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Amazon商業類暢銷榜第1名
★2017年「公理商業圖書獎」商業科技類金獎書
★2016年《Fast Company》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商業周刊》第1555期推薦書摘〈挖潛力商機 必學趨勢大師三思維〉
◎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最受矚目的「未來科技預測」課程教授,嘔心瀝血之作
引領未來的科技早已不斷發出訊號。
它們並非來自未來,而是你有沒有本事聽見!
學習解讀今日的邊緣另類,免得錯過明日的尖端商機!
邊緣地帶看似古怪的假設和創意,
可能是顛覆未來人類生活的頂尖解決方案!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共享經濟、虛擬實境、無人車等話題正夯,
哪些是未來的趨勢,哪些只是曇花一現的潮流?
這些科技毫無疑問將改變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工作,
我們該如何準備衝擊?又該如何掌握先機?
本書介紹的是如何掌握未來的方法,只要照著做,可以讓你在世界改變的當下看得更加透徹。你將學到如何像未來主義者一樣思考,掌握逐漸自邊緣地帶躋入主流的嶄新趨勢,並且了解怎樣在當下,為未來做出更理想的決策。
掌握未來的方法有六個步驟,本書將以許多案例來闡述。譬如索尼怎樣被駭客整到潰不成軍;譬如科學界在面對桃莉羊發佈時,怎樣在震驚之餘陷入群情激憤;譬如Uber的崛起,怎樣引發共享經濟的海嘯,以及可能隨之而來的泡沫。這類案例和故事大家可能耳熟能詳,但當我們依據這套方法破解其中的訊號時,你將從中察覺不尋常之處,並且改變你對周遭世界的解讀。
請翻開扉頁、仔細傾聽。訊號正在跟你說話。
預測未來趨勢的六大步驟
第一, 發現邊緣商機:拋出網子,掌握邊緣地帶傳出的資訊。在地圖上找出節點以及點與點之間的關係,從中找出日後你會認為是「不尋常的可疑之處」。
第二, 聽見科技訊號:將蒐集來的資料分門別類,透過「CIPHER解碼模型」找出潛藏的模式。這些模式會透露出一種趨勢。
第三, 問對問題,判斷趨勢和潮流:當你看出某個模式後,很可能想要就此休手定案,但建立反論在預測過程中至關重要。
第四, 預測抵達時間:追隨趨勢的發展路徑,更要評估演進的速度,找到正確的時機出擊。
第五, 建立情境和行動策略:你要思考科技發展的時間線,以及情感上對各種結果的反應,分析每個情境,找出未來的可能性以及相應的行動策略。
第六, 進行壓力測試:瘋狂與膽識往往一線之間。嚴格檢視對趨勢、情境、以及解決策略所做的相關假設,以確定策略健全無誤。
◆各界重量級推薦
艾美.韋伯以其清晰、富有洞察力、幽默的文筆,為讀者創造出蘊藏豐富實質指引的寶藏,而且易於閱讀。大多數未來學家指望提出幾個像諾斯特拉德馬斯(Nostradamus)一般,從來不曾實現的願景預言,攀上大師的身份;韋伯則是謙虛地秉持紀律深入報告,並建立一套我們大家都能輕易運用、優游於未來世界的導航系統和工具。透過她的深入研究、具體軼事的講述和精闢見解,她所做的是極為寶貴的無私行為,教導我們全體怎樣在邊緣地帶釣取商機。──奧美公關全球總裁/克里斯多福.葛瑞維斯
艾美.韋伯秉持洞察力和深度實用主義,展現怎樣看清下一個重大突破性的發展,並搶得先機採取行動。──管理大師、暢銷作家/瑞姆.夏蘭
預測未來深具挑戰性──而且絕對有其必要性──每位領導者都肩負這樣的任務。這本書的問世正是逢時,韋伯野心勃勃地藉此展現怎樣從邊陲地帶辨識出真正的趨勢,更重要的是,她更藉此說明該做些什麼,方能在面對意想不到的情形時茁壯成長。 ──全球最大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創辦人/紐馬克
時至今日,態勢應該相當明顯,我們全都需要精進預測技能,而且,這不單是為了避免在選舉中遭到蒙蔽,同時也是因為科技的突飛猛進對社會和經濟不斷造成重大衝擊。當汽車都會自動駕駛時,計程車司機要何去何從?當機器人可以提起貨物、進行包裝、運送時,而且不用午休和醫療保健福利,倉儲員工要做些什麼?忘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吧;矽谷才是變化的時勢所趨。可是要從何著手呢?韋伯的《邊緣商機》是個很好的起點。
如果你喜歡席佛的《精準預測》和葛拉威爾的《引爆趨勢》,本書將進一步提供務實的指引以及找出「真確訊號」的工具。這些訊號顯示一種模式,從而融合成為趨勢,有改變一切的潛力……讓身處在大數據時代各個層級的領導者,能在徹底顛覆的巨大變化之中立於不敗之地。──亞馬遜選書主評/瓊.佛羅(Jon Foro)
作者簡介
艾美.韋伯
國際知名未來學家,被《富比士》選為科技界「改變世界的五位女性」之一,著作書籍和研究報告贏得許多獎項的肯定。
她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創辦「未來今日研究所」 (Future Today Institute),為全球客戶解答「X的未來為何」的問題。該機構是預測未來的領導品牌之一,客戶涵蓋財星五百大企業、主流媒體公司和政府機關。她對未來的預測研究獲得各大媒體專題報導,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Fast Company》,並曾為多家學術期刊引述。
她是哈佛大學2014–2015年尼曼獎學金得主。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未來科技預測」的課程。
譯者簡介
胡瑋珊
中興大學經濟學系畢業,曾任英商路透社財經新聞編譯、記者,目前為專業口筆譯人員。譯作四度榮獲經濟部金書獎。譯作散見財經、企管、科技、勵志等各領域。譯有《聰明學經濟的12堂課》《看見價值》《巴菲特的真本事》《長尾理論》與《工作大解放》等書。
詳細介紹請見部落格:我譯故我在 www.julieintaipei.pixnet.net/blog
得獎紀錄
.《商業周刊》第1555期推薦書摘〈挖潛力商機 必學趨勢大師三思維〉
.《財訊》537期選書
規格
ISBN:9789861343068
336頁,25開,西翻,軟精裝,單色
目錄
前言 在資訊迷霧中
▍第1章 操作指南──未來學家給每個組織的使用說明書
▍第2章 當汽車飛上天──理解趨勢和潮流的差別
▍第3章 生存和茁壯,否則死路一條──趨勢如何影響企業
▍第4章 探索邊緣商機──尋覓不尋常的線頭
▍第5章 聽見科技訊號──找到潛藏模式
▍第6章 問對問題──「Uber for X」趨勢
▍第7章 預測抵達時間──真的那麼樂觀?
▍第8章 換位思考的行動公式──如果這樣,那就如此
▍第9章 機器人稱霸時代──策略的壓力測試
▍第10章 逆向思考未來
序
前言 在資訊迷霧中
未來世界並非一夜之間蔚然成形,一開始是在社會各個邊緣角落隨機地出現。這些隨機點若無背景環境配合,似乎彼此獨立,並無關連,而且很難看出端倪。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些現象會形成模式,進而成為引人矚目的成熟趨勢。點和點之間的聚合透露出某種方向或趨勢,在人類的需求和推動性新技術的結合下,這股力量塑造成未來。這點是我90年代末期住在日本時發現的道理。
1997年,在東京的秋葉原。我走出地鐵站,牛仔褲管在滂沱大雨之中已經濕透,一路上周遭盡是卡通配音和電腦發出喧天的電子音樂。在這樣龐大的資訊和噪音之下,讓人很難專心。我有一份日文的地圖,但是它已經濕透,上頭的文字一片模糊,難以辨認。我面前是一扇看似尋常的大門,上方有些高架鐵道,但約好要見面的駭客朋友卻不見蹤跡。我可能找錯地方了。
我雙手深深插進外套口袋裡,擠身穿越蜿蜒的狹窄巷弄,這些巷弄兩旁擺放了一排排的電路板、主機板、纜線、剪線器和形式各異的塑膠小零件。迎面而來的資訊和噪音越來越紛雜。四處都有「禁菸」的標示,但站在我前面的那群男人卻不為所動。
最後我在一家小電器行前停下腳步,再拿出地圖來看。
這時我聽到有人遲疑地問道:「哈囉,你迷路了嗎?」原來,是一位電腦技客,堆積如山的電腦零件旁堆放了許多破爛的電腦遊戲和《Oh! X》過期雜誌。我解釋說正在找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常來秋葉原,正在開發一種可以在手機上玩的新遊戲類型。他的嘴角往上一揚,招手要我到店後頭的櫃檯去。玻璃檯面上擺了兩支小手機。他遞給我一支,要我等著。他把另一支拿在手上,開始在字母數字鍵盤上輸入。一會兒,我看到我的螢幕上閃動著一個訊息「こんにちは」—日文的「哈囉」。我用過手機對手機傳遞訊息的功能,但為免冒犯,還是擠出驚奇的表情。
接著,他傳了另一條訊息給我。這回的文字是藍色的,文字下方還有劃線。看起來是個網址超連結,但不可能的。當時是1997年,在美國,配有可伸縮天線的1G折疊式手機已是最讓人驚豔的行動技術。這可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你試試,」他說。我按下一個按鍵,手機開始下載。「等等……這是來電鈴聲嗎?」我問道。「我在上網嗎?」在手機螢幕上,我把游標下移到網址上,並按下「輸入」。在這當下,所有的雜音和資訊全擴散成可解密的資料節點。我聽得到訊號之間的對話。
我手中的這支手機是在邊緣地帶的實驗,是個聰明的精巧發明。這時我的思緒轉到手機全都可以上網、瀏覽網站、查詢火車時刻表的行動網路……
這又是另一個訊號。如果我們可以接收訊息,那必然也能傳達訊息—不論是被動的、還是直接的。我們能用手機直接上網購買火車票。網路營運商對我們的個人資訊、我們點選了什麼、下載了什麼都一清二楚。由於服務提供商可依據我們的用量營利,便有誘因提供更大的頻寬和更快的速度……
另一個訊號。我開始思索所有以前聽過的其他初期研究。日本的行動網路速度即將遠遠超越其他國家,可讓更多的人同時上網。容量擴大也意味著傳輸速度更快,同時也意味著首度能對其他裝置傳輸檔案……
另外一個訊號。數位相機機型越來越迷你。達特茅斯學院有位工程學教授正在研發一款體積小到可以安裝於筆中的主動像素圖像感測器(active pixel image sensor)。日本兩大廠商—夏普和京瓷都試圖將圖像感測器嵌入他們的電話之中。青少年很迷大頭貼販賣機—朋友經常結伴光顧,擺姿勢自拍。他們會透過互動式螢幕選擇各種背景和塗鴉字樣,然後印出貼紙。
當這些訊號引領我連結到相鄰的節點時,我仔細地傾聽。我知道有些直接相關的實驗專案正在進行當中。紐約有家新創公司將大學研究界素稱的電子郵件,簡稱為「電郵」(email),並成功地商業化。
這種新的傳播媒介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便能在電腦之間快速傳送簡短的訊息;一般普羅大眾開始接觸網路世界,對這樣的發展深感驚訝、興奮不已。商業性的電郵網絡如火如荼地成長,仍無法滿足需求。此時消費者行為已經開始出現轉變。人們期待溝通更加快速,而事實上也是如此。他們以虛榮華麗的電郵地址建立數位身分。人們還能利用「回覆所有人」的指令—這就猶如未來的擴音器,對眾多相關的觀眾傳播他們的訊息。
然後還有加州桑尼維爾一群瘋狂的科學家—這些工程師在1980年代初期,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款汽車衛星導航系統(GPS)。在那之前市場上根本找不到近似的產品,所以他們得為這項發明取個名字:「Etak Navigator1」(源自玻里尼西亞文的意思是「一組移動導路徑點」);這樣的技術在當時遠遠超前時代,箇中價值對一般消費者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我還記得在《Inc.》雜誌的一篇文章中,Etak創辦人這樣解說他宏觀的願景:「假設你坐在車裡,想要去吃晚餐。你的儀表板上放了個這樣的盒子。你輸入『日本料理』、然後『便宜』、再輸入『好吃的壽司』。這盒子接著就會指引你去哪裡吃。」
我們的車子一直沒有裝上Etak導航器,但此時置身於秋葉原,握著這支黑色手機的我,可以想像得到未來的我使用這種邊緣技術的改良版。只消輸入「好吃的壽司」,然後傳簡訊給我的駭客朋友,告訴他碰面地點的GPS座標。我無須為了拍照帶著相機到處跑,還得等到照片沖洗出來後,才以傳統郵件寄回去美國;我大可跟父母開視訊通話,而不是親自跟他們共享我的壽司大餐。
我瞬間明白,我其實並未迷失。我聽到了各方訊號之間的對談,這些訊號在告訴我,這個在邊緣地帶試驗性質的手機有朝一日終將進入我們的主流,徹底顛覆未來的人類生活。我手上握著的是驚人變化的具體象徵:重塑我們經營事業、工作、學習和彼此互動的方式。這樣的轉變會大大改變我們取得知識的管道、主宰我們注意力的持續時間、以及改變大腦的神經路徑。人類生活的運轉速度將會加速,並且引領人們進入期待可以立即取得資訊的世界、以及終將出現的隨選(on-demand)商品、服務和內容的文化。
「這是來自未來的東西」,這位電腦技客說。
「不,」我告訴他。「不是來自未來。」
因為,此刻站在秋葉原這間小電器行裡的我們是置身於現在。同樣的道理,這支手機並非來自未來某一天,經過時光旅行回到1997年;我們未來的命運也不是寫在星辰之間的。我們得自己去仔細傾聽各方訊號之間的交流,釐清未來的走向。
◆
時間來到2007年的加拿大滑鐵盧市。黑莓機創辦人之一的麥克.拉札里迪斯(Mike Lazaridis)在家裡的跑步機上邊跑邊抬頭盯著電視。電視上每十五分鐘便重複播放著讓人難以留下印象的商業廣告。突然之間有個廣告引起他的注意。極簡的黑色背景下,有個人手上握著一支手機,這是支沒有按鍵的手機。這時有個男性的聲音響起,「你這樣開機」,手輕輕一滑手機便解鎖,螢幕上出現十來個色彩如糖果般鮮豔的圖示。「你的音樂在這兒」,這聲音接著說,這時候手機水平倒轉過來,螢幕上出現專輯的封面,手指一點就會開啟。「網路在這兒」,這個人繼續說,網頁瀏覽器上頓時載入《紐約時報》,看起來就跟在電腦螢幕上看到的一模一樣。「你的iPhone上有通來電」,最後這個人說道,接著蘋果的商標漸層浮現在螢幕上。
拉札里迪斯身為行動通訊的全球先驅,未能預見iPhone的降臨。這時,行動技術這項嶄新趨勢—像電腦一般的手機,沒有鍵盤—就要躋身為產業主流。他是看電視廣告才發現iPhone的存在,就跟大家一樣。
拉札里迪斯那年夏天拿到iPhone後,仔細拆解研究的結果令他震驚不已—這就彷彿蘋果把整台麥金塔電腦塞進這支迷你的手持行動裝置之中。
二十年前,拉札里迪斯和同為工程系學生的道格拉斯.福萊金(Douglas Fregin)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RIM(Research In Motion)的電腦科學顧問公司。他們突破性的產品是一款新型的行動電話,讓工作者離開辦公室時仍可安全地收發電子郵件。他們將此產品命名為「黑莓機」。
黑莓機隨即成為地位象徵,同樣也是重要的生產力工具。「那時候許多人都沒有智慧型手機,所以如果你有支黑莓機,那你就是個重要人物」,新聞網站CrackBerry.com這樣報導。當時擔任RIM資深業務開發經理人的文森.華盛頓說,那場新產品發表會經常讓他聯想起電影《黑色追緝令》裡那個惡名昭彰的公事包—拉札里迪斯帶著他自己的特製手提箱走進來,裡頭裝的就是這支閃耀著金色光芒的行動裝置。當時負責RIM客戶關係管理的經理人,常因這個工作頭銜被人吐槽。黑莓機怎麼會需要維繫顧客忠誠度的策略?
拉札里迪斯雖然好奇,但是輕忽了。RIM公司的產品讓人愛不釋手,而且不可或缺—畢竟,它確實贏得了「藥莓」的稱號。RIM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市值達260億美元,在行動裝置的市場占有率估計高達70%,黑莓機用戶達700萬名。
RIM的產品攻無不克,所以拉札里迪斯跟麾下團隊都輕忽了邊緣地帶的發展。他們沒有注意新崛起的趨勢—智慧型手機即將成為全方位的行動電腦運算裝置,彷彿我們口袋裡就擁有個人電腦的功能。這樣的一台裝置可以滿足消費者每一天的日常需求和工作任務,他們就不用為了工作帶一支黑莓機,為了私人用途再帶一台iPod或是筆記型電腦;想當然耳,這種全能型的裝置自然會受到青睞。
這種單一裝置引領一時風騷,但這股旋風會不會持續下去並不明顯—特別是,這種手機的設計變化改變如此之巨。拉札里迪斯除了蔑視iPhone的電池續航力不佳和安全性不及黑莓機之外,還嘲諷iPhone沒有實體的鍵盤:「試試看在iPhone的觸控式螢幕上輸入網路金鑰,那可真是一大挑戰。你根本看不到自己在打些什麼。」
iPhone上市之初,各方難免拿來跟黑莓機比較,這對iPhone是很嚴苛的比較。在iPhone上,若要在行事曆上新增活動或是更新聯絡人,都得手動設定才能同步,而且沒有郵件推送服務,收件匣系統令人困惑。網頁瀏覽器Safari的介面讓人驚豔,但是速度卻奇慢無比,甚至純文字的網頁也不例外。蘋果iTunes商店的手機應用程式(app)固然多得多,但真的值得信賴嗎?這些app是由外界開發的,並不像黑莓機交由認證合作夥伴製作。
這種種論點讓RIM更加分心,不但未能重新調整策略,也沒有仔細監測社會邊緣地帶的發展,無視於iPhone即將引領行動聯網新時代的情勢日漸明朗。RIM還繼續漸進式地改善現有的黑莓機和其作業系統,而不是針對新世代的手機用戶大刀闊斧地調整其深受喜愛的產品。看起來第一代的iPhone在許多層面來看都是個無關緊要的題外話,不過蘋果很快就改善這支手機和其作業系統。沒有多久,形勢就很明顯,iPhone的競爭對手根本不是黑莓機。蘋果對於智慧型手機的未來,著眼於完全不同的願景—他們掌握到單一裝置滿足生活所有層面所需的趨勢,而不是只為工作所需而已—所以直接跳過RIM。
思科和SAP都採用iPhone。蘋果和IBM成為長期合作的夥伴,共同開發一百種新的app。RIM執行主管對於怎麼錯過這個趨勢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公司在絕望之際不得不祭出一招行銷計畫:只要iPhone用戶回頭購買經典款黑莓機就能得到高達550美元的回饋金。
在2012年,拉札里迪斯和其共同執行長巴希利(Jim Balsillie)下台。到了2014年底,RIM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崩跌到只剩百分之一。
不同於十年前在秋葉原的我,黑莓機的執行主管未能順應時勢更弦易轍。當時我置身於邊緣地帶,觀察新的實驗和研究,發現模式和找出未來可能的發展情勢。這些高階主管則埋首專注於他們成功的產品。「成功是個糟糕的老師,」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曾經說過,「聰明才智之士陶醉於成功之中,會以為自己所向無敵。」
最終,RIM在成功的蒙蔽之下陷入絕境。我們其他人呢?未來充斥著讓人難以預料的競爭對手和瘋狂的產品,同樣讓我們因此束手無策嗎?拍立得、真力時(Zenith)、百視達、電路城百貨(Circuit City)、和摩托羅拉在面對未來情勢的轉變都因為措手不及而陷入困境。他們的執行主管並未積極為公司開創新局,反倒是問自己「我們怎麼會錯失先機?」
◆
本書介紹的是怎樣掌握未來的方法。這是一套井井有條的方法,只要照著做,可以讓你在世界改變的當下看得更加透徹。這本書會讓你像未來主義者(futurist)一樣思考,掌握逐漸自邊緣地帶逐漸躋入主流的嶄新趨勢,並且了解怎樣在當下,為未來做出更理想的決策。
只要身居領導職位—不論你是大型企業的執行長、非營利機構董事會的成員、人力資源中階主管、媒體執行主管、投資人、行銷高階主管、政府行政機關主管、學校的教育總監、亦或是你府上的家長—勢必都得有策略性的監測趨勢發展,並為未來做好規畫。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你所屬的機構和未來的營利都會岌岌可危。不止於此,人類若不積極了解當今所作所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整個人類都會因此陷入險境。
我是個未來主義者,專研新興科技和預測趨勢發展維生。「未來學」(futurology)這個名詞起源於拉丁文futurum(未來之意)和希臘文字尾logia(科學之意),這是由德國的佛萊契(Ossip Flechtheim)教授於1943年命名的。這位教授和作家威爾斯(H. G. Wells)數十年前就已提議「未來主義」當為新的學術學科。這個領域是跨學術學科的,結合了數學、工程學、藝術、科技、經濟學、設計、歷史、地理、生物學、神學、物理學和哲學。身為未來主義者,我的工作並不是傳播預言,而是蒐集數據、發現新興趨勢、擬定策略、以及計算未來各種情況發生的機率。領導者、團隊、個人,可依據這些預測,即便在所屬機構面臨重大變化之際,仍能在充分的資訊下做出更理想的決定。
過去這五百年來扭轉世界的重大事件,幾乎都是肇因於科技的發展,其中包括活字印刷、六分儀、板犁、軋棉機、蒸汽引擎、煉油、巴氏殺菌法、組裝線、攝影、電報、核分、網際網路和個人電腦。這些科技發展在某個時點,都曾經只是邊緣的科學,不過是科技的實驗。
本書闡述的不是科技趨勢本身,因為這樣的書在發表之前就已經過時、毫無用處了。這個世界變化的速度就是這麼快。如果書中單單列舉各式各樣的趨勢發展,形同迫使你把別人對未來的願景套用在你自己的機構、產業或是市場上。科技的趨勢本身—智慧型手表、虛擬實境、物聯網—這些字眼在媒體的頭版標題上雖然看起來很炫,但並不能解決當今每一家機構面對的問題:即將崛起的科技大趨勢是什麼?它會對我們的顧客或是成員造成什麼衝擊?我們的競爭對手怎樣駕馭這個趨勢?它可能為我們帶來那些新的合作機會或是合作對象?會對我們的產業和所有相關業者造成什麼樣的衝擊?誰是推動這個趨勢的關鍵人物?我們顧客想要的、需要的和期望的事物又會因此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要回答以上這些問題,你不能只靠某個人的預測。你需要指引流程的是一套,足以評估和採用研究人員、其他商業人士、各方專業領域的思維領袖所提出的論點。你需要的是一套讓你可以自己看清未來的方法。
《邊緣商機》這本書為讀者提供有系統的評估方式,讓你對邊緣地帶發展出的新點子(乍看之下似乎過於邊緣,好像不會對你造成影響)進行評估。無可置疑我們的未來不論從哪個層面來看,都是跟科技緊密交織,誠如我在1997年於東京秋葉原發現的,科技絕對沒有過於深奧,所以無須花些時間了解這回事。未來這些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間,科技在所有可以想見的情境中,勢必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毫無例外。所以,我們必須追蹤的趨勢、以及因應時勢必須採取的行動,多少都跟科技脫離不了關係。
本書介紹的方法分為六個步驟。各位讀者可以將此視為一系列對未來的指引。首先,你必須探索我稱為邊緣的「異常現象」。從這些邊緣地帶的實驗,你可以找出隱藏性的模式,並和我們人類基本的需求和渴望建立關連。這些模式將會透露出可能的趨勢,這是你需要進而檢視、調查和測試的。接下來,你得計算這個趨勢發展速度的預估抵達時間和方向:了解其發展方向、速度有多快、以及動能多大?不過,光是掌握趨勢還不夠—如同RIM公司的教訓,該公司在2008年還推出他們所謂的「iPhone殺手」。各位一定要建立可能的情境模型,才能在當下擬定因應策略。最後的步驟:你們得根據趨勢對策略進行壓力測試,確保採取的行動正確無誤。
書中以許多案例來闡述這些步驟,從索尼怎樣被駭客整到潰不成軍,儘管這些麻煩事都是公司執行主管可以輕易預測到的;乃至於科學界在伊恩.威爾穆特(Ian Wilmut)博士和其團隊成功發表名為桃莉的複製羊時,怎樣在震驚之餘陷入群情激憤。
這類案例和故事各位可能都耳熟能詳。但當我們依據這套方法破解這些訊號時,你開始會從所見當中察覺不尋常之處。你對當下現實面的看法,我希望將會因此改觀。你可能甚至感到困惑。但我有信心,你對周遭世界的解讀絕對會為之改變。
請翻開扉頁、仔細傾聽。訊號正在跟你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