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的辛苦不是吃喝拉撒的時時刻刻,而是揪心於病弱,氣急於無力,還有失落與感傷日漸濃重。

不曾遠去的約定》就是從這樣的心情開始構思整個故事。

以《我在雨中等你》暢銷全球的作者賈斯.史坦,原先只是在一齣舞台劇劇本裡提到「芮達爾家族」,他們原先不過是故事的一個背景人物,可說是路人甲,主角口中的談話資料。可是這一家人觸動作者,史坦為自己筆下的人物感動,在他們身上看到身為家族照顧者心中迴盪的思緒。

更重要的是,史坦自己有體驗。接受訪問時他提到,書中很多關於照顧者的家庭互動與心聲,都是他自己真切想過、體驗過的。尤其是他照顧爸爸的一段經歷。當年SARS橫行,各大重要繁華城市都聞煞色變,而疫情也襲擊了史坦的家人,倒下的是他視為人生支柱的父親。


他曾說,「我早就成年了,也可以照顧自己,甚至照顧我的家庭,也不再靠爸爸什麼。但是,只要他在,我就有種安全感。就像擅長走鋼索的表演者,一旦抽掉底下安全網,整個狀況就不同了。」

照顧父親的過程中,他不停轉換在身為父親、丈夫,又同時是個兒子的角色裡,而不論他能承擔多少,「爸爸還在,就是不一樣。」

書中的小男孩崔佛原本以為是返鄉、光臨百年老宅,沒想到聽到卻是姑姑傾吐照顧祖父的辛酸:

「因為是我留下來照顧他,替他洗澡、穿衣,照料他的飲食。他發病時,照顧他的人是我;他沒病時,受他折磨的也是我。因為他需要我,他沒了我不行,他開始恨自己,恨自己處處受限,於是反過來對我很苛刻。我是他的敵人。我是他滿腔仇恨的避雷針。」

而當崔佛逐步探索家族過往,又從側面得知了他以為冷漠疏離的父親(瓊斯),當年竟是如此費心照顧祖母:

「瓊斯老哥放棄了原本擁有的一切,所有的計畫,包括田徑隊跟表演。他經常沒去上課,只為了照顧我們。我們都該感謝他。我們得讓他知道,我們記得他為這個家做出的犧牲……」

這些片段一點一滴都是艱難,甚至好些姑姑照顧祖父吃飯吃藥的場面,看到後來,竟發現吃飯比吃藥還難。在小男孩心中,這些過程都留下深深的印記,以致他日後成年負擔起照顧年邁母親任務時,能夠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觀察、溫暖與智慧。這正是本書的主軸,照顧者那份耗心費力的承擔,就是一種約定,一種不曾遠去,始終守護的約定。

史坦以自己的觀察,對人物的動情,寫出他向所有照顧者的深深敬意,也寫下他的理解、包容與療癒。

年節時間,許多照顧者可能會因為家人回返而獲得喘息,但也可能更辛苦傷神。不論如何,我們祝福照顧者們能不時得到撫慰與支持,或許從故事的字裡行間,也或許從家人朋友的隻字片語,更或許只是多一點點的安靜休息,都願平安健康。


.延伸閱讀:不曾遠去的約定書封上的大樹視覺,由來是真的!

 

 山曾經這麼高、樹曾經這麼大,究竟是誰遠去了?誰忘了約定?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