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好心情:日本設計大師,豐富人生的簡單思考
【前言】
閱讀也請不抱期待
「設計好心情」這標題看起來好像司空見慣,實則不然。這本書會問世,主要是推特的關係。
我在推特上寫道:「我沒有多正向積極,只是心情很好而已。」我從小到大心情都很好,從來沒在意過愉不愉快的問題。之前來上我節目的某位來賓,在社群網站寫道:「秋田先生今天心情也很好,保持愉快的心情,是從事設計工作的關鍵吧。」看了這段話我才知道,原來心情愉快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
從那天起,教人家保持「好心情」,就成了我的一大宗旨。
有些出版社看了我的推文,一致認為我是很享受生活的人,而心情愉快就是我享受生活的一大祕訣。因此,我決定把「設計工作」和「好心情」放在一起,當成這本書的標題。
各位看了這本書,不保證會馬上一帆風順、功成名就。不過,你對生活中各種人情世故的感受,還有人際關係,都會大幅改善。請輕鬆看這本書,不要抱有多餘的期待。
- 書摘
不對旁人抱有期待,才能保持好心情。讓自己成為最美麗的風景。
我想介紹一段自己很喜歡的文章,可以嗎?
──請說。
「出門的時候,記得帶上你的幽默和好心情。」
──「好心情」帶著走,真是很棒的觀念,感覺滿逍遙的。
讓自己常保好心情是有意義的。當你把自己當成一幅「風景」,你會希望自己是一幅漂亮的風景。
在旁人眼中,我們都是風景的一部分。
如果你希望世界美好,那麼身為風景的一部分,就應該先從自己做起。這也是我看重好心情的原因。
──不是只求自己開心,也不是想討好旁人對吧?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
好心有好報純粹是幻想。現實生活中,好心通常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所以保持好心情,換個說法就是「不抱有任何期待」。
──讓自己成為漂亮的風景。用這種態度生活,跟別人溝通的方式也會改變吧?
這樣說好了,跟初次碰面的人打招呼,其實是在試探彼此該有的「距離」。
當你跟對方道早安,對方會給你很棒的回禮?還是根本不理你?光看對方的反應,你就知道該保持怎樣的距離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摩擦。
而「減少摩擦」是保持好心情的一大關鍵。
──把打招呼當成一種試探距離的技巧,而不是形式上的禮儀,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觀念。
據說,海豚和蝙蝠會發出超音波,測量自己和夥伴的距離。我的方法也差不多是這種感覺吧。
自己先放出超音波,對方沒有回應也不要緊,你不需要做其他事。
如果對方釋出了善意的超音波,那就代表雙方有交流的機會,但也不是非得交流不可。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當一幅美麗的風景,心態才會從容自在。
人會受環境影響,不要忍受負面的影響,主動遠離。
──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什麼,才能保持好心情呢?
你要對自己的「舒適度」敏感一點。最好盡一切努力,讓自己保持在舒適的狀態。
──可否再說得更詳細一點呢?
如果覺得累了、厭倦了,不妨主動離開。看你要離開某個環境或某個人都沒關係。
比方說,上電車後發現有人看起來很暴躁,你可以直接走到其他車廂。
或者,跟朋友去咖啡廳喝咖啡,剛好你坐的位子吹不到冷氣,不妨請店家幫你換個座位,或是乾脆換一家店消費。
──不勉強去適應環境,而是主動遠離就對了。
不是什麼大事的話,不用強迫自己忍耐。有些人有奇怪的堅持,好像認為待在惡劣的環境很了不起一樣。我認為持續受到負面影響,才是最難以忍受的。
具體來說,我不喜歡那些情緒緊繃的人。跟那種急驚風的人在一起,連我都會失去從容的心。那種人的生活方式會占據我的心思,甚至害我忘記帶錢包。
任何人都會受到環境影響,因此對環境敏感是很重要的。
真正的親切,就是不讓對方察覺你很親切。
──秋田先生,我記得你有一則貼文是這麼說的:「細心體貼的人處處得利,顧慮太多的人總是吃虧。」可否詳細說明一下這句話的涵義呢?
兩者的差異在於,你有沒有委屈自己。
顧慮太多的人,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永遠提心吊膽過日子。
相反地,細心體貼的人則是出於善意,主動帶給別人歡樂。該怎麼說呢,這種人很享受親切待人的感覺。
顧慮太多的人常看別人臉色,凡事擔驚受怕,反而會招來不必要的風險。這就是所謂的好心做壞事。
至於細心體貼的關鍵則在於主動,也就是在對方注意到之前,你就已經完成親切之舉了。比方說,你察覺對方好像口渴了,便主動遞出一杯水、對方站在門前,主動幫忙開門之類。
用門來比喻比較好懂。細心體貼就像自動門一樣,會主動打開;顧慮太多則像手動門一樣,要有理由才會打開。
要有理由才開門,其實也滿累的。
──既然嫌累,為什麼大家要去做呢?
會那樣做的人一開始也是出於好意,沒計較得失吧。
好意提供服務的人,在別人眼中自然也是親切的人,畢竟這種人並不多見。
麻煩的是,刻意做好事反而會帶給對方壓力。那些顧慮太多的人,沒有想到這一點。
換作是我的話,看到別人因為我有這麼多顧慮,反而會很不好意思。
當你的善意是出於顧慮,對方只會覺得沉重。
這對彼此來說,都是很遺憾的一件事。
當事人認為自己在做好事,對方卻不敢恭維。
更糟糕的是,只要你有一次沒做,對方就會計較你這次沒幫忙。所以,顧慮太多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沒好處。
你應該帶給對方一種,好像跟你在一起,任何事都會迎刃而解,像在變魔術的感覺。
簡單說,要把細心體貼自然地融入生活,彷彿一開始就是那樣,不是後來加上去的。你的善意不能帶給對方壓力。
我剛才用開門來比喻,其實職場上的任何互動都是一樣的道理。
想博得好感沒有錯,但不必勉強。建立輕鬆自在的人際關係。
──大家都希望擁有完善的表達能力,但又不想給人太強硬的感覺。請問秋田先生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具體來說,對著七十公分高的位置開口就好。
不要直接衝著對方說話,態度謙和一點,讓對方自行取捨,想聽就聽。我平常都是用這種態度說話。
──「七十公分」是什麼意思?
七十公分相當於腰部一帶,成年人稍微伸手就摸得到。不會太低,也不會太高,就在伸手可及的距離內。設計家具或室內裝潢時,這也是常用的高度基準。
背後的涵義是,不要給自己和對方帶來多餘的負擔。
──原來如此,「七十公分」是設計師獨有的表達方式吧。讓彼此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溝通真的很重要。
對啊,雖然我也想討別人歡心,但不會勉強自己。不勉強自己,就不會有疲憊、厭倦的問題。
想博得好感沒有錯,但不要搞到自己精疲力盡,這才是關鍵。
──拚命討別人歡心,只會累垮自己而已。您不會這樣就對了?
沒錯,我不需要去泡湯紓壓,也不用什麼心靈寄託。
當我們在思考溝通方法時,也要檢討是不是太勉強自己。我認為這樣的反思是有必要的。
你不知道何時會遇到大人物,得時時刻刻對人保持敬意。
──剛才說,跟任何人相處都要謹慎對待。可否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涵義呢?
這句話的涵義是,每個人可能都有你意想不到的「背景」。
光看一個人的頭銜或所屬單位,來判斷對方是不是大人物,這種判斷方式很危險。
我一直有個觀念,真正了不起的,不是那些職銜光鮮亮麗的人。願意去做大家避之惟恐不及的工作,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
所以要謹慎待人,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碰到了不起的人。
──您會採取哪些具體的行動呢?
比方說,我跟任何人說話都用「敬稱」。
不管對上對下、對內對外,我都一律加敬稱。
──一般人都會比較彼此的上下關係。
有了這種分別心,就會想方設法踩在別人頭上。
可是,如何對待那些不曾放在心上的對象,才是決定個人評價的關鍵。因此,耍這種心機毫無意義。
設計產品也是一樣的道理。你文案寫得再漂亮,也不保證別人一定看得懂。
言語表達是有極限的,你必須有能力表達「說不出來的東西」。
設計講究的也是這種能力。讓產品擁有自己的說服力,賦予其人性上的魅力,才是設計的能力。
還有,我也常告誡自己:
「嘴不爭勝,眼不吞敗。」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設計師出一張嘴辯是沒意義的,被你辯倒的人肯定會記仇。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不是好方法。靠這種方法上位,是很可悲的。
真正不能輸的是眼界,也就是你的知識和見解。
俗話說得好,見識比口才更重要。
自卑和優越感是一體兩面,謙虛面對自己吧。
──秋田先生大學畢業後到民間企業擔任產品設計師,做了十一年才出來自立門戶。您現在的工作態度,跟以前當上班族有什麼不一樣嗎?
老實講,幾乎沒有改變。
以前當上班族,我的確只是公司的一員。但我總覺得,自己是在公司內開設「個人事務所」的設計師。
在公司賦予的崗位上,盡自己所能付出貢獻,然後領取薪水。我總是很在意自己的生產價值,是否對得起我領的那些薪水。
反過來說,我也不怕失敗。如果失敗了,只代表公司識人不明,雇用到沒能力的人,不是嗎?我天生膽小,但那時候膽子挺大的。
其實,我不太會去思考公司怎麼看我的能力,或是怎麼看我想做的事。也不會去跟別人一較高下什麼的。
──很多人喜歡比來比去,甚至讓情緒受到影響。您都不會這樣嗎?
對,我從學生時代就沒那種想法。我不會去模仿別人,來假裝自己很優秀。
不少年輕學子努力考上大學,結果看到其他優秀的同學便感到自卑。像我就完全沒有那種感覺。
──這是否代表您很優秀,所以不會在意旁人呢?
不是不是,沒這回事。我打從一開始就知道,其他人非常優秀。
簡單說,我知道自己幾兩重,所以沒有過多的期待。我不會對自己有過多的期待。
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和傷害。
會感到自卑,代表你本來自視甚高。
換句話說,自卑感和優越感是一體兩面的東西。
沒有優越感就不會有自卑感。
我都是用平等低調的態度,在公司這個小社會自處。
──那您辭掉工作自立門戶,這種風格有改變嗎?
自立門戶以後,我好歹也是小型組織的代表。有些人覺得這跟大老闆一樣,但依照我的看法,所謂自立門戶,就是一個人要身兼許多小職員的工作。我不是什麼大老闆,而是身兼多職的員工。
這不是公司規模大小的問題,我只是很看重公司的一切,所以不會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