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flickr John Benson, CC license)
曾任孫正義的秘書長,三木雄信跟一般非外商的上班族一樣,生活跟英文完全無緣。英文能力如此平凡的他,因為進到孫正義的社長室工作,開始需要大量的英文聽說能力,在工作忙碌之下,他還是能靠短短一年的學習,培養出不需透過口譯人員跟外國人溝通的英語能力。
怎麼辦到的?這是三木雄信最簡單的方法。
英文還不到頂尖程度,久久才會跟外國人開一次會時,三木雄信有一套
「拚一個晚上」也能熬過來! 撐過明天英文工作的七個技術
工作術01 在英文交涉、簡報時,請務必準備「小抄」
工作術02 會用到的專有名詞,先整理成一張A4紙
工作術03 劈頭就清楚說出你最想說的話
工作術04 充分活用白板。特別小心數字!
工作術05 不靠口譯人員。用自己的方式說英文,說得爛也沒關係
工作術06 以事前準備和開放式問題,輕鬆克服難度最高的「閒聊」
工作術07 關於自我介紹的兩個祕訣
在此先透露其中救急奧妙的三招!出自《工作忙又沒海外經驗,只花1年就練好英文》
工作術02 會用到的專有名詞, 先整理成一張A4紙
有一種事前做好就能派上用場的單子。 那就是「專有名詞單」。
在商場上溝通時,一定要知道該業界的專有名詞。我說「不需要學單字」,指的是一般的單字,但專有名詞如果不特別準備,就沒辦法對付了。因此,我和外國人開會的時候,也會將預測可能會用到的專有名詞,寫在一張A4的紙上。
即使是一般字典上沒有的專有名詞,只要買本專業書籍,或是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就能獲得非常多的必要資訊。舉例來說,只要使用線上字典導覽網,或是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就能查到相當專業的用語,十分方便。輸入想查的字彙,再用滑鼠點一下,就能從一次搜遍商業、電腦、保健、學術等各種領域,並以英文對照出來提供檢索。我擔任軟體銀行的品質管理部長時,買了一本彙集英文品質管理相關專有名詞的書,我都會從這裡找出要用的單字。
「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高溫保存測試/測試攝氏溫度一百五十度下放置一千小時的耐熱性」—就像這樣,依照「英文/中文/意義」,簡單整理在紙上。 這可說是編輯一本自己專用的迷你字典。
雖然我都只在開會之前拚一個晚上製作單子,可是不把這些單字記起來,就沒辦法熬過隔天的會議,所以不管願不願意,腦袋都會背下來。 在重複這樣的過程之間,我的字彙量便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不靠單子也能用的單字越來越多,事前準備就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了。
模擬示範:(以A4方格筆記為例)
明天要跟Caine車廠開會,平常沒研究車子,從萬用英文辭典中把車子有關的專有名詞記錄下來,三欄分別寫下Car/Motor/Bike的名詞,會議當場提到某些術語,例如carburetor(化油器)至少有印象是在講什麼東西。
工作術 03劈頭就清楚說出 你最想說的話
交涉、會議、簡報……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得說英文,各位讀者就一定要注意一件事。 那就是「劈頭就說出你最想說的話」。
英文的口語能力還不夠強,所以話拖越長,就越容易陷入語無倫次的泥沼。對英文能力還沒有自信的人,就更必須思考「該如何用最簡短的話告訴對方」。
這樣的話,就先決定「我今天只要能說出這件事就好了」,然後一開口就先說那件事即可。我在第四章提到「養成平時也從結論開始說的習慣」,說英文時更要徹底實踐這一點。
關於引導出來結論的背景和根據,只要因應需求,之後再補充說明就行了。 如果是跟我前面舉出的台灣工廠交涉,就要一開始就先清楚說:「我提議派遣品質管理團隊到貴公司的工廠去。」只要這麼說,至少對方會了解我們的問題意識。
他們應該會察覺:「看來我們工廠製造的產品有問題,這個人想要解決問題。」 相反的,如果曖昧地從「最近貴公司的工廠有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開始說,話題就會不斷被支開,恐怕很難靠自己控制對話。這麼一來,無法光靠自己的英文能力應付的內容,當然也會增加。對於還沒學會「派得上用場的英文」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情形吧。 正因如此,從結論開始把話說死,掌握議論的主導權,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讓接下來的對話都在限定範圍內,議論也不會跑到意料外的方向。以結果來說,就能將我們需要說的英文壓低到最小限度。
學到相當英文程度之後,大家要從前言開始說也沒關係,但我想大半的人應該都沒有這樣的餘力。正因為自己的英文還不溜,我們更該徹底實踐「從結論開始簡潔地說」。
工作術 04充分活用白板。 特別小心數字!
使用商用英文會話進行交涉或會議時,必須頻繁地跟對方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 因為,如果在聽錯或會錯意的情況下繼續談下去,就有在之後發生極大問題或錯誤的危險性。而在確認的時候,我建議大家活用白板。
即便口頭上反問:「你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如果又聽錯對方的回答,或是對方用更複雜的英文回你話,你只會越來越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因此,請大家利用簡單的圖表或插畫表達「你剛才說的話,我是這樣理解的」,用「What you're saying is that~?」(你說的是這個意思嗎?)來跟對方確認。
圖表或插畫跟英文能力沒有關係,所以大家應該畫得出來。
假使是根據成立新公司,而討論新公司和舊公司的關係,大家可以畫出兩個四方形,一個寫「old」,一個寫「new」,這樣大家就知道是「舊公司和新公司」了。接下來只要用箭頭等符號來表示兩者之間的關係,詢問「是這個意思嗎?」即可。
白板的好處,就是可以輕易擦掉重寫。當會議持續進行,討論內容越來越深入,白板上也會不斷反映這些內容。孫社長也常常利用白板圖示討論的內容,和當場的人們共享。他知道口頭溝通很難完全理解彼此的意思,所以在不容出錯的事情上,都會請對方用眼睛確認。 順便告訴大家,孫社長的作風就是不管是英文還是日文,在開會、集體研討的時候,一定會徹底活用白板。
任職於軟體銀行社長室的時代,當孫社長要在成立新服務或收購企業時做簡報的時候,大多都是由我製作簡報資料或演講稿。這些時候,孫社長也都是先從面對白板,畫圖對我說明「我想成立這樣的事業」開始的。
足以致命的「數字」容易搞錯,一定要寫出來確認
尤其是關於數字的內容,我強烈推薦大家寫在白板上逐一確認。 就算英文能力有相當程度,將數字換算成英文還是很困難,數字越大,就越容易混亂。 我們日常的數字單位會在每隔四位數時,將單位變換成「萬」「億」「兆」;英文則是在每隔三位數時,將單位變換成「thousand(千)」「million(百萬)」「billion(十億)」。
因此,要把聽到的英文數字迅速轉換成日常習用的單位,是非常複雜、令人頭痛的。 正因為容易搞錯,大家絕對要寫在白板上,跟對方確認。此時別忘了一定要寫下單位。 當對方說要「出資一百萬」時,單位是美金還是台幣?價值可是完全不同。
如果是我的話,一定會在白板上寫「1 million US$」,然後確認:「出資額是這個數字嗎?」商場上出現的數字,很多都是關乎金錢、成本的重點,要是搞錯了,就會造成致命的錯誤。這是絕對不容許出錯的場合,因此直到現在,只要談到數字,我都還是會徹底實踐把數字寫下來確認的作業。
另外,不擅長數字的人可以在事前準備的英文交涉單或場合句型單上,先把重要的數字寫下來。因業界不同,有時候還會出現「特殊單位」,所以必須先查出來。 在交涉或會議的最後,最好把當天同意的事項條列出來,和對方共享。如果內容有錯,對方就會幫忙訂正,這樣就不會把錯誤帶到下一個階段了。不讓英文溝通發生問題的訣竅就是「小心謹慎」。
本文出自孫正義秘書長──三木雄信(Miki Takeno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