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不要試圖擺脫煩惱,而要去理解它

世人常說「人生在世不免煩惱」。但是很意外的,真正了解「煩惱真相」的人卻很少。

人們對自己不滿意人生感到茫然,即使有「不應該繼續這樣下去」的想法,但因為不了解「煩惱的真正原因」,所以無力解決。工作上、家人相處之間,就算感覺到懊惱、憤怒、失望、消沉、不安,卻因為不知道能夠解決的思考方式,而讓不滿的情緒一直持續下去。

佛陀的想法是,對於我們平時出現的煩惱,應先從「理解」著手。①我有煩惱→②煩惱有其原因→③煩惱有解決的方法,依此順序加以理解,這樣一來不論任何煩惱都能確實解決。這就是佛陀的合理思考法。

光是理解煩惱就能跨出第一步

首先,我們回想一下平時的心境(內心)。

˙工作不如預期順利。沒有成就感。
˙在人際關係上感到辛苦。
˙過去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
˙很難表現自己,而備感壓力。
˙對未來如何生存感到迷惘不安。 

此外,遭遇意外事故與災難、生病、子女教養和家人相處之間的困擾等,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煩惱。

佛陀以「八大苦」來呈現我們一生中所體會的煩惱。

聞道者啊,苦的聖諦是這樣的:出生就是苦(①),還有老苦(②)、病苦(③)、死苦(④)。

與所怨憎的一切相遇是苦(⑤),不得不與所想愛的別離也是苦(⑥)。

求而不能得到是苦(⑦),五蘊熾盛苦(⑧,需要太多、欲望太多,導致身心皆苦)。

──佛陀最初說法,《律藏》《犍度˙大品》

佛陀所說的「苦」,是古代印度的語言,稱為「Dukkha」。這是將「困難與阻礙」(Du)與「無法埋藏的空虛」(Kha)兩個意義組合而成的用語。傳達「生存於世絕對不輕鬆」的實際感受。

佛陀思考方式的特色,在於一開始就接受「人生必定是煩惱、問題相隨」的現實。認定我們日常生活中感覺到的不滿、生存的痛苦、憂鬱等想法都是「必定存在」。這種果決和合理性,正是佛教的特徵。

或許有些人認為「接受現實很痛苦」。其實不然。並不是要去「接受」,只是理解「存在」的東西確實「存在」而已。清楚地自覺到「我真的有煩惱,有未解決的問題」,並且思考「一定有方法能解決」。這個方法,就是我們現在開始學習的「佛陀的思考法」。

過去,我們一直過著「忍受煩惱」的日子。因為無法清楚了解不滿,才會始終維持著「心情鬱悶」的狀態。

然而,一旦理解了「有不滿存在」「有煩惱存在」,就能進一步思考「如何去解決」。

因此首先要理解「存在的東西就是存在」。也就是自覺到確實有不滿和未解決的煩惱。

邁向解決的希望就從這裡開始。

工作上、人際間的煩惱,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那麼,煩惱與痛苦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佛教的世界常說:「『執著』是痛苦的原因。」執著,就是不願放手的心態。不論如何都緊抓著不放,堅持到底。包括生氣、後悔、欲望等各種念頭。

不過,實際上經歷放下「執著」的修行方法,例如一般所謂的「坐禪」或「內觀靜心」後,卻可以發現更深層一些的原因。

人為什麼不願放下煩惱與執著?為什麼每天抱著各種問題不放?透過修行便能了解,製造出這些惱人現象的,正是「心的反應」。

確實,我們在每天的工作與生活中都會作出「反應」,都會思考。遇到厭惡的事情會生氣。對不順心的現實狀況會感到焦慮。意識到別人的目光時,會起疑或不安,「我是不是做了不對的事情……」這些全是心的反應。

那麼,這種心的反應帶來了什麼結果呢?不禁怒氣上升與對方衝突,破壞了人際關係;在重要的場合因過於緊張,未能發揮應有的能力而挫敗;回想起慘痛的過去,「當時如果那樣做的話……」而陷入痛苦的後悔中;想太多,認為「自己終究是沒用的人」而意志消沉……這些全都是反應。

在「執著」之前,就有產生煩惱的因素存在,那就是「心的反應」。

「啊,確實。我經常對事情作出反應。結果並不順利,因而懊惱不已。」相信你一定同意這種說法。「反應」正是煩惱的真正原因。因為這種反應,而產生出人生的困擾與煩惱。

所以,我們平時應該注意一件事。

就是「不要作無謂的反應」。

 

由苦惱轉成還抱希望的一天

若不了解煩惱的原因,苦惱會一直持續。能正確理解煩惱的原因,「煩惱」就可反過來變成「能夠解決的課題」──希望。

下面就來介紹一個將長期苦惱的人生改變成「希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這位婦人跟我見面時,年紀已接近八十歲。多年來與她一同居住的四十多歲長子,家暴情況越來越嚴重,最後更將婦人趕出家門。他從屋裡將門反鎖,誰都無法進入屋內,婦人於是在人生的晚期成為無家可歸的遊民。

幸運的她在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措施下,被安置到一間小公寓內。我在一個炎夏的午後,來到她居住的公寓。婦人堅決地說:「今天如果得不到答案,我就在這裡上吊自殺。」

婦人緩緩敘述她的過去。從話中聽得出她對自己的母親多年累積的怨恨。七名兄弟姊妹中,不知為何只有自己不能上學,被迫照顧母親。結婚後雖然生了兩個小孩,母親仍命令她:「妳的工作就是照顧家裡。」小孩也被送到親戚家。因此婦人連自己孩子的幼年時代都不了解。有很長一段時間,小孩都對她說:「我不覺得妳是我的母親。」

她對母親最初的記憶是「六歲時住院的時候」。她日日從窗口向外望,等待母親來到。有一天母親終於出現在醫院前面,但是,卻過門而不入。母親為什麼不進來?──她說這就是對母親最初的回憶。

婦人的面容秀麗高雅,看不出內心有深刻的煩惱。但長時間與小孩分隔的距離,以及與家暴日趨嚴重的兒子相處,使她飽嘗艱辛。讓她最為痛苦的,就是無法得知令自己陷入這種狀況的原因。

婦人雖然也成了母親,但隨著年齡增長,卻一直向著自己的母親。可以看出她內心深處充滿了對母親的各種回憶、寂寞感和不滿足,而且在生存過程中始終追求著母親的愛。

房間漸漸暗了下來。她問我:「這就是我的過去,我能夠克服嗎?」當然可以。她又問:「那麼我該怎麼做呢?」

正確理解。」我這樣回答她。 正確理解,才是化解人生苦惱最強大的「智慧」。這一天,終於理解了婦人多年苦惱的原因。我告訴她,從今以後,好好體會過去的想法和今天一天得到的感想,並且信賴將來,這樣就沒問題了。

婦人堅定地表示:

「我懂了。從現在起,我會正確地理解自己的內心,並將克服痛苦當成人生的課題。」

婦人把燈打開時,我發現她完全恢復了活力。眼神也不同了。因為她理解了自己的內心,完全脫離了痛苦。就好像人「變成了佛」的一瞬間。

第二天,婦人首先到老人院申請擔任志工。她並不是直接照顧老人,而是從旁協助。她打算實踐佛陀所教導的「慈悲」──希望人人都能獲得幸福的心。

接著,她又主動幫助一位高齡男性清理附近人行步道的草地。不久後,她和當地幼兒園的孩子們混熟了,還曾一起拔草。「現在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候。」她常在電話中高興地向我敘述。

如果人類有所謂的「重生」,我認為她就是從「持續苦惱不已的人生」轉變成「充滿希望的人生」。

「正確理解」的力量,使它成為可能。

 

為何流氓也流下男兒淚?

這是發生在某天我在東京的一個公園幫忙布施飯食給遊民時的事。

那天上午,一位志工神情緊張地跑過來。「有個男的在鬧事!」我急忙走向會場。

超過兩百名遊民圍著觀看,有一名男子喝了酒在發飆。他穿著上下整套的黑色運動服,右手袖子上印著「仁、義、禮、智、信」的紅字。一頭曬黑的小平頭上剃了圖案。任何人一看就知道是個流氓。

男子快速走向桌上已經煮好的大鍋咖哩,大喊著:「我要把它打翻!」

我擋在男子面前。男子瞪著眼睛大吼。

「喂,和尚,想跟我打架嗎?」

「只是想跟你說說話。」我笑著回答。

「你們施飯,根本就是偽善!」

「或許是偽善。」

「你們到底能做什麼?」

「或許什麼都做不到。」

我完全不否定對方,只是努力去理解他。不久後來了五名警察。一定是工作人員報了警。

「誰叫的警察?」男子更加生氣,又跟警察吵了起來。

警察訊問了一陣子,畢竟他還鬥不過警察。最後警察扣住他的手臂,要將他帶往警察局。

我一直站在旁邊聽他們對話。警察準備動身時,男子盯著我看,並對我說:

「我的母親……現在關在監獄裡。」

眼淚從他細細的眼睛流出來。

「是嗎。你去看過她嗎?」

「沒有。」他顫抖著說。「寫過信嗎?」我再問他。

「我,我不太會寫字。」他提高聲音,並開始抽泣。

「我知道了,我來幫你寫。今天從警局回來後,我們一起寫。」

「要幫我寫?」他用很溫和的聲音問我。「可是我不知道要寫什麼。」又哭泣起來。

「寫謝謝她把你生下來。我們一起來寫,我等你。」

男子乖乖跟著警察走了。

當天晚上我們順利地再次見面。他告訴我,他國中都沒畢業,所以不太會寫字。母親和父親生活都很辛苦,他已將近二十年沒跟父母見面了。他替黑道組織做些零星的工作,每天領的錢都用來喝酒排解寂寞,過著不規律的生活。我們聊了很多,直到深夜。從那天起,他和我就成了朋友。

那天早上,如果我抱著憤怒或敵意的情感,對他作出「反應」的話,情況會如何變化就不得而知了。當然也看不到他流淚的情景了。

他現在還常跟我連絡。能夠維持這種關係,我想還是因為當時我採取佛陀所教導的「不反應,先理解」的態度。

人生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棘手、麻煩的人物。

如果作出與對方同樣的反應,就會變成互以相同反應來交鋒。

這時問題不是不能輸給對手或固執己見,而是因為「作出反應」,就確定你已「失去了自己的心」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