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小說或日劇,《陸王》所引起的熱烈討論,除了故事引人入勝、人物性格鮮明立體,以及對產業細節的深刻描寫外,最讓人大呼過癮的,莫過於百轉千迴、柳暗花明的情節。另外,故事中集眾人之力、克服重重困難後終於誕生的「陸王」,更是讓人不禁想問:「現實裡真的有這種鞋嗎?買得到嗎?」
當我們搜尋「陸王 鞋」,很快就可以得到幾條線索:
一、故事中的小鉤屋與亞特蘭提斯雖然勢同水火,但日劇拍攝所使用的「陸王」「R II」以及相關運動服飾,其實全都是由日本最大體育用品暨運動服飾製造商、創業已逾百年的美津濃所製作的(至於蠶絲土,確實是項虛構的材料)。
二、日劇中負責足袋製造技術指導的,是一家同樣位於埼玉縣行田市的足袋製造商「KINEYA TABI」(杵屋足袋)。由於杵屋有一款應用了跑步原理、名為「無敵」(MUTEKI)的足袋型跑鞋,創業至今也將近百年,因此一般認為,《陸王》是作者池井戶潤受杵屋的故事啟發而創作出來的。
【延伸閱讀:《陸王》中的勝色與勝蟲,都跟戰場脫不了關係。】
雖然劇中的「陸王」純粹只供拍攝使用,但美津濃仍然做好萬全準備,特別交由集團旗下位於兵庫縣的「山崎RUNBIRD工場」負責設計與生產。這座工廠不但專職生產田徑鞋及其他運動鞋,而且說到能滿足不同需求、以手工全客製化做出成品的,也只有這座工廠。
「陸王」的設計與製造,是由曾親手為奧運金牌選手和許多贊助選手製鞋的資深職人暨試鞋師龜井晶先生,以手工方式、按實際上為專業跑者製作跑鞋的程序,一點一點打造出劇組所需要的鞋子。
由於鞋子前端為分趾,因此比起一般的跑鞋,更要求穿著時的舒適感;為了達到這個標準,做一雙鞋所花費的時間是平常的1.5倍--幾乎要一整天才能完成一雙。當然,鞋子不是做好就算了,就如書中所描述關於「試鞋師」的工作,「陸王」製作完成後,仍要經過一連串測試與調整,才能真的派上用場,讓演員穿在腳下,恣意奔馳。
*《陸王》中,宮澤社長試穿練跑的水城公園,小鉤屋總公司就在附近。
另一方面,最早在1932年便開始製作足袋的杵屋,其實是一間對時代脈動十分敏感的企業。公司成立後不久,就看準了客製化市場的需求,推出訂製足袋的服務;到了1964年,有鑒於日本景氣好轉、建築相關產業發展興盛,也趁機推出地下足袋搶占市場。
「無敵」的開發有賴日本知名赤足馬拉松跑者高岡尚司的監修(個人赤足全馬最佳成績為2小時45分)。高岡先生除了是位跑者、針灸按摩師,也協助母校帝京大學長跑接力隊的訓練,還曾撰寫過與跑步相關的書籍。高岡先生發現,許多隊員都有反覆受傷的情況,也就是治療後症狀雖有改善,但舊傷很快便又復發了,這讓他開始思考,是否有必要從根本做起--也就是學習新的跑法。
後來他在一本書中看到,「想要學會人類原本的跑法,就必須放開鞋子的緩衝機能,最快的方法就是以自己與生俱來的赤腳跑步」,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答案,而改用裸足跑步。雖然經過了一段適應期,但是在拒絕高機能鞋墊的「過度保護」後,雙腳不但找回了原本應有的力量,個人的全馬紀錄也從3小時10分進步到2小時45分,成效可說非常驚人。
和《陸王》的故事不同,最初是高岡先生因為想推廣裸足跑法,找上杵屋合作開發跑鞋;至於杵屋,原本就有勇於挑戰的性格,再加上也認同高岡先生的理念,便借助了他的專業知識,嘗試打入全新的市場。一次次反覆試做後,終於在2013年8月正式推出「無敵」,四年後再推出「Toe-Bi」,這兩款都成為一上架就幾乎秒殺的熱銷商品。
雖然「無敵」並不像《陸王》中所描述,使用了什麼特別的高科技材質,天然橡膠的鞋底厚度也僅有0.5公分,但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現在,「無敵」的鞋底仍堅持以手工縫合,就是為了確認一針一線都牢固親膚,且價格十分親民。
在杵屋的官網中有這麼一段話:「『無敵』的鞋底非常薄,所以不會過度保護你的腳;換言之,它讓你的腳有個重新開始的機會,也會陪伴你持續挑戰。」這段話不但說明了「無敵」的設計理念,也充分說明了杵屋這樣的傳統產業在面對潮流的衝擊時,仍力求突破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