的學費從哪裡來?」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