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有被討厭的勇氣嗎?:9大自我評量表與實踐故事
為什麼要先了解生活型態?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了解一些有關生活型態的梗概,但我想,各位對於自己究竟屬於哪種型態,應該都很好奇吧?
如同前面所說的,了解生活型態對於進一步認識自己,以及與身邊重要的他人建立良好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以阿德勒的理論為基礎,生活型態大致可分為下列六種:
一、貪得無厭型
「別人的東西就是我的東西」,主張個人權利。
二、嬰兒型
察言觀色,力求討人喜愛的依賴型。
三、拚命三郎型
不假手他人,不顧一切橫衝直撞。
四、自我壓抑型
不讓情感外露的完美主義者。
五、好奇嘗鮮型
只要覺得好,就馬上行動,但容易虎頭蛇尾。
六、安逸型
無法察覺身邊其他人的想法,只求安逸舒適。
實際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類型後,可以對照後面的詳細說明。在此先針對故事中的角色,看看各種生活型態的特徵。
主張表達的四種類型
根據前頁所測出的結果(主張式與非主張式),再加入如何與他人應對(傷害或不傷害對方),就可將主張的表達區分為以下四種類型。除了一般自我肯定理論中所提到的三個類型外,我又加上了第四類──復仇式行動。
一、主張式行動:不傷害對方,試圖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主張。
二、非主張式行動:為了不傷害對方,隱忍自己的要求/主張。
三、攻擊式行動:即使攻擊對方,也要達到自己的要求/主張。
四、復仇式行動:傷害對方,同時放棄自己的要求/主張。
關鍵在於:能否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主張,以及是否傷害對方。此外,「對自己和對方而言,是否『OK』」也是重要的標準。
我OK嗎?你OK嗎?
這四種類型的判斷重點有兩項,一項是「能否不傷害對方,並提出個人意見」,另一項則是「自己和對方是否都OK」。
主張式行動雖有逼迫對方讓步的感覺,但前提是「自己和對方都OK」,也就是雙方在情感上都不會留下疙瘩,可算是「爽快的行動」,並能讓彼此建立與維持良善爽朗的人際關係。
至於非主張式行動,是「對方OK,但我不OK」。情感上雖然不會傷害對方,卻說不上「爽快」,因為自己有種拘謹、放不開的感覺,所以算是「綁手綁腳的行動」。原本應該對等的人際關係,因為把自己放在較低的位置,結果變成卑躬屈膝的姿態;在承受壓力、不斷隱忍的情況下,說不定哪一天會因為再也無法忍耐而爆發出來。
攻擊式行動,是「對方不OK,但我OK」。不只讓對方在情感上受傷,也逼迫他接受自己的要求。自己在當下雖然獲得了滿足,但同樣的模式如果長期持續下去,將導致彼此關係惡化。因為對方在縱向(上下)關係中,承受來自於你的壓力,因此我們也稱為「高壓式行動」。
復仇式行動,不但是「自己和對方都不OK」,還有可能成為雙方關係破裂的開端。就意義上而言,也可稱為「自我毀滅式行動」。
能自我鼓勵的人,無法自我鼓勵的人
話說回來,為什麼自我鼓勵非常重要?
首先,一個無法自我鼓勵的人,也無法鼓勵他人。一個內心「燃料」不足、「黯淡無光」的人,怎麼可能供給別人燃料,點燃對方心中的火焰?
能自我鼓勵和無法自我鼓勵的人,在對自我的看法、與他人的人際關係,還有工作上的態度等方面,都會有許多差異。
在此,先介紹無法自我鼓勵的人所擁有的十項特徵:
一、即使身上有優點,也無法接納自己,不管發生任何事,都責怪自己。
二、無論過去或現在,一旦經歷像失戀之類的挫折,便將它視為永不磨滅的傷口。
三、只要在工作上犯了錯,就會耿耿於懷,害怕面對下一項任務。
四、一旦因為失戀或工作上的失敗而意志消沉,就會陷入「無底深淵」,難以自拔。
五、害怕面對不曾處理過的工作,不是選擇逃避,就是依賴別人。
六、想像五年、十年後的自己,不是一片空白,就是感覺悲慘。
七、即使聽朋友訴說他的煩惱,腦中要不就是只想著自己的事,要不就是認為對方所說的一切都事不關己。
八、只要注意到別人的缺點,就會非常介意,開始挑剔苛責,不想繼續維持彼此的關係。
九、容易將他人視為競爭對手,不是針鋒相對,就是選擇逃避。
十、無法表明自己應有的態度/想法,或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經常感到後悔。
相對於此,能自我鼓勵的人又有怎樣的特徵呢?接下來,為各位介紹這些人在面對不同狀況時所展現的能力:
一、明知有缺點,也能接納自己──自我包容力。
二、即使自己在過去或現在遭遇阻礙,也能將它視為資產,而不是傷害──(價值)轉換力。
三、能將失敗當成學習的教材──自我教訓力。
四、即使因為某事意志消沉,也能在某個階段踩煞車,讓自己復原──復原力。
五、能將正面襲來的危機化為轉機──(狀況)轉換力。
六、對自己的未來抱持樂觀──樂觀力。
七、關心他人所關心的事──共感力。
八、寬容對待他人的缺點──寬容力。
九、不與他人做無謂競爭,保持合作的態度──合作力。
十、能巧妙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主張──自我主張力。
如何面對雨天和度過難關的智慧
最後,讓我們回顧一下Story 4的內容。野村路易意志消沉、沒有衝勁,卻掙扎著想脫離困境,針對這種艱難時刻,阿德勒老師提出三種應對方式:
一、接納現狀
二、回歸原點
三、找回羈絆
接納現狀,就是全盤接納眼前的自己正處於痛苦的低潮。認清艱難的現實正不斷逼近眼前,從中判斷自己有能力改變和無法改變的狀況。如果是自己能改變的,就拿出勇氣著手進行;如果是無法改變的,就坦然接受或藉助他人的力量去改變。
如同阿德勒老師所說的,回歸原點,就是重新審視自己所在的位置,回歸自己在工作、朋友和家庭的關係原點;也就是看看自己的立足點。如此一來,就會發現,有數不清的人、事、物都能提供你源源不絕的力量。
當你肯定自己的現狀、回歸原點後,再向「找回羈絆」前進,想必就能明白知道自己確實擁有羈絆(可讓心靈停泊的「家」)。
在這裡,我想為這樣的你獻上三個度過難關的智慧。有了這樣的智慧,就算將來會面臨比過去更嚴重的危機,你不但能一如往常地跨越重重障礙,還更能充分展現個人魅力。
這三種智慧是:
第一種智慧:擁有良師(心靈導師)
第二種智慧:選擇真正的樂觀主義
第三種智慧:無論何時都保有勇氣
第一種智慧「擁有良師」,就是擁有能在人生中為我們指引方向、點明原則的心靈導師;而這位良師即使不是自己身邊親近的人也無所謂。良師,可以是歷史上的人物,也可以是某本書的作者。
心裡下雨時,大多數人都會因此惶惶不安。這時候,良師能讓你看見自己目光所不能及的地方,並為你眼中所見的事物助一臂之力。
第二種智慧是「選擇真正的樂觀主義」。首先要讓大家知道的是,這並不是為了圖個人方便,任何事都大而化之地覺得「應該沒關係」或「只挑輕鬆愉快的事情做」,而對自己面臨的課題挑三揀四的想法。
「真正的樂觀主義」又稱為「現實的樂觀主義」。前提是必須認清現實、思考自己能力所及的最佳表現是什麼,並深信「我可以達成」,進一步採取行動。
第三種智慧是「無論何時都保有勇氣」。一如字面上的意思,無論遇上任何事、處於何種情況,都不會失去「克服困難的活力」。
重要的是,如同第四部分一開始所說明的,「勇氣」既非匹夫之勇,也不是勇敢。
「勇敢」是帶有「勇猛、奮不顧身」的大膽表現,是一種過度自信、挑戰遠超過自己能力所及的事,而導致自我毀滅的情況。至於勇氣,就是目前為止大家所了解到的,為了克服人生任務,有時需要夥伴協助並積極面對的態度。勇氣,就算再怎麼膽小的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