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為本書撰寫導讀的此時,「腦科學」界極為重要的新藥試驗正面臨空前慘烈的挫敗。面對「失智症」這樣的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還沒有真正能治癒翻轉的方法,二個被醫界寄予厚望的大型研究,以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臨床試驗為目的,正式宣告失敗,也連帶使得相關的研發公司市值暴跌。從這個現況,我們可以了解,大腦的損傷以及退化,仍是臨床治療上極大的挑戰,也如大家聞風喪膽的「癌症」一般,到目前為止仍有很大的治療難度。

也因此,我決定好好活到死:一位腦科學家對抗大腦病變的奇蹟之旅》的內容更顯可貴,因為它是一本由腦神經科學家親述的腦瘤抗癌日記。轉移性腦瘤使麗普斯卡博士在生命歷程中,陸續出現如思覺失調(俗稱精神分裂症)、失智症和雙相情緒障礙(俗稱躁鬱症)等等疾病的症狀。

你能想像一位曾是美國精神衛生研究院的大腦專家,連回家的路都認不得,打開手機不知道該怎麼使用APP,對身邊的人疑神疑鬼、產生被害的妄想、情緒暴躁低落、視野缺損看不見自己的手嗎?

從書中鉅細靡遺的描述,我們能如親身經歷般感受這些罹病的細節,還能深刻了解她與家人之間的互動。高張的情緒潛伏在她的家庭中,他們是如何在一觸即發的緊張關係中磨合?她如何從一次次的失望和恐懼中找到出路?而這段艱辛的失控歷程,終究迎來了大腦重返清醒的時光,麗普斯卡博士才能如撰寫回憶錄般,透過本書,讓我們有機會一起參與這段用真實人生譜寫出的奇幻旅程!


一起體會大腦失靈的感覺

如果很難想像大腦神經系統受損是怎麼樣的感覺,試著想想,你曾經戴著耳機聽音樂嗎?你可能會異常大聲地說話,然後被旁人側目。這是因為我們的對外感知被障蔽了,聽不太到周圍的聲音,耳中卻清楚聽見只有自己聽得見的音樂。這就像我們的大腦生了病,你所感知的世界會跟大家不同,產生認知錯亂:或許你會看見或聽見什麼,但那是「幻覺」;你會察覺有人處心積慮想害你,但那是「妄想」;你會想不起來自己兒女的名字、認不得明明熟悉的臉龐,那是「失憶」。

這樣的情況不只會出現在疾病中。譬如「酒醉」後失控、失態的肇事新聞層出不窮,平常彬彬有禮的人,酒後卻會痛毆親人,甚至執意酒駕,這也是因為酒精會使得我們大腦的「額葉」功能失調。就像麗普斯卡博士在書中描述自己的失控行為一般,腦瘤擴散至她的大腦額葉區域,因此使得這個腦區平時負責的功能無法順利作用,諸如協助我們解決問題、推理等等。

「額葉」這個腦區就像我們的「大腦偵探」,幫助我們統合注意力、記憶、動作以及情感的行為表現;它也像行為的「煞車系統」,會讓我們適當地抑制衝動,思考做這件事、說這句話會帶來的後果。這也是為什麼幾杯黃湯下肚,我們的大腦額葉失靈,便會無法幫助我們踩煞車,進而失去「同理」的能力,但往往帶來的就是許多失序行為。這也是麗普斯卡博士在罹病的歷程中會出現各種暴躁、苛薄和冷漠行為的原因了。


 (《我想念我自己》作者莉莎.潔諾娃,也推薦閱讀《我決定好好活到死,她跟讀者說

這本令人著迷、一頁翻過一頁的大腦失控日記,彷彿是英國神經名醫奧立佛.薩克斯歷經了《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的狀態。我們的大腦脆弱卻也富有韌性,芭芭拉.麗普斯卡的精彩故事闡述許多有關大腦的祕密,而她痛苦的旅程和驚人的復原成果更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面對腦神經相關疾病的汙名

麗普斯卡博士的故事中,還能看見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就是社會普遍對許多疾病的汙名化,譬如情緒疾患、疼痛或是失眠。就如頭痛雖然痛在腦中,但通常從外表看不出異狀。麗普斯卡博士在書中形容她失態的舉止:「我的外貌沒變,但心智卻慢慢走樣。」這樣的病程,便會使得很多功能性失調的疾病被忽略,甚至被誤會。

好幾次個案在我的診間潸然淚下,原因都是同一個,就是他的疼痛、情緒問題、失眠無法被他人諒解,時常經歷被誤解的難堪:「這應該是想要引起注意的手段吧?」「你是不是得憂鬱症了啊?有病就去吃藥!」「每天閒在家裡,哪來那麼多頭痛啊!」我的診間每天往返許多慢性頭痛、長期失眠、慢性疲勞症候群、嚴重經前症候群的個案,但我看著他們深受疾病折磨,知道真正能擊倒他們的,通常都不是症狀本身,而是旁人不經意說出一句不尊重的話。

就如麗普斯卡博士在書中描述,即便她已是一位大腦疾病專家,當自己親身罹病時,某天到醫院做腦部影像檢查,心裡對未知的恐懼和不安已然吞噬了她,將她的氣力消磨殆盡。不難想像,一般人在罹患腦神經疾病時,會有多麼無助跟恐慌。

看到這裡,或許你會問:那我們該怎麼幫助深陷大腦神經疾患的人呢?以我在神經科臨床工作多年的經驗,由於這些疾病多半都必須歷經長期規律的調理和治療,但其實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多一點的「理解」,理解經歷漫長抗戰的每一天,他們都在努力讓自己可以活得更好。「尊重」如麗普斯卡博士這樣的鬥士,就是你可以給他們的最大力量!

健忘失神的迷霧大腦

麗普斯卡博士描述罹病時,有許多對她的工作和生活影響甚大的症狀,包括專注力渙散、健忘、思考遲鈍、倦怠等等症狀。這些都是大腦神經系統失調時很常見的症狀,包括許多憂鬱、焦慮、慢性疼痛、失眠的患者,都深受這些症狀所苦。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大腦三原力」--好的專注力、記憶力和思考理解力受到影響時,會開始出現的腦霧現象(Brain Fog)。

很多人會把健忘、失神,當成一種常見的「文明病」。覺得自己只要可以撐、可以忍就好,卻忽略了「大腦」才是我們身體最重要的靈魂系統,掌管了我們的意識、思考、情緒、生命徵象、內分泌、日夜節律、疼痛、平衡和各種重要的感知。只有我們能真正好好自我覺知,省視自己的功能表現狀態,才能靜下來感知,自己的大腦是否真的健康無虞?還是腦霧已經悄悄籠罩你!


具體提升大腦功能的建議

●睡個好覺:充足和深層的睡眠,有助於腦細胞的休息和自我修復。良好的睡眠能「鞏固記憶」,促進大腦的可塑性,同時增加大腦清除廢物的能力。

儲存「腦本」:保持、培養自己的好奇心,不害怕學習新的事物,培養多維度的生活,可以讓大腦持續「保鮮」!

●吃得好,保持「腦-腸」連結的健康:少吃加工品和甜食,多吃食物原形和多喝水!抗氧化的「地中海飲食」已獲證實能預防老化和失智,多吃深綠色蔬菜和水果,食用富含omega-3的植物油如橄欖油,和每天一小把的堅果。

●讓身體動起來:維持運動和戶外活動的習慣,不但能強化腦部、血管、肌肉骨骼的機能,更能使情緒保持愉悅平穩,像是每天快走15至30分鐘以上,騎單車和游泳也很好。

●遠離疼痛和發炎:身體慢性的發炎、疼痛,會使我們的大腦也開始產生「神經性發炎」。疼痛不能忍耐,它是身體和你溝通的語言!

●避免憂鬱和寂寞情緒:離群索居的人,罹患失智、高血壓、心臟病和憂鬱症的風險,確實比一般人高。為了保護大腦,打起精神、樂觀正向的生活是必須的。

●保護「腦-心」連結:心臟病會造成大腦的損傷。我們不但要治療心臟疾病,還要確保有顆快樂和開闊的心。控制血壓和血糖、避免肥胖,藉此可以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也能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

麗普斯卡博士回想罹病過程時曾說:「我面對的疾病就像特別強勁、難搞的對手,要擊敗它除了需要最新的醫療科技,還需要鋼鐵般的意志以及身心。」

預防大腦退化是一輩子的幸福關鍵,專注、記憶和思考這大腦三原力的保健和提升,必須從此刻開始做起。腦神經系統的可塑性是確實存在的,唯獨我們是不是真的願意用對的方法,去活化和啟動它潛在的可能性,並且認知我們的大腦有多需要我們!

用更多對「腦科學」的理解,將這份恐懼扭轉為更正面的預防力量!擁有正確的動機和腦知識,大腦才能運作得宜,並且為我們貢獻更多!


我決定好好活到死:一位腦科學家對抗大腦病變的奇蹟之旅》


★出版人週刊春季10大傳記
★蘋果電子書閱讀軟體iBook春季最受期待作品
★美國女性新聞網站《Bustle》票選10本非讀不可的精神疾病書籍
★《我想念我自己》《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大腦簡史》作者一致推薦


讓歷劫歸來的我,告訴你這段故事.......」

神經科學博士芭芭拉.麗普斯卡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