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學霸讀什麼?史上最強大的國語啟蒙書: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白話全解版】(上)(下)
「霞」就是紅色的雲氣。相關用詞如雲霞、霞光等。
霞是雲氣受日光返照映射而成的。此外,雲彩與太陽呈正東正西時,陽光照射在它上面,也能形成霞光。
霧:去聲 亡遇切 ㄨˋ wù
水氣彌漫在地面上的樣子就是霧。相關用詞如雲霧、霧氣等。
當水氣凝結不成露珠時,會在早上或晚上被天空中的冷空氣凝縮成霧氣。有霧時天空白氣彌漫,就像雨後的炊煙籠罩在屋頂一樣。霧大時就算物體近在咫尺也看不清,這種天氣是航海者需要特別小心的。當太陽出來,風一吹,大霧就會自行消散。
霜:平聲 師庄切 ㄕㄨㄤ shuāng
露水凝結,就能形成霜。相關用詞如風霜、霜降。
當深秋天氣越發寒冷的時候,霧氣就會從流動的樣子變成固態的樣子,這種情況就稱為「霜」。霜的顏色潔白,就像細如碎屑的冰花一樣,太陽一出來,霜就會化開。
班:平聲 布還切 ㄅㄢ bān
「班」就是分的意思。地位稍次的也可稱為「班」。如今,「班」還是國家的名字。相關用詞如班荊、班次、西班牙等。
西班牙也被稱作「日斯班尼亞」,地處歐洲的西南地區,是古代的一個強國。到了明朝中期,西班牙人才發現美洲,並將美洲的大部分地區歸為自己的屬地,在那裡大量開採礦產,西班牙從此日漸富強起來。清朝嘉慶、道光以後,西班牙的屬地大多自己獨立建國。後來在與美國的交戰中,又失去了古巴和南洋諸島,剩下的僅有北非的一部分為其屬地了。
葡:平聲 乎祕切 ㄆㄨˊ pú
「葡」是一種水果的名字。如今還是一個國家的名字。相關用詞如葡萄、葡萄牙等。
葡萄牙是古代西班牙的領土,在宋朝時期才脫離西班牙成為一個國家。明朝中期,葡萄牙人到了南非洲地區,繼而繞過南非往東行進,途經南洋諸島,最終到達澳門。葡萄牙所到之處,都將那裡掠奪成為了自己的屬地。但是那些屬地,後來又被荷蘭、西班牙、英國、法國以及其他國家所掠奪。葡萄牙的屬地,也僅剩下澳門和非洲東部部分地區。葡萄牙的首都叫作力士本(今譯為里斯本)。
可做菜吃的草本植物通稱為「菜」。相關用詞如園蔬、蔬菜等。
凡是可以被作為菜來食用的草本植物,都可統稱為「蔬」。
菜:去聲 蒼代切 ㄘㄞˋ cài
在園圃中生長的「蔬」就是「菜」。相關用詞如菜根、番菜(舊時對西餐的稱呼)等。
「菜」就是可以食用的植物。古人用「五味」調製「五菜」,即「葵(冬葵)甘、韭酸、藿(指豆類植物的葉子)咸、薤(音秀,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鱗莖,鱗莖和嫩葉可食)苦、蔥辛」。引申出佐餐也稱為「菜」。
芥:去聲 居拜切 ㄐㄧㄝˋ jiè
「芥」指有辛辣味道的菜。相關用詞如草芥、纖芥等。
芥菜像菘菜(即白菜),但莖葉上有毛,帶有辣味,可以用來製作「菹」(音租,即酸菜、腌菜),也可以生吃。「芥」是一種非常微小(芥菜的種子非常小)的草本植物,所以人們將輕微纖細的事物稱為「纖芥」,而處於微賤的地位的人或事物則稱為「土芥」。
蒜:去聲 蘇貫切 ㄙㄨㄢˋ suàn
「蒜」是「五葷」之一(五種辛辣味的蔬菜)。相關用詞如大蒜、蒜苗等。
蒜具有辛辣的味道而且有刺激性氣味,有大蒜和小蒜兩個品種。小蒜也被稱為「卵蒜」。西域一種十多瓣圍繞在一根植株上,外面有像竹筍外皮一樣的鱗葉包裹著的蒜被稱為「胡蒜」(即大蒜)。味道尤為辛辣的蒜稱為「小蒜」,但民間也稱其為「大蒜」。古代張騫出使西域得到蒜種後,大蒜才傳入中國。
虎:上聲 火五切 ㄏㄨˇ hǔ
古人認為,虎是「林中之王」。相關用詞如老虎、虎豹等。
虎是一種凶猛的獸類,外形像貓一樣,體形比獅子稍瘦一些。毛是黃色的,中間摻雜黑色紋路,腹部的毛髮是白色的,虎爪非常鋒利。尾巴很長且非常有力。老虎生性不愛殺戮,但餓極了也會傷人。老虎大多產於東半球的熱帶地區(古人的認知有局限性)。
豹:去聲 巴恔切 ㄅㄠˋ bào
「豹」是一種類似老虎的身上有圓形斑點的猛獸。相關用詞如金錢豹。
豹是貓科動物,體形比虎稍小。赤色有黑色花紋的豹子稱為「赤豹」;白色有黑紋的稱為「白豹」;黃色有圓形斑點的稱為「金錢豹」;純黑色的稱為「玄豹」。外形像鹿但身上有豹紋的動物稱為「鹿豹」。鹿豹身高1丈8尺,毛髮較短,尾巴很尖,前腿比後腿長,膽量很小但善於奔跑,食物為樹葉、草和蔬菜。
犀:平聲 先齊切 ㄒㄧ xī
「犀」就是俗稱的犀牛。
「犀」就是「兕」(音ㄙˋ,即古書上所說的雌犀牛)。外形像水牛一樣,皮厚且堅硬,足部有三個腳趾。喜歡水,食物僅為蔬菜或草類。產於非洲的犀牛有兩個角,一個在鼻部,另一個在頭頂;產於亞洲的犀牛僅有一個角,長在鼻子頂端,生活習性與非洲犀牛相同。
蟾:平聲 之廉切 ㄔㄢˊ chán
「蟾」在民間俗稱為「癩團」。相關用詞如蟾蜍。
蟾蜍的體形就像蛙一樣,但比蛙大一些。經常生活在牆壁邊界的空隙處,背部表面有許多疙瘩,其行動極其緩慢而且不能跳躍,也不能發出叫聲。蛙類則生活在池塘或水澤之中,體形較小,也善於鳴叫,皮膚表面有很多黑色的斑點,能夠跳躍起來捕捉各種蟲子,行動非常迅速。雖然蟾與蛙是同一類動物,但其習性卻有所不同。
蚌:上聲 步項切 ㄅㄤˋ bàng
「蚌」是有兩個外殼且可以開合的一種介殼類動物。相關用詞如蚌肉、老蚌等。
「蚌」屬於「蜃」,即蛤蜊一類的軟體介殼動物,兩個外殼相連接,可以打開也可以合上,肉體藏在外殼之中。這類動物不能自主移動,肉體(因為異物刺激形成珍珠囊)可以分泌漿水精華,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珍珠。鹹水和淡水中都產蚌類。
蠣:去聲 力制切 ㄌ一ˋ lì
牡蠣是一種生長在海中的蚌殼類動物,也叫「蠔子」。相關用詞如牡蠣、蠣黃等。
「蠣」即牡蠣,產於海洋之中,外形類似「螊」(音ㄌ一ㄢˊ)但個頭稍大一些。牡蠣的肉非常鮮美,可以食用;外殼燒成灰可以作為藥物來治療疾病。
薦:去聲 作甸切 ㄐㄧㄢˋ jiàn
引進並推舉稱為「薦」。相關用詞如薦賢、自薦等。
「薦」從艸、從廌(音ㄓˋ,古代傳說中的異獸,能辨是非曲直),其中,「廌」表示神獸所吃的草。此外,「薦」還是一種細草的名字,所以古人還將用細草編織而成的席子稱為「薦」,假借為「薦羞」一詞中的「薦」,即介紹、進獻人才的意思,因此又引申為「推薦」「薦人」等詞語中的「薦」字用法。在古代,「薦」又通「荐」。
徵:平聲、上聲 知陵切 展里切 ㄓㄥ ㄓˇ zhēng zhǐ
召集人、收斂物品等都可稱為「徵」,讀音為「zhēng」,相關用詞如徵聘、徵糧等。當「徵」的音為「zhǐ」時,是五音之一。
「徵」也就是「召」的意思。因為遠行或武力討伐而進行的召集,也稱為「徵」,引申出征收稅費等也可稱為「徵」。而凡是徵召、徵收一定有所信物等作為憑信,所以人們又將其引申為「徵驗」一詞中的「徵」字用法。
此外,當人發「徵」的讀音時,是將牙齒閉合而嘴唇張開的,「徵」位於古代五音中「角」和「羽」之間。
選:去聲 須兗切 ㄒㄩㄢˇ xuǎn
在眾多人群或物件中進行挑揀、擇,稱為「選」。相關用詞如選舉、揀選等。
遣送、放逐稱為「選」,這是「選」的本義。如今則是將事、物、人等聚集起來進行挑揀的意思。《王制》所記載的選士是中國最為古老的一種選舉制度,後來的歷朝歷代都沿用這一制度,只不過科目屢次變換,清朝時期雖然也沿用選核科目的舊制度,但同時也兼用了保舉、捐納等不同方式,而唯獨吏部的吏選司、兵部的武選司還沿用古代的「選」這一名稱。
約:入聲 乙卻切 ㄩㄝ yuē
預先定下會面的日期稱為「約」。相關用詞如失約、大約等。
「約」字從系、從勺,其字義為用絲線進行纏繞、束縛,所以「約」字有約束的意思。人們將其引申為「合約」「條約」等詞語中的「約」,表示一旦確定一件事,就要互相遵守約定並彼此約束。「貧約」「窮約」等詞語中的「約」字的涵義是受困、貧困,就像被用繩索困住、束縛住一樣。此外,「約略」一詞的涵義是大略、不十分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