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4400232

民初學霸讀什麼?史上最強大的國語啟蒙書: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白話全解版】(上)(下)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白話全解版】(上)(下)
定價 $630
優惠價 79折 $498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中國第一部由學校編撰的漢字教材,
不只是字典,更是一部百科全書!

胡適的啟蒙書,茅盾、梁漱溟、豐子愷、竺可楨、李四光也都是讀這本長大的!
優游「字」海,「字」得其樂,毛筆時代必備,電腦時代更不容錯過,跨世紀的不敗辭書經典──

★最好讀:首部白話版本,簡淺易懂
★最豐富:收錄3291個必讀漢字
★最有趣:圖文並茂,一目了然
★最淵博:各領域的知識滿載

◆各界推薦

張曼娟小學堂創辦人 張曼娟

有鹿文化社長 許悔之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作家 吳鈞堯

書法藝術家 何景窗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杜佳倫

三重高中國文科老師 蕭驊

高雄女中國文科老師 陳秋燕

網路超鏘系列說文解字主播 布蘭妮氏安娜

‧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一部讀本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歷史性的價值。──胡適

‧我童年所用的啟蒙教材,是由母親為我選定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回憶童年生活,它帶給我知識與歡樂。──茅盾

‧字義有其迂迴、延伸以及溯源,它們在日積月累中,漸漸長出了習慣的苔癬,變得晦暗而潮濕。本書撥雲見日,讓光束聚焦,打在這個字以及下一個字。我們的行文都根深柢固,卻缺於認識。一個字到下一個字,都琢磨且拋光,它們呈現底色,但也擁有今天的模樣,以字串史,又以字說明了今天,你我的樣子。書寫與閱讀,是當下、繼承以及延續……──作家 吳鈞堯

‧中文字,有什麼迷人之處?這本書利用古畫與簡單說明,就賦予字體本身故事性,讓人感受到:「有故事的字,真有趣啊!」如同一個有故事的人生,像小說格外吸引人。這本書是中文字的迷你小說集呢!──高雄女中國文科老師 陳秋燕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是晚清上海新式學校「澄衷蒙學堂」的啟蒙教科書,由校長劉樹屏先生主持編撰而成。

全書共收錄3291個漢字,廣涉天文地理、人事萬象,先解釋漢字的字根意義,再適當講解引申義及假借義等,並引經據典,列舉相關用法。既是一部常用字字典,又是一部正本清源、釋義解字的「說文解字」。

本書重新以白話文編撰,注音及漢語拼音並列,沿用原書體例,保留例字、切音,搭配解說插圖,用現代用語由淺入深地闡釋每一個字的意義和用法,讓各年齡層的讀者都能輕鬆讀懂漢字的奧秘。

作者簡介

劉樹屏

1857年生,卒於1917年。字葆良,江蘇常州人,晚清政治家、教育家。歷任翰林院檢討、安徽候補道、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總理、津浦鐵路南段總辦等職務。

一生提倡教育改革,並創辦皖南中學。1900年,在擔任澄衷蒙學堂首任校長時,主持編撰教材《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

《畫說漢字》編輯部

《畫說漢字》編輯部,聯合三十多位專家學者顧問,對漢字展開專業權威解讀。近年來《畫說漢字》編輯部先後策畫出版了《圖解說文解字:畫說漢字》《畫說漢字•小學版》系列,引進出版了簡體版《漢字樹》系列,皆受到讀者和業界一致好評與廣泛認可。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4400232
ISBN:9789861336589
上冊416頁,下冊464頁,17*23cm,西翻,平裝,單色印刷
看更多

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上冊收錄】

出版說明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木板印刷版 凡例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白話全解版 凡例

內文導讀

卷一  天文地理‧山川河岳‧世界各國的知識

卷二  人事物性‧身體器官‧礦物金屬‧文明習俗

【下冊收錄】

卷三  日常生活‧工農生產‧日常用品‧動植物

卷四  情緒狀態‧心理活動‧行為動作‧語言文字

索引

看更多

出版說明

清朝末年,浙江巨賈葉澄衷先生出資在上海創辦了「澄衷蒙學堂」,為方便孩童識字啓蒙,首任校長劉樹屏先生主持編纂了語文課本——《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全書共收錄3291個漢字,內容分為四卷:卷一所收漢字涉及天文地理、山川河岳,世界各國及中國各地知識等;卷二中的漢字與人事物性、身體器官、礦物金屬及文明習俗等相關;卷三收錄與日常生活、工農生產、動植物等相關的漢字;卷四所收漢字屬於較抽象的人類活動和語言文字。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由學校編纂的語文教材,被新文化運動思想領袖胡適先生譽為「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同時也是茅盾、梁漱溟、豐子愷、竺可楨等民國一代文化巨匠的啓蒙讀物。標準優美的書法與獨特風格的插畫相得益彰,精美程度令人嘆為觀止,因此1901年初版之後迅速普及,成為通行近現代百餘年的小學教材。與其說這是一本語文課本,不如說是一部漢字字典、一套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一套發蒙、識物、知禮的百科全書,書中不僅解釋每一個漢字的字根意義,也對引申義及假借義等作出適當講解。

漢字是華夏文明的瑰寶,更是中華文化的生命本源,學習漢字本身就是對中華文化最好的傳承。本書所收錄的漢字與《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基本吻合,學會這些漢字的意義和用法也就掌握了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漢字,因此,本書是大小讀者認識漢字、學習漢字的絕佳入門讀物。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在舊學與新學接壤之際問世,語言雖不像文言文那樣晦澀難懂,但畢竟產生於白話文普及之前,缺乏古漢語知識的讀者恐怕很難讀懂。因而《畫說漢字》編輯部結合現代讀者的閱讀需求,編譯出這套白話全解版,希望可以將此書的精髓傳承下去,讓更多喜愛漢字的讀者都能讀懂漢字的奧妙。

鑒於此書的重要意義和歷史價值,目前已有多個版本,影印本、普及本、繁體橫排點校本……不勝枚舉。白話全解版博採眾家之所長,在如下方面作出改進:

首先,本次編譯基本沿襲「六宮格」樣式,又根據篇幅需要稍作調整,從而保全原典的美感與韻味。

其次,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注音、釋義各有側重。

眾所周知,如今通行的注音方法是注音符號及漢語拼音,但古書所用的注音方法則包括直音法、反切法等,本書根據需要將直音改為注音和漢語拼音,而切音則作為一種語言現象完全保留下來,放在例字之下。釋義中出現的生僻字或複雜字,我們全部標注讀音即基本涵義,使閱讀更加順暢。如卷一「藪(音ㄙㄡˇ)」,卷三「郁鬯(音ㄩˋ ㄔㄤˋ)」等。 本次編譯盡可能保留原著例字與插圖,只是個別漢字寫法有誤,我們都已糾正過來。另外,原著收錄眾多異體字,白話全解版則僅標注《現代漢語詞典》所收字例。釋義中也盡可能保留原字,即便是字庫中缺乏的字例,我們也依據原著重新造了字。

為了方便學生由淺入深認識漢字,《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對每一個漢字做出簡單解釋和詳細解釋,白話全解版則為方便當代讀者閱讀和使用,用現代漢語進行了重新闡釋。

原著簡單解釋中列舉相關用詞,但不少詞語已非當下通行的寫法,我們在保留原著內容的基礎上,新加如今的正確寫法。如卷四解釋「丰」字時有「丰姿」的詞例,如今多寫作「風姿」。

釋義中不乏錯誤表述,也有不少說法已不適用於當下,本次出版時在文後括號中增加了註解。如卷一關於太陽的直徑、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等以及亞洲大陸的整體面積、歐洲的總人口等,編者既保留原著表述,又在括號中補充出當下的最新數據。又如卷一解釋「曜」字時提及「歲星」「熒惑」「太白」等,當下讀者可能會產生疑問,其實「歲星」就是木星,「熒惑」是火星,「太白」也就是金星,編者都一一標注出來。

古人的認知相對於現代人有很大局限,這是毋庸置疑的,儘管劉樹屏先生編寫《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之時也引入大量西方先進的科學理論,但一些學說在今天看來已無科學依據,編者在釋義之後也對現在公認的說法作出相應說明。如卷三解釋「松」字時,認為茯苓由老松樹的「精氣」凝結而成,而事實上茯苓是寄生在松樹上的一種菌類。

需要說明的是,隨著歷史的變遷,世界版圖以及中國各地的地圖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本書保留一百多年前繪製的地圖,僅可作史料參考,切不可作為解決領土爭端的依據。

白話全解版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包括原著一、二兩卷,三、四卷內容則收錄在下冊,編者按照音序整理出更適合當代讀者檢索的索引,讀者使用起來更方便。

本次編譯耗時近一年終於完成,書稿經編輯反覆斟酌,還有諸多專家學者仔細審校,但錯漏和瑕疵恐也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看更多

試閱

霞:平聲何加切ㄒㄧㄚˊ xiá

「霞」就是紅色的雲氣。相關用詞如雲霞、霞光等。

霞是雲氣受日光返照映射而成的。此外,雲彩與太陽呈正東正西時,陽光照射在它上面,也能形成霞光。

霧:去聲亡遇切ㄨˋ

水氣彌漫在地面上的樣子就是霧。相關用詞如雲霧、霧氣等。

當水氣凝結不成露珠時,會在早上或晚上被天空中的冷空氣凝縮成霧氣。有霧時天空白氣彌漫,就像雨後的炊煙籠罩在屋頂一樣。霧大時就算物體近在咫尺也看不清,這種天氣是航海者需要特別小心的。當太陽出來,風一吹,大霧就會自行消散。

霜:平聲師庄切ㄕㄨㄤ shuāng

露水凝結,就能形成霜。相關用詞如風霜、霜降。

當深秋天氣越發寒冷的時候,霧氣就會從流動的樣子變成固態的樣子,這種情況就稱為「霜」。霜的顏色潔白,就像細如碎屑的冰花一樣,太陽一出來,霜就會化開。

班:平聲布還切ㄅㄢ bān

「班」就是分的意思。地位稍次的也可稱為「班」。如今,「班」還是國家的名字。相關用詞如班荊、班次、西班牙等。

西班牙也被稱作「日斯班尼亞」,地處歐洲的西南地區,是古代的一個強國。到了明朝中期,西班牙人才發現美洲,並將美洲的大部分地區歸為自己的屬地,在那裡大量開採礦產,西班牙從此日漸富強起來。清朝嘉慶、道光以後,西班牙的屬地大多自己獨立建國。後來在與美國的交戰中,又失去了古巴和南洋諸島,剩下的僅有北非的一部分為其屬地了。

葡:平聲乎祕切ㄆㄨˊ

「葡」是一種水果的名字。如今還是一個國家的名字。相關用詞如葡萄、葡萄牙等。

葡萄牙是古代西班牙的領土,在宋朝時期才脫離西班牙成為一個國家。明朝中期,葡萄牙人到了南非洲地區,繼而繞過南非往東行進,途經南洋諸島,最終到達澳門。葡萄牙所到之處,都將那裡掠奪成為了自己的屬地。但是那些屬地,後來又被荷蘭、西班牙、英國、法國以及其他國家所掠奪。葡萄牙的屬地,也僅剩下澳門和非洲東部部分地區。葡萄牙的首都叫作力士本(今譯為里斯本)。

蔬:平聲  所葅切 ㄕㄨ shū

可做菜吃的草本植物通稱為「菜」。相關用詞如園蔬、蔬菜等。

凡是可以被作為菜來食用的草本植物,都可統稱為「蔬」。

菜:去聲 蒼代切 ㄘㄞˋ cài

在園圃中生長的「蔬」就是「菜」。相關用詞如菜根、番菜(舊時對西餐的稱呼)等。

「菜」就是可以食用的植物。古人用「五味」調製「五菜」,即「葵(冬葵)甘、韭酸、藿(指豆類植物的葉子)咸、薤(音秀,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鱗莖,鱗莖和嫩葉可食)苦、蔥辛」。引申出佐餐也稱為「菜」。

芥:去聲 居拜切 ㄐㄧㄝˋ jiè

「芥」指有辛辣味道的菜。相關用詞如草芥、纖芥等。

芥菜像菘菜(即白菜),但莖葉上有毛,帶有辣味,可以用來製作「菹」(音租,即酸菜、腌菜),也可以生吃。「芥」是一種非常微小(芥菜的種子非常小)的草本植物,所以人們將輕微纖細的事物稱為「纖芥」,而處於微賤的地位的人或事物則稱為「土芥」。

蒜:去聲 蘇貫切 ㄙㄨㄢˋ suàn

「蒜」是「五葷」之一(五種辛辣味的蔬菜)。相關用詞如大蒜、蒜苗等。

蒜具有辛辣的味道而且有刺激性氣味,有大蒜和小蒜兩個品種。小蒜也被稱為「卵蒜」。西域一種十多瓣圍繞在一根植株上,外面有像竹筍外皮一樣的鱗葉包裹著的蒜被稱為「胡蒜」(即大蒜)。味道尤為辛辣的蒜稱為「小蒜」,但民間也稱其為「大蒜」。古代張騫出使西域得到蒜種後,大蒜才傳入中國。

虎:上聲 火五切 ㄏㄨˇ

古人認為,虎是「林中之王」。相關用詞如老虎、虎豹等。

虎是一種凶猛的獸類,外形像貓一樣,體形比獅子稍瘦一些。毛是黃色的,中間摻雜黑色紋路,腹部的毛髮是白色的,虎爪非常鋒利。尾巴很長且非常有力。老虎生性不愛殺戮,但餓極了也會傷人。老虎大多產於東半球的熱帶地區(古人的認知有局限性)。

豹:去聲 巴恔切 ㄅㄠˋ bào

「豹」是一種類似老虎的身上有圓形斑點的猛獸。相關用詞如金錢豹。

豹是貓科動物,體形比虎稍小。赤色有黑色花紋的豹子稱為「赤豹」;白色有黑紋的稱為「白豹」;黃色有圓形斑點的稱為「金錢豹」;純黑色的稱為「玄豹」。外形像鹿但身上有豹紋的動物稱為「鹿豹」。鹿豹身高18尺,毛髮較短,尾巴很尖,前腿比後腿長,膽量很小但善於奔跑,食物為樹葉、草和蔬菜。

犀:平聲 先齊切 ㄒㄧ

「犀」就是俗稱的犀牛。

「犀」就是「兕」(音ㄙˋ,即古書上所說的雌犀牛)。外形像水牛一樣,皮厚且堅硬,足部有三個腳趾。喜歡水,食物僅為蔬菜或草類。產於非洲的犀牛有兩個角,一個在鼻部,另一個在頭頂;產於亞洲的犀牛僅有一個角,長在鼻子頂端,生活習性與非洲犀牛相同。

蟾:平聲 之廉切 ㄔㄢˊ chán

「蟾」在民間俗稱為「癩團」。相關用詞如蟾蜍。

蟾蜍的體形就像蛙一樣,但比蛙大一些。經常生活在牆壁邊界的空隙處,背部表面有許多疙瘩,其行動極其緩慢而且不能跳躍,也不能發出叫聲。蛙類則生活在池塘或水澤之中,體形較小,也善於鳴叫,皮膚表面有很多黑色的斑點,能夠跳躍起來捕捉各種蟲子,行動非常迅速。雖然蟾與蛙是同一類動物,但其習性卻有所不同。

蚌:上聲 步項切 ㄅㄤˋ bàng

「蚌」是有兩個外殼且可以開合的一種介殼類動物。相關用詞如蚌肉、老蚌等。

「蚌」屬於「蜃」,即蛤蜊一類的軟體介殼動物,兩個外殼相連接,可以打開也可以合上,肉體藏在外殼之中。這類動物不能自主移動,肉體(因為異物刺激形成珍珠囊)可以分泌漿水精華,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珍珠。鹹水和淡水中都產蚌類。

蠣:去聲 力制切 ㄌ一ˋ

牡蠣是一種生長在海中的蚌殼類動物,也叫「蠔子」。相關用詞如牡蠣、蠣黃等。

「蠣」即牡蠣,產於海洋之中,外形類似「螊」(音ㄌ一ㄢˊ)但個頭稍大一些。牡蠣的肉非常鮮美,可以食用;外殼燒成灰可以作為藥物來治療疾病。

薦:去聲 作甸切 ㄐㄧㄢˋ jiàn

引進並推舉稱為「薦」。相關用詞如薦賢、自薦等。

「薦」從艸、從廌(音ㄓˋ,古代傳說中的異獸,能辨是非曲直),其中,「廌」表示神獸所吃的草。此外,「薦」還是一種細草的名字,所以古人還將用細草編織而成的席子稱為「薦」,假借為「薦羞」一詞中的「薦」,即介紹、進獻人才的意思,因此又引申為「推薦」「薦人」等詞語中的「薦」字用法。在古代,「薦」又通「荐」。

徵:平聲、上聲 知陵切 展里切 ㄓㄥ ㄓˇ zhēng  zhǐ

召集人、收斂物品等都可稱為「徵」,讀音為「zhēng」,相關用詞如徵聘、徵糧等。當「徵」的音為「zhǐ」時,是五音之一。

「徵」也就是「召」的意思。因為遠行或武力討伐而進行的召集,也稱為「徵」,引申出征收稅費等也可稱為「徵」。而凡是徵召、徵收一定有所信物等作為憑信,所以人們又將其引申為「徵驗」一詞中的「徵」字用法。

此外,當人發「徵」的讀音時,是將牙齒閉合而嘴唇張開的,「徵」位於古代五音中「角」和「羽」之間。

選:去聲 須兗切 ㄒㄩㄢˇ xuǎn

在眾多人群或物件中進行挑揀、擇,稱為「選」。相關用詞如選舉、揀選等。

遣送、放逐稱為「選」,這是「選」的本義。如今則是將事、物、人等聚集起來進行挑揀的意思。《王制》所記載的選士是中國最為古老的一種選舉制度,後來的歷朝歷代都沿用這一制度,只不過科目屢次變換,清朝時期雖然也沿用選核科目的舊制度,但同時也兼用了保舉、捐納等不同方式,而唯獨吏部的吏選司、兵部的武選司還沿用古代的「選」這一名稱。

約:入聲 乙卻切 ㄩㄝ yuē

預先定下會面的日期稱為「約」。相關用詞如失約、大約等。

「約」字從系、從勺,其字義為用絲線進行纏繞、束縛,所以「約」字有約束的意思。人們將其引申為「合約」「條約」等詞語中的「約」,表示一旦確定一件事,就要互相遵守約定並彼此約束。「貧約」「窮約」等詞語中的「約」字的涵義是受困、貧困,就像被用繩索困住、束縛住一樣。此外,「約略」一詞的涵義是大略、不十分細緻。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