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 / 2

人生好難,到底哪裡出問題──喜劇演員×僧侶×科學家如是說

第三章 關於情緒

美國女性社會運動家史坦能曾寫道:「真相能讓你自由,但此之前你會先被惹毛。」

【比起身體的痛,情緒更讓人受苦】

如果人不會為情緒所苦,我們永遠也不需要看心理師或吃藥。有時較之身體的疼痛,情緒更讓人受苦,也因此人們花費許多清醒時間,試圖埋葬或逃離各種情緒。

情緒自內在起兵,劫持了大腦,直到情緒自己決定離開。人類可以打造超厲害望遠鏡,看到三千四百五十六億七千八百八十萬三千九百四十光年(我不是這方面專家,所以數字可能有誤)之外的一顆星星,但對於愛上小我們二十歲、腦袋卻只有果蠅大的小鮮肉,我們有什麼克制力嗎?不,我們沒有。

對許多人來說,想不出如何才能感到快樂的這個事實,就代表自身的失敗。如果你不相信我說的,就去任何書店心理勵志書區看看。將所有關於如何快樂的書籍排列起來,足以繞赤道五十七圈。

你甚至必須在自己生日感到快樂,明明對老了一歲的我來說,那是月曆上最悲慘的一個日子。還有新年(快樂?),有啥好高興的呢?為我們所有人都更快地呼嘯迎上滅絕而慶祝嗎?

讓我深深感到不快樂的,是其他人好像都想明白了,不像我仍如此困惑。這種無助感營造出令人心生不滿的背景噪音,還有一抹嫉妒。

【情緒為何難以言說】

情緒與人類相伴的時間已經有一億年了,然而,若你從演化時程表來看來,人類使用語言的時間,可能只有短短十分鐘左右。我對於一些瘋狂人類學家以二十四小時為基準,創造出讓人類對於自己存在地球到底多久的概念時間表,總是深感興趣。

時間表通常如斯展開:「如果宇宙大爆炸發生在午夜十二點,那麼恐龍大約在早上十一點四十分時出現在地球上。十一點四十一分時,牠們就離開了。十一點五十六分,類人猿出現。十一點五十八分,人類進場,然後接下來幾分鐘,隨著不同時代流行風格來來去去(水牛皮、遮羞布、扇子、尖角摺疊帽、男人帶假髮、迷你車、瑪莎百貨的內褲),充分打了好幾場時尚戰爭。接著,在午夜一奈米秒之前,川普當上美國總統,正如我們所知,這差不多就完結了人類的命運。而現在,人類正等著黑洞把大家吸回去砍掉重練⋯⋯但這次可不能再搞砸了。」

【為情緒發聲】

許多人尚未明白,情緒被創造出來,是為了確保人類物種的存續,出發點其實是良善的。當情緒一來,我們首先會在生理上察覺到,由不同化學混合物打造出來的情緒蹤跡,時時提供大腦該避開哪裡、該趨向什麼的反饋訊息。就如同許多生物為了避開危險會有的反應,像是鼬鼠會嗅聞風中氣味,蝸牛會升起天線,章魚會伸展觸角,而我們人類則是使用情緒來試水溫。那些感受告訴我們,什麼是安全的以及什麼是不安全的。不過,我們一直都有好好聆聽嗎?不,我們沒有。

當情緒一來,大腦大約在兩百毫秒之後會轉換成想法。人的感覺之所以快過思維,是因為如果發生緊急情況,而你還傻傻待在原地、等到想出「我應該離開這裡!」才逃走,那你早就被烤熟了。所以當人在生死攸關之際,是情緒解救了我們,而不是思維,甚至在我們去思考並且標記一份感受之前,情緒便讓我們知道這是什麼感覺。比如說,當你感到腸胃緊縮,便是有害怕的事情發生;如果你感到整顆心揪在一起,傷心不已,那大概是看到迪士尼卡通裡,有隻在樹林中的可愛大眼生物死掉了。

我們所思所想,無法像情緒那般如實透過身體表達所有體驗,這是因為人類使用的語彙有限;相較於情緒那樣的尼加拉瓜大瀑布,語言只是一條涓涓細流。情緒有數千種,而在言詞表達上卻頂多只有數十種。除非你是詩人,否則在用語言表達情緒方面的能力可說是完全不足。

從另一方面來說,人人都需要透過語言談論內心感受;如果做不到,情緒表達就會受阻。我們需要為情緒發聲,否則有一天會像維蘇威火山一樣,爆發出來。好比在某個聖誕假期的早晨,你突然想拿起通馬桶的吸把,朝你岳母頭上敲下去,而你甚至不知為何如此。

在現代社會的氛圍公開談論情緒,尤其是發自內心的情緒,總被視為是耽溺而且令人反胃的行為。但是情緒不是什麼女孩子氣、賀爾蒙失調、曇花一現的東西,而是由給予身體感官的複雜神經化學物質系統調配而成。是情緒讓我們與外在世界以及他人產生連結。

其他的哺乳動物,也能感受到對牠們同類的愛以及分離的痛,但人類同情共感的能力遠在動物之上,因為我們可以思考這些感受,並將之編織到文學、藝術與英國歌唱選秀節目「X音素」上無聊到令人麻木的口水歌當中。唯一擁有情緒豁免權的是活死人、某些大財團執行長,以及大腦失調的人。否則,你免不了有情緒。你可以眼盲、耳聾、缺肢斷腿,但是當你少了情緒,在某種程度上,你就不再保有人性。

我曾讀過有個叫蓋吉的傢伙,有天在鐵軌上工作,意外遭到一支金屬鐵棍穿透他的頭蓋骨(天知道事發當時他在做什麼)。事故發生之後,他的認知功能完好,可以說話、思考、記得事情,但當他見到家人朋友時,對他們完全沒有感覺。他知道他們是誰,但就是沒有任何感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很難過,但是他說他相當快樂。這表示,如果你對家人感到厭煩,拿根棍子插進腦袋瓜這方法還挺值得一試的。

【壞情緒也有好處】

在人類演化發展史上,沒有什麼是意外,一切皆有因,即使是負面情緒,也有其存在的意義,否則不會出現在演化摸彩袋裡。

我們被創造出來的一切,無論是身體上或情緒上,皆有用途。有些情緒表現在現今看來是種負擔,會害人胃潰瘍和胃食道逆流,但卻是這些情緒反應讓我們存活至今(參見演化的代價)。

‧恐懼

如果過去未曾感受過恐懼,人類物種可能在演化中途就被生吞活剝了。

‧憤怒

我們需要憤怒來嚇跑敵人。從前的人類不會將憤怒轉向自己。

‧焦慮

焦慮確保我們為突來的襲擊做好準備,並牢牢記得以往在類似情境中做過的事,以確保未來無憂。

‧厭惡

厭惡是必要的,它可以找出哪些食物有毒,並皺起鼻頭噘起嘴,以不悅的表情警告他人別吃那些食物。

‧羞愧

在過去,部落就是一切,是否被部落接受,決定你是生是死。如果讓部落其他成員失望了,我們會感到羞愧。胃部一陣劇痛,則激發我們表現得更好、更努力。這是健康的羞愧感,促使我們為團體利益而奮鬥。

然而,我們如今擁有的卻是不健康的羞愧感,像是覺得自己不夠有吸引力,或是平庸無奇,這與健康的羞愧感大不相同,對於增進群體利益毫無用處。麻煩告訴我,長得「漂亮」到底如何能對其他人有益處?而我們現在竟會因為某人在交友網頁上拒絕我們,或是不為我們發布的午餐照片按讚而感到羞愧。

我們執著於自身的成功,而非想著全體的成功,正是今日全人類的問題。當凡事越來越與「我」而非與「我們」相關,我們的一言一行便失去了準繩。我很想知道人類演化史上,究竟是誰率先體驗過自戀型的羞愧感?也許曾有一個穴居男人,看著洞穴牆上他的刻蝕畫像,想著:「哎,糟透了。」也或許在某處有塊化石,有個看著自己臀部的穴居女人心想,這臀部是否太大?

當動物受到威脅時,可以感受到近似羞愧的感受,但並不會因此認為自己是魯蛇。牠們才不管別人怎麼想,甚至可以毫無羞恥心的在宴會上當眾小便。

‧罪惡感

罪惡感的來源則完全不同。罪惡感與羞愧感之間的區別在於,你之所以感到罪惡,並非因為覺得自己是個怪人或技不如人,而是因為它驅使你去改變現況、修補過錯。羞愧感則通常與自我厭惡一起出現。同樣的,動物不覺得牠們有罪,只覺得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大概是為什麼沒那麼多猶太教或天主教壁虎的原因了。

‧哀傷

哀傷是失落情緒的反應,而且一直都是如此,從我們在樹林間盪來盪去那時就開始。動物也會哀傷,但不會為此鬱悶;哀傷過一陣子就會消退,而牠們會繼續過日子。

大腦會讓悲傷情緒在記憶中、在「如果」中、在「為什麼」中疲於奔命,從來不許它自自然然地走過悲傷期。在不同文化中有隨著時間發展而出的儀式,允許人們共同哀悼,這有助於個體更能承受痛苦。當有人因嚎啕大哭或流淚而筋疲力盡時,團體中的其他人可以接手協助。

然而在現今的文化當中,有很多人並沒有這些儀式協助,必須以孤軍奮戰的方式來處理悲傷,又因為某種原因,大多數人羞於公開表達哀傷。我們都該向愛爾蘭為亡者舉行的守靈儀式學習,所有人喝得爛醉,甚至不記得有人死去,但大家仍聚在一起,保有社群意識,上帝保佑他們。

‧愛

我們需要愛,來與年輕一輩、伴侶、友人,以及社群連結,以確保我們每年都能收到生日卡片。

【留意情緒的生理反應】

當人感受到驚恐氛圍時,這可以從身體反應辨認出來,如汗毛豎起、起雞皮疙瘩、心臟噗通噗通跳,代表你緊繃到極點、準備落跑、起身反擊或呆若木雞。如果你長期處在這種緊張狀態,首先會衰退的就是你的記憶力,然後是你的免疫力、消化和生殖能力。到那時,由於記憶力喪失的緣故,你甚至記不清有什麼應對方式可選。

這一切都不易察覺,所以你不會知道身體機能正在退化,或是為何腦細胞停止生長。我們每一個神經細胞(神經元)都有髓鞘包覆,以加速神經細胞彼此之間的信息傳遞。如果髓鞘受損,連接大腦不同部位的神經元會衰弱,結果便是,你不再能整合思維,理性思考的能力消失無蹤。也就是你的能力被簡化了。

如果不能清醒或理性思考,就會備感威脅,即使周遭沒有什麼事物可以傷害我們。我們會開始怪罪讓我們感到偏執的人們,於是開始有了區分「他們」和「我們」的症狀,不再認為「他們」是同類人。

神經元停止生長的另一個結果是,我們的思考變得偏狹固執,而且開始將每一個與我們不同的人看成是敵人。我們全都有深植於記憶之中的恐懼誘發物,在不明所以之下,會引發情緒的過程反應,尤其是感到壓力時。我們都受到事物舊有聯想的擺佈。

如果我們成長過程當中,就遇過那麼一個令我們感到害怕的蓄鬍男子,在往後的人生裡,我們可能會害怕整個蓄鬍族群。這可能還包括穆斯林和穿得像是聖誕老人的人們。即使只是讀過有關蓄鬍壞蛋的故事,也會產生偏見(我想我不用說得這麼清楚,你也會懂,當我見到鼻子下留著短鬍鬚、頭髮旁分的男子,我會拔腿衝上閣樓⋯⋯)。透過正念,或是自己也開始留鬍子,加入「他們」的陣營,壓力多少可以得到紓解。

【情緒與記憶的聯想,因人而異】

這麼說來,沒人知道我們為什麼對特定人事物如此反應。我們從未曾看清任何一件事物真正的樣貌,而只是透過自己的記憶來理解。

舉例來說,當我們見到一條雪茄時,不是像佛洛伊德說的那樣,全部的人都會想成是陰莖。很抱歉,佛洛伊德,我見到陰莖時也不會想成雪茄,或是相反。我第一個見過的裸體男人是約翰.藍儂,他和長髮有如地毯鋪地的洋子出現在他專輯封面上。從那時起,當我看見陰莖時,我就會想起披頭四。我們對所見之物的理解,往往來自於人生早期經驗的聯想。

人們有時說,他們對於某件事擁有像是從身體腸道發出的直覺,然後依此採取行動,就好像他們的腸道是某位來自西藏的智者一般。有時直覺非常準確,但通常不準。如果直覺總是正確,那麼賭城會有更多贏家。腸道有五億個神經元,而大腦有一千億個,相較之下,大腦的管理地位明顯較高。我們擁有的每一份經驗都在中央記憶車站被標記,而每一種感覺都會透過那些火車路線傳送。所以,除非你意識到那段記憶,否則你不會知道你是如何獲得直覺。對於記憶的這份了解,有助於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

◎我的故事:不快的記憶會誘發負面情緒

不久之前,當我在賽爾弗里奇百貨閒逛時,我突然感到一陣強烈恐慌,必須逃到商店外頭罩著紙袋呼吸,差點喘不過氣來。事後回想起來,我記得大約八歲或十四歲時(其中一年)被大麥町犬咬過,而那就是我情緒異常激動的原因:我那時正在試穿圓點褲襪。啊哈!我心想,我想通我的恐懼了,於是我回到店裡大喊:「把那些大麥町色的褲襪全都打包起來!我不再害怕了。」

【喜劇演員、僧侶、科學家如是說】

切換到專家觀點。

茹比:那麼,情緒是什麼呢?這可是價值百萬的重要問題。

神經科學家:如果我回答出來,就能拿一百萬嗎?我想,情緒其實是身體方面的思考。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