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逛博物館了?或許對許多人來說,博物館是一個嚴肅、安靜,甚至充滿艱澀知識的地方。那些靜靜佇立在玻璃櫃裡的文物、掛在冰冷牆上的藝術畫作,彷彿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即使是旁邊的文字說明,也讓人難以產生共鳴與連結。
我很喜歡逛博物館,喜歡享受博物館的寬敞且幽靜的空間,也喜歡看見參觀者輕聲細語地討論,並流露出對歷史的敬意。但每當面對那些冗長且枯燥的說明文字,我總是很容易就走神了,直到逛完後,才發現剛剛的自己根本只是走馬看花,雖然看過了——卻什麼都沒記住。
*瘟疫醫生真的天天會戴著這鳥喙面具上班嗎?
然而,讀《不務正業的博物館:窺見30件超有戲文物的祕辛》,就像是逛了一座紙上博物館。雖然沒能親眼見到那些文物,卻因為題材多元、貼近生活,加上幽默又富有畫面感的文字敘述,我幾乎是一路笑著讀完的,甚至想要敲碗續集。
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次我記住了許多,也從中感到許多樂趣。
像是西元前1750年的一塊「客訴泥板」上,竟然被解碼出了一段超貼近現代日常的交易糾紛;想看一眼居禮夫人的筆記本,竟然要簽生死狀(因為太毒了!);因為鴨嘴獸長相實在太奇特了,史上第一個鴨嘴獸標本出現時,科學家們還不願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英博物館收藏,取自Wikipedia。
書中也介紹了歷史上非常瘋狂的貓奴和狗奴:著名的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芳,愛貓愛到與學徒斷絕關係;以及英國工程師兼慈善家捐了一大筆遺產,要將愛犬的畫掛在蘇格蘭國家畫廊裡。順帶一提,還有「瓷器奴」,還有一隻可憐的、名為「戰利品」的小狗……等等。
最讓我覺得有趣又感動的一篇故事,是發生於2012年的西班牙。當時,一位身為業餘畫家的81歲老奶奶,出於善意與疼惜之心,擅自修復了老教堂中的基督壁畫。卻因為缺乏專業知識與技術,不慎將基督修復成了「猴子」!
*希門尼斯的故事被改編成音樂喜劇,音樂劇作者(左)、猴子基督圖像(中)、希門尼斯(右)合照,圖片取自Wikipedia,
雖然老奶奶一度被當地居民責怪,也為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但這次事件卻意外吸引了不少前來朝聖的遊客,使小鎮興起了觀光熱潮。這次「猴子基督」事件,甚至被改編成了音樂劇,堪稱是一場美麗的意外。
我一直都認為,要將艱澀的知識轉化為大眾讀者容易理解的語言並不容易,更別說要從各種世界文物中挑選冷門又有趣的,並附上精彩故事與細節了。雖然這並非簡單的任務,但卻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它能打破大眾對博物館的刻板印象,並讓冰冷的歷史鮮活起來,將知識與故事深植讀者腦海中。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窺見30件超有戲文物的祕辛》不僅能讓成年讀者讀得津津有味,對於青少年和兒童讀者(可能需要共讀並加以說明),更是引導讀者接觸博物館及文物的好媒介,絕對是一本值得推薦給所有年齡層讀者的好書!
雖然書名寫著「不務正業」,其實還是非常專業,只是用了另一種方法來詮釋罷了。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窺見30件超有戲文物的祕辛》
作者很務正業的限量親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