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日常生活中轉化自己的心態,保持內心的平靜與自在,請在心中牢記以下幾點:

1. 保持內心的平靜是我唯一的目標。

2. 寬恕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也是保持內心平靜唯一的方法。

3. 藉由寬恕,我們會停止批判他人,同時也會看見所有人,包括我們自己,都是無罪的。

4. 當我們停止批判、停止把過去投射到未來,就能放下恐懼,活在當下。

5. 我們能學習聽從內在直覺的聲音所給的方向,它能指引我們知曉一切。

6. 當內在的聲音給予我們方向之後,它也會提供我們方法,去完成需要完成的一切。

7. 遵循內在的指引時,通常需要投入一個特定的目標,即便實現這個目標是的方法還不是很明顯。這是反轉了我們習以為常的邏輯,也可以說是「倒因為果」。

8. 我們絕對能夠決定自己的認知,以及想要擁有的感受。

9. 透過重新訓練心智,我們能夠學習運用正面積極的想像力,而正面積極的想像力能讓我們在心中製造出正向且充滿愛的影像。


準備好進行自我轉化

大多數人都搞不太清楚什麼是真的,就算隱約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最後我們仍傾向滿足於肉體感知到的現實。為了確認所謂的「現實」,我們會檢視它是否符合我們所定義的正常和健康,如果符合,那就是真的。

然而,在這樣的機制中,愛要在何處容身?如果我們能將真實視為既無開端,也永無終結的狀況,我們的人生是不是更有意義?唯有愛符合永恆的定義,世間其他的一切全都短暫無常,也因此,毫無意義。

恐懼往往會扭曲我們的認知,讓我們弄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而愛是徹底的無所畏懼。愛沒有任何質疑,它原始的狀態就是無限的延伸和擴展,而非比較與計算。愛,就是真正有價值的一切,恐懼則因為什麼都不是,所以無法帶給我們任何好處。

雖然愛是人人一直想要的,我們卻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很害怕愛的到來,因此很可能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愛的存在。然而,一旦幫助自己和他人放下恐懼,我們就能開始體驗自我的轉化。我們將會開始超越過去那個由肉體定義出來的現實,進入一個清明的境界,在其中發現原來每個人的心靈是相連結的,所有人共享同一個自我,而內在的平靜與愛其實才是真的。

有了愛作為我們唯一的實相,我們可以將內在的平靜視為健康和完整,而放下恐懼則是一種療癒。

在愛裡,沒有恐懼。


重播的過往經歷

每個人都會製造出屬於自己的垃圾和雜音,它們唯一的作用就是干擾我們感受存在自己及他人之內的愛。這種加諸自身的干擾,導致我們被過去重複使用的信念系統所困,儘管這樣的信念無法為我們帶來想要的結果。

我們可以將心智想成一卷卷記錄了我們過去經歷的電影膠捲。這些電影畫面不只彼此重疊,同時也覆蓋在我們看待當下的鏡頭上。因此,我們從來看不見事情真正的模樣;我們看見的,只不過是透過無數我們自行加諸其上的扭曲記憶而呈現出來的當下片段。

只要我們願意,便可以運用生動的想像力,更有效率地將過去那些老記憶抹去,只留下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放下我們緊抓不放的那些過去的恐懼和罪惡感。


喜歡預測恐懼,勝於感受當下的平靜

有時候我們重視預測和控制,更勝於重視內心的平靜;有時候我們會覺得,猜測自己接下來有多悲慘,然後享受猜對的快感,比在當下真正感受到快樂還要重要。這可以被視為一種瘋狂的自我保護方式,這麼做會產生把痛苦當作快樂的錯覺。

我們常以為,根據過去的恐懼能夠準確預測未來的恐懼。這類想法造成我們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擔心過去和未來,製造出恐懼的惡性循環,使得愛和歡愉難以存在於當下。


選擇你要的現實

我們可以選擇屬於自己的現實。人有自由意志,所以只要我們想,就能選擇看見,並體驗真正的實相。我們能夠體驗到我們的實相就是愛,而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時時刻刻都能跳脫可怕的過去和未來,以及我們在文化中接受的那可疑的「現實」帶來的桎梏。我們能夠選擇讓當下成為唯一存在的時刻,活在「當下」這個實相裡。

我們的心智沒有疆界,因此實際上,一切都是相連的。事實上,我們的心智沒有任何限制,除非我們給予它限制。舉例來說,當我們將可怕的過去視為「真實的」,我們就限制了心智,將過去當作我們的實相,結果讓心智只會把接下來所有將要發生的事都視為可怕的,而且完全沒有時間停下來平靜地享受當下。當我們使用「不行」和「不可能」這類詞語時,就把可怕的過去變成一種限制,加在自己身上。


內心平靜是唯一的目標

把內心的平靜當作唯一的目標,是我們最強而有力的動力。為了擁有平靜,我們必須一直將保持平靜的心智當作唯一的目標。但比起擁有單一目標,每個人都試圖同時掌握許多不同的目標。然而,這麼做只會分散我們的專注力,且增加衝突。只要在發現自己突然落入情緒汪洋時自我提醒,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就能夠持續朝目標前進。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唯一的目標上,讓自己浮出海面大口呼吸,好好活下去。


藉由寬恕保持內心的平靜

既然保持內心平靜是唯一的目標,寬恕就成為我們唯一需要去做的事。寬恕,是用來矯正錯誤觀念的方法,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放下恐懼。簡而言之,寬恕就是放下恐懼。

進行心智再訓練的第一步,就是將保持內心平靜設定為單一目標——意思就是,從讓自己感到充實,而非自私的角度,來替自己著想。第二步就是寬恕。

很多人採取的第一步是試著去愛其他人,卻往往飽受挫折。受到過去那些扭曲的價值觀和經驗影響,我們會認為自己無論如何就是不可能去愛某些人,但這是因為我們對這些人的行為有錯誤認知,以致無法去愛他們。

當我們將維持內心的平靜當作唯一目標後,就可以開始進行第二步——寬恕,並選擇看見他人其實是在傳遞愛,或是因為害怕,而以愛的形式求救。有了這樣新的認知後,要全然地去愛和接受他人,然後擁有內在的平靜,都會變得更加容易。

我們不需要周遭的人為我們改變,也能擁有內心的平靜。


心智是分裂的

把心智想像成膠捲、攝影機,以及一切和電影製作相關的事物,可能有所幫助。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其實都是由心智把自身狀態向外投射到被稱為「世界」的銀幕上所形成。而這個世界及存在其中的一切,就成為映照出我們想法和幻覺的鏡子。心智投射出的一切成為我們的知覺,一旦執著於其中,我們所看見的一切就會受其限制。

心智的運作是分裂的,一部分的心智遵照我們的小我行動,另一部分則遵從愛。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心智都會聽從那個被稱為「小我」、咄咄逼人的假導演的指示,但其實它的另一個名字,是「恐懼」。

小我執導的「電影」全是關於分離和衝突,雖然它讓這些元素看起來好像是我們實現了美麗的夢想一般。小我執導的電影製造出一個人與人之間彼此分離的假象,而我們真正的導演「愛」,並不會製造假象,只會傳達真相,導演出我們與他人融為一體的影像。

實際上,心智身兼導演、製片、編劇、剪接師、演員、放映師、觀眾和影評人等角色。沒有任何限制的心智擁有隨時改變電影中所有內容的能力,心智有力量做出任何選擇。

心智的「小我」部分就像恐懼和罪惡感構成的布幕,阻絕了愛,而我們能學習引導自己的心智去拉開那塊布幕,讓一直存在的愛的光芒顯現,並且讓愛持續成為我們的實相。

本文出自
心態療癒經典:12天,轉化自我、走向愛

一本流傳了30年,仍不斷影響現代人的經典。
歐普拉說,本書對寬恕的解釋和練習,提升、改變了她的生命。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