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告訴厭世代兒子的金錢與投資觀
與正在找工作的兒子分享「資本家」與「勞動者」的故事
我是DokGen,現年五十五歲。我在經營多年的投資部落格上使用的ID是「DokGen」,漢字寫作「獨言」,意思是獨自一人的「自言自語」。
我即將邁入退休年齡,也認真考慮提早退休。我只是個非常平凡的上班族,在某食品公司工作。為什麼我會考慮早期退休呢?因為我已經靠著股票投資,奠定了即使不繼續工作,我與妻子及兩名孩子組成的一家四口未來也能衣食無虞的經濟能力。
我在三十幾歲才真正開始股票投資有成,幸運的累積了超過兩億圓(全書幣值以日圓計,依情況標示匯率和台幣幣值)的資產。
這個過程絕對不輕鬆,如果扣除婚姻失敗這件事,可以說是我曾兩度摔落谷底,再從谷底爬上來,而有了今天。
三年前,當時還在讀大學的兒子正在找工作,我約他到串烤店,兩人邊喝啤酒邊深談。
這個兒子是我與前妻所生的長子。其實我曾因前妻外遇而離婚,與現在的妻子再婚(包含離家獨立的兒子在內,我共有三名子女)。
我與現在的妻子結婚之前,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單親育兒。那段日子我也曾讓兒子感覺孤單,一直到他讀高中為止,他的言行都相當偏差,我還曾經因為被兒子暴力相向而折斷肋骨。
雖然兒子在青春期發生了很多辛苦的事情,但他還是憑著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好不容易進了大學,開始獨自生活。
到了快要畢業時,他找我商量找工作的事情,我們父子終於有這麼一天可以面對彼此,好好的說話。
我與這個曾一起經歷過很多事情的兒子,能這樣配著串烤對飲,討論關於人生的話題,讓我十分感慨與珍惜,有些話我很想趁這個時候告訴他──
最重要的,就是在這個公認為人生百年時代的漫長人生中,如果想要幸福地活下去,就必須投資股票。
話雖如此,如果突然就聊起投資股票的細節,兒子想必會一頭霧水吧。
所以我先用了「資本家」與「勞動者」的故事作開場。
所有先進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就連因社會主義而受挫的中國與俄羅斯,實質上也是資本主義。
多年來投資股票與在公司上班的經驗讓我有個想法,所謂的資本主義,就是「資本家能夠賺錢的社會制度」。說得更明確一點,就是「錢掌握在資本家手上的社會」。
資本家就是「投資者」,而只受雇於資本家的勞動者,永遠都在工作。上班族就是不折不扣的勞動者,即使得以進入一流企業,只要仍是上班族,就沒有從勞動中解放的一天。
除非你的老家原本就是資產家,一般人除非在出人頭地的競爭中勝出,當上老闆或董事,否則不可能成為資產以億為單位計算的富翁吧?
當然,成為富翁不是人生目的,有些幸福花錢也買不到。但金錢能賦予人生餘裕與自由是事實,生活的選項也會更加寬廣。
我在串烤店告訴兒子:我一貫的主張就是「勞動者必須以成為資本家為目標」。
如果勞動者想要成為資本家,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存錢買進股票,成為投資者即可。
購買一家企業的股票,就是成為這家企業的所有者。如果企業成長帶動股價上揚,就能享有資本收益,甚至可根據持股比例定期獲得股息收益。
這麼一來,就已經不是單純的勞動者了。上班族投資人既是勞動者,也能透過股票投資成為資本家。
這完完全全就是我在驚濤駭浪中,持續身兼投資者的上班族人生。我希望踏入職場,步入社會的兒子,也能具備身為投資者的眼光。
只靠薪水就能活下去的時代已經結束
兒子聽了我這麼一說,看起來仍是一頭霧水的樣子。
兒子是大學生,既不曾在公司上班,也沒有投資經驗,會聽得一頭霧水也無可厚非。
假使我的父親從事股票投資,在我找工作時對我說了類似的事情,我應該也會聽得一頭霧水吧。
於是我們再加點一杯啤酒,這回我告訴他接下來的內容──
我並不希望兒子原封不動複製我的人生。身為父親,我希望他能走自己喜歡的路。只不過我要很明確的告訴他,單純當個上班族(勞動者)就能活下去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我成為上班族是一九九○年代的事情。那是公司保留「終身僱用」與「年功序列」(日本傳統的工資制度,即員工本薪會隨個人年資與公司社齡的增加而調整提升)這兩種日式經營制度的末期。
時至今日,無論是終身僱用制還是年功序列制都已經完全瓦解。找到工作不代表終身安穩,就連薪水也沒保障。
如果業績不好,被裁員可以想見;如果僱用情勢惡化,一旦失去工作,二度就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吧。
若通貨緊縮依然持續,即使緊抓著公司不放,薪水的漲幅也不值得期待。反之,若是通貨膨脹,也不保證增加的薪水能追得上物價。
無論通貨是緊縮還是膨脹,只要少子高齡化持續,社會保險的負擔增加,個人能夠自由運用的財富就只會不斷減少。如果兒子儘管懵懂,但仍抱持著想在未來結婚,建立幸福家庭的想法,我敢肯定地說,只靠上班族的薪水已不足以應付家庭開銷。
至少難以在生活中擁有某種程度的餘裕。因為上班基本上就和打工沒什麼兩樣,都是分售時間與體力的勞動。
雖然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允許副業的風氣逐漸普及,但如果將時間與體力用在公司,想要致力於副業也力不從心。
如果因為身兼二職而耗盡時間與體力,最後弄壞身體或是無法專注於本業,那就本末倒置了。
若是投資股票的話,就可以改變忙碌的上班族生活,讓金錢自動幫你工作賺錢。而我推薦的投資法是「放牛吃草型」,這是我在大起大落的人生中找到的終極投資法。
「放牛吃草型投資」就是「買進持有」(buy and hold)策略,一旦投資了就讓股票放牛吃草,不要因股價變化而患得患失,對平常的工作與日常生活沒有一絲一毫的影響。
我想這個方法遠比冒險從事副業更踏實。
三流大學畢業,平凡上班族也能變成「億萬富翁」
實不相瞞,我自己是三流大學畢業的,而且我還是重考一年才考上。我正式就職開始工作後,在某次聚餐時不小心透漏了母校的名字,還被前輩揶揄「這所大學畢業的人,竟然進得了我們公司啊!」前輩或許只是在開玩笑,我聽了卻相當沮喪,回到家想起來還為此流淚了。
我是在一九九○年進入公司,正是一般俗稱的「泡沫就業組」,在對學生有利的「超賣方市場」中就業。我記得人資主管在我剛進公司時的新人研習中,曾明確說過「今年很難招到人才,所以才將錄取名額擴大到三流大學。」
兒子也因為家庭暴力問題,沒有好好的去上學,他能吊車尾考進三流大學已經很不容易。
話說,投資並不需要學歷,即使東大畢業也不保證能靠投資成功。就算不是大學畢業,只有國中、高中,甚至專科的學歷,透過投資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高,事實上也的確有這樣的案例。
雖然有人說學歷已經成為過去,但根據我自己的親身體驗,不少公司依然看重學歷。
但投資就不管什麼學歷,大家都平等,也不講求性別與年齡。
我在大約三十年前開始投資股票時,為了取得必要的資訊費了不少苦心,但現在只要有手機,任何人都能輕鬆取得相關訊息。
現在已經進入散戶投資時所依循的資訊,不亞於高學歷基金經理人及機構投資者的時代了。
兒子啊,先買張股票吧!
我在大學時讀的是農學院,直到出社會之前,都與股票投資沾不上邊,幾乎不具備任何所需知識。
即使如此,我在開始上班之後,還是抱持著社會學習的心態開始投資股票。投資在當時是一大熱潮,所以我另一方面也是想要趕流行。
我正是從那時候開始走上了邁向資產兩億圓之路,但路途起起伏伏,絕非一路順遂。
我在下一篇〈STEP 1從低薪上班族開始的股票投資〉中將放下自尊,介紹這一路上的坎坷崎嶇,但最後總算累積了足以讓我考慮提早退休的資產。而我認為,自己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比別人早一步進入股票市場。
我告訴兒子,最好停止當沖客那種反覆短期交易的投資方式。
當沖客想要不斷勝出,需要非比尋常的投機性運動神經與直覺。而且在一天內反覆買賣賺取價差的當沖交易,必須在市場交易時間緊盯盤面監視股價變化,多數上班族與兒子都做不到這一點。
我希望兒子嘗試的是,挑選幾支股票並長期持有,花些時間賺取莫大報酬的投資形式。
「放牛吃草型投資」想要成功,讓時間站在自己這邊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我希望兒子一出社會,就可以像我一樣開始投資股票(其實,我更希望他能從高中就開始,但實際情況並不允許)。
基金經理人與機構投資者這些專業人士必須在短期內做出成果,因此「放牛吃草型投資」可說是他們想做也做不來的投資法,正因為如此,散戶投資者才有勝出的機會。
失敗在股票投資中是家常便飯。我自己也曾經歷過慘痛的失敗。但只要趁早開始,就有東山再起的餘力。
只要把在失敗中學到的經驗應用於下一次的投資,就能降低失敗機率。如果在即將退休時,才為了老後生活開始投資股票,那就有點遲了。若是把退休金直接投入銀行推薦的投資商品,甚至連退休金都有可能見底。
無論是資本家,還是勞動者,擁有的時間都是平等的。資金有限的上班族,更應該及早開始投資股票,將時間的效果發揮到最大。
我們在串烤店聊完,過了一年之後,兒子進了本地的電力相關企業。
我為了慶祝兒子找到工作,以兒子的名義開了證券戶,匯了八十萬進去。這份紅包裡,有著我的心意:「你就自由運用這筆錢投資股票吧!」
為什麼不是整數一百萬,而是八十萬呢?因為距今大約三十年前,我剛開始投資股票時,母親送給我的金額就是八十萬。
母親多年來為了支撐家計,在學校當營養午餐阿姨,她把存摺與印章給我,對我說:「你可以自由使用。」戶頭裡是她一點一滴存下來的錢。
「你想買股票就拿去買。媽媽不懂股票也不懂經濟,什麼也無法教你。這筆錢就給你當學費。」母親這樣對我說。
老家背著自宅與祖母家共兩間房子的貸款,總計數千萬圓。當時這八十萬對支撐家計的母親來說,是一大筆錢。我滿懷感激地收下,原本打算連本帶利加倍奉還,但不久之後被捲入夢想破滅的泡沫經濟,八十萬幾乎全數蒸發。
這八十萬讓我學到許多事情。所以我也希望兒子就算把八十萬賠光也無所謂,只求能盡量多學到一點。
我是一名極為平凡的上班族,三流大學畢業、離過一次婚、單親育兒,在三十五歲時總財產只有九十萬,後來藉由投資股票從這樣的谷底累積了超過兩億的資產,接下來就是我現在想要告訴兒子的,關於金錢與投資的觀念。
希望不只兒子,如果能有更多人參考這本書,成為憑實力開拓富足未來的投資者,而不再只是分售時間與體力的勞動者,將是我的莫大榮幸。
STEP 1 從低薪上班族開始的股票投資
開始上班後,抱著學習心態展開股票投資
我在一九九○年從三流大學畢業步入社會,當時的日本經濟剛好邁向泡沫化的高峰。
讚嘆日式經營的「日本第一」成為流行語,東京都山手線內的地價甚至飆漲到可以買下全美國的土地,日本的銀行被譽為全球最強。
我選擇的公司是地方的老字號食品公司。
就業戰場完全是賣方市場,即使畢業於三流大學,只要有意願,甚至連泡沫景氣中最熱門的銀行或不動產開發商都有機會被錄用。
我在大學的農學院研究蕈類(菇類),與其進入完全陌生的行業,我想還是有一定熟悉度的行業會比較好,所以選擇了食品公司。
當時實施終身僱用制,我想在同一家公司腳踏實地工作一輩子,食品公司儘管樸實,但感覺起伏較小,所以我認為很適合自己。
我從上班第一年開始投資股票。我畢業於農學院,對於社會經濟不是那麼了解,覺得「買賣股票多少能當作是社會學習吧?!」更不用說當時是泡沫經濟時代,投資股票是一大熱潮,從另一方面來看,我也不過是跟隨社會潮流罷了。
在那個時候,我完全沒有想過要在五十多歲就提早退休,或是想著要幫自己累積將來的資產。
我買的第一支股票是「龜甲萬」,同樣也是食品公司。當時沒有網路交易,不像現在用手機就能買賣股票,必須去證券公司的營業處辦理股票投資的手續。
現在已開放零股買賣,可從一百股開始買,但當時最少必須買一張,也就是一千股,因此我幾乎把母親給我的本金全梭哈了。(台灣也能零股交易,即一股一股的買賣,自二○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起,更開放盤中零股交易,讓資金少的人也能輕鬆參與股市投資。)
我之所以會選擇龜甲萬當成第一個投資對象,是因為我工作的食品公司,業績正扶搖直上。
有些食品公司的優勢在於外食,有些則在於內食。所謂內食,就是消費者在家裡吃的家庭料理。我上班的公司內食較強,這樣的公司業績變好,不就代表「這是泡沫景氣即將結束的訊號,景氣或許會在未來惡化」—我的直覺發揮了作用。
像食品公司這種販賣生活必需品的內需股,即使在景氣倒退的情況也不容易下跌,因此被稱為「防禦型股票」(Defensive Stock)。
我的公司屬於未上市企業,但我看準同屬食品公司的龜甲萬應該會上漲,因此大膽地集中資金購買。
我在著手投資時雖然買了《會社四季報》(由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解說全日本所有業界的指南,每隔一陣子就會更新),投資前卻沒有詳細調查龜甲萬的資料。我想即使調查了,也無法理解這些數據的意義。
說起來不太好意思,我當時連PER(本益比)與PBR(股價淨值比)這些對投資者而言基礎到不行的股價指標,以及PL(損益表)與BS(資產負債表)等財務報表都完全不懂。
我沒有像樣的策略,也不知道該買什麼,說老實話,我買龜甲萬就只因為這是一家誰都認識的食品大廠。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
不過因為新手的好運,龜甲萬的股價上漲,我在獲利達到十五萬左右時賣出。這次的成功經驗,成為我鑽研股票投資的契機。
光看雜誌報明牌就下單,結果大失敗
我開始投資股票時,還無法透過網路輕易取得資訊,但上班族也沒有時間在投資前,特地找來有價證券報告書研究。
我當時在業務部,為了多少提高自家公司商品的周轉率,幫忙整理貨架是每天的功課。角色有點像是廠商派駐在家電賣場的促銷人員。
我只要接到超市進貨負責人的聯絡「可以來幫忙一下嗎?」即使假日也會趕去賣場,因此沒有多餘的心力靜下來研究股票。
當時的股票買賣相較於網路交易已經是家常便飯的現在,也極其原始。
必須先透過報紙確認前一天的收盤價,再聽著調頻收音機追蹤股價變化,接著打電話到證券公司下單買賣。
業務部門經常在外面跑,上班時間的買賣也相對自由。這麼做其實違反公司規定,但事到如今就不要追究了。
即使透過電話下單賣出,也暫時無法確定買賣是否真的成立。通常是上午下單,下午才會接到證券公司打電話通知「那支股票賣掉了」。該說是悠閒嗎?總之是個步調緩慢的時代。
當時我仰賴的資訊來源是投資雜誌。我單純的相信「本月推薦個股」,並依此進行買賣。
雜誌推薦的個股中,有一支是「三菱化工機」,這是一間製造石油、化學等裝置的公司,隸屬於三菱集團。
那時候,我連這家公司的事業內容與財務狀況都搞不清楚,只憑著「三菱集團應該可以放心」的信心,買進雜誌推薦的這支股票,結果股價真的上漲,我也因此而獲利。
後來這份雜誌的「本月推薦個股」連續兩個月都介紹了三菱化工機。我也繼續加碼,但買進當天股價達到頂點,後來就持續下跌,結果我在跌到半價時遭遇「恐慌脫手」的沉痛教訓。
當時不要說像我這種徹底的外行人,許多散戶都蒙受損失。經濟泡沫破滅的巨浪,終於開始打擊股票市場。
下午三點收盤之前,首先是期貨的賣單接二連三進來。接著彷彿受到影響似的,現貨的賣單也湧入,股價不斷探底。這樣的狀況一再反覆,大半的投資人都虧了錢。
我即使虧損也不放棄投資股票,因為我有一個夢想。
我在閱讀《會社四季報》時發現,根據持股數依序列出的「股東」欄位裡,除了信託銀行、壽險公司等知名投資機構外,也穿插著個人的姓名,這讓我受到很大的衝擊。
「能夠與機構投資者比肩真是太厲害了」我心生嚮往,同時也開始萌生龐大野心,這輩子至少要有一次讓名字出現在《會社四季報》的股東欄位裡。
不只成為大股東,我也希望以一名擁有者的身分,對投資的公司暢所欲言。當時實領的薪水還不到二十萬,這個野心對我而言也可說是有勇無謀,但我就抱持著這樣的野心,在經濟泡沫破滅後,依然持續進行股票投資。
結婚六年,發現妻子外遇
這段時期,我過著週末也加班的忙碌生活,但公司有「業務員不申請加班費」的「默契」。
我用一天一千五百圓的業務加給吃著午餐,心想「反正大家都是同樣的待遇,當個業務員就是這麼一回事吧」,不太在意這件事情。
我第一次結婚是二十八歲,那是阪神大地震、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相繼發生的一九九五年。
我幾乎在結婚的同時從業務部門調職到IT部門。現在回過頭來看,調到IT部門無論對我的人生,還是對投資活動而言都是一大轉捩點。
即使換個部門,我的薪水也幾乎沒有改變。單身一人還勉強過得去,但夫妻倆只靠實領二十萬的一人薪資實在很難生活。而且婚後不久長子就誕生,我們成了三口之家。
我跟當時的妻子商量:「你能不能出去工作,分擔家裡開銷?」結果妻子回答:「你都有閒錢玩股票了,不需要連我都去工作吧?」
我雖然有著總有一天想要登上《會社四季報》股東欄位的野心,但這時股票投資對我而言就像興趣的延伸,和打柏青哥一樣,有贏的時候,也有輸的時候。
我想要在妻子面前體面一點,所以運氣好時賺了錢,就會說些取悅妻子的話「賺錢了呢!我們可以拿這筆錢去旅行了。」但賠錢的時候就什麼也不說。因為這樣,妻子還以為我靠著股票賺了不少。
但實際上是賺了又賠,賠了又賺,即使我不斷地把獎金全額投入,股票資產也只在一百萬左右來來去去。
那時候也是企業趕著IT化的時期,IT部門遠比業務部門忙碌。我從早到晚都在公司盯著電腦,週末也經常必須加班。
妻子也不需要幫每天都深夜才回家的老公準備晚餐,或許因為閒到發慌吧?她開始去夜店兼職。
我心想「這麼一來就能減輕家庭開銷的負擔了」,結果是空歡喜一場,妻子主張「你賺的是家用錢,我賺的是自己的零用錢」。
雖然啞口無言,但我說服自己,和這樣的女人結婚是自己的選擇。
沒想到妻子的夜店兼職,在我的人生中掀起了萬丈波瀾。
二○○一年的某天晚上,我久違的提早結束工作回到家裡,妻子已經出門上班了。
我看了幼子可愛的睡臉後,隨手拉開客廳桌子的抽屜,結果發現裡面裝著幾十封給妻子的信。
我心想「這是什麼?」拿起已經拆開的其中一封來讀,讀完後大吃一驚。妻子與夜店的常客外遇,而這是來自外遇對象的熱烈情書。
現在這種愛的告白應該會透過簡訊或LINE,但當時還保留了寫情書的昭和文化(約一九二六到一九八九年代)。
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所以我現在回顧時能夠保持平常心,但是當天晚上我遭受嚴重的打擊,覺得自己差點就要暈過去,精神狀態完全無法保持冷靜。
把剩下的錢全數投資,結果也……
我質問下班回來的妻子,她乾脆地承認外遇。
接下來有好幾天,我既沒心情工作也沒心情做其他事。我換位思考,覺得只顧工作不顧妻子的自己也有錯,事已至此,責怪妻子也無濟於事。
話雖如此,我已無法忍受繼續與妻子同住一個屋簷下,而她似乎也想和外遇對象在一起,於是我們決定離婚。
問題是,獨生子的親權歸誰?
在日本的法律中,母親的親權遠比父親占優勢,即使離婚的原因是妻子外遇,但在法庭上依然十有八九會判給母親。
另一方面,妻子的外遇對象惱羞成怒,好幾次打電話給我,以相當粗暴的口氣挑釁,性格中似乎也有暴躁易怒的傾向。
如果把親權讓給妻子,我的寶貝兒子說不定會被那個男人當成拖油瓶而受到傷害。於是我開口向妻子要求親權,結果她很乾脆就答應了「親權就讓給你吧。」關於這一點我很感謝前妻。
兒子雖然年幼,也覺得妻子交新的男友不好,從那時就很黏我,因此對於跟著我並沒有意見。
剩下的就是財產分配的問題了。掌管家庭開支的妻子,直接把薪轉戶的存摺與提款卡帶走,我與兒子只剩下存在證券戶頭裡的一百三十萬。
離婚在二○○一年九月十日成立。隔天一方面因為自暴自棄,我把留在證券戶頭裡的一百三十萬全部投入股票。這段期間的記憶變得有點模糊,但我想自己應該買了好幾支。
結果當天晚上(美國時間的早晨),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國際恐怖組織蓋達,劫持了四架美國客機,其中兩架撞進美國世貿中心的雙子星大樓。沒錯,就是爆發了「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
我透過晚上的電視新聞,看見了客機撞進雙子星大樓的爆炸畫面。
電視上出現的影像太超現實,我當下無法理解發生了什麼事,但隨著我逐漸了解全貌之後,不禁打了個冷顫「這下子可不得了!」
鄰近恐攻現場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因為這起空前絕後的事件,休市到九月十七日。
日本股市儘管維持交易,也因為受到事件餘波直擊而崩盤。日經平均股價指數自一九八四年來,睽違十七年跌破一萬點。
當然,我在前一天用證券戶頭裡僅剩的一百三十萬、全額買進的股票毫無例外的全部跌停。儘管隔天十二日早晨立刻掛單賣出,也因為找不到買家,買賣並未成立。
不僅如此,我甚至連絡不上證券公司。
幾天之後終於接到連絡,結果卻是「市值只剩下九十萬,您要如何處理?」我聽完腦中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