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IU在個人 YouTube 頻道上有部名為「知恩眼裡的知恩」影片,邀請他的弟弟擔任採訪者,影片中她被問到:「非藝人的李知恩是怎樣的人?」她的回答出乎意料之外,這段訪談也被韓國對話專家、暢銷書作家金範俊(김범준)寫進新書《我喜歡說話漂亮的你》當中,究竟IU的哪項特質是良好溝通的基礎呢?

 

有個詞叫「麥口期」,意思是,在麥子將熟未熟之際還有一個難過的關,此時舊糧已經快吃完,麥子卻還未成熟,是農村糧食問題最為嚴重的時候。我在電視上看過一位老奶奶在採訪中這樣說過:

記者:韓戰時期過得很辛苦吧?

奶奶:當然啊,我經歷了好幾次生死關頭呢。

記者:爺爺先走了,您這樣撫養孩子很辛苦吧?

奶奶:抱怨有什麼用?都是我的命啊。

記者:到目前為止,你遇過最辛苦的狀況是什麼?

奶奶:世上最痛苦的事嗎?餓肚子,沒有什麼事比肚子餓更痛苦,所以我才要更努力地活著。 

奶奶口中的麥口期我並沒有親身經歷過,所以無法確切了解她的痛苦,但聽到奶奶說飢餓是最痛苦的事,我深有同感。靠一年間收穫的糧食,撐到隔年麥子成熟,如此辛苦的麥口期,是祖先們經歷過最匱乏的時期。

奶奶認為匱乏就是痛苦,但正如奶奶最後說的那句話,如果能夠理解匱乏,它便能提示我們該如何親近這個世界。意思就是,匱乏能成為我們親近他人的自謙技術,為了能夠利用這項技術,我們必須先對匱乏一詞有正面的理解。

 

 

匱乏是什麼?匱乏代表需要補充沒有的東西,更正面地理解的話,也可說是渴望獲得新事物。如果沒有匱乏,也就不會有滿足感,如果一直處於被滿足的狀態,那就是超載了。因此,匱乏並不丟臉,有問題的只是想要隱藏自身不足的自己而已。

如果知道自己缺少什麼,那就不需要隱瞞。而且你知道嗎?告訴他人自己哪裡不足,我們就能以謙虛的態度親近他人。當然,我們要正確區分謙虛與卑躬屈膝,但如果我們能將自身的不足轉化為謙虛的態度,學習親近他人的對話技巧,適當地使用,這也許會有助於我們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意料之外的是,我們身邊有很多人懂得如何將自身的不足轉化為成長的契機,並利用這點來拉近與他人的距離。韓國有些最頂尖的藝術家就大方地展示自己的不足,並表示這些不足有助於自我成長。

我看過歌手楊姬銀與主持人柳熙烈的一段對話,柳熙烈對楊姬銀說:「妳跟二十年前那種尖銳感覺已經不一樣了,現在好像是在包容我。」楊姬銀這麼回答:「有些失敗不是我能控制的,人生給了我這些考驗,不足是最強的推進力。」雖然楊姬銀是公認的大歌手,但人生中肯定有時也會感到匱乏與不足,她說這是「推進力的來源」,能如此大方說出來,真的很棒。

歌手IU也說過類似的話,她在個人 YouTube 頻道上有部影片,標題是「知恩眼裡的知恩」,影片中,她被問到:「非藝人的李知恩是怎樣的人?」她謙虛地表示:「撇開『IU』這個身分,只看其他的部分的話,若自問:除了工作外,我還有什麼擅長的事?還真的沒有。我的人生經驗不多,簡單明瞭地說,我就是個各方面都很不足的人。」

 

이지금 [IU Official]截圖,來源

 

當被問到「妳認為自己最欠缺的部分是什麼」時,IU回答:「除了工作以外的所有方面都感到不足。」我們認為IU擁有了一切,她卻自認有所不足,看得出來,她為了表現更好而決心將自身的不足當作原動力,我覺得她真的很棒。

沒錯,如果我們有所不足,可以用大方的態度來彌補,沒必要因他人的言語而受傷,也沒理由讓自己痛苦。當反省、謙虛與匱乏連在一起,往正面的方向前進,世上的一切都會成為我們的良藥,成為朝他人再靠近一步的力量。那如果我們責怪別人呢?這些心態最終都將一一成為自我傷害的凶器。

 

 

有點難理解嗎?如果你還是覺得「大方面對自身不足」的概念很模糊的話,可以參考以下三組回應:

#1

「對,我就是不夠好,還能怎樣?」

「我知道我還不夠好,請不吝給予指教。」

#2

「我說話本來就比較粗魯。」

「如果我太粗魯的話,請一定要告訴我,我想改改自己的語氣。」

#3

「我是好不容易才進公司,而他本來就是很有能力的人。」

「他很會寫報告。我嗎?我的實戰經驗應該強上百倍吧。」

這三種情況中,你能感覺出哪些話是大方面對自身不足且謙虛的嗎?還有一點要注意,對於不假思索就脫口說出他人缺陷的人,我們又該如何對待?先說結論,對於說話太過分的人、連對話基本禮儀都不懂的人,我們要理直氣壯地表達不舒服,這點很重要,我們應該跟對方說「不要這樣」。

保護自己是件美好的事,我們應該承認自身的不足,把它當作成長的契機,不過,若有人想利用我們的弱點,就應該跟對方說「不要這樣」,這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我們的心靈。

 

※本文摘錄自金範俊(김범준)《我喜歡說話漂亮的你》,2023.04.01上市,全台書店熱銷中。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