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真正的自己《高敏感者愛自己的19個練習》《不生病的人際關係》套書
高敏感者愛自己的19個練習
序言
與生俱來的玻璃心,也要好好愛自己
因父母親發現額頭長了青春痘而大受打擊;因好友有了喜歡的異性而覺得受傷;因崇拜的明星發布結婚喜訊而感到晴天霹靂……。
在進入青春期後,身體會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但心智卻往往還停留在孩童階段。這種身心不均衡的狀態容易導致精神不穩定,因此心靈便容易受到傷害。
然而這種情形到了二、三十歲後,身心不均衡的問題大致上會消失,精神也將變得穩定。加上經濟方面的獨立,累積了人生經驗,應該不會再為小事輕易動搖。
可是有些人即使已經成年,心智卻仍舊停留在青春期的狀態,不,甚至變得更容易受傷。這樣的人生實在好痛苦、好難受……最近在我的醫院裡,時常聽到這樣的悲嘆。
被主管指出小缺失,便覺得自己是個無能的人而徹夜難眠;喜歡某個明星,卻被朋友說「咦?你品味真差。」也能讓自己鬱鬱寡歡好幾天……。
有些人則是經常感到不安,甚至會因為音樂或香水味而頭痛欲裂。這些敏感的問題也會對人際關係造成陰影,導致心靈更加脆弱,覺得每天活得好痛苦。
你是不是也是如此,在成年後依然容易感到受傷?如果是的話,或許你正在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膽小?為什麼這麼容易疑神疑鬼?為什麼沒辦法努力克服困境?為什麼這麼沒用?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就是天生比其他人更加敏感。這類人被稱為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族),無論是處於何種社會,據說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人是HSP。
倘若你也是HSP,你應該明白這並不是個性或疾病的問題,不需要為此感到自責。
你的感官能力非常敏銳,擁有極強的第六感,而且具有藝術天分;但另一方面,你容易感到不安及恐懼,容易變得悲觀,容易感到疲倦。如果你符合上述這些特質,那麼你有可能是HSP。
此外,容易對他人的情緒強烈地感同身受,也幾乎可說是HSP的「代名詞」。如果你會因看電影而情緒激動地嚎啕大哭,那麼HSP的可能性就愈發增加。
假設你是HSP,這意味著當五個人聚在一起時,你得忍受四個遲鈍的人。這不僅會造成精神上的疲倦,有時遲鈍的人的一句無心之語,還會深深刺傷你的心。
我身為一名精神科醫師,臨床工作已近二十五年。
在看過無數的神經發展障礙症(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及HSP的例子後,我發覺有些人天生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性,而且有些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是隱藏在障礙或疾病的背後。
受到SNS(社群網站或軟體)及LINE的普及化所影響,如今人們不見得一定要見到面才能說話。對腦部的真實刺激逐漸減少,體驗到的世界也缺乏連貫性,這或許也是HSP增多的原因之一。
此外,如今的社會趨向小家庭化,在小家庭環境中有虐待、照顧不足、過度保護、過度干涉等問題,才導致過於依賴父母親,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是在尚未建立完整自我意識的情況下長大成人。
整體而言,與生俱來的神經過敏原本就會讓人變得較為脆弱,如果又生活在容易受到傷害的現代社會裡,日子想必會過得相當痛苦。天生具有HSP特質的人,想要詛咒自己的心情我也十分理解,但也請別忘了,HSP雖然有著易受傷、生活困難等問題,卻也具備了十分美好的優點。
大部分的HSP雖然苦惱於感官太過敏感,但感官敏感卻也帶來豐富的感受性、敏銳的直覺、犀利的靈感、源源不絕的創造力,以及多采多姿的精神世界。這些都是從事繪畫、音樂、雕塑等藝術活動所不可或缺的才華,不管是在職場或一般社會中,這些也是在各種領域上獲得成就的重要資質。一個擁有高度同理心的人,更是維繫人際關係及療癒心靈的重要能量來源。
然而,想要徹底發揮HSP的美好資質及特性,就必須學會一些「生活技巧」,幫助自己克服強烈不安、容易疲累、容易受傷等HSP的缺點。只要能夠做到這點,就可以確實減少受傷的機率。就算受了傷,傷口也會較淺,生活也會輕鬆許多,能活得更加悠閒、愜意。
第一步,是理解自己是HSP,並且學習相關知識。第二步,則是實踐本書介紹的「練習」,試著正視、接納、不過度在意自己的負面特質,並且學會巧妙地處理過於敏感的問題。
本書將運用腦科學、心理學、精神分析等各領域的最新知識,針對上述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並且介紹各種讓人想要立即嘗試的練習或簡單的打坐技巧。
如果本書能讓你減少受傷的機會,並且更加理解自己,那將是筆者最大的欣慰。
不生病的人際關係
〈什麼是「界線」?〉
當今社群網路的發達,讓越來越多人即使並未實際見面,依然能擁有非常頻繁的交談機會。而身處溝通如此複雜的時代,「界線」便是一個大家都必須理解的重要詞彙。
首先,從「界線」的定義開始。
界線(boundary)=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疆界
是的,界線的定義只有這句話。不過這短短的一句話,卻能令人傷透腦筋。因為這不是一條眼睛看得見的線,所以很容易就會變得曖昧不清;一旦界線開始模糊,自己與對方就會陷入人際關係的角力戰。拿國家來說,界線就是像國界一樣的東西。
人際關係的角力受到階級、權力、經濟力、地位、個性強弱的影響。如果將這些過程可視化的話,大概會像兩塊磁鐵互相移動時產生的磁力線分布吧?
這條界線一旦受到侵犯,即便是夫妻,也會容易陷入「階級關係」,舉例來說:
.丈夫老是亂丟脫下來的內衣褲,收拾的都是妻子。
.丈夫吃完飯後,餐具就這樣擺在桌上,讓妻子整理。
.家事沒有分工,什麼都是妻子做。
如果這是兩人協調的結果,當然無所謂;但如果太太並不是心甘情願做這些家事的話,就會發生「越界」的問題。
為了與他人一起生活,無論是夫妻、親子或是朋友,都必須制定規則,分配好「我做這個,你做那個」。
有位丈夫,脫下來的衣服和襪子總是亂丟在沙發或床上,妻子覺得礙眼,只好每天自己動手把這些衣服撿起來,收進衣櫃或扔進洗衣籃。
她好幾次鼓起勇氣對丈夫說:「可以請你把脫下的內衣褲放進洗衣籃嗎?」丈夫雖然會說「好好好」,但表情多少有些不爽,而且幾天後便又故態復萌。這位太太很煩惱,覺得丈夫「不管說幾次都沒有用」。
此時的重點在於:別對自己煩躁、難以忍受的心情置之不理,而是要試著拉出一條清楚的界線。因為這樣的丈夫,通常是在「毫無自覺」中越界。
這個案例與其說是夫妻之間的問題,不如說是丈夫把自己在童年時期與母親之間的模糊界線帶進夫妻關係中。把「脫下來的內衣褲放進洗衣籃」是丈夫的責任,倘若不把它化為規則,讓彼此都有極度清楚的認知,就很難翻轉這樣的習慣。
一旦妻子代替丈夫完成「他應做而未做的事」、履行了「超出自己範圍的責任」,丈夫就完全不會注意到這是「自己該負責的工作」,大腦也就一直維持「由妻子幫自己履行責任是理所當然」的習慣。所謂的「毫無自覺」指的就是這麼回事。
「反正有人會幫我做」,這種把責任拋給別人的「習慣」出乎意料地頑強,請大家記住這點。
〈保護自己的領域〉
當對方以「善意」為藉口,一腳踩進我們的領域時,我們很難說自己其實討厭這樣;然而一旦回過神來、覺得「還是不太對勁」的時候,自己的領域已經遭到嚴重的侵犯……
「在某些時候,還是必須表達『這樣不對』或『這樣不行』的意見才行;但要是因為這樣而掀起對立、遭受責難的話,也很麻煩……」「如果這只是暫時性的狀況,忍一忍就過去了……」就像這樣,現實中有許多人都無法說出自己的意見。
拉出界線,就是保護自己的領域。如果別人一直賴在自己的地盤不走,不僅會失去難得能讓自己放鬆的空間,也會對個人的時間安排帶來不良影響。
踩剎車時,都會有個「間隙」,這個間隙就是緩衝;如果沒有間隙,只要稍微一踩,車子就會突然停下來,反而得擔心撞傷。
人際關係也是同樣的道理,能夠重新調整彼此的距離、稍微保留一點空間是最理想的。如果沒有考慮到空間或距離,而建立了極度緊密的關係,一旦想法出現落差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像緊急剎車一樣,發生猛烈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