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哲學巴士,引導孩子獨立思考:12趟最有趣的傾聽、提問、對話之旅
搭上哲學巴士,引導孩子獨立思考:12趟最有趣的傾聽、提問、對話之旅
close
商品編號:T0200046

搭上哲學巴士,引導孩子獨立思考:12趟最有趣的傾聽、提問、對話之旅

철학버스:생각의씨앗을발견하는열두번의부모철학수업
作者 禹抒希
作者原文名 우서희
譯者 馮燕珠
出版日 2025-03-01
定價 $420
優惠價 79折 $332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預購品
預計出貨日:2025-02-27
  • 試閱

內容簡介

★所有的孩子都是哲學家!

接觸哲學的孩子,
遇到什麼問題都不會輕言放棄,
反而勇於思考、向上突破! 

★執教14年的小學教師,透過數千小時的教育現場經驗,
用簡單的提問、對話,喚醒孩子心中潛藏的思想種子,
使孩子一生受益。 

YES24 滿分10顆星好評!韓國親子暢榜書,連歐美人都好奇!
★特別收錄!讓孩子深入思考的三階段對話法!12張發現新想法的哲學旅行地圖! 

各界溫暖推薦——

作家/李崇建、
神老師/沈雅琪、
國中教師作家/洛洛老師、
暢銷親子作家/尚瑞君
小小PETIT創辦人作家/村子裡的凱莉哥、
《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作者/徐慧玲Lynn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黃瑽寧 

★不分年齡、身分,讀者好評連連★

.在作者與孩子們對話中發現哲學的想法真的非常有趣!讀這本書時,也讓我回想起自己的孩提時光。雖然我未婚也沒有小孩,但這本書也很適合非父母的讀者,值得推薦。

.我本身也是教師兼媽媽的身分,為了教孩子某種價值觀和道德觀,老實說我經常用填鴨式的方法,孩子通常都會不耐煩地說「好啦!知道了!」看了這本書,讓我想嘗試跟作者一樣,好好傾聽、一邊提問一邊讓孩子自己思考、行動的對話法。

.被朋友取笑、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遵守規則、生死的議題……在生活中遇到的這些問題其實也是很多成人需要思考的哲學主題,多虧了這本書,讓我也重新審視生活的價值和幸福。

.這本書就像照著美食地圖就能吃到美食一樣,跟著書就能學習哲學對話的方式,不只是與孩子對話,大人們也可以應用到日常對話中。

.最近因為發現自己對孩子煩躁而苦惱,正好看到這本書。非常推薦給一直覺得哲學很艱深的父母,它可以幫助我們回顧自己,和孩子一起自然地學習哲學。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因為每次看都會產生不同的問題、想法和重新認識自己以及世界的方式。

.這本書消除了我與孩子對話時所面臨的困難,不再因為不知道該問什麼問題、該怎麼問而苦惱了。

【內容簡介】

所有問題都需要一個解答,
可是,當孩子提出那些連你自己都還在尋找答案的問題時,該怎麼辦? 

作者是執教多年的小學教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面對孩子們永無止境的提問,她嘗試翻找歷代哲學家的智慧辯證,消化吸收後,利用淺白易懂的方式輸出,在學校現場與孩子們進行了數千小時的對話和討論,並親眼目睹了哲學讓孩子成長的過程。

這是一本透過對話,引導孩子去發現沉睡在心中的思考種子,並令其萌芽的溫暖之作。作者分享了她與孩子們進行的對話故事,以及常用的三階段對話法,讓每次談話從沙漠型→好奇心型→內容充實型!一路拓展!

她帶孩子以不同主題的巴士站點,展開十二趟哲學之旅,教導他們如何朝新的方向前進,更廣泛而深入的思考。她認為,對孩子們提出的深刻問題,我們沒必要因為給不出正確答案而備感壓力,只要簡單地詢問孩子們為什麼這樣想,並一起驚嘆世界就夠了!

希望父母能透過這本書,學會傾聽孩子的話語、讀懂他的真實心聲,更成為與孩子一起探索世界好旅伴。

讓我們牽起孩子的手,與孩子同行,同時也自我反思,一同挖掘在生活角落的人生意義。

【作者簡介】禹抒希 우서희

「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哲學家。」
十四年資歷的小學教師,同時也是兩個男孩的媽媽。現為「喜歡繪本研究社」主理團隊成員,並主編刊物,同時與家長、教師、孩子們一起成立讀書會、創辦「網路哲學教室」。 

為了親自解決孩子在現實中遇到的苦惱,與他們進行了數千個小時的對話,終於掌握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問題的方法。因為不捨那些話散落四處,獨立出版了雜誌《五三烤肉》《大燒包》,將孩子們的話語記錄下來。在製作雜誌的過程中,意識到與孩子們就生活的各種主題進行對話,就是哲學,進而成立了哲學社團。

認為仔細傾聽孩子的話,並提出適當的問題,就會發現他們常說出許多富含智慧的話,當孩子在提問和回答中不斷發掘新的想法時,作者也從孩子身上感受到了重生。因此想透過書籍來分享哲學所賦予的生命力。

另著有《喜歡讀,繪本》。

【譯者簡介】馮燕珠

新聞系畢業,曾任記者、公關、企畫,後辭去工作隻身赴韓進修,回國後踏入翻譯界,現為專職譯者。
近期譯作:《微儀式》《我不參加媽媽聚會的理由》《媽媽的說話練習2》《拯救未來的我:減少後悔、提升行動力的自我調節心理學》等。
工作聯繫:yenchu18@gmail.com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200046
ISBN:9789861374741
EISBN:9789861374734
288頁,25開,中翻,平裝,全彩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Hyread、Pubu、momo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灰熊iRead、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民、PChome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好評推薦

序 與孩子一同展開提問與探索人生的旅程 

第一部 和孩子同行的十二趟哲學之旅

第一章   自己思考、自己決定
第一站 權威:「為什麼一定要寫作業?」
第二站 學習:「有沒有可以代替學習的複製人?」
第三站 自由:「當朋友反對我的意見時,會覺得不開心。」 

第二章   產生矛盾時,停下來想一想
第四站 侮辱:「朋友取笑我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第五站 勇氣:「當朋友被欺負時,我該怎麼做?」
第六站 道歉:「做了對不起朋友的事,應該如何道歉?」
第七站 友情:「我真的很討厭他,怎麼辦?」 

第三章   與他人共處
第八站 外貌:「要長得漂亮才能被愛嗎?」
第九站 愛:「小學生不能談戀愛嗎?」
第十站 性別:「偏見會消失嗎?」 

第四章   加深思考,引導成熟的內心世界
第十一站 幸福:「可以住進幸福一輩子的機器裡嗎?」
第十二站 死亡:「為什麼一定要死?」 

第二部   若想和孩子一起開啟哲學之旅

檢視家庭對話的類型

第五章   與孩子愉快地對話
一.沙漠類型:如何讓對話持續?
二.好奇心類型:如何才能聽到孩子的心聲?
三.對話內容充實類型:從日常對話擴展到哲學對話 

第六章   讓孩子好奇心湧出的三階段哲學對話法
第一階段 傾聽:「孩子的話有什麼意義?」
第二階段 提問:「該怎麼提問呢?」
第三階段 發現:「用哪一本書來對話呢?」 

後記 世界由天空、雲彩和太陽組成

看更多

各界推薦

(好評推薦)

利用提問式教育,能夠促進孩子思考。
在充滿雜訊的時代,當孩子學會如何去釐清問題的本質,更能抓住安身立命的核心價值。這也是面對變化快速的社會需要的關鍵能力。
——國中教師、作家/洛洛老師

思考與表達是很重要的能力,但學校往往沒有教。這本書用歷代文人的智慧辨證與生活故事,引導學生思辨與和善表達,是父母帶領孩子練習思考與學習表達,既容易執行又溫暖人心的入門書。
——暢銷親子作家/尚瑞君

每天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是否也感到疲憊不堪?做為教育工作者和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發現書中的方法不僅讓親子對話變得更有趣,也引起孩子們好奇的學習動機。翻開這本書,你也能找到屬於你和孩子的哲學對話之旅。   
——《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作者/徐慧玲Lynn

 

 

看更多

序 與孩子一同展開提問與探索人生的旅程

歡迎各位搭乘哲學巴士!能夠與大家一起旅行,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是一輛以「探索意義」為目的地、緩慢行駛的哲學巴士。

你或許會覺得「哲學」和「探索意義」聽起來好像很艱深,但請不要擔心,因為孩子們會與我們同行。就像剛抵達陌生國度的旅人一樣,孩子會用明亮的眼睛看世界,而他們看似天馬行空的提問和意想不到的想法,都會為哲學對話注入生命。

學習哲學有什麼好處呢?從小接觸哲學的孩子,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會逃避,反而會選擇面對問題,並提出更多問題。

與朋友一見面就吵翻天、一看到對方就心生厭惡時,學哲學的孩子可以透過「吵架是什麼?」「友情是什麼?」等問題來尋找「那個問題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意義?」的答案。

提出問題、探討意義的過程,就像是搭乘巴士穿梭在幽靜鄉間的緩慢旅行,可以調整因發生問題而產生激動情緒下的呼吸,然後與一同搭乘巴士的朋友們分享不同的想法。如此一來,錯過的事物也會重新映入眼簾。

某個上哲學課的日子,九歲的鴻宇說:「哲學就像蘋果。之前只看到蘋果皮,沒想到在薄皮底下還有著厚實的果肉。現在透過哲學,連種子長什麼樣子都知道了。」

如果不接觸哲學,我們會以為日常所見的一切就是生活的全部,只顧著想辦法處理眼前的問題,但是透過探索問題意義的對話,可以發現洞察問題核心的種子。

聽到鴻宇這樣講,我不禁鼓掌誇讚:「鴻宇,這是很棒的想法!我現在才明白為什麼要和你們一起探索哲學。」

鴻宇聽了之後又補充道:「對了!不只發現種子,如果種下去,就會長出新的蘋果了!」

新的蘋果!只淺嘗生活表面的人,既無法發現,也不會種下思想的種子,如此一來,就不會有新的想法,只能被束縛在陳舊的窠臼中,在同樣的位置上不斷徘徊;接觸哲學的人會把問題當作人生經驗,並以此為基礎,激發出新的想法。

我成立哲學社團、和孩子們一起探索意義,他們也開心地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想法。因為珍惜和這些孩子們相處的點點滴滴,因此創辦了刊物《魷魚五花肉》和《大燒包》。

就這樣在教室裡與他們一同看書、進行哲學對話的時間,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十多年,對我來說這是一段無比珍貴的時光。

哲學對話,並非只能在教室裡進行,相反的,在家就能進行,而且同樣具有很大的效果。孩子從出生來到這個世界,隨著時光流逝,慢慢學會翻身、走路、說話,接著進入校園,這過程之所以能平安度過,是因為有父母在身邊。

孩子「咿咿呀呀」嘟囔的時候、第一次說「媽媽」或「爸爸」的時候,相信為人父母都會相視而笑、感到無比欣喜。所以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時,第一個也會想告訴父母。

因此,請與孩子對話。孩子正等待父母聽自己說話、關注自己的想法,看著種子受到陽光的孕育而逐漸成熟變成紅蘋果的樣子。

這本書是針對想了解孩子內在想法的大人所寫的「哲學旅行」指南。

在第一部分成十二個哲學車站,談論權威、學習、外貌、愛、死亡等,每一站都有不同的哲學家陪同搭乘,和孩子們一起思考、提問、辯論。也有一些兒童讀物幫助我們探索,同時,在每一站的最後,都備妥一份可以一目了然的哲學旅行地圖。

第二部介紹在家進行哲學對話的具體方法。有許多家庭連一般日常對話都很少,為了那些人,特別介紹與孩子好好展開日常對話的方法,然後再擴大到哲學對話。同時,將(一)傾聽孩子說話的方法、(二)提問的方法、(三)選擇兒童讀物的方法整理成「三階段哲學對話法」。

一直以來,我都與孩子們一同探索生活的意義,現在也請大家握住他們的手,一同尋找隱藏在生活各個角落的意義吧!

聽聽孩子的想法和理由,給予各種回饋,持續進行下去就可以褪去熟悉和陳舊的想法,迎接人生意義的喜悅。

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各位與孩子一同發現新想法種子的愉快旅行出發點。

好了,現在哲學巴士要啟程了。Let's go!

看更多

試閱

第四站 侮辱:「朋友取笑我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來來來!歡迎讀者將煩惱寫在明信片上,我們收到之後會回覆哦!」午休時間,學生們吃完午餐都忙著飛奔去操場玩,但五年三班的同學卻聚集在圖書館前。一名二年級的學弟走過來,尚勳遞出《五三烤肉》雜誌,親切地說:「可以看看這個,這是我們每個月製作的雜誌。」

不知不覺,《五三烤肉》雜誌一本一本地傳遞到孩子們手中,偶爾也會看到有些孩子俯身在桌子上寫讀者明信片。

午休時間過後,《五三烤肉》讀者寄來的匿名明信片堆成一座小山。哲學社團的孩子們會仔細讀完讀者來函,然後用心回答,並刊登在下一期的「五三諮詢室」單元中。

在讀者寄來的煩惱中,有不少孩子遭遇被朋友嘲笑的狀況,而紛紛請求幫助。下面是A同學寄來的內容。

「朋友們都嘲笑我個子矮,給我取什麼矮冬瓜、小小兵、哈比人之類的綽號……雖然我請他們不要這樣,但他們都不聽,還是一直嘲笑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因為身高無法靠自己的意志自由改變,所以那些嘲笑別人個子矮的人實在是太卑鄙了。

負責「五三諮詢室」單元的一名孩子說:「可以多喝牛奶、吃小魚乾等鈣含量高的食物。」不過,無論吃多少高鈣食品,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間長高。

A同學為了尋找保護自己的方法,迫切需要其他孩子的智慧。我想先聽聽哲學社團的孩子有什麼感受。

「我覺得很生氣,感覺怒氣都要衝破腦袋了。」
「感覺很孤獨。」
「心裡覺得很憂鬱。」
「很想報復。」

孩子們都憤憤不平地回答。被朋友嘲笑時,不只會傷心,還會產生像火山爆發的怒氣,在心中不斷燃燒。

當許多人一起嘲笑自己時,會感到很孤獨;一直被嘲笑,卻無力改變,心情就會越來越憂鬱,甚至還會想報復那些訕笑的人。

這類情事其實經常發生,要如何在被嘲笑的情況下保護自己呢?

被朋友取笑時,我可以動手打人嗎?

如果被取笑,還被取了難聽的綽號時,該怎麼辦?

一個孩子回答:「馬上跟朋友說不要這樣。」向取笑我的朋友提出抗議是必要的舉措,這麼做是向朋友表達自己的主張,也是自我保護的方法之一。但通常對方並不會因而停止,可能還會變本加厲。在讀者來函中的B同學就是遇到這樣的困擾,後來他自己找到應對的方法。

「因為我長得比較高大,朋友都取笑我是『進擊的巨人』。雖然我請他們不要這樣叫我,但他們越叫越過分,於是我忍不住就動手打了那些人,他們就不敢了。所以後來如果有人取笑我,我就會打他們。」

B同學被朋友們取笑,剛開始會提出抗議,但朋友們並未停止,直到B同學動手打朋友,就不再被取笑了。聽完B的故事,我問哲學社團的孩子們:「被朋友取笑,可以動手打人嗎?」

「不行,因為暴力是不對的。」孩子們斬釘截鐵地說不行,於是我又問:「為什麼不能使用暴力?因為朋友都講不聽啊,所以打他們不行嗎?」

「不行!那樣就會成為加害者。很可能會被討厭,或是遭到報復。」

「可能會被抓去警察局!」

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動手打人是不好的行為,會對自己造成不利的後果。

在B同學的狀況中,雖然因為動手打了朋友就不再被嘲笑,但也可能會因此出現其他問題。既然不能使用暴力,那還有什麼方法呢?我想聽聽孩子們的意見。

「如果因為被嘲笑而感到生氣,但是又不能打朋友,該怎麼辦才好呢?」

「向老師請求幫助。」

沒錯!向老師請求幫助是很好的方法,一個人解決不了的時候,一定要請大人幫忙。不過,如果向大人尋求幫助,有些孩子就會認為那是「告狀」,而大人雖然希望被罵的孩子能自行悔悟,同時卻又擔心孩子會認為「都是因為某某某去告狀,所以我才被罵」。況且,孩子身邊也並非隨時都有大人在側,例如放學回家的路上、公園遊樂場、學校運動場……孩子有可能在沒有大人的地方被嘲笑,所以,在沒有大人可以求助的地方被取笑時,該怎麼辦呢?

孩子們紛紛嘆了口氣。每當他們提出看法時,我總是會再提出反駁。

「現在我的腦袋好像在冒煙。」

孩子揪著頭髮說,但依然沒有停止思考。

「沒錯,如果遇到和我不同的想法就會頭痛、煩躁。如果你只想著自己,就只會被束縛在自己的想法裡,會越來越難受。我們試試看別的想法,再找找看會有什麼新發現。好,我再問一次『當老師或父母不在時,遭到其他朋友取笑時,該怎麼辦呢?』」

「可以等父母和老師來了再跟他們說。」

「這是個好辦法,等大人來了之後再告訴他們發生什麼事,並請求協助。不過在大人還沒來之前,就被朋友嘲笑了,該怎麼做?」

「離開!」

像孩子們說的一樣,被朋友取笑、覺得不開心時,就離開現場會怎麼樣呢?在凱倫.柏奈特的繪本《賽門的鉤子:一則關於戲弄和貶低的故事》中,蘿絲奶奶發現了被朋友們嘲笑後,哭著跑回家的賽門,隨即告訴他一則關於釣魚池的故事。

有座釣魚池很有名——因為很容易釣到魚,所以許多釣客蜂擁而至,蘿絲奶奶對賽門說:「那些嘲笑你的人就像釣客,為了讓魚上鉤而拋出誘餌,如果你咬住了,就會被他們釣走。所以不要去咬拋出來的餌,應該想其他辦法。」

取笑他人的人想要的是什麼?

蘿絲奶奶的話與哲學家 J.L.奧斯汀的研究相吻合。奧斯汀是一位語言哲學家,他研究日常語言,把某些話定義為一種行為。再根據該行為,將發生的事分為言語行為、發話行為、語導行為三種不同的模式。

言語行為指的是說話本身,例如「你的個子怎麼這麼矮?根本就是矮冬瓜!」「你好像進擊的巨人喔,大家快逃啊!」等取笑的話;發話行為是指話語中包含的意圖,像「矮冬瓜」或「進擊的巨人」是對他人的身體特徵進行負面評價,具有貶低和嘲笑的意圖;語導行為則是指透過該話語產生的後果,也就是說,取笑別人的孩子想看到被取笑的人心情不好、生氣、暴哭等痛苦的樣子,當詢問他們為什麼要嘲笑朋友時,回答往往都是「好玩啊」。

面對這種人,應該如何應對呢?首先,不要照著對方的意圖做反應,否則就是中了他的計。就像蘿絲奶奶說的,不要去咬誘餌,就不會被拉走。「五三諮詢室」推薦了一個方法給因為被嘲笑而深受困擾的B同學。

「B同學因為被朋友們取笑,所以很傷心吧?但如果你隨對方起舞,他們反而會覺得很有意思,會再次嘲笑你。建議你不要理他們,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如果不做任何反應,那麼取笑者就無法得到想要的結果,就像釣客在拋出釣竿後,也釣不到任何魚,只能空手而回。

被嘲笑時的三種應對方法

就算做到「對別人的嘲笑不做出回應」,但是心裡還是感到憤怒、憂鬱、孤獨,該怎麼辦呢?這時就需要反擊。

美國公民自由運動家納迪娜.斯特羅森提出反駁言論的重要性。反駁言論是指「所有與不同意的訊息相抗衡的表述」。斯特羅森引用美國政治家兼社會運動家愛蓮娜.羅斯福的話來說明:「沒有你的允許,誰也不能傷害你。」如果對方想用言語攻擊你,而你對他的話有「不屈服的力量」時,就比較能從侮辱性言語中守護自己。這種力量可以培養成回應、模仿、推翻對方的表現。

那麼,有什麼具體方式可以對抗嘲笑自己的人呢?孩子們討論出三種方法。

第一是「幽默」。把嘲笑的話當成是笑話。C同學因為「被朋友們嘲笑是原味綠巨人」而請求幫助,哲學社團的孩子用以下的幽默方式回應。

「C同學,如果你的朋友再取笑你,就說『我才不是原味綠巨人,我可是有調味過的綠巨人!原味和有調味過的層次不一樣!』他們肯定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副作用:也可能會拿有調味過的綠巨人來開玩笑。)

想出這個方法的孩子,平常很喜歡吃炸雞,所以從原味綠巨人聯想到原味炸雞,而有了這樣的想法。其實重點是,只要未表現出被嘲笑打擊到的樣子,對方就會不知所措,因為這等於是讓對方了解到「我嘲笑別人的話,一點作用也起不了」。

不過幽默是需要極高的臨場反應和膽識,不僅對朋友的嘲弄要一笑置之,還要搞笑反擊,是有些難度的,不過,第二個方法比較簡單一點:「回擊」

D被朋友們嘲笑說像頭豬,於是前來請求幫助,一個孩子這樣回答。

「可以對戲弄D的人說:『說別人是豬的人才是豬……我不是豬,所以你也不用自我介紹了。』」

用「你也不用自我介紹了」這種一針見血的方式,把被戲弄的話原封不動地還給對方,就像韓國的一句成語「佛眼豚目」一樣,意思是在豬的眼裡看到的都是豬,佛的眼裡看到的都是佛。這則成語源於朝鮮建國時期,太祖李成桂和無學大師之間的對話。當時甫建國不久,一切還在求穩定中,太祖對無學大師開了個玩笑。

「大師,您今天看起來特別像頭豬。」

但無學大師只是微微一笑,什麼也沒說。太祖問為什麼用笑應對,無學大師這才回答:「用佛祖的眼睛看都是佛,用豬的眼睛看都是豬。」按照這個邏輯,戲弄無學大師的太祖也是豬—這正好可以套用在D的情況。

還有其他孩子也提出建議。

「D同學,朋友取笑你是豬,那你就對他說:『你不是野豬嗎?』」

受到別人戲弄時,不慌不忙地予以正面回擊,對方就無法達到目的,還會被反將一軍。不過回擊的程度通常要比對方再強一點——實際上還是有點難。接下來就告訴大家一個最簡單、可以直接使用的魔法咒語。

第三種方法就是告訴對方「不管你怎麼想,我都不感興趣」。這是哲學家史考特.赫修維茲告訴兒子的方法。這句話傳達了「你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所以我不在乎你所說的話」這類的訊息,不管對方是不是在取笑自己,都不會對他造成任何打擊。

我把這句話告訴孩子們,一起尋找可以實際使用的表達方式。鴻宇把這句話修改成更簡短有力的「聽不到!」,邊說邊做出悠閒掏耳朵的動作,等於是用微不足道的語氣和態度對取笑者說:「你說什麼我都聽不到。」——我們沒有必要聽別人惡意貶低的話語。

喜歡嘲笑別人的孩子,就像在擂臺向對手叫囂的格鬥選手。用「矮冬瓜」「進擊的巨人」「豬」等詞語,對獨自站在擂臺上的孩子進行攻擊,就像裁判還沒宣布比賽開始就先發制人,是一種卑鄙的行為。

如果這種事情持續發生,而且越來越嚴重時,被戲弄的孩子就算進行反擊,可能也無法解決,這種時候就必須請大人介入。

只要不是過於嚴重的狀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遭遇別人的嘲弄,不妨試著深吸一口氣、腹肌用力,用嚴肅的眼神直視對方,以「我不是你可以隨便取笑的對象,所以不要對我說出無聊的話」這樣堅定的態度予以回擊。

                                                                                    

一,在侮辱站遇到的哲學概念:

〇戲弄 〇發語行為 〇反駁言論

二,為父母準備的嚮導提問:

如果孩子被朋友取笑,父母會難過,就像父母遭受別人不好的對待,孩子知道了也會傷心。所以和孩子一起先靜下心來,想想如何回擊對方吧。

你曾經因為被取笑而傷心難過嗎?

可以講什麼話反擊呢?

三,在侮辱站進行的哲學對話:

  • 嘲笑是什麼?

嘲笑是用對方不喜歡聽到的話侮辱對方,被嘲笑的人會生氣、孤獨、憂鬱,甚至想報復。

  • 為什麼會嘲笑我?

對方就是想看我被嘲笑後的反應,希望看到我不高興、生氣、傷心難過、灰心喪志。

  • 被嘲笑的時候該怎麼辦?

可以用一些話語來反擊。比起無視,若能表現出不會屈服於對方話語的抵抗能力,也就是反駁言論,會比較容易從被嘲笑的傷痛中恢復。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反擊,或告訴對方「不管你怎麼想,我都不感興趣」。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