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Chapter1充實力

跨域學習好處多,除了能看到各領域之間的相似性,也可以結交到不同領域的朋友。 

提升學習速度,拓展自身視野

五、四、三、二、一、○⋯⋯轟隆隆!

發射時間一到,火箭在震耳欲聾的巨響中,急促的直衝雲霄之上。僅經過百秒左右,噴射的鳴響再也聽不到了,一百二十秒後,我們的肉眼再也不能捕獲它的身影。火箭為什麼能直衝天際,彷彿地球上的地心引力,對它起不了任何作用?這得從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的觀念說起。

逃逸速度泛指「物體」擺脫巨大天體重力場(如地球、太陽)影響,所需要達成的最低速度。如果物體是從「地球」出發,只要讓自己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移動七.九公里的速度,我們就能像衛星般抵抗地心引力,在天上遨遊、永不墜落的繞行地球。如果想脫離地心引力的束縛,探訪月球或太陽系中的任一行星,只需要比「第一宇宙速度」再努力些,達到每秒十一.二公里的「宇宙第二速度」,就能和地球說再見。

宇宙速度和人們學習、成長速度最相似的地方,就在於我們是否真的想要拓展更廣闊的視野,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必須提升自身的學習速度,才能脫離當前熟悉的環境。其實,只要能充分善用「想像力」及「聯想力」,我們的學習速度將如火箭升空般,急速飛上天際。

善用「想像力」與「聯想力」,加速學習新語言

在日本擔任客座教授的期間,由於發現自己多出許多獨處的時光,因此有時間做個實驗,那就是──善用「想像力」和「聯想力」的記憶訓練。

學習五十音,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願意反覆的練習,大部分都能在幾天內記住,並念出其發音。事實上,大部分的平片假名,還可以溯源至博大精深的漢字。因此懂中文的我們,其實只要透過一點「聯想力」,就可以很快的將日文五十音熟記。

舉一個例子,中文字的「以」是不是和日文的「い」長得很像? 沒錯,它的念法也和中文的「以」非常相似。「ぬ」是不是和中文的「奴」很像呢?它的念法的確和「奴」非常接近。如果把「いぬ」合起來念,就是「犬」的意思。再聯想一下,想想一些很愛生氣的狗狗,他們是不是很「易怒」?這就是我有趣的學習經驗。

開始學習五十音的契機很單純:因為用得上。在京都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時,我的生活周遭只有日文。在那樣的環境中,日文隨處都得派上用場,隨時都有機會刻意練習或複習;小到餐廳點餐,大至與日本朋友們的交談。在使用日文的過程中,一切似乎都變得相當有趣。尤其是日文的片假名系統,因為其大量使用了外來語以及英文單字;通常只要念得出來,就能大致猜出意思。舉例來說,走在街道上常能看到「ビル」。念法近似「壁爐」,其實就是從英文的「Building」而來。

京都大學災防研究所位於宇治校區,在JR的黃檗站旁;周邊著名的景點有平等院(世界遺產)、伏見稻荷大社(千本鳥居)、宇治上神社(日本最古老神社)、紫式部像(源氏物語作者)等等。如果說京都大學災防研究所位於最具日本風情的小鎮,一點都不為過。而若要深切感受這般濃厚的人文風情,就必須有足夠的想像力,光是熟知京都的發展歷史是不夠的。

回到我要說的,學日文其實不一定要置身在日本,畢竟大部分的人沒辦法一直住在那裡,但想像力可以幫助我們,甚至在任何狀況中都能派上用場。

三十秒內,過目不忘日本七曜日的順序

想像力的應用層面相當廣大,以下是「想像力」與「聯想力」的一個應用實例。讓我們一起透過這雙力,來記憶日本「七曜日」的順序。

關於五行,我們大多都聽過「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古代哲學家善於藉由這五行的理論,透過相生相剋的關係,來詮釋世界萬物的形成與連結。但金木水火土這個順序,卻與日本七曜日的順序不一樣,因此很多人都記不太起來。

這時只要透過圖像的建構,並創造彼此間的關聯,在三十秒內記住七曜日順序,將變成一件非常輕鬆有趣的小事。

腦海裡試想這個畫面:星期日的夜晚,月亮高掛,我坐在和式房子的緣廊,當時天氣頗冷,所以在院子裡升起了一盆炭火,看見火光映照在水面,因為裝水的木杯鑲有金箔,兩者的色澤相映成趣。但是金箔卻沒黏好,掉到土地上了。

「日、月、火、水、木、金、土」,這就是日本週日至週六的七曜日。本來不是我們所習慣且非常難的順序,只要藉由想像力的應用,勾勒出一幅動態的畫面,就能迅速記起來。

為便於記憶理解,可以這樣想像:

一、日曜日與星期日的關係非常容易理解:「日曜日=星期日」。

二、日之後,自然聯想到月:「月曜日=星期一」。

三、月下有一盆火:「火曜日=星期二」。

四、火映照在水面:「水曜日=星期三」。

五、裝水的是木杯:「木曜日=星期四」。

六、木杯鑲有金箔:「金曜日=星期五」。

七、金箔從杯上掉到土地上:「土曜日=星期六」。

這個發揮聯想的小技巧之所以能幫助記憶的關鍵在於,物件與物件之間有動態的連結、有畫面的場景和有故事的臨場感。

只要這個景象能在腦海中被建構出來,我們就能清楚記憶其間的關連性,不管是從哪一個著手,都可以知道前後順序。

例如,金箔的前者與後者分別是什麼呢?藉由腦海中的印象,可以知道金箔的前者是一個木造的杯子,後者是一片土地。

想像力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可以讓知識跳脫時空,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

將文字轉化成腦海中的畫面

西元前五世紀,專門記錄、編纂歷史的史官制度還未發展完全,若想完整記錄跨世代的歷史,大多只能透過居民們的口述、鄉野間的傳說等。希羅多德就是生在這樣一個古老又神祕的古希臘時代,由於他的誕生,我們才能在現代一窺這神祕面紗背後的經典故事。

希羅多德是一位博學多聞的歷史學家,他留給我們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他的「研究成果」,又名《歷史》或是《希臘波斯戰爭史》,目的在於記錄人類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切事件。

在他筆下的溫泉關戰役更是我們耳熟能詳,一場人類史上最悲壯、以弱勝強、以小搏大之戰役。這場波希戰爭之所以能獲得勝利,主要原因在於希臘的斯巴達國王成功拖延波斯軍隊的進攻,讓雅典居民們成功撤離,爭取到雅典及其他城邦準備戰役的寶貴時間。

不妨想想以下幾點:

一、希羅多德筆下的這些經典戰役,無非是透過實際的走訪、田野調查和採訪當地居民,並發揮大量的「想像力」和「聯想力」,才得以完成。

二、希羅多德的「研究成果」是錯綜交疊的,若只單純閱讀他的文字,很難記憶內容。

三、只要適度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聯想力」,就能在腦海裡浮現三百壯士可歌可泣的史詩畫面,感同身受那波瀾壯闊的場景。

在任何想學習的事物上,若能經常這樣發揮,將更能理解作者想表述的東西,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將無聊變有趣的老教授會議

盧梭說:「現實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像的世界是無涯無際的。」正因為學海無涯,所以更值得我們善用想像力去充實自己,讓生活中的美好畫面與細節化為能量,時時刻刻為我們充電。

查理是一位西點軍校出身的老教授,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大約快七十歲了吧。儘管他年紀不小了,除了腦袋精明外,四肢也靈活得很。認識他這麼久以來,我知道他一直持續自己熱愛的跑步運動。

美國教授的退休年齡並不像臺灣有明確規定出來,終身職的美國教授能自己決定什麼時候退休。所以有時候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反差,那就是有些擔任教職的學生常會比自己的指導教授還要早退休。

查理教授出身於美國西點軍校,他很擅長使用非常美式的部隊諺語來開玩笑。他的學生們常常和我說,查理教授要求開會的時候,不會簡單明確的說:「來來來,我們來開會。」他必定會用一些很有趣的說法,讓召開會議這件事多一點樂趣。

「我們一起來舉行一個powwow。」

想像一下,大家圍著營火,手舞足蹈、扭腰擺臀的跳著神祕的印第安舞。這種超乎常理的會議畫面,光是用想的就已經非常好笑了吧?

或是「我們的高峰會將在明天上午九點舉行」諸如此類的說法。一種把參加會議的人都當成是各個國家的高級官員、首腦等。而參與會議的大家似乎也因此把自己當成各國領袖,想著待會如何爭奇鬥豔,如何為自己的國家爭光、求表現呢!

他風趣幽默的用詞,往往能讓一同參與會議的同學們會心一笑,「開會」似乎也變得不那麼痛苦了。

「想像力」是我們最忠實的好朋友,能幫助我們用不同的視角理解、學習新的事物。而「聯想力」就像一幅地圖,它讓我們能從一個脈絡,連接到另一個地方。

而當我們能發揮這「雙力」後,就能在學習與充實自己的過程中,獲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益。

人人都該具備跨域學習的能力

為什麼你該考慮跨域學習?

跨域學習好處多多,除了能幫助你看到各領域之間的相似性,也可以幫助你結交到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如果你不是排斥學習的人,不論現在正處於哪個人生階段,我會建議,選擇接觸與學習那些非自己專精領域以外的事物。當你接觸的領域有一定的廣泛度、什麼都會了一點之後,會發現你已經更懂得學習新知、掌握學習的方法了。

記得自己高中時,曾想往生物領域前進,然而歷經實習後,才實際體會這個領域及工作環境或許並不是那麼適合自己。那時之所以有機會擔任生物學的實習生,是因為碰巧認識了在這些單位工作的朋友,而該單位裡的老師也都很樂意提供一些學習機會,希望能幫助到我。有趣的是,高中時碰巧也結交了不少工地好友,他們常熱情的邀請我一起去做工,並告訴我,只要跟著他們做,每天都能賺到可觀的零用錢。因此,自己也曾短暫當過「做工的人」,在工地打工過。

成為大學新鮮人後,當時對汽機車非常著迷,總希望能弄懂精密儀器的構造,了解它們到底是如何運作的,讓自己在朋友圈裡顯得很酷。喜愛汽機車的人們奉行著一句話:「機械是工業之母,未來往其他工程領域發展都不成問題。」那時候的我信了,也選擇了機械工程做為主修科目。除了扮演好大學生的角色外,也擔任了英文、數學家教老師,以及材料科學的研究助理和課程助教。當時材料科學的老師非常鼓勵我,也大力推薦我就讀研究所時可以往哪個領域專研。

最後,在摸索材料力學時,才領略到力學機制的理論其實也能應用在民生、土木與環境工程上,便漸漸轉往土木工程與工程力學領域學習。比較特別的是,其實在研究所時期,我曾擔任凝態物理學領域的研究助理,結果,出社會的第一份正職是與自己學經歷背景較無關係的半導體光學研發工程師。這份看似意外的正職或許也證明了跨域學習的好處,更不用說,我們越來越難預測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工作正等著我們,由此可見,跨域學習的能力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以自己為例,雖然說我似乎跨越了不少領域,但我的最大公約數其實環繞在力學機制。也是因為跨領域的學經歷,我才發現大部分的知識其實都是相通的。比如說研讀醫學的學生曾和我分享過「藥物動力學」這個名詞,仔細探究後,其實和自己所學的「動力學」還真有那麼一點相仿,只是前者的媒介途徑是人體系統,後者是機械系統。另外,經濟學設定的模型,經常和「靜力學」的邊界設置非常相似,探討著各種條件底下的平衡,舉例來說,經濟學很常提到的價格彈性其實和材料彈性非常相似,前者說明需求的數量會隨商品價格而變動,後者說明材料的行為會隨受力行為而變形。

最神奇的是什麼呢?莫過於我寫的這本書了。你猜到了嗎?事實上,力學機制的大框架也和我們的人生息息相關,它絕對可以幫助你更有效率的面對人生難題,也可以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方向。

好友能幫忙開啟一扇知識之門

好朋友們經常能幫助我們接觸到不同面向的知識,不管是冷門的、自己根本不在乎的事,又或是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知識。

在研究所時期,由於做研究相當苦悶,所以經常會與不同領域的研究生們一同聚餐聊天。在閒話家常之中,相互鼓勵、相互陪伴、相互學習,尤其是身為異鄉學子,和朋友們相處的快樂時光,經常能幫助彼此忘卻思鄉之愁,以及排解實驗做不出來的苦。

至聖先師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其實不管是過去或現代,在家鄉或者在海外求學,此言確實不假,也非常受用。交友廣闊除了能幫助我們排除孤單寂寞,也可以透過不同角度讓自己成長。

舉例來說,求學時期若經常與成績一流的學霸來往,除了可以請教作業怎麼寫、如何解題、抓重點以外,其實也可以嘗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並觀察他們的良好習慣。當然,我也曾經試著詢問過學霸們抓重點的技巧為何,不過很不巧的是,我認識的這群人似乎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貌似沒有嘗試抓任何重點過,但他們給我更多的感覺是「通透」──問他們問題的時候,他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這會是個問題。

我在海外遇到的學霸們,比較像是程度大幅超前的同學們。就好比一名大學生,卻身處小學的課堂之中,和進度較為緩慢的同學們一起學習,他們自然無法掩蓋對於課程脈絡的全知。與這些學霸們相處能觸發許多良性刺激,也能給我們許多學習上的啟發。根據這些經驗,我認為抓重點的最佳方式與學習技巧,並不是死守這些知識,而是全方面的拓寬自己對課程與知識的理解。當較為全面的知識地圖被建立起來後,剩下的只是一些細節上的練習與複習。

和喜愛旅遊的朋友們交流,可以認識不同地區的文化,加深對於不同文化的感受,因為有時候,我們常會在一個地方待得過長而忘記世界的全貌,老是以同個地方的框架思考問題。這時,何不跟隨這些愛好旅行的朋友們一同去其他地方看看,來個深度文化之旅?對於視野的開拓幫助相當大。

又或者與擅長料理的朋友一同開伙,除了可以磨練煮飯技巧,更可以避免「料理天災」的發生,例如飯菜不熟、調味過度、烤焦燒焦、東混西混、糖鹽不分等。擅長料理的朋友除了能帶來美好的用餐體驗外,還經常推薦許多不錯的餐廳、介紹行政主廚的故事。除此之外,他們也會適時的提醒我們,什麼時候適合吃什麼食材、什麼時候該去哪裡探索新的美味料理。

「一樣米養百樣人」,能相互幫助的好朋友一樣也有成千上百種。儘管廣泛的交友並非全然是好事,畢竟有些朋友們天生是來「還債」的,但更多時候,廣泛交友的好處還是比較多。

事實上,能幫助我們的「良師益友」當然也不只有上述三種。在許多猶豫不決或者生活的小片段中,跟朋友們商討事情,多聽聽對方意見,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其中,在這麼多類型的朋友中,我認為有一類朋友最令人印象深刻:「懂王」。他們堪稱是各個領域裡,為我們開拓屬於自己知識領域與想法的「至聖先師」。

三人行必有「懂王」

「懂王」,根據我自己下的註解,意指在眾人面前,善於表現出「全知全能全懂」等強大氣場的一般人。我相信這是一個有趣,且富有正面意義的詞。儘管,懂王們難免遇到不懂裝懂、被打臉的時刻,但他們總有不滅的熱情,相信「打腫臉,頭更大」,才更顯尊貴、冰雪聰明,不吝於為大家開拓知識領域與視野,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想不想知道,又或者在不在乎。

最有趣的是,更多時候是我們總搞不清楚懂王們到底是「真懂」還是「假懂」,畢竟有太多事情,冷知識也好,又或者是我們疏忽的美好事物,其實都不是我們能夠理解或者懂的;因此,身旁要是能有各領域的「懂王」們出沒,而自己又能虛心接受他們的指點,對自身一定是有所幫助的。

一日和學生聊天時,我不經意提及了「懂王」這個塵封已久的專有名詞。若要解釋這個專有名詞,可得從我還在別稱為「大蘋果」的紐約求學時期說起,當時自己身處於被為數眾多的「懂王」們環繞的時期。

當時,在曼哈頓島西城區的角落裡,有著懂界少數的天王們存在,我們姑且稱呼他們為「哥大三懂王」。

「原來『懂王』不分文化喔!」學生聽到我說出「懂王」這個關鍵詞後,不經意的回應著,同時露出感同身受的表情。

「我提到最有名的『三懂王』,不管他們是否只是善於裝懂,和他們相處時,總是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因為他們都非常不吝於知識的分享。而且,他們目前的成就和發展,也都相當令人欽佩,分別在當今的大型科技公司任職,包含Google、蘋果、亞馬遜、微軟、臉書等。」

「哇,看來這些懂王們是真懂!」學生大笑說著。

「或許我可以分享一位自稱是文藝懂王的故事。『哥大三懂王』的故事或許有機會再說給大家聽吧!」我確實不是故意要賣關子,只是「懂王」的故事不小心開講的話,大概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遙想在紐約蟄伏多年的我,對於當地的文化、美食和熱門景點算是小熟。不過,大約只能用「知其一二,卻不知還有三」來說明自己的淺薄。這個故事要從「紐約曼哈頓橋下,最浪漫的DUMBO區」說起。

「DUMBO」就是「Down Under the Manhattan Bridge Overpass」的縮寫,中文或許可以直譯為「曼哈頓大橋下的地區」,非常簡單易懂。這個名詞同時也與迪士尼裡非常著名、可愛的小飛象(Dumbo)同名。

雖然知道DUMBO區是知名的觀光景點,但當時和朋友們的了解卻也僅止於此,對於其文化歷史淵源,完全沒有概念。感謝那位被打腫臉的「懂王」,以及那位出手相教的「真藝文通」,我們才得以有機會去深入了解這個充滿文藝氣息的曼哈頓大橋下地區。

其實是我們不明白「懂王」的用心良苦

一天在朋友家中,大夥一起品嘗港式點心,還記得那時候是九月中,甫開學不久。當我們還沉浸在暑假的尾聲時,懂王開口了。

「你們聽過紐約的時尚丹波區的藝術節(The DUMBO Arts Festival)嗎?要不要一起去看看?」懂王興奮的說著。

「你是指,曼哈頓橋下的那個丹波(DUMBO)嗎?那邊不是拍照打卡的聖地而已嗎?旁邊有一家很有名的冰淇淋店,沒想到那邊也是舉辦藝術節的地點!」我有點似懂非懂的詢問著。在一旁吃著小籠湯包的朋友也忍不住開口說道:「那是什麼?我完全沒聽過耶!」

一群苦悶的理工科研究生們,通常對於文化季、藝術節之類的基本一竅不通。相比之下,儘管懂王也常自嘲為一名理工宅男,但他總不會令我們失望,常會分享許多關於紐約的藝文活動資訊。

當時,他見大多數的人一臉懵樣,開始露出了滿意與開心的笑容,像是我們已經幫他舉好球似的,而他隨時可以來個扣殺。

「丹波藝術節的歷史相當悠久,我記得第一屆表演好像是在一九八七年,主辦的藝術相關演出包括戲劇、舞蹈、音樂及歌劇,可說是囊括了所有類型!」懂王突然霹靂啪啦的介紹起來。

沒想到,在懂王口沫橫飛之時,一位真正對紐約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同學打斷了他。「⋯⋯那個,丹波藝術節是從一九九七年才開始舉辦的活動喔!而且它並沒有主辦單位,一開始舉辦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基層藝術家們能夠藉由這特殊的場景,彼此分享和展示他們的藝術想法與創作。」

「喔⋯⋯那是我記錯了。對了,你們知道曼哈頓大橋嗎?這座橋很有來頭喔!它是世界第一座由鋼鐵製成的懸索橋,也是完工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它也曾出現在許多經典電影畫面中,如《曼哈頓奇緣》《穿越時空愛上你》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你說的應該是布魯克林大橋才對。」那位同學再次糾正了懂王。

「好啦,先不說布魯克林大橋了! 對了,我們找一天去參加藝術節好嗎?」懂王秒回。儘管在不到片刻之間,懂王被拆了兩次臺。但懂王不愧是懂王,臉上始終掛著一抹自信的微笑。我想,失去這個微笑的話,懂王將不再是懂王了。這個故事雖然聽來詼諧有趣,但多虧有他,我們才能在生活中獲得許多有趣的知識、認識更多的人事物。其實懂王的一句話,除了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外,也引出真正的高手來為大家講解正確的知識。後來,我和朋友們真的去了丹波藝術節,有幸欣賞了許多難忘的藝術表演。

或許,懂王並非我們想得那麼膚淺,畢竟他們願意犧牲自己的形象,來為大家請出高手,讓我們有機會學到更多呢!

子彈筆記──關於充實力

⊕ 我們必須提升自身的學習速度,才能離開當前熟悉的環境,看到更高更遠的風景。充分善用「想像力」和「聯想力」,能提升我們的學習速度。

⊕ 想像力和聯想力的學習組合可以有效應用在學習外語上,如在背誦日語五十音中,可以運用聯想力,結合平假名和漢字的相似之處來記憶;想像力則能幫助我們將知識與圖像做結合,如記下七曜日的順序,或是遊歷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的史詩級巨作。

⊕ 想像力和聯想力也可以營造出更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善用這些能力,不僅能充實自己,更能讓生活中的美好畫面與細節化為能量,成為最棒的人生充電器。

⊕ 跨域學習能讓我們在面對越來越難預測的未來職場時,有足夠的把握去抓住機會,擴充自己的視野與能力。跨域學習,絕非只是樣樣都學、只懂皮毛的膚淺學習,而是圍繞在一個固定核心概念後向外延伸。

⊕ 與擅長不同領域的朋友交往,能幫助我們自我成長,跳脫思考的框架。

⊕ 與懂王為友,雖然有時候會被喜歡裝懂的他們弄得哭笑不得,但不論他們是「真懂」還是「假懂」,他們往往能幫助你探究不同領域的知識。 

「充實自己格局」的大哉問:

Q 你是否曾經運用過「想像力」和「聯想力」來學習事物?你運用的是何種領域的知識呢?可以和身邊的人一同分享你的學習故事及獨創口訣。

Q 你有跨域學習的經驗嗎?核心概念是什麼呢?

Q 你身邊的朋友當中有「懂王」嗎?你是否曾經因為懂王的一句話,而去學習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嘗試說一句感謝懂王的話。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