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4400284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作者 洪瀞
出版日 2020-12-01
定價 $370
優惠價 79折 $292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 試閱

內容簡介

★「又帥又強!」「跪求出書!」「根本人生勝利組!」「有頭腦又有外表。」「當年的哥大周瑜民!」「我重新投胎考土木系還來得及嗎?」「這老師也太帥了,都想去報考該系所了!」

PTT表特版引發暴動,讓許多學生都想轉系的成大土木學系副教授洪瀞首部作品!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成功大學教授,將力學轉化為你的人生助力!

★人生七大力學快速學習法──

.充實力:加速提升學習速度,拓展自身視野
.發現力:學會觀察,找出自己的能力何在
.準備力:未來的爆發力,來自平常能量的累積
.抗壓力:找出能承受的壓力值並淬鍊自己的韌性
.鼓舞力:時時感受生活中的正向力,鼓舞自己也激勵他人
.轉換力:懂得調適轉換心態,你也能上演絕地大反攻劇碼
.影響力:重視他人的需求,合作能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影響力

──有力推薦──

遠見雜誌副總編輯/林讓均
前科技部長及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陳良基
作家/御姊愛(徐豫)
《人生路引》作者、醫師/楊斯棓
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作家、臺中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
Super教師、暢銷作家/歐陽立中
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膝關節
《遠見》雜誌主編/謝明彧

▍洪瀞副教授真的像極了阿基米德,他的大作就是支點,可以讓你撬起自己的人生!──《人生路引》作者、醫師/楊斯棓

▍洪瀞從科學、留學與教學的經驗中,悟出一套獨特的觀點,幫你找到一個支點。──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洪瀞教授用「科學」與「故事」,為你重新開啟「人生之力」。──Super教師、暢銷作家/歐陽立中

▍洪教授文章深入淺出,用很多聯想方式引導學習,如日本的日月火水木金土曜日就創了一段故事,非常有趣,值得一讀。──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膝關節

▍聽完他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決心投入教育工作的堅持,反而慶幸有老師這種「理想性人格」,成為改變臺灣社會的新力量。──《遠見》雜誌主編/謝明彧

★力學,正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力學為物理學中的一個分支,包括牛頓三大運動定律、量子力學等,
但你知道,在人生這門艱澀的學問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七項力學嗎?
洪瀞博士將力學衍生運用,為你開一堂最有趣、最實用的「人生力學課」!
你將由此學會借力使力,克服難關、揮別迷茫,活出力量無窮的你!

★「我一直想回台灣做這件事情,這比賺多少錢,更值得投入一輩子。」

曾獲得幾乎不會給予外籍人士的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獎學金、畢業於世界排名前十的哥倫比亞大學,被人視作「人生勝利組」的洪瀞,放棄國際半導體工程師的高薪職務,返回故鄉臺灣任教,實現他最大心願:為臺灣教育界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物理課本上的力學很難沒關係,「人生力學」你一定要學會!

力學是一個機制,由一個核心關鍵去延伸,推衍出恆常的法則。洪瀞博士不但致力改善臺灣的教育環境,還將他最擅長的力學延伸運用,創造出每個人都需要的「人生力學」。他從本身的求學經歷出發,以充實力.發現力.準備力.抗壓力.鼓舞力.轉換力.影響力等七個核心關鍵為基礎,帶你借力使力,以熱忱作為頂點,利用槓桿,把自身的能量發揮到最大,找到屬於自己的力學。 

作者簡介  洪瀞

14歲時便至美國留學,並在22歲時獲得幾乎不會給予非美籍人士的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獎學金,2013年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土木工程與工程力學取得博士學位。

曾擔任日本京都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客座教授,2018年獲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表彰,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原於國際半導體設備大廠工作,不過僅任職一年,便抱著「先把環境變成梧桐,鳳凰才會來棲」的心態,毅然放棄高薪,回到故鄉臺灣任教,教學最大目標是「創造一個人與人之間能夠經常互動,且相互鼓勵的環境」。

看更多

得獎紀錄

★2021年度
博客來 心理勵志 Top86

金石堂選書推薦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4400284
ISBN:9789861337357
224頁,25開,中翻,平裝,全彩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Pubu、Hyread、my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博客來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 觀人讀其心,冷眼品洪瀞  楊斯棓

推薦序 阿基米德要的支點,你找到了嗎? 歐陽立中

推薦序 千禧世代的學習困境,該如何找到你的學習平衡點? 膝關節

好評推薦

序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一本致勝筆記

Chapter 1 充實力

Chapter 2 發現力

Chapter 3 準備力

Chapter 4 抗壓力

Chapter 5 鼓舞力

Chapter 6 轉換力

Chapter 7 影響力

特別收錄 愛情彩蛋──那命中注定的新生說明會

後記 覺得人生「很難」的時候,屬於自己的「不難」時刻已緩緩到來

看更多

各界推薦

推薦序 

觀人讀其心,冷眼品洪瀞    楊斯棓

聽幾位女性友人聊起三十五歲的洪瀞副教授時,眾人無不讚其美貌。我一看照片,絕不會假稱「還好」,因為他真的帥,在日劇裡絕不可能只扮演路人甲,在港劇裡則必定是大俠霍元甲。

在下並非母胎單身,由宅男直接走入婚姻,反之我有大量的交往、相親經驗,我完全清楚洪瀞的外貌較之一般平凡男子,在追求異性時,具備多大優勢。如此「質」男,只要在咖啡廳的紙巾上撇下自己電話,拿到紙巾的女生,縱使筆跡模糊難辨,都會立刻把可能的手機號碼逐一撥打,只求一親本尊。洪兄讓人津津樂道的當然不只是skin deep的 beauty。

臺語有個詞彙叫山崩地裂(suann-pang-tē-li̍h),洪教授的研究專長正是山崩與地質災害及大地地震工程。

這本書洪兄依其物理專長,定調為一本「人生力學筆記」。十四歲負笈美國,二十八歲學成返國,這樣的人生經歷,讓我立刻思考五個面向的問題:

一、原生家庭。他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如何?他的父母是擅長傾聽的明主,還是獨裁暴君?

二、打工經驗。他有沒有打工過?如果有,他從事那些性質的打工?打工對他來說又是什麼意義?

三、醞釀友誼。友誼對他的人生意義是什麼?他的人生中有沒有一段由友誼所譜寫的動人故事?有沒有可能發生什麼大小意外,因而終結了這段友誼?如果發生了,又該怎麼辦?又能怎麼辦?

四、遇見愛情。如何遇見並經營愛情?在他身上,愛情又是怎麼發生的?他如何經營維繫跟對方的關係?

五、學業關卡。學業上有沒有並非一帆風順的時候?萬一有,他如何克服?

在這本書裡,幾乎都有答案,有時顯而易見,有時在字裡行間。而這五個問題,也是許多二、 三十歲人的問題。

你的原生家庭如果都是成熟體貼的長輩,較之擅長情緒勒索者,身為前者的家庭成員,能安然帶著百分之百的ATP(即腺苷三磷酸,能量的基本單位)去面對下面四個問題,若不幸身為後者家中一員,心神可能被消耗到剩下一半的ATP,苟延殘喘的面對剩下四個問題。

如果打工的那一小時,可以學到超過窩在圖書館一小時的事情,我舉雙手贊成。如果翹課打工,期中考因此沒過,打工所得還不夠付暑修費,只是能搶在剛上市時先買一隻最新款iphone,其實也沒幹嘛,不過拿來玩些小遊戲,只為了在同儕間給人一個「他拿iPhone 12 Pro」的虛華形象,那真是何苦來哉?洪兄的打工選擇讓我吃驚,那是我覺得自己一輩子都無法勝任的打工選項。不過我想他深諳物理學原理,應該可以善用之,少費點力。

友誼的課題,我認為既重要又困難。研究成果達世界級水準的李遠哲院長,曾分享他在竹中念書時,交友對他來說是個困難課題。有一位也是新竹中學畢業的名人,某個小考試據說他贏了第二名很多分之後,下了一個註腳:「獅子不瞭解狗的悲哀」,你希望你的孩子也服膺這種價值嗎?這種價值,我看不到共好何在。

我回想成長的過程中,如果考試結果「考贏」別人,很多男生的動詞會用「幹掉」。如果你的孩子考第一名之後,聲稱自己幹掉全班了,而你的反應是幹得好,我覺得你們兩位的心都生病了,要找機會、找方法去洗滌、修復自己的心,跟自己和解。

洪兄年紀輕輕時負笈海外,曾有一段替全班義務製作補充教材的經驗,獲得意外讚美的美好回憶。為什麼被讚美?因為他做的事,讓全班同學都獲得一段重要知識,尋求共好。

考得好的人,選擇去幫忙困惑的人,這樣的價值,才是偉大、良善的。

成熟的人,是隨著年紀成為一個體貼的人,願意對人伸出援手,而交友的課題應該是學著跟欣賞我們的人誠心交友,遠離貶損我們,只想利用我們於一時的人,這遠遠不只是年輕時候的課題,而是一生的課題。

愛情這種東西,有人一輩子都沒遇過,有人比較晚遇到真愛,有人活到一把年紀,遇到誤以為是真愛的愛情騙子卻沒轍,一頭熱的臨老入花叢,最後被剝皮熬骨。

有幸遇到愛情,請你一定要呵護珍惜,除非你天生就是一隻花蝴蝶或是你熱中扮演唐璜一角。

學業上的關卡是一回事,突破學業關卡,仍要正確看待學業與工作的關係,才是個明白人。我長期持論也呼應洪兄所言:「我們也越來越難預測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工作等著我們。」

如果你讀過《人生路引》而大呼過癮,我更推薦你讀《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我絕對不敢說拙作《人生路引》是北極星,但洪瀞副教授真的像極了阿基米德,他的大作就是支點,可以讓你撬起自己的人生!

(本文作者為《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推薦序 

阿基米德要的支點,你找到了嗎?    歐陽立中

我喜歡跟學生講道理,但有些道理講久了,就變成「老生常談」。像是你跟他們說要養成好習慣,因為「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他們聽是聽了,但完全無感。所以,我開始研究道理要怎麼說,才能讓學生入耳動心。

後來我是這麼跟孩子談習慣的:「大家國中都有學過『摩擦力』吧!當物體受到外力時,就會產生『靜摩擦力』。而物體在被推動的瞬間,會產生『最大靜摩擦力』。緊接著,物體便開始移動了,此時的摩擦力就是『動摩擦力』。養成好習慣為什麼難?因為一開始你會有誘惑和藉口,那就是靜摩擦力。可是當你堅持下去,熬過最大靜摩擦力後。你會發現,此後這習慣內化成為你的生活,你不需要花太大力氣就能維持。為什麼呢?因為動摩擦力小於最大靜摩擦力。」

我看見孩子們嘴巴微張、眼神發亮,因為他們從來沒想過,原來「摩擦力」可以解釋「習慣」啊!從此我發現,人生道理不要用說的,要用科學去證明,更有說服力!但礙於我的科學能力只停留在國中程度,也再也證不出什麼人生道理了。直到讀了洪瀞教授的《自己的力學》,我情不自禁的大喊:「就是這個!就是這個!」因為洪瀞教授用「科學」與「故事」,為你重新開啟「人生之力」。

坦白說,最初知道洪瀞教授,可能跟你一樣,是從PTT表特版知道的:高顏值、高學歷、高水準。但讀著洪瀞教授的文字,我非常訝異,他自謙文筆不好,可是他的文章「言值」卻非常高啊!他的筆下,有科學的慎思明辨、亦有文學的理趣況味,你再也不會覺得科學與你無關。

他談「發現力」,用物理學者薛丁格的思想實驗出發,當貓被放在一個封閉的黑盒子,裡頭還有裝滿毒物的燒杯,好奇的貓咪會怎麼做呢?從科學的角度而言,在我們觀察這隻貓以前,牠處於一種存在亦不存在的狀態。但從人生的角度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黑盒子,若你沒有去觀察,就不會發現自己的能力。「普通人是放錯地方的天才,天才是放對地方的普通人。」洪瀞教授如是說,擲地有聲。

他談「準備力」,從「板塊學說理論」出發,先告訴你當板塊擠壓至變形臨界時,持續性的板塊聚合和擠壓,所累積的能量就會被釋放產生地震。接著他會帥氣的回眸一笑,問你:「你準備好要讓那些曾看輕你的人,感受強震了嗎?」那些能震盪江湖的高手,哪一個不是潛心修練、靜待時機呢?

他談「抗壓力」,從「壓力鍋」出發,告訴你「較大的壓力與溫度,才能逼出食材的美味和營養。」因此,你眼下面對的挫敗與痛苦,其實是美味食材啊!你不好奇會做出什麼樣的滿漢全席嗎?

阿基米德曾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但他沒告訴我們,這個支點要上哪找。不過,我想我找到了,洪瀞教授《自己的力學》,就是那個支點。你要做的是,翻開這本書用心讀完。回頭發現,人生舉重若輕啊!

(本文作者為Super教師、暢銷作家)

 

推薦序 

千禧世代的學習困境,該如何找到你的學習平衡點?  膝關節

單純從書名來看,這本書「自己的力學」並不是好懂的概念,但「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這就是一個很吸引閱讀的起點。而這樣的標題很容易淪為某種朝會或是心靈演講上「言不及義」的直銷雞湯話術。但閱讀過本書之後,你很難不想到那部電影:《三個傻瓜》。

《三個傻瓜》對很多臺灣觀眾來說是非常特殊的觀影經驗,畢竟這部片在臺灣足足演了半年,電影臺播放次數高,進而觀影人次也挺高的,所以滿多臺灣觀眾也都真心喜歡這部片。也許你要說這部片過於天真樂觀也可以,或是過於說教刻板也沒問題。但它確實激起了很多人在求學之途從來沒有思考過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何你要學習?」

臺灣的觀眾對於故事裡的三個角色非常有認同感,其實是兩個。主角就是阿米爾.汗飾演的藍丘,他象徵理想熱情突破窠臼,勇敢挑戰威權制度。這是多數我們都辦不到的美好想像,所以我們很喜歡這個角色帶來的刺激快感。其二是,我們真的能夠突破聯考學測制式壓力,進而追尋快樂的學習嗎?

馬德哈萬飾演的法罕,這個角色比較接近《自己的力學》推崇的方向。你應該找到自己喜歡的,也許現實不足以支撐你的理想,但你仍然要嘗試看看。法罕後來去當野生動物攝影師,這需要很高的理念才能支撐現實。多數人只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日子當目標的話,無疑是緣木求魚。

另一個角色是沙曼.喬希飾演的拉加,在學習過程中充滿了各種「旁門左道」,他念書很沒有信心,只好求神拜佛,加上家務很多,讓他常常分心,導致他學習充滿了家人壓力與期待,他根本不適合這樣的高壓競爭,也許考上名校對他來說,就是光榮使命,但對於更多人來說,念名校是學習的起點,只是對於拉加來說,已經是一個階段的終點。這麼說來很喪氣,但我們是否看過太多天才保送生,國中高中一路跳,到了大學就遜掉?

《三個傻瓜》是一個倒敘法,最後兩個好朋友加上一個討厭鬼,展開三人尋找藍丘的旅程。可以說這段旅程,其實就是找回學習最初的熱情,為何你要學習?學習到底帶來甚麼?這電影不就也是我們從離開學校之後,才重拾真正學習的態度?因為我們都離開了那些「被迫學習」的時光之後,才明白什麼是你心裡追求的疑問、好奇心。

受限於國人科舉制度底下培養出來的陳年學習史觀,其實我們只懂得被迫念書與死背,那些答案背後所連動的史觀、邏輯,卻是大家長期缺乏的訓練。洪博士這本書對我來說,他運用了自身所學的高專業知識,結合通俗白話語言,變成一篇篇能讓初階,或是正值學習起點的朋友們,成為很好的一道「力學」,進而變成「勵學」,你才懂為何成人世界說的「鼓勵學習」,如此空泛蒼白的口號,其實是很值得思考,如何「跨界學習」?成為你專業上的思考王者只是起點,能切換到不同學科、領域,才剛好是我們這個世代必要具備的「斜槓」態度。

書中另外提到的「懂王」,這樣的人物更是訓練我們多元思考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態度。其實你我身邊都有懂王,從親友同學之間,永遠都有這種人的存在,懂王可能真的是「略懂略懂」,但他們都會說得一副非常有自信,就算錯了你也覺得好像不該糾正他們。然而,懂王的存在,不就是對我們對於每門學科的絕佳隨堂抽考嗎?

過去嬰兒潮之後信奉的單一職場,能在同一個戰場上,以專情專心的武士道奉獻精神,對初始職業真愛不死,早就是千禧世代的童話故事了。

新世代需要具備的三頭六臂本領何其多?兩千年後出生的新新人類們如今都需要面對知識、資訊載體大幅爆炸的同時,還能夠找出屬於自己的溫柔熱情視野,無疑更加困難。

這本書除了讓我們看到洪教授到底有多帥之外(笑),也能窺探他從小留學生時期,如何克服生存與生活上的壓力,最終能激勵大家找回學習的初心。希望大家在閱讀這本書之後,能成為真正的懂王。

(本文作者為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

 

好評推薦

物理,可說是最強跨界學科,商業上有「系統動力學」,生活上有「人生力學」,洪瀞從科學、留學與教學的經驗中,悟出一套獨特的觀點,幫你找到一個支點,撬動你迷茫人生的大門,給你跨界的勇氣。──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洪瀞老師是美國哥大博士、半導體工程師,卻放棄百萬年薪回臺任教,怎麼想似乎都是「不理性」的選擇,但聽完他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決心投入教育工作的堅持,反而慶幸有老師這種「理想性人格」,成為改變臺灣社會的新力量。──《遠見》雜誌主編/謝明彧

看更多

序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一本致勝筆記

你是否曾有過什麼夢想,又是否因為現實的種種因素,忘卻了這個夢想?

人類的記憶是短暫的、不可考的,你若願意跟隨這本書的腳步記錄下來,寫下一本屬於自己的人生力學筆記,在數年後翻開它時,你將感謝當時寫下筆記的自己,並從中獲得泉湧般的喜悅與能量。

當想起夢想時,就是你成長的時刻,而被喚醒的夢想,其實也早已跟著一起成長茁壯,所以學有所成,並非遙不可及。

堅忍的意志,克服了獨自在異鄉求學的孤寂

國三那年,我被「丟」到美國麻州。那時候的我,聽了感恩節的故事、探究了五月花號、思索印第安人的遭遇,上大學後,讀了《槍砲、病菌與鋼鐵》這本書,似乎才更能體會感恩節的由來與意義。

其實「麻州」也是我到美國第一個學到的英文單字,這是一個以印地安人部落名字來命名的州,英文讀作「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位於美國東北部,原意是「一個很大的山坡地」,也是美國最古老、最具文化歷史的地區之一。初來乍到,我其實不認為自己已經來到了異鄉,那時我經常在清晨夢醒時,以為自己仍在故鄉的家裡,然而,眼前陌生的環境卻無時無刻提醒著自己:這裡不是我的家。

在美國念高中的第一年,我碰巧在影音出租店被《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臺灣譯作《刺激1995》)給吸引,當下查了「Redemption」的意思,知道它意指「救贖」後,很快就把它租了回去。在這部電影當中,主角即便身處逆境,依然不放棄希望,甚至還能拯救身旁的人們以及自己,如此堅忍的意志其實默默感動了當時的我。

想想從小在外求學的過程,每一日何嘗不是期待早日學成?越是這麼期盼,就越是督促自己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以及凝視遠方目標的精神,等待脫離異鄉那一天的到來。當時的我經歷過一段不知道是否能順利畢業的時期、懷疑自己是否根本不清楚如何做研究,也曾一度放棄過自我,想遠走法國,從擔任一名餐廳的學徒做起。如今,我以自己的興趣為業,在大學裡依靠教學、服務、研究而活。

回顧在海外的經歷,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不過就十四、 五年的光陰。這當中,我到了紐約,在這座城市戀愛、學習、跌倒,然後再爬起來。隨後,旅居過西雅圖、巴黎、里昂、京都、聖荷西,最後,依循自己的初心,回到了故鄉。

從小離鄉背井的我,在異鄉說著不道地的語言,吃著異地的食物,若問我成長的過程困難嗎?對於長期擔任「少數民族」或「游牧民族」的我會回答:「確實不容易,但實際走過一遭後,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困難。」這一個過程中,有很多開心與難過的故事,而能改寫歷史的人永遠是明白自己的人生力學,並堅持到最後的人。

找到屬於自己的關鍵字

相信各位讀者第一眼看到書名時,《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必定會抓到幾個關鍵字:「自己的力學」「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身為一名學者,在學術出版的世界裡,「關鍵字」的掌握與檢索非常重要:一來方便期刊編輯找到適合的文章檢閱人,二來讓讀者找到適合的文章。

近年來很受大家歡迎的「斜槓」,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或許會希望替自己和更多厲害的關鍵字或稱號產生連結。確實,如果要讓自己的光芒被看見,當然要好好經營屬於個人的獨特關鍵字。但過多的關鍵字,反而會讓別人眼花撩亂,模糊了你真正喜歡又能做得好的事。

近年來觀察到不少人,嘗試走在多才多藝的斜槓人生道路時,不小心陷入生存焦慮的陷阱之中。比如說學習了各個不同領域的知識、考取數張專業證照後,非但沒有拓寬自己前行的道路,反倒在這些證照成績中,迷失了自己真正喜歡的項目,又或者因著社會的期待,走上了不適合自己的方向。

你不需要急著成為一名多才多藝的斜槓青年。換句話說,你可以先專精於一項技能、一項符合自己的關鍵字,再從那件事出發,為自己加值擴充。這個關鍵字不需要多熱門,而是要貼切自己。一個引人注目的標題,往往不會是由數個重點組成,而是由一個核心關鍵字去延伸,我們熟悉的「力學機制」也是如此。

本書所說的「七大力學」包含了:「充實力」「發現力」「準備力」「抗壓力」「鼓舞力」「轉換力」「影響力」,每個力其實都與你我身旁的生活大小事息息相關,等待你用想像與之連結。

潛藏在古老智慧裡的道理

「力學」泛指「機制」,是藉由觀察物理與自然現象,推演出的一套規則道理。其實這種探究「機制」背後的智慧,在千年以前早已被記載,比如說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易經》,就是聖賢們透過與萬物間的相處,經由仔細的解讀,慢慢的理出特徵、規律與可循環再生的現象。

你也許聽過這句話:「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正是出自《易經》,「道」所指的其實也就是「機制」。或許你也聽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易經》裡的這些話,都是勉勵我們要和宇宙萬物一般運行不息,做多少努力就會有多少收穫,告訴我們凡事不以消極的態度面對,要有勇於承擔、奮發向上的精神,做一名能學習、接納與包容的人。

很難想像,不過就在一百多年前,牛頓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為當代的「力學機制」打下了科學基礎。不論這些故事來源的真偽,若當初牛頓被蘋果砸中後,僅埋怨自己被砸中的不幸,而不是探究為何「蘋果筆直的從樹上墜落下來」,我們可能還無法意識到「萬有引力」這個機制的作用;愛因斯坦亦熱中觀察、細究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大小事,從伯爾尼鐘樓那清脆悠揚的聲響中,他受了啟發,歸納出顛覆整個世代的「狹義相對論」。

所以,面對人生,你最不該忘記的就是「觀察能力」,尤其在這快速變遷的時代之中,只要意識到自己擁有無盡的發現力並喚醒它,你隨時都可以發現許多新奇有趣的現象,接下來,你可以拿起紙與筆或是手機,開始記錄與歸納。期待你建構出那些自己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看更多

試閱

Chapter1充實力

跨域學習好處多,除了能看到各領域之間的相似性,也可以結交到不同領域的朋友。 

提升學習速度,拓展自身視野

五、四、三、二、一、○⋯⋯轟隆隆!

發射時間一到,火箭在震耳欲聾的巨響中,急促的直衝雲霄之上。僅經過百秒左右,噴射的鳴響再也聽不到了,一百二十秒後,我們的肉眼再也不能捕獲它的身影。火箭為什麼能直衝天際,彷彿地球上的地心引力,對它起不了任何作用?這得從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的觀念說起。

逃逸速度泛指「物體」擺脫巨大天體重力場(如地球、太陽)影響,所需要達成的最低速度。如果物體是從「地球」出發,只要讓自己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移動七.九公里的速度,我們就能像衛星般抵抗地心引力,在天上遨遊、永不墜落的繞行地球。如果想脫離地心引力的束縛,探訪月球或太陽系中的任一行星,只需要比「第一宇宙速度」再努力些,達到每秒十一.二公里的「宇宙第二速度」,就能和地球說再見。

宇宙速度和人們學習、成長速度最相似的地方,就在於我們是否真的想要拓展更廣闊的視野,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必須提升自身的學習速度,才能脫離當前熟悉的環境。其實,只要能充分善用「想像力」及「聯想力」,我們的學習速度將如火箭升空般,急速飛上天際。

善用「想像力」與「聯想力」,加速學習新語言

在日本擔任客座教授的期間,由於發現自己多出許多獨處的時光,因此有時間做個實驗,那就是──善用「想像力」和「聯想力」的記憶訓練。

學習五十音,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願意反覆的練習,大部分都能在幾天內記住,並念出其發音。事實上,大部分的平片假名,還可以溯源至博大精深的漢字。因此懂中文的我們,其實只要透過一點「聯想力」,就可以很快的將日文五十音熟記。

舉一個例子,中文字的「以」是不是和日文的「い」長得很像? 沒錯,它的念法也和中文的「以」非常相似。「ぬ」是不是和中文的「奴」很像呢?它的念法的確和「奴」非常接近。如果把「いぬ」合起來念,就是「犬」的意思。再聯想一下,想想一些很愛生氣的狗狗,他們是不是很「易怒」?這就是我有趣的學習經驗。

開始學習五十音的契機很單純:因為用得上。在京都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時,我的生活周遭只有日文。在那樣的環境中,日文隨處都得派上用場,隨時都有機會刻意練習或複習;小到餐廳點餐,大至與日本朋友們的交談。在使用日文的過程中,一切似乎都變得相當有趣。尤其是日文的片假名系統,因為其大量使用了外來語以及英文單字;通常只要念得出來,就能大致猜出意思。舉例來說,走在街道上常能看到「ビル」。念法近似「壁爐」,其實就是從英文的「Building」而來。

京都大學災防研究所位於宇治校區,在JR的黃檗站旁;周邊著名的景點有平等院(世界遺產)、伏見稻荷大社(千本鳥居)、宇治上神社(日本最古老神社)、紫式部像(源氏物語作者)等等。如果說京都大學災防研究所位於最具日本風情的小鎮,一點都不為過。而若要深切感受這般濃厚的人文風情,就必須有足夠的想像力,光是熟知京都的發展歷史是不夠的。

回到我要說的,學日文其實不一定要置身在日本,畢竟大部分的人沒辦法一直住在那裡,但想像力可以幫助我們,甚至在任何狀況中都能派上用場。

三十秒內,過目不忘日本七曜日的順序

想像力的應用層面相當廣大,以下是「想像力」與「聯想力」的一個應用實例。讓我們一起透過這雙力,來記憶日本「七曜日」的順序。

關於五行,我們大多都聽過「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古代哲學家善於藉由這五行的理論,透過相生相剋的關係,來詮釋世界萬物的形成與連結。但金木水火土這個順序,卻與日本七曜日的順序不一樣,因此很多人都記不太起來。

這時只要透過圖像的建構,並創造彼此間的關聯,在三十秒內記住七曜日順序,將變成一件非常輕鬆有趣的小事。

腦海裡試想這個畫面:星期日的夜晚,月亮高掛,我坐在和式房子的緣廊,當時天氣頗冷,所以在院子裡升起了一盆炭火,看見火光映照在水面,因為裝水的木杯鑲有金箔,兩者的色澤相映成趣。但是金箔卻沒黏好,掉到土地上了。

「日、月、火、水、木、金、土」,這就是日本週日至週六的七曜日。本來不是我們所習慣且非常難的順序,只要藉由想像力的應用,勾勒出一幅動態的畫面,就能迅速記起來。

為便於記憶理解,可以這樣想像:

一、日曜日與星期日的關係非常容易理解:「日曜日=星期日」。

二、日之後,自然聯想到月:「月曜日=星期一」。

三、月下有一盆火:「火曜日=星期二」。

四、火映照在水面:「水曜日=星期三」。

五、裝水的是木杯:「木曜日=星期四」。

六、木杯鑲有金箔:「金曜日=星期五」。

七、金箔從杯上掉到土地上:「土曜日=星期六」。

這個發揮聯想的小技巧之所以能幫助記憶的關鍵在於,物件與物件之間有動態的連結、有畫面的場景和有故事的臨場感。

只要這個景象能在腦海中被建構出來,我們就能清楚記憶其間的關連性,不管是從哪一個著手,都可以知道前後順序。

例如,金箔的前者與後者分別是什麼呢?藉由腦海中的印象,可以知道金箔的前者是一個木造的杯子,後者是一片土地。

想像力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可以讓知識跳脫時空,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

將文字轉化成腦海中的畫面

西元前五世紀,專門記錄、編纂歷史的史官制度還未發展完全,若想完整記錄跨世代的歷史,大多只能透過居民們的口述、鄉野間的傳說等。希羅多德就是生在這樣一個古老又神祕的古希臘時代,由於他的誕生,我們才能在現代一窺這神祕面紗背後的經典故事。

希羅多德是一位博學多聞的歷史學家,他留給我們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他的「研究成果」,又名《歷史》或是《希臘波斯戰爭史》,目的在於記錄人類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切事件。

在他筆下的溫泉關戰役更是我們耳熟能詳,一場人類史上最悲壯、以弱勝強、以小搏大之戰役。這場波希戰爭之所以能獲得勝利,主要原因在於希臘的斯巴達國王成功拖延波斯軍隊的進攻,讓雅典居民們成功撤離,爭取到雅典及其他城邦準備戰役的寶貴時間。

不妨想想以下幾點:

一、希羅多德筆下的這些經典戰役,無非是透過實際的走訪、田野調查和採訪當地居民,並發揮大量的「想像力」和「聯想力」,才得以完成。

二、希羅多德的「研究成果」是錯綜交疊的,若只單純閱讀他的文字,很難記憶內容。

三、只要適度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聯想力」,就能在腦海裡浮現三百壯士可歌可泣的史詩畫面,感同身受那波瀾壯闊的場景。

在任何想學習的事物上,若能經常這樣發揮,將更能理解作者想表述的東西,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將無聊變有趣的老教授會議

盧梭說:「現實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像的世界是無涯無際的。」正因為學海無涯,所以更值得我們善用想像力去充實自己,讓生活中的美好畫面與細節化為能量,時時刻刻為我們充電。

查理是一位西點軍校出身的老教授,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大約快七十歲了吧。儘管他年紀不小了,除了腦袋精明外,四肢也靈活得很。認識他這麼久以來,我知道他一直持續自己熱愛的跑步運動。

美國教授的退休年齡並不像臺灣有明確規定出來,終身職的美國教授能自己決定什麼時候退休。所以有時候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反差,那就是有些擔任教職的學生常會比自己的指導教授還要早退休。

查理教授出身於美國西點軍校,他很擅長使用非常美式的部隊諺語來開玩笑。他的學生們常常和我說,查理教授要求開會的時候,不會簡單明確的說:「來來來,我們來開會。」他必定會用一些很有趣的說法,讓召開會議這件事多一點樂趣。

「我們一起來舉行一個powwow。」

想像一下,大家圍著營火,手舞足蹈、扭腰擺臀的跳著神祕的印第安舞。這種超乎常理的會議畫面,光是用想的就已經非常好笑了吧?

或是「我們的高峰會將在明天上午九點舉行」諸如此類的說法。一種把參加會議的人都當成是各個國家的高級官員、首腦等。而參與會議的大家似乎也因此把自己當成各國領袖,想著待會如何爭奇鬥豔,如何為自己的國家爭光、求表現呢!

他風趣幽默的用詞,往往能讓一同參與會議的同學們會心一笑,「開會」似乎也變得不那麼痛苦了。

「想像力」是我們最忠實的好朋友,能幫助我們用不同的視角理解、學習新的事物。而「聯想力」就像一幅地圖,它讓我們能從一個脈絡,連接到另一個地方。

而當我們能發揮這「雙力」後,就能在學習與充實自己的過程中,獲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益。

人人都該具備跨域學習的能力

為什麼你該考慮跨域學習?

跨域學習好處多多,除了能幫助你看到各領域之間的相似性,也可以幫助你結交到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如果你不是排斥學習的人,不論現在正處於哪個人生階段,我會建議,選擇接觸與學習那些非自己專精領域以外的事物。當你接觸的領域有一定的廣泛度、什麼都會了一點之後,會發現你已經更懂得學習新知、掌握學習的方法了。

記得自己高中時,曾想往生物領域前進,然而歷經實習後,才實際體會這個領域及工作環境或許並不是那麼適合自己。那時之所以有機會擔任生物學的實習生,是因為碰巧認識了在這些單位工作的朋友,而該單位裡的老師也都很樂意提供一些學習機會,希望能幫助到我。有趣的是,高中時碰巧也結交了不少工地好友,他們常熱情的邀請我一起去做工,並告訴我,只要跟著他們做,每天都能賺到可觀的零用錢。因此,自己也曾短暫當過「做工的人」,在工地打工過。

成為大學新鮮人後,當時對汽機車非常著迷,總希望能弄懂精密儀器的構造,了解它們到底是如何運作的,讓自己在朋友圈裡顯得很酷。喜愛汽機車的人們奉行著一句話:「機械是工業之母,未來往其他工程領域發展都不成問題。」那時候的我信了,也選擇了機械工程做為主修科目。除了扮演好大學生的角色外,也擔任了英文、數學家教老師,以及材料科學的研究助理和課程助教。當時材料科學的老師非常鼓勵我,也大力推薦我就讀研究所時可以往哪個領域專研。

最後,在摸索材料力學時,才領略到力學機制的理論其實也能應用在民生、土木與環境工程上,便漸漸轉往土木工程與工程力學領域學習。比較特別的是,其實在研究所時期,我曾擔任凝態物理學領域的研究助理,結果,出社會的第一份正職是與自己學經歷背景較無關係的半導體光學研發工程師。這份看似意外的正職或許也證明了跨域學習的好處,更不用說,我們越來越難預測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工作正等著我們,由此可見,跨域學習的能力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以自己為例,雖然說我似乎跨越了不少領域,但我的最大公約數其實環繞在力學機制。也是因為跨領域的學經歷,我才發現大部分的知識其實都是相通的。比如說研讀醫學的學生曾和我分享過「藥物動力學」這個名詞,仔細探究後,其實和自己所學的「動力學」還真有那麼一點相仿,只是前者的媒介途徑是人體系統,後者是機械系統。另外,經濟學設定的模型,經常和「靜力學」的邊界設置非常相似,探討著各種條件底下的平衡,舉例來說,經濟學很常提到的價格彈性其實和材料彈性非常相似,前者說明需求的數量會隨商品價格而變動,後者說明材料的行為會隨受力行為而變形。

最神奇的是什麼呢?莫過於我寫的這本書了。你猜到了嗎?事實上,力學機制的大框架也和我們的人生息息相關,它絕對可以幫助你更有效率的面對人生難題,也可以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方向。

好友能幫忙開啟一扇知識之門

好朋友們經常能幫助我們接觸到不同面向的知識,不管是冷門的、自己根本不在乎的事,又或是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知識。

在研究所時期,由於做研究相當苦悶,所以經常會與不同領域的研究生們一同聚餐聊天。在閒話家常之中,相互鼓勵、相互陪伴、相互學習,尤其是身為異鄉學子,和朋友們相處的快樂時光,經常能幫助彼此忘卻思鄉之愁,以及排解實驗做不出來的苦。

至聖先師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其實不管是過去或現代,在家鄉或者在海外求學,此言確實不假,也非常受用。交友廣闊除了能幫助我們排除孤單寂寞,也可以透過不同角度讓自己成長。

舉例來說,求學時期若經常與成績一流的學霸來往,除了可以請教作業怎麼寫、如何解題、抓重點以外,其實也可以嘗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並觀察他們的良好習慣。當然,我也曾經試著詢問過學霸們抓重點的技巧為何,不過很不巧的是,我認識的這群人似乎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貌似沒有嘗試抓任何重點過,但他們給我更多的感覺是「通透」──問他們問題的時候,他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這會是個問題。

我在海外遇到的學霸們,比較像是程度大幅超前的同學們。就好比一名大學生,卻身處小學的課堂之中,和進度較為緩慢的同學們一起學習,他們自然無法掩蓋對於課程脈絡的全知。與這些學霸們相處能觸發許多良性刺激,也能給我們許多學習上的啟發。根據這些經驗,我認為抓重點的最佳方式與學習技巧,並不是死守這些知識,而是全方面的拓寬自己對課程與知識的理解。當較為全面的知識地圖被建立起來後,剩下的只是一些細節上的練習與複習。

和喜愛旅遊的朋友們交流,可以認識不同地區的文化,加深對於不同文化的感受,因為有時候,我們常會在一個地方待得過長而忘記世界的全貌,老是以同個地方的框架思考問題。這時,何不跟隨這些愛好旅行的朋友們一同去其他地方看看,來個深度文化之旅?對於視野的開拓幫助相當大。

又或者與擅長料理的朋友一同開伙,除了可以磨練煮飯技巧,更可以避免「料理天災」的發生,例如飯菜不熟、調味過度、烤焦燒焦、東混西混、糖鹽不分等。擅長料理的朋友除了能帶來美好的用餐體驗外,還經常推薦許多不錯的餐廳、介紹行政主廚的故事。除此之外,他們也會適時的提醒我們,什麼時候適合吃什麼食材、什麼時候該去哪裡探索新的美味料理。

「一樣米養百樣人」,能相互幫助的好朋友一樣也有成千上百種。儘管廣泛的交友並非全然是好事,畢竟有些朋友們天生是來「還債」的,但更多時候,廣泛交友的好處還是比較多。

事實上,能幫助我們的「良師益友」當然也不只有上述三種。在許多猶豫不決或者生活的小片段中,跟朋友們商討事情,多聽聽對方意見,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其中,在這麼多類型的朋友中,我認為有一類朋友最令人印象深刻:「懂王」。他們堪稱是各個領域裡,為我們開拓屬於自己知識領域與想法的「至聖先師」。

三人行必有「懂王」

「懂王」,根據我自己下的註解,意指在眾人面前,善於表現出「全知全能全懂」等強大氣場的一般人。我相信這是一個有趣,且富有正面意義的詞。儘管,懂王們難免遇到不懂裝懂、被打臉的時刻,但他們總有不滅的熱情,相信「打腫臉,頭更大」,才更顯尊貴、冰雪聰明,不吝於為大家開拓知識領域與視野,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想不想知道,又或者在不在乎。

最有趣的是,更多時候是我們總搞不清楚懂王們到底是「真懂」還是「假懂」,畢竟有太多事情,冷知識也好,又或者是我們疏忽的美好事物,其實都不是我們能夠理解或者懂的;因此,身旁要是能有各領域的「懂王」們出沒,而自己又能虛心接受他們的指點,對自身一定是有所幫助的。

一日和學生聊天時,我不經意提及了「懂王」這個塵封已久的專有名詞。若要解釋這個專有名詞,可得從我還在別稱為「大蘋果」的紐約求學時期說起,當時自己身處於被為數眾多的「懂王」們環繞的時期。

當時,在曼哈頓島西城區的角落裡,有著懂界少數的天王們存在,我們姑且稱呼他們為「哥大三懂王」。

「原來『懂王』不分文化喔!」學生聽到我說出「懂王」這個關鍵詞後,不經意的回應著,同時露出感同身受的表情。

「我提到最有名的『三懂王』,不管他們是否只是善於裝懂,和他們相處時,總是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因為他們都非常不吝於知識的分享。而且,他們目前的成就和發展,也都相當令人欽佩,分別在當今的大型科技公司任職,包含Google、蘋果、亞馬遜、微軟、臉書等。」

「哇,看來這些懂王們是真懂!」學生大笑說著。

「或許我可以分享一位自稱是文藝懂王的故事。『哥大三懂王』的故事或許有機會再說給大家聽吧!」我確實不是故意要賣關子,只是「懂王」的故事不小心開講的話,大概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遙想在紐約蟄伏多年的我,對於當地的文化、美食和熱門景點算是小熟。不過,大約只能用「知其一二,卻不知還有三」來說明自己的淺薄。這個故事要從「紐約曼哈頓橋下,最浪漫的DUMBO區」說起。

「DUMBO」就是「Down Under the Manhattan Bridge Overpass」的縮寫,中文或許可以直譯為「曼哈頓大橋下的地區」,非常簡單易懂。這個名詞同時也與迪士尼裡非常著名、可愛的小飛象(Dumbo)同名。

雖然知道DUMBO區是知名的觀光景點,但當時和朋友們的了解卻也僅止於此,對於其文化歷史淵源,完全沒有概念。感謝那位被打腫臉的「懂王」,以及那位出手相教的「真藝文通」,我們才得以有機會去深入了解這個充滿文藝氣息的曼哈頓大橋下地區。

其實是我們不明白「懂王」的用心良苦

一天在朋友家中,大夥一起品嘗港式點心,還記得那時候是九月中,甫開學不久。當我們還沉浸在暑假的尾聲時,懂王開口了。

「你們聽過紐約的時尚丹波區的藝術節(The DUMBO Arts Festival)嗎?要不要一起去看看?」懂王興奮的說著。

「你是指,曼哈頓橋下的那個丹波(DUMBO)嗎?那邊不是拍照打卡的聖地而已嗎?旁邊有一家很有名的冰淇淋店,沒想到那邊也是舉辦藝術節的地點!」我有點似懂非懂的詢問著。在一旁吃著小籠湯包的朋友也忍不住開口說道:「那是什麼?我完全沒聽過耶!」

一群苦悶的理工科研究生們,通常對於文化季、藝術節之類的基本一竅不通。相比之下,儘管懂王也常自嘲為一名理工宅男,但他總不會令我們失望,常會分享許多關於紐約的藝文活動資訊。

當時,他見大多數的人一臉懵樣,開始露出了滿意與開心的笑容,像是我們已經幫他舉好球似的,而他隨時可以來個扣殺。

「丹波藝術節的歷史相當悠久,我記得第一屆表演好像是在一九八七年,主辦的藝術相關演出包括戲劇、舞蹈、音樂及歌劇,可說是囊括了所有類型!」懂王突然霹靂啪啦的介紹起來。

沒想到,在懂王口沫橫飛之時,一位真正對紐約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同學打斷了他。「⋯⋯那個,丹波藝術節是從一九九七年才開始舉辦的活動喔!而且它並沒有主辦單位,一開始舉辦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基層藝術家們能夠藉由這特殊的場景,彼此分享和展示他們的藝術想法與創作。」

「喔⋯⋯那是我記錯了。對了,你們知道曼哈頓大橋嗎?這座橋很有來頭喔!它是世界第一座由鋼鐵製成的懸索橋,也是完工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它也曾出現在許多經典電影畫面中,如《曼哈頓奇緣》《穿越時空愛上你》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你說的應該是布魯克林大橋才對。」那位同學再次糾正了懂王。

「好啦,先不說布魯克林大橋了! 對了,我們找一天去參加藝術節好嗎?」懂王秒回。儘管在不到片刻之間,懂王被拆了兩次臺。但懂王不愧是懂王,臉上始終掛著一抹自信的微笑。我想,失去這個微笑的話,懂王將不再是懂王了。這個故事雖然聽來詼諧有趣,但多虧有他,我們才能在生活中獲得許多有趣的知識、認識更多的人事物。其實懂王的一句話,除了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外,也引出真正的高手來為大家講解正確的知識。後來,我和朋友們真的去了丹波藝術節,有幸欣賞了許多難忘的藝術表演。

或許,懂王並非我們想得那麼膚淺,畢竟他們願意犧牲自己的形象,來為大家請出高手,讓我們有機會學到更多呢!

子彈筆記──關於充實力

⊕ 我們必須提升自身的學習速度,才能離開當前熟悉的環境,看到更高更遠的風景。充分善用「想像力」和「聯想力」,能提升我們的學習速度。

⊕ 想像力和聯想力的學習組合可以有效應用在學習外語上,如在背誦日語五十音中,可以運用聯想力,結合平假名和漢字的相似之處來記憶;想像力則能幫助我們將知識與圖像做結合,如記下七曜日的順序,或是遊歷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的史詩級巨作。

⊕ 想像力和聯想力也可以營造出更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善用這些能力,不僅能充實自己,更能讓生活中的美好畫面與細節化為能量,成為最棒的人生充電器。

⊕ 跨域學習能讓我們在面對越來越難預測的未來職場時,有足夠的把握去抓住機會,擴充自己的視野與能力。跨域學習,絕非只是樣樣都學、只懂皮毛的膚淺學習,而是圍繞在一個固定核心概念後向外延伸。

⊕ 與擅長不同領域的朋友交往,能幫助我們自我成長,跳脫思考的框架。

⊕ 與懂王為友,雖然有時候會被喜歡裝懂的他們弄得哭笑不得,但不論他們是「真懂」還是「假懂」,他們往往能幫助你探究不同領域的知識。 

「充實自己格局」的大哉問:

Q 你是否曾經運用過「想像力」和「聯想力」來學習事物?你運用的是何種領域的知識呢?可以和身邊的人一同分享你的學習故事及獨創口訣。

Q 你有跨域學習的經驗嗎?核心概念是什麼呢?

Q 你身邊的朋友當中有「懂王」嗎?你是否曾經因為懂王的一句話,而去學習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嘗試說一句感謝懂王的話。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