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返鄉就業」,這個不斷被提起的口號,一直是政府用來振興地方、再造農村的計畫方案,甚至冀望大都會的漂流青年返回地方定居,能讓一線都市的房價得到舒緩。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有推出各項補助、獎勵方案,但追根究底的問題,返鄉依然低薪資、工作機會不多。有理想回鄉務農的青年,則要面對政府一手鼓勵返鄉圓夢,另一手軟土深掘,徵收土地開發,要種還沒田的困境。更不用說雙北的房價炒到頂後,現在其他城市、鄉鎮也走向惡漲的趨勢......
「青年返鄉」是整個世界過度全球化後,近年積極反思的趨勢。在地青年為地方創造新的經濟,也活化地方文化,同時可以發揮對整個市場或國家的影響力,這才是青年返鄉最大的力量。台北市長柯P就看到了這股「在地青年時代來臨」的趨勢。北市府顧問洪智坤說,台北市持股的農產運銷公司,過往官派的董事多為酬庸性質的政治人物(例如漁產公司董事邱毅),而柯P團隊認為,應該尋找在地的農村青年,真正理解、關心產地的現況,借重在地青年的專業與行動力,方能讓台北大都會和農林漁牧的原產地縣市有效串聯,於是找上「248農學市集」召集人,長年為農民發聲的楊儒門出任農產公司董事一職。他們的目標是要找到更多的在地青年一起合作,將改變的力量一點一滴累積起來。
而在經濟發展持續疲軟的義大利,地方經濟的健全發展正是支撐義大利經濟的棟樑。
讓我們參考義大利如何創造讓年輕人「回鄉」的理由,地方政府保障青年的發展性,創造在地的品牌。
他們想說「與其走向世界,不如在原地呼喚世界!」
請看金蘭都教授在《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未來》所做得深入報導,工作新趨勢隱然成形,未來有無限可能
各國年輕人善用在地資源,放眼世界,專注小處,做到最好。
◎在地青年時代來臨
Locavore(在地生產、在地銷售之意)是2007年牛津字典選出的年度風雲字,由「在地」(Loca)和「吃」的拉丁文(vore)組合而成,指的是購買在地生產或種植的當令食物。在地生產、在地銷售的優點是運送時程短,產品新鮮,價格低廉,也能減少廢氣排放和能源消耗,也是地域經濟復甦的動力。
我們從「在地生產、在地銷售」運動中觀察到,人們近年對於「在地」這個詞,也就是對自己所屬地域的關心程度逐漸攀升,不滿既存的過度全球化現象,高舉「最在地,就是最全球」的旗幟。這種地域導向的思考模式也適用於工作職場,不拘泥於大都市,選擇回到故鄉或居住條件良好的地區,發展自己事業的年輕人,我們稱之為「在地青年」。這些人在創造工作機會的同時,也促進地區經濟活化,是一股備受關注的力量,從個人生活和工作調和的層面來看,也是相當有力的提案與對策。
案例/振興地方的文藝復興運動──義大利皮革工藝學院
若全球經濟使得工作機會減少,相反地,地方經濟是否可以提供工作機會?這就是創造工作機會的「地方經濟論」。若要觀察地方經濟的活躍程度,義大利可說是最標準的範例,雖然國家深陷經濟危機,但是地方經濟的健全發展卻成為義大利經濟不至於嚴重衰退的支柱。
◎一針一線,延續大師精神的皮革工坊
佛羅倫斯是但丁、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伽利略、波提切利等無數大師巨匠們誕生或留下足跡的地方,充滿中世紀的浪漫風情,因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遺產,無法推動製造業招商或進行大規模的城市開發,因此主要工作機會為觀光和服務業。最近全世界經濟不景氣,觀光客人數銳減,居民為此十分煩惱,但是在艱困的環境裡,仍然有一個地方的事業蓬勃發展,甚至以驚人速度成長,還創造許多工作機會,它就是歷史悠久的佛倫羅斯皮革工藝學院,專門教導皮革工藝的製作技術,同時也是生產和販賣皮包、首飾、衣服、生活用品等各式各樣皮製品的工坊。
皮革工藝學院位於通往佛羅倫斯城的聖十字教堂中,雖然不如米蘭大教堂雄偉,建築物仍給人典雅的感覺。走廊一隅,有一群年輕人在老舊的作業檯前默默縫製皮革,完整保留三百年前使用的裁縫技法。為了學習這項技術,需要進行數年的學徒訓練,二十八歲的年輕人佛朗西斯科在這裡學習了十年的傳統技術,不久前才晉升為工匠。
「我是佛羅倫斯人,在這個藝術之都長大,自然而然走向這個領域,我也是教師中較為年輕的工匠。」
佛朗西斯科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十分自豪。若以他們現在的實力,大可選擇以製作皮包聞名的大品牌,怎麼會屈就於黑暗狹窄的教堂工坊呢?佛朗西斯科明快地回答:
「大公司終究是企業財團,不是工匠創作的工坊,只是製作物品的工廠。企業需要大量生產,大多交由機器處理,一天可以製作一百個以上的同款式皮包,但是在工坊裡一天最多只能做出兩、三個。因為全部都是手工製作,每一個皮包都不同。我們用三種東西代替機器:運用我們的頭腦,竭盡我們的心力,親手製作所有的物品。我們每天都不一樣,每日每夜、每分每秒都有所不同。這就是工坊的魅力。」
正是因為這裡的皮包以頭腦、心,以及雙手製作,皮革工坊在不景氣中銷售量卻能急速增加,即使價格不斐,但是因為只有在這裡才能買到「限定版皮包」,人氣非常旺,也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許久之前,前人不斷鑽研、磨練技術,留給後代良好的聲譽,而後人懂得古老事物的價值所在,並且願意繼承美好的傳統,尊重歷史和敬重工匠文化,因此展現出無比的自信,也贏得了尊敬。
「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看到全世界的年輕人來到這裡學習,我感到很滿足,特別是有很多從東方國家來的年輕人,想要學習我們的技藝。工坊是隨時開放的,無論是誰,只要有學習的熱情,我們都會接受。為了這些來自全球各地年輕人的未來,讓他們學得一技之長,我們一定會將自己的一切傾囊相授。」
如他所言,在皮革工藝學院中,亞洲學生的人數明顯增加,他們也在角落裡一針一線縫製皮革,為了成為專業工匠而勤奮努力地學習。
「最近,最樂觀的現象是許多東方年輕人注意到我們的工坊,他們來到這裡學習燙金的方法,利用皮革製作藝術品的技術,以及完成自己喜愛物品的技能。除此之外,他們日後可以運用在這裡學習的技術開創事業。我們隨時準備迎接這樣的年輕人,無論何時,我們都會在這裡。」
這裡沒有工匠特有的傲慢和封閉性,只有對外國人的寬容和包容,這家皮革工坊立足之地雖小,卻放眼全世界。
◎與其走向世界,不如在原地呼喚世界!
這所由皮革工藝學院協助成立的職業學校,其歷史和曾經是一片廢墟的佛羅倫斯一同開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前,天主教方濟會的修士們為了讓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孤兒具備自立的能力,將一幢已經被遺忘百餘年的十九世紀中期建築物,改建成為職業學校。當時佛羅倫斯以皮革加工聞名,修士們相信皮革加工技術能為這些孤兒帶來工作機會,日後,這間學校培育了無數皮革工匠,直到現在仍延續其優良傳統。
這家皮革工藝學院最大的特徵是實施學徒教育,並且直接僱用,也會積極輔導學生就業。為什麼即使學校要負擔龐大費用,仍然長期努力教育學生呢?學校代表蘿拉.高利對於學校和學生感到非常自豪。
「我是活在這個時代的世界公民,但是我認為各地的傳統文化都應該被保存。在義大利,皮革加工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要維護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培養年輕人,教導他們具備認識皮革的眼光,在購買昂貴的名牌包時,要能看出在品牌背後的真正價值。如果能夠訓練出察覺品質優劣和工匠手藝的眼光,那麼不論在哪裡都能守護傳統,並發展屬於自己的事業。」
小小的學校能被稱為「工廠」,還能挽救衰頹的城市,他們花費相當多時間和心力培養年輕人成為工匠,如果這些人離開到外地,對在地經濟不會造成傷害嗎?她以堅定的語氣回答:
「不會的,這些學生將我們的名字告訴了全世界,這樣還不夠嗎?即使沒有走向世界,也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在世界上創造在地獨有的特色,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在地力量,也是真正的全球化吧!」
更多的案例在《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未來》
各國年輕人善用在地資源,放眼世界,專注小處,做到最好:
◆如何創造青年回鄉的理由?以文化振興地方,以政策保障年輕人的發展性。
◆最醒目的商標是「人」!經典名車設計師打造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商標。
◆在學校提早練功?史丹佛大學和德國技職教育 把機會留給未雨綢繆的年輕人。
◆與大公司背道而馳,德國「隱形冠軍」只做自己,在經濟不景氣中獨領風騷。
◆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樂於成為「棕領階級」?創造白領階級新藍海。
◆是朋友,也是鄰居,波特蘭的「在地製造」和農夫市場打敗大型連鎖店。
◆荷蘭工會和政府聯手救援青年失業,讓正職和兼職共生,工作和生活得以平衡發展
◆輕鬆工作照樣薪水豐厚,萊雅、Google讓工作充滿「驚嘆號」!
◆不只讓自己賺錢,也讓別人幸福,如何用小錢微型創業?
◆不要以金錢為目的,文化移民結合在地資源,創造更多小確幸。
◆有風險就有機會,跨國界人才正夯,優衣庫全球員工與日本總公司同薪!
本文出自金蘭都教授著作
《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未來:歐美亞10國工作趨勢觀察報告》Future:My Job
金蘭都教授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