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就這麼簡單!30個小練習,讓生命大翻轉:NLP工具

〈心靈電影院〉

育莉最近一直覺得很累,好像有種莫名的壓力,快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但她也說不上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許是工作壓力大,也或許是男友最近對自己有點冷淡,也或許是媽媽的身體讓她操心;無論如何,她覺得自己快要面臨崩潰邊緣了。為了讓自己擺脫這種狀態,她找上了大學同學陸希,想好好聊聊自己的狀況,希望他能給自己出些主意。

育莉來到陸希的事務所,慵懶地坐在沙發上,對著老同學說:「陸希,你說我現在該怎麼辦?」

陸希一邊沖著咖啡,一邊回應育莉:「我覺得妳的問題需要好好釐清一下。」

「我也覺得。」育莉說,「但我就是不知道該怎麼釐清啊!不然幹麼找你?」

「我變成心理師了嗎?」陸希笑著回應,「不過一直以來就是這樣,妳一有問題,就會來找我聊聊天。」

「對啊!你總是可以幫我找到問題點。」

這時,陸希沖好咖啡,端了兩杯走過來,坐在育莉對面,把其中一杯遞給她。輕啜一口咖啡後,說:「妳這種狀況,我覺得可以先試著做一件事情。」

「什麼事情?」育莉問。

「先別問,妳先把咖啡放在桌上,我跟妳說要怎麼做。」陸希說完,自己也把杯子放在桌上。

「妳先閉上眼睛。」陸希對育莉說,「然後慢慢做幾次深呼吸。」

大概幾次深呼吸後,陸希又問育莉:「妳會怎麼形容自己的壓力?」

「什麼?!」育莉有點不清楚陸希在問什麼。

陸希對育莉解釋:「如果妳現在的壓力狀態可以用影片或圖案來詮釋的話,會是什麼樣子呢?」

「應該是黑壓壓的一片吧,感覺像是在一望無際的草原。」

「還可以看到什麼呢?」

「感覺可以看到鎖鏈,有一個小女孩在畫面的一角哭泣。」

「好。」陸希又問,「所以妳的影像是黑色的嗎?」

「對啊!」

「那我們可以調亮一點嗎?」陸希說。

「把影像調亮嗎?怎麼調?」

「想像畫面上有一排功能選單,就像繪圖軟體一樣,然後找到調亮的功能。」

「好的,我看到了。」育莉說,「調亮就好嗎?」

「沒錯。」陸希再問,「現在這樣,能看清楚畫面嗎?」

「可以!」育莉說,「我看到一個小女孩窩在一幢房屋的邊角哭泣。整個環境很惡劣,正在下著雨,還有暴風雪。」

「OK!」陸希說,「現在妳找一下工具列,有沒有『橡皮擦』?」

「有。」育莉說,「所以我要用橡皮擦做什麼?」

「用橡皮擦把剛剛看到的下雨和暴風雪擦掉。」

「好喔!」育莉照做了。這時候,原本積壓在育莉胸口的壓力,感覺有一點點釋放了。

接著,陸希又對育莉說:「如果這是妳想要的電影,妳想放什麼元素進去?」

「太陽!」育莉說,「還有海灘。」

「好!」陸希說,「現在妳找到『增加影像』的工具,然後把太陽跟沙灘放進去吧!」

育莉照著做了,慢慢覺得身體越來越放鬆,於是她對陸希說:「我覺得身體越來越輕鬆了耶!」

「這樣很好。」陸希說,「現在妳可以把任何妳想要的人、事、物放進去,然後把這樣的畫面好好記下來。」

育莉又重新調整了一下畫面,她覺得自己的心情好像比剛來的時候更放鬆了。

◎翻轉自我,從這裡開始

大部分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當我們一說到什麼事情,自己的腦海就浮現那樣的影像。譬如我說「豆腐」,你的腦海中就會出現「豆腐」;不管是哪一種豆腐,你的腦袋都會馬上把過去自己對豆腐的直接印象呈現出來。運用這樣的原理,我們可以把抽象的感覺、壓力、喜悅、開心、難過等,轉化成「內在影像」;而我將這種「內在影像」稱為「心靈電影」。

一個人的「心靈電影」決定了他的狀態。舉例來說,當你一個人待在山中的小木屋,且心靈電影上映的是恐怖片時,就很容易把這些東西代入現在的狀態,讓你變得容易受到驚嚇。因為那些恐怖的橋段都已在腦海中演過一次,這時候,你的內在就會相對比較脆弱。同樣的,如果你的心靈電影放映的是英雄片,這時候的自己一定會比較熱血,願意付出,甚至更容易冒險。

至於要選擇播放哪些心靈電影,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選擇冒險、熱血的電影,自己就會更充滿熱情;如果是負面、灰暗的影像,那麼你的狀態一定很不好。所以,善用心靈電影院,就能有效改變自己的狀態,翻轉出不一樣的自己。

心靈電影可以幫我們做到哪些事呢?

一、重新調整能量狀態。

二、戒除不必要的習慣。

三、改善相關的技能。

◎翻轉力練習

一、找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然後放鬆地坐著。

二、輕輕閉上雙眼,進行幾次深呼吸。

三、把讓自己覺得煩惱的事情想像成一個畫面。

四、開始進行影像加工,像是提高對比度、亮度等,再移除一些負面象徵物。

五、做完之後,對自己按個讚,說:「你很棒!」

◎肯定句

調整你的心靈電影,就可以快速轉換心情。


〈討厭的人,滾吧!〉

齊彥怒氣沖沖地走進事務所,對著陸希就是一頓牢騷。陸希好不容易搞清楚狀況,才知道齊彥的同事不但常常偷懶,還把事情丟給他,所以他非常討厭那個人,甚至氣到想揍對方。

「想揍他?」陸希說,「這樣不好吧。」

「但是他都不做事啊!」

「無視他的存在就好啦。」陸希笑著說。

「他、就、坐、在、我、旁、邊!」齊彥用力地說,「我怎麼可能忽略、無視他的存在?」

「這樣啊……」陸希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下,突然用手拍了下大腿:「想要無視他,我倒是有個方法可以試試。」

「咦?居然還有這種方法?」齊彥反而笑了出來。

「試試又不用錢。」陸希說。

「也是。」

「你先坐在沙發上。」陸希說,「我去喝個水。」

陸希喝完水回來,在齊彥旁邊坐下,對他說:「現在你想像一下那個同事的模樣,他會在你眼前的什麼位置?」

「就在我眼前!」齊彥說著,表情越來越猙獰,一副要把人吃下去的樣子。

「你把那個位置比給我看。」

齊彥比了一下大概的位置,就在他的兩眼中央,離他的臉不到五公分。

「真的在你眼前啊!」陸希苦笑起來,「再找一個你覺得跟他在一起很舒服的人,然後想像那個畫面,並且告訴我對方的位置在哪。」

「我找到了,大概在這個位置。」齊彥比了一下,大概在他的左下方。

「等一下我會發出『咻』的聲音,當我發出聲音時,你要迅速讓討厭的畫面往遠處飛出去,然後在遠方爆炸。接著,把那個喜歡的畫面放大,放大到讓它就在你眼前。」

「好。」

「那我要開始囉!」陸希說,「咻!」

齊彥一聽,便快速地把那個討厭的人往遠方丟去,然後想像畫面在遠處爆炸;喜歡的畫面則快速放大到占滿整個視野。

「你現在還會覺得很生氣嗎?」陸希問。

「還是會。」齊彥說,「但感覺好像沒那麼火大了。」

「很好,那我們再做一次。」

重複幾次後,齊彥覺得自己越來越輕鬆,想到那個討厭鬼時,好像也沒那麼生氣了。

過了一週,齊彥又出現在事務所。陸希一看到他,便問:「過了一個禮拜,現在感覺如何?」

「現在喔……」齊彥說,「我現在看到那個討厭鬼,心中就會莫名湧現『算了!』的感覺,也不會生氣了,反而會覺得那個人有點可憐。同時,我跟另外一個相處得不錯的同事,在工作上越來越有默契,我們還打算下班後一起去健身房。」

「很棒啊!」陸希說,「討厭鬼從你的生命中滾開了。」

「沒錯!」齊彥說,「原來真的可以透過這種方法,讓他滾出我的視線。」

陸希用微笑回答了一切。

◎翻轉自我,從這裡開始

有句成語叫做「歷歷在目」。

神經語言學認為,人的記憶是透過影像與空間的結合而成,並呈現在我們眼前。記憶越深刻,呈現在眼前的畫面就會越鮮明生動。這些影像則包括了視覺、聽覺與觸覺三方面:

一、視覺:大小、高低、遠近、黑白/彩色、清晰/模糊、透明/不透明等。

二、聽覺:方向、大小聲、快慢、音色、距離、清晰度、韻律等。

三、觸覺:壓力、範圍、強度、觸感、溫度、頻率、嗅覺、味覺等。

當我們要強化或弱化這些記憶時,必須要從這些畫面進行調整,才能有效達到所希望的結果。這時候,請想像自己就像影音剪輯師一樣,可以任意增加影像的清晰度、遠近距離,還有聲音的高低起伏等,透過處理這些心靈影像,就能有效地讓自己靠近或遠離這種狀態。

◎翻轉力練習

這裡提供三個處理影像的方法,熟練之後便可以按自己的方式進行,只要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即可:

方法一:建立吸引人的表現

一、找到一件你想獲得成果的事,並想像那個畫面,注意畫面是清晰或模糊、有沒有聲音,有聲音的話又是如何(畫面一)。

二、找到一件目前想達成,但一直無法有效完成的事情,並想像那個畫面,注意畫面是清晰或模糊、有沒有聲音,有聲音的話又是如何(畫面二)。

三、比較兩個畫面的差異點。

四、確認內在潛意識有沒有其他部門反對、是否願意接受改變?

五、逐步把畫面二的影像,調成畫面一的狀態,包括清晰度、銳利度等。

方法二:「咻」模式

一、找到一項自己討厭或想甩開的人事物。

二、找到一個心目中的理想畫面。

三、透過快速轉換,讓不想要的行為畫面縮小,讓理想的畫面放大。

四、重複進行數次。

五、向內在潛意識確認,是否同意這樣的改變。

方法三:爆破模式:

一、找到一個想調整的負面經驗。

二、想像其畫面。

三、先讓這個畫面膨脹放大,接著突然快速縮小並產生爆炸,讓整個影像完全看不見、聽不到。

四、重複數次這樣的操作。

五、跟內在潛意識確認,是否同意這樣的改變。

◎肯定句

我們的腦袋擁有神奇的想像力,當你專注在自己想要的,自然會把它的好處放大很多倍。


〈轉化你的語言框架〉

上次學長來過陸希這裡後,兩人就一直保持聯絡。後來陸希才知道,學長畢業後進入一家外商公司,從一般的事務人員做起。為了讓爸媽的生活過得好一點,才決定從事務職轉業務職,卻沒想到這是惡夢的開始,原本就不善言詞的他,就連跟同事好好溝通、察言觀色都做不到,更何況是跟客戶?還好上次有陸希幫忙,好不容易才讓自己跟同事的關係沒那麼緊張,但是跟客戶溝通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問題,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陸希原本就希望能幫上學長的忙,因此,一聽到學長的問題,便自告奮勇。兩人約在陸希工作室樓下的咖啡廳。

「小希,你真的可以幫我嗎?」學長問。

「我知道有些溝通工具可以協助學長,但是該怎麼用,還是需要學長不斷練習。」陸希回答。

「我知道。」

「這次要跟學長分享的溝通工具叫做『框架』。神經語言學在發展過程中,曾針對許多溝通方式進行系統性的整理,並整理成許多不同的工具,讓更多人可以利用。」

「框架?」學長說,「感覺是畫框的概念?」

「對。」陸希點點頭,「框架,就是一種範圍限定的概念。」

「像是談話主題嗎?」

「有點接近,但要更大一點。」陸希說,「不只是談話主題……更應該說是『談話類型』。」

「我有點糊塗了。」

「就像大學的時候,系學會開會時,是不是都有議程嗎?」

「對啊!」學長說,「所以議程的內容就是框架嗎?」

「不是。」陸希回答,「議程的內容只是框架的內容,議程才是框架本身。」

「我有點理解了。」學長說,「議程本身就是一種框架,對嗎?」

「沒錯。」陸希說,「當你有了好的溝通框架、了解相關的運用,自然可以在不同框架中跳躍,並組成一套有用的溝通模式。」

「原來如此。」

「簡單來說,框架就是我們在溝通時,事先規範出一個範圍,並且透過這樣的方式進行互動,提供焦點與方向。有些時候,我們會在跟別人爭論很久後才發現到:原來我們爭執的點不一樣,剛剛根本就是雞同鴨講。這就是兩個人的框架不一樣。」

「假設我現在要跟客戶溝通的框架是『成交』,但客戶的框架只是『想了解』,兩邊框架不同,所以會找不到焦點,自然也就不會成交,這樣對嗎?」

「沒錯!」陸希說,「學長很厲害唷!」

◎翻轉自我,從這裡開始

框架,是溝通的範圍跟限制。每一個人在溝通時,都是帶著框架而來,當彼此的框架相合的時候,很快就能討論出結果;但如果框架不同,就會曠日廢時地討論,卻只有一點點進度。

框架是一個概念。神經語言學則整理出了幾種常見的框架,可以協助我們在溝通上更加順利:

一、開場白框架:其實就是「開宗明義」,說明我們今天要談哪些事情,像是:議程、流程、節目表等,都屬於開場白框架。這是為了讓參與的人知道,今天會有哪些流程、會有哪些事情發生,讓參與者有心理準備。

二、目標/結果框架:意思是在溝通之前,就設定好今天的目標與結果。舉例來說,假設今天的溝通是為了討論是否要合作,那麼在本次會議中,就應該做出相關的結論。透過目標/結果框架,事先溝通出今天要達成的目標與期待,避免無謂的時間浪費。

三、求證式框架:就是以「感官經驗」(也就是可以看到、聽到、感覺到的經驗)為主的證據,進行相關的溝通。有時候我們會就一些抽象話題進行溝通,這時候就需要透過求證式框架,將抽象的話題具象化。如果有人說:「我們要一起努力,讓人生變得更好。」這時就需要透過求證式框架與對方溝通,例如:我們要努力什麼?要一起合作什麼?還是要一起產出什麼結果?讓人生更好的依據是什麼?收入嗎?生活品質嗎?非工資收入嗎?透過求證式框架,可以協助彼此更清楚該如何界定抽象概念。

四、假設框架:就是創造一個假設的情境,並思考在這樣的情境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也就是試圖透過這樣的框架,釐清現實狀況下無法求證的資訊。舉例來說,「如果你是總統,你會怎麼做?」「如果你能擁有上億資產,你會怎樣分配?」「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會怎樣安排?」這些都算是假設框架。

五、相關性質疑框架:此框架是為了釐清事情真相,以質疑的方法進行詢問。假設今天有人說:「公司經營不善,是因為景氣不好。」這時候,我們可以透過相關性質疑框架進行溝通。像是:所謂的「景氣不好」,是每一行都不好嗎?同業都不好嗎?是不是公司營運出了什麼問題呢?透過這樣的質疑,可以釐清真正的問題點。

六、複誦框架:複誦框架是透過重複溝通的過程,進行溝通品質與方向的檢核。舉例來說,當彼此僵持不下、碰到死胡同的時候,可以透過重複剛剛溝通的過程,進行相關檢視,了解其中是否出現問題,發現哪裡打了死結。

七、整體平衡框架:整體平衡的意思就是「站在大局來看」。當溝通進行到最後階段的時候,我們可以透過整體平衡框架進行調整,檢視先前的討論是否有問題。舉例來說,當我們討論活動企畫時,可以在最後問一個問題:「站在公司的角度來看,你覺得這樣的企畫真的好嗎?」這樣除了可以兼顧自己的立場,還可以用更大的角度來看事情。

八、正向意圖框架:「正向意圖」就是前文曾提到的,一個人做這件事情時「對自己好」的地方。有時候,無法透過一般談話進行溝通時,我們可以採用正向意圖框架,進而改變溝通品質。

舉例來說,如果有一位妻子認為,身為家庭主婦就是要收拾家裡,把家整理得一塵不染才算稱職,但她的先生卻覺得不必如此,兩人因此而產生爭執時,可以透過正向意圖框架進行調整。先生可以問妻子:「整理房間的目的是什麼?」妻子可能會說:「想要有一個優質的兩人生活空間。」先生又問:「所以妳其實是希望我們能生活得更有品質,對嗎?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請個鐘點清潔人員,一方面分擔妳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有更多的兩人時間。」透過找到正向意圖,調整對方的行為,先生或許就可以解決妻子的問題。

九、回饋框架:很多人認為,溝通失敗就是結束,但這樣的觀念其實並不正確。神經語言學認為,「溝通沒有失敗,只有回饋」。事實上,每一次溝通失敗,都是對方在提供回饋:「這麼做不管用,下次別這樣溝通。」透過這樣的框架,可以幫助自己與對方找到更好的溝通模式。

十、角色觀點框架:這個框架所指的就是「如果你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像是:如果你站在爸媽的立場、站在主管的立場、站在部屬的立場等等,都算是角色觀點的框架。這樣的框架最常用於演藝人員,他們需要代入不同的角色,而不同角色會有不同的個性和用語,如果不用這樣的框架,就沒辦法演活那個角色。

十一、後視角框架:後視角,也就是站在客觀的角度看事情。在溝通的過程中,彼此有時會為了一些事情爭執不下;有可能發生在事情討論到一半的時候,也有可能是會議快要接近尾聲、準備要進行結論時。我們可以透過旁觀者的框架進行審視,或許就能看到許多當事者看不見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旁觀者清」。

◎翻轉力練習

一、選擇一種框架。

二、利用該框架模擬出相關的對話過程,例如以「假設框架」與子女討論升學問題。

三、使用在下次的溝通中。

◎肯定句

善用框架的力量,讓對方與自己面對同一個方向,往前走。


〈找出事實的偵探問句〉

育莉畢業後,就在數位科技相關公司上班,快速、變動的工作模式讓育莉筋疲力盡,之前就曾為了睡眠問題向陸希求助。雖然已經有好好休息,但工作上的問題仍困擾著她,所以又來找陸希幫忙。

「希哥!」育莉坐在事務所的吧檯上,用楚楚可憐的眼神看著陸希。

「又怎麼啦?」陸希微笑著說,「妳跟齊彥真的是一對寶,每次有什麼問題就來找我。」

「因為你都可以解開我的困惑啊!」育莉笑著說,「不找你要找誰?」

「就妳嘴甜。」陸希說,「妳這次又碰到什麼問題?」

「我覺得自己老是抓不到主管的重點。每次主管問的問題,我都覺得自己回答得很好了,但總是不如主管的意,我該怎麼辦?」

「感覺這問題很大。但從剛剛的描述來看,我還有點不清楚妳的意思是什麼。可以請妳舉例說明嗎?」

「那我舉最近的狀況。」育莉說,「主管一直說網站的動線要有規畫,我也照做了,但主管仍然不滿意;問題是,我真的不知道他要什麼。我到底該怎麼辦?」

「所以,妳有問主管嗎?」

「有。」育莉說,「但他只是說『覺得不行』『感覺怪怪的』,又說不上哪裡怪。」

「嗯。所以這時候妳的想法是……」

「為什麼主管不能說清楚呢?」育莉說,「他這樣模稜兩可,我該怎麼辦?」

「這樣我明白了。」陸希說,「現在我們來做個角色扮演。我扮演妳,妳扮演主管,這樣可以嗎?」

「沒問題!」

「請問一下,我這個網站動線應該要怎麼做才好呢?」陸希問。

「我覺得不行,感覺怪怪的,但說不上哪裡怪。」育莉照著主管回覆的狀況回答陸希。

「這樣啊!」陸希說,「那我們可以從頭走一遍嗎?從最開始的頁面一個個來看,可以依照妳的經驗或直覺,給我一些建議。」

「等一下,可以這樣嗎?」育莉說。

「為什麼不行?」陸希問。

「我從來沒想過這樣問耶!」

「那妳可以試試看。」陸希說,「我們再繼續沙盤推演。」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沙盤推演,育莉終於了解如何向主管發問。隔天,育莉開心地跟陸希分享了與主管討論的過程,也成功釐清了主管的疑慮所在。

◎翻轉自我,從這裡開始

這是一個假設場景。男朋友今天不小心遲到了五分鐘,這時候,女朋友可能會說:「你每次都遲到,是不是不重視我們之間的約定?!」說不定這是男友第一次遲到,女友卻直接說「每次」,兩人之間的戰爭於是開始了。

人的意識其實並不可靠。尤其在溝通時,使用的語言模式會決定溝通的品質;語言模式不精準的時候,溝通品質就會出現問題。但為什麼人的意識不可靠呢?這是因為人腦為了節省意識的記憶體,所以會針對事情真相進行三種手術:刪除、扭曲、一般化。

一、刪除:是指以簡單的語言,把資訊中的許多狀況帶過,卻省略重要的訊息。譬如有人說:「這樣做就對了!」但這時候應該問:「怎樣做?怎樣做才是對的?怎樣衡量是對的?」就像小時候爸媽常說:「隔壁的小明比你厲害多了!」但其實這也是刪除後的結果:小明哪些地方比自己厲害?怎樣衡量「厲害」?

二、扭曲:就是扭曲資訊,變成另外一種樣貌。像是「我知道你想做什麼!」這句話,就是把所有資訊進行扭曲後,用概括性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時候,我們可以反問對方:「你怎麼知道?那你知道我接下來會怎麼做嗎?」透過這些問句,釐清目前的資訊。

三、一般化:就是把特殊的事件變成常態。一開始提到男女朋友的假設情境,就是很好的例子。明明男友才遲到這麼一次,女友卻說「每次」都遲到。有時工作得很挫折時,會說「沒人有在意我的付出」,但其實這句話也是一般化的結果。所謂的「沒有人在意」是指誰?上司嗎?還是同事?如果沒針對這些事情進行釐清,就會陷入模糊的陷阱中。

刪除、扭曲、一般化是人類意識處理資訊的方法。要還原事情的真相,就要要透過「後設模式」。神經語言學中的後設模式,是指透過問題,還原真正的情形。因此,只要透過後設模式,就能找到問題的關鍵點,還原事實真相。

◎翻轉力練習

一、在每次溝通過程中,辨識出哪些資訊被刪除了、哪些資訊被扭曲了,又有哪些被一般化了。

二、發現對方進行這三種程序時,請嘗試問清楚更詳細的資訊。

三、進行資訊拼圖,了解更多真相。

◎肯定句

問對問題,比只要求答案更重要;問錯問題,只會得到不需要的答案。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