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嬰兒通實作篇:天才保母的零到三歲E.A.S.Y育兒法
E.A.S.Y要根據寶寶狀況靈活運用
動筆寫書之前,我翻出資料夾,裡頭裝著過往的數千份寶寶檔案。我重新瀏覽父母在電話、信件所提出的千百個問題,試圖找出立意良善又努力的父母們,在建立規律作息時常遇到的阻礙。但是我發現,父母的疑問通常跟特定字母有關:比如「為什麼寶寶吃一下就不吃了?」(E)、「為什麼兒子常常鬧脾氣,不想碰玩具?」(A),或者「為何女兒晚上睡覺都會醒來好幾次?」(S)。以上類似的問題,後面章節都會討論,並提供多種建議處理方式。第三、四章探討餵食,五到七章則探討睡眠。但首先,我們必須了解這三大行為如何互相影響,也就是本章的中心主旨。餵食會影響睡眠和活動;活動會影響餵食和睡眠;睡眠會影響活動和餵食,而三大行為當然也會影響你本身。少了可預測的作息,寶寶的一天會出亂子,而且是天下大亂的程度。這時派E.A.S.Y上場救援,幾乎都能化解災難。
不過,我也聽父母說過E.A.S.Y不見得很簡單。以下摘錄凱西的來信,凱西的兒子卡爾一個月大,女兒娜塔麗一歲十個月大。爸媽會遇到的疑問和幾個難題都寫在這封信裡:
姊姊娜塔麗睡得很好(晚上七點睡到早上七點,可以自己入睡,也有睡午覺)。我已經忘記姊姊當初怎麼養成這個好習慣,現在我需要一些規律作息的例子,當成接下來幾個月帶卡爾的參考。卡爾是親餵,我怕我會不小心讓他喝奶喝到睡著,而且我有時候搞不清楚他是累了、餓了,還是脹氣不舒服。我需要一套作息範例,這樣我就可以照著做,不會忘記下一步是什麼,因為姊姊只要沒在睡覺,就很需要家人的關注!《超級嬰兒通》提到E.A.S每個行為的時間長度,但是有點籠統,實際上帶小孩的時候很難判斷現在該做什麼。
凱西已經有正確的基礎觀念了,她知道自己的問題在於作息不一致,以及無法看懂卡爾的暗示。她覺得解決方式應該是建立固定作息,而她說得沒錯。凱西跟許多讀過E.A.S.Y的父母一樣,我只需要稍微解釋一下,讓她知道確實該建立固定作息就行了。我們談完以後,凱西很快就為卡爾建立起規律作息。畢竟卡爾才一個月大,很快就能適應新規律。凱西說卡爾的出生體重是三二○○克,表示每一餐可以間隔兩個半到三小時(待後詳述)。卡爾習慣規律作息之後,凱西很快就能更準確判斷寶寶的需求。(四週大的作息範例請見39頁。)
按照作息生活的寶寶都能健康成長,但是每個寶寶性情不同,有些適應得比較快。凱西的大女兒娜塔麗已經長成幼兒了,她就是比較好帶、適應能力較強的嬰兒,我稱為「天使型寶寶」。這就是為什麼娜塔麗白天和晚上睡覺品質都很好,以致於凱西想不起來當初怎麼達成這個理想狀態。另一方面,小卡爾是比較敏感的孩子,我稱為「敏感型寶寶」。敏感型寶寶就算只有一個月大,也會因為今天燈光比較亮,或是餵奶時頭部比平常低,而感到不對勁。第二章會詳細解釋,寶寶的性情會影響他們對生活中幾乎所有事物的反應。有些寶寶需要較安靜的餵食環境、刺激少一點的活動,或者光線較暗的嬰兒房。否則,他們會受到過度刺激,因此抗拒規律作息。
未滿四個月的寶寶如果有特殊狀況,例如早產(見42頁小叮嚀)、黃疸(見43頁小叮嚀)或出生體重低於平均,通常也需要特殊的E.A.S.Y作息。如果爸媽沒意識到這一點,就可能遇到問題。另外,有些父母誤解了E.A.S.Y的執行方法。比如他們以為「每餐間隔三小時」必須嚴格執行,於是搞不懂晚上如果把寶寶喚醒餵奶,寶寶何時才能睡過夜,而大半夜又要讓寶寶做什麼活動呢?(答案是什麼都不做,讓寶寶睡覺就好了。見31頁小叮嚀。)
當父母把作息當成「時程表」,一心掛念時間而忽略寶寶釋出的訊息,就容易出問題。規律作息不等於時程表。再說一次:寶寶沒辦法配合時間。如果硬要寶寶配合,最後只會搞得爸媽和寶寶都不開心。住在奧克拉荷馬州的梅爾來信,絕望地說她「想按照E.A.S.Y時程表帶寶寶,卻頻頻失敗」。一看到梅爾用「時程表」這個字,我的雷達馬上大響。我從來不稱E.A.S.Y是時程表。她寫道:「寶寶每天的時程表都在變,我知道自己一定做錯了,但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規律作息不等於時程表。時程表明確規定幾點到幾點要做什麼,E.A.S.Y只是每天重複同一個模式「吃飯、活動、睡覺」。我們不必控制孩子該做什麼,只要從旁引導就行了。人類和其他物種學習作息的方式,就是不斷重複同一套作息,建立規律作息就能達到效果。
有些父母跟梅爾一樣,一聽到「規律作息」就會錯意,背後原因往往是父母自己習慣按表操課。所以當我寫未滿四個月的寶寶建議採取三小時作息,比如七點、十點、一點、四點、七點、十點,習慣按表操課的爸媽就會牢牢記住這些整點時間。然後當寶寶今天十點十五分睡午覺,隔天十點半睡午覺,爸媽就會很緊張。寶寶的活動無法精準按時進行,未滿六週的新生兒更是如此。有時候一整天都很順利,有時候難免出現插曲。如果你太專注在時間本身,沒把心力放在觀察寶寶,你就會錯過一些重要暗示(比如六週大的寶寶打哈欠,六個月大的揉眼睛,都是愛睏的表現。「入睡黃金時間」的論述見217頁)。這麼一來,寶寶過度疲累又無法睡著,理所當然就會抗拒違反自己生理需求的作息。
E.A.S.Y最重要的,是看懂寶寶肚子餓、想睡或過度刺激的暗示,這些比幾點幾分該做什麼重要多了。所以假設某天寶寶比平常更早餓肚子,或是更早想睡覺,別因為「時間」還沒到就猶豫,按照常理判斷去做就對了。相信我,親愛的,你越懂得寶寶的哭聲和肢體語言,就越擅長引導孩子,釐清途中遇到的難題。
意外教養的補救對策:四個月大以上才執行E.A.S.Y
有些超過三個月大的寶寶從來沒有建立規律作息,那麼是時候著手了。這時候建立作息的方法跟更小的嬰兒不同,原因有三:
1.現在要採取四小時作息。有時候父母沒發現孩子已經長大,必須跟著調整作息。寶寶進食效率更高,活動時間也拉長,爸媽卻依舊每三小時餵食一次,彷彿想停住孩子的成長腳步。舉個例子,黛安和巴伯的兒子叫哈利。六個月大的哈利最近突然會半夜醒來,看上去好像肚子餓了。愛子心切的爸媽於是餵哈利吃奶。他們知道這代表哈利白天沒吃飽,所以他們放棄四小時作息,改回小時候三小時餵一次的習慣,理由是哈利正在經歷猛長期(確實沒錯)。但是這種解決方法只適合三個月大的寶寶,不適合六個月大的哈利。哈利這時候應該每四小時吃一次,晚上要睡過夜。(黛安和巴伯應該改成每一餐加量,詳見第三章。)
2.利用「抱起放下法」改變習慣。超過四個月的寶寶如果無法建立規律作息,問題(或一部分的問題)肯定出在睡眠。這時我會建議陷入困境又多疑的父母把寶寶「抱起來,放下去」。這項技巧我很少用在月齡更小的寶寶身上(第六章的主題就是這套關鍵入睡妙方)。
3.超過四個月大的寶寶幾乎都會因為意外教養更難建立規律作息。因為父母先試過其他方法,或者各路方法都混在一起,搞得寶寶很困惑。多數寶寶這時候已經養成壞習慣,比如喝奶喝到睡著,或是半夜一直醒來。所以為月齡大一點的寶寶建立E.A.S.Y難免需要一點犧牲和更多毅力及努力,還有絕對要堅持一致。別忘了那些壞習慣至少花四個月養成,只要你堅持照計畫走,就可以在四個月內戒掉壞習慣。當然,寶寶年紀越大,就越難改變已經養成的作息,尤其夜裡還會醒來,一整天沒有固定作息的寶寶更棘手。
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家庭的作法也各有不同,所以我必須問清楚父母的育兒方法,才能依照需求擬定策略。如果你一路讀到現在,應該猜得出對於從沒建立過作息的父母,我會提出哪些問題:
E(餵食):多久餵一次寶寶?一次餵食多久?白天的配方奶和母奶量多少?如果寶寶快滿六個月,爸媽開始餵副食品了嗎?「按照體重的E.A.S.Y」(參見44頁)和「餵食基礎觀念」表格(118頁)只是大原則,不過你也可以看看寶寶目前在哪個階段。如果寶寶已經滿四個月,就不適合三小時以內餵一次。如果吃奶時間很短,表示寶寶可能吃得太少;如果吃奶時間很長,有可能是寶寶把乳房當成安撫奶嘴。另外,到四個月大還沒建立作息的寶寶,通常白天吃太少,導致半夜餓到醒來。特別是超過六個月大的寶寶,液體飲食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營養需求。建議爸媽先讀完第三章,再開始建立E.A.S.Y。
A(活動):寶寶的反應是否更靈敏?開始翻身了嗎?白天都做哪些活動?在墊子上玩、參加親子團體活動,還是坐在電視機前?天性好動的寶寶比較難遵守規律作息,以前從沒建立過作息的寶寶更是如此。爸媽也要注意活動程度不宜過度激烈,免得寶寶太興奮,白天和晚上睡不好,吃飯也會受影響。
S(睡覺):晚上能連續睡至少六小時嗎(四個月大的寶寶應該做得到)?還是半夜仍會醒來討奶?早上幾點起床?你會立刻跟他互動,還是讓他在嬰兒床裡獨自玩一會兒?他的小睡習慣好嗎?每次小睡多久?你會把他放回嬰兒床小睡,還是哪裡玩累了就在哪裡睡?睡覺方面的問題可以看出父母是否培養出寶寶安撫自己、自行入睡的能力。你們家是爸媽掌管孩子的睡眠,還是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將掌控權交給孩子顯然會出問題。
Y(你的時間):你的壓力比平常大嗎?身體有沒有不舒服?覺得厭世?另一半、家人和朋友是豬隊友還是神隊友?如果之前的生活一團亂,現在你更需要精力和決心把規律作息建立起來。如果感覺力不從心,請務必先把自己照顧好。如果自顧不暇,又如何能養好孩子呢?如果身邊沒有可靠的幫手,請想辦法找人幫忙。有個人在身邊分擔責任,給你一點休息時間,再好不過了。不然,找個肩膀放聲痛哭也聊勝於無。
如果你是第一次為寶寶建立作息,請記住:過程需要時間,也許寶寶需要三天、一週,甚至兩週。奇蹟不會在彈指間發生。不論是哪個年齡層的寶寶,凡是爸媽決定要換一個新的育兒方法,一定都會遇到阻力。找我諮詢的父母為數眾多,所以我知道有些爸媽是真心期待發生奇蹟。但光說不練是沒用的,如果真的想要為寶寶建立作息,你必須做到幾件事,至少在寶寶走上正軌之前,你必須適度地監督引導。尤其寶寶如果從沒建立過作息,你或許得犧牲個人時間,花上幾星期從旁協助。很多父母很抗拒犧牲個人時間,好比某位媽媽跟我保證她會「不惜代價」讓寶寶建立E.A.S.Y作息,同時卻連珠砲似的不斷發問:「我一定要每天待在家才能幫他建立作息嗎?還是說我可以帶他出門,讓他在汽車座椅上小睡?如果一定要待在家,我還有機會帶兒子出門嗎?請幫幫我。」
別那麼死腦筋,親愛的!一旦寶寶習慣E.A.S.Y作息,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像個囚犯了。請按照寶寶的時間找空檔完成雜務。比如先餵飽寶寶,活動時間就能開車載他出門辦事。或者先在家吃飯活動,趁寶寶睡著再開車或推嬰兒車出門。(寶寶的小睡時間可能會縮短,尤其有些寶寶是汽車一熄火就會醒來,更多破壞作息的因素見212頁。)
不過,如果是第一次建立作息的父母,最理想的作法是雙親都空出兩週待在家,最起碼一週,讓寶寶有機會適應新的作息。你必須挪出時間幫助寶寶改變習慣。在這關鍵的兩週,請確保寶寶在熟悉的環境中進食、活動和睡覺。在此溫馨提醒,你只要撥出兩週就好,不是一輩子。你或許得忍受寶寶在適應期間鬧脾氣,甚至哭鬧。頭幾天尤其難熬,因為你已經讓寶寶習慣另一種方式,現在你得消除以前的行為模式。俗話說得好:「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持之以恆,E.A.S.Y絕對有效。
如廁訓練恐慌症
一般來說,爸媽最擔心的是睡眠問題,再來是吃飯問題,但是一想到如廁訓練,爸媽的焦慮程度似乎又迎向另一波高峰。何時該開始訓練?訓練要如何開始?如果孩子抗拒怎麼辦?發生意外怎麼辦?如廁訓練的問題簡直無窮無盡。多數父母發現孩子的發展階段比書上寫的(或其他玩伴)還晚時,雖然會很煩惱,但仍會冷靜下來,等孩子的心智和肌肉按照自己的步調成長。可是,一遇到如廁訓練就變得非常焦躁,忘了如廁訓練只是其中一個發展階段罷了。
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六十年如廁訓練的年紀大幅延後。一部分是因為育兒觀念越來越以孩子為中心,一部分則是因為紙尿布品質提升,即使大小便,孩子也不會感到不舒服。或許晚點訓練可以給爸媽更多時間思考哪些地方可能出錯。但不論早訓練晚訓練,父母對如廁訓練總有一種焦慮:上廁所的習慣隱含著某種「道德」意涵。不管是哪一種情況,現代父母面對尿布到馬桶的過渡期,顯然很難像面對孩子坐起身、學走路、學講話那樣抱持平常心。
我要跟各位爸媽說:「放寬心吧。」教孩子上廁所跟其他發展階段的里程碑真的沒什麼不同,而且你不都安然度過了嗎?如果你把如廁訓練視為單純的成長階段,心態或許就會改變。這麼想吧:你不會指望孩子一學會站立就能跑馬拉松,你明白發展階段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到位的單一事件。每個發展里程碑都會先出現跡象,接著孩子才一步一步達成階段變化。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如廁訓練也是一樣的過程。早在孩子真的坐上馬桶之前,他就會表現出種種跡象,告訴你他準備好從尿布換成馬桶。但我們往往忽略那些暗示,也不鼓勵孩子獨立。還有個問題是,紙尿布的技術太發達,寶寶很少因為大小便覺得屁股濕濕的而感到不適。再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一想到要花時間教孩子上廁所就一個頭兩個大,所以不少父母的態度都是「晚點教也不遲」,專家也說必須等到孩子「成熟」再做如廁訓練。但是,也等太久了吧。
如廁訓練的黃金時間:九到十五個月大
如果你按照我的建議,從九到十五個月大開始如廁訓練,你可能會看到一些典型的跡象,顯示孩子準備好了(參考前頁清單)。如果孩子沒展現某些跡象也無妨,只要可以獨立坐著,他就足以接受訓練了。把上廁所當成孩子要學會的新技能之一,就跟從杯子喝水、走路、拼拼圖一樣。把訓練過程當成一項有趣的挑戰,而不是艱鉅的任務。你就是孩子的嚮導。
事前準備:比起學習便器,我更推薦在家裡的馬桶放一個兒童坐墊,因為之後轉換成使用馬桶更簡單。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很少會抗拒馬桶,因為他們很渴望取悅父母,參與意願很高。記得在馬桶前面放一個孩子可以踩腳的踏墊,一方面比較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方便他肚子用力。九到十五個月大的寶寶大多無法獨力爬上爬下,但是你還是要準備一個堅固的梯凳,鼓勵他獨立。他可以踩著椅凳上下馬桶,還能搆到洗手台,進行刷牙、洗手等慣例程序。
準備一本筆記簿,記錄孩子的如廁習慣(參考405頁的「如廁訓練檢查清單」)。訓練期間常保耐心,不要在公司專案進行得如火如荼、準備搬家、準備度假,或者爸媽其中一人生病時進行訓練,請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