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創下2014~2023年連續10年榮登日本暢銷商業書Top10的紀錄!單冊300萬冊銷售,系列全球1000萬冊,也是成立111年的日本鑽石社排名最高的書籍!
youtuber理科太太與蔡依林一席訪談Ugly Beauty,24小時引爆百萬次瀏覽。蔡依林在訪談中誠懇的說,「我不知道我最終找到的是『情緒』,但是以前沒有辦法表達,只會用哭或憤怒。從《被討厭的勇氣》開始,才知道『自卑』和『優越感』,才慢慢把這些形容詞找回來。」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這本蔡依林多年前就在臉書上大讚「愛死這本書」的《被討厭的勇氣》,連小說家伊坂幸太郎都讀到落淚。中文版上市後威力續航,作者岸見一郎更是連續五年榮登書店的暢銷作家Top3,受邀來台數次。
心理學有三大巨頭: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大部分的人沒有聽過阿德勒,但是當岸見一郎將阿德勒學說用在自己親子關係上,有了立刻的轉變,因此他決定要將如此具有力量的學說,介紹給大家,而《被討厭的勇氣》的大受歡迎,便是一個「成功的遇見」。
這本書是以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連續七夜挑戰哲學家的對話形式。一如讀者內心的質疑與爭辯。
其實「自卑感」最早就是阿德勒開始使用的,他以「價值」「較少」和「感覺」所組成德文,也就是說,自卑感這個詞跟自我價值判斷有關。
我們來看看第二夜的對話。
哲學家 重要的是,我這155公分的身高並沒有「低人一等」。
年輕人 沒有低人一等?
哲學家 就事實來看,它並沒有欠缺或不如人的地方。雖然155公分的身高的確比平均值還低,再加上這個數值還是經過客觀測量的,乍看之下難免覺得差了一點。可是,問題在於:我賦予這樣的身高什麼意義?給它什麼樣的價值?
年輕人 這是什麼意思?
哲學家 我對自己身高所感受到的,只不過是跟他人比較,也就是人際關係中所產生的一種「主觀的自卑感」。如果沒有其他可比較的人存在,我應該連想都不會想到自己的身高問題。你現在同樣因為種種自卑感而痛苦,對吧?但是你要明白,這些都不是「客觀的自卑感」,而是主觀的感受。就連身高這樣的問題,都還是要回到主觀認知上。
年輕人 您的意思是,這些折磨我們的自卑感並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主觀的解釋」?
哲學家 正是如此。我因為朋友那句「你擁有的是讓人放鬆、無拘無束的能力」而注意到這件事。原來當我用「讓人放鬆、無拘無束」或是「不給人壓迫感」這樣的觀點來看時,自己的身高還是有它相應的長處。當然,這是主觀的解釋,甚至可以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不過主觀有個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任由自己選擇。到底要把自己的身高當成優點還是缺點,全都交給主觀意識來決定,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有辦法自由選擇。
年輕人 就是您之前提過的論點,重新選擇生活型態,是嗎?
哲學家 是的。我們無法改變客觀事實,卻可以隨意更改主觀的解釋;而我們,都住在主觀世界裡。
《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解釋,折磨我們的自卑感並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主觀的解釋」。
只要是人,都會有自卑感。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無論看起來多麼優秀的人,多少都會感到自卑。
「自卑感」可以成為成長的契機,是一種對努力與成ˊ長來說,健康和正常的刺激。
但是大部分人的問題是「自卑情結」。
如果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那麼到底是誰要去為你的人生而活?
--《被討厭的勇氣》
哲學家 自卑感本身並不是不好,這個部分你已經明白了吧?就像阿德勒說過的,自卑感可以成為努力或成長的契機。例如學歷,就算有自卑感,只要下定決心,「因為我的學歷低,所以要比別人更加倍努力」,這樣不是更好?
自卑情結,是指開始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具體來說,認為「因為我的學歷低,所以無法成功」,或是「因為我長得不好看,所以結不成婚」。像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大聲宣揚「因為A,所以達不到B」這種論點的,就已經不算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結了。
年輕人 不,不是這樣,這些事情的確有因果關係!如果學歷低的話,就業或出人頭地的機會就少,只要在社會上被別人看扁,就很難成功。這些並不是藉口,而是不爭的事實,不是嗎?
哲學家 不對。
年輕人 為什麼?哪裡不對?
哲學家 關於你所說的這種因果關係,阿德勒以「表面上的因果律」來說明。就是把本來完全沒有因果關係的事物,對自己說得好像關係有多麼重大似的,並讓自己接受這種說法。例如上一次提過,有人說「自己一直沒辦法結婚,是因為小時候經歷過父母離婚的緣故」。
以佛洛伊德的決定論來看,父母離婚是一個很大的創傷,所以和自己的婚姻觀有確實的因果關係。但是阿德勒站在目的論的角度看,這樣的說法根本就是「表面上的因果律」,不值得一提。
年輕人 可是現實生活中,擁有高學歷的確比較容易在社會上獲得成功!這樣的社會經驗,老師您應該也有吧?
哲學家 問題在於,要怎麼面對這種現實生活。如果認為「因為我的學歷低,所以無法成功」,那就不得不解釋為「不想成功」,而不是「無法成功」。
年輕人 不想成功?這是什麼道理?
哲學家 簡單說,就是害怕跨出那一步,而且不想付出實際的努力。不想為了改變而犧牲目前所擁有的享受與快樂,例如花在玩樂或個人興趣上的時間等等;也就是缺乏改變生活型態的「勇氣」。所以對目前的狀態即使感到有些不滿或不方便,卻還是覺得維持原狀比較輕鬆愉快。
「無論如何都覺得『反正我不行』的想法,是『自卑情結』,而不是單純『自卑感』。」
《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清楚解析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結」之間的差異,自卑情結,是指開始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有了這種藉口,自卑者就不必去面對心中的傷口。
自卑情結的另一面,就是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沉浸在虛偽的優越感中。
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
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賽,快樂是你自己的。
讓數百萬人突破自我的《被討厭的勇氣》,希望也讓你撥雲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