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2900179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出版日 2020-04-01
定價 $320
優惠價 79折 $253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內容簡介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可若發現每一次行動都在利滾利,
每一次自律都帶來更多自由,
每一個持續都使夢想更閃耀接近,

你,真的做不到嗎?

本書帶你打敗半途而廢,告別低效人生,
用行動複利,成就更滿意的自己!

雷浩斯、Ms.Selena、劉軒、李尚龍、成甲、王瀟、劉媛媛  行動推薦
當當網新書暢銷榜No. 1,讀者有口皆碑,★★★★★強推

行動複利,這樣累積:

新鮮感的10天:先行動,再思考
修正「這道理我都懂」的認知偏差,每天鎖定1小時堅持行動,就容易將一件事情持續做10天。

平穩度過100天:快速進入一個新領域
解決興趣消減的問題,正確認識時間管理,鞏固已有的成果。

小有所成的1000天:跨越競爭的壁壘
思考什麼才是牢固的競爭壁壘、你的能力邊界在哪裡。

展望未來的10000天:避免自我膨脹,持續做對的事
在財富、地位、榮譽等一切你曾經極度渴望的事物盡在囊中的這個階段,
請思考:這些光鮮事物的背後,到底什麼更重要?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情,別人可以持續下去,我卻不能?
為什麼我總是放棄,哪怕我明明知道堅持很重要?
如果你想學習真正「做好一件事」,本書將是最實際的行動指南。

【有志一同強推】

◎《行動複利》是一本很有啟發的書,和S老師做的事情一樣,推薦一讀。——李尚龍/《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暢銷書作家

◎我很佩服能聚焦的人。Scalers就是一個聚焦於「如何堅持」這個問題上的專家。他身體力行持續行動的理念,所有想要感受行動力量的朋友,都應閱讀這本書。──成甲/《好好學習》暢銷書作者

◎很多人抱怨「懂得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一生」,只有少數人掌握了把想法付諸行動的祕密,Scalers在這本書中分享了他的想法,值得每一個職場人認真閱讀。──劉軒/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

◎《行動複利》帶來的蛻變是每一天累積沉澱的結果,從第一個100天到下一個100天,我們終將走到我們創造的自己面前。——王瀟/趁早創始人

◎如何將想法變成現實,持續行動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又應如何化解,本書將告訴你答案。——雷文濤/有書創始人

◎Scalers本人就是持續學習和行動的例證,他會透過刻意學習去解決問題,他也會透過持續行動去成就自己。在我看來,掌握這種能力的人,是少數人。他就是少數人。──劉媛媛/《超級演說家》總冠軍

作者簡介
Scalers

持續行動者,暢銷書《刻意學習》作者,個人認知升級專家,畢業於清華大學。
提出「n階持續行動」概念,創立持續行動訓練社群「ScalersTalk成長會」,擅長透過社群設計,刺激個體突破成長困境。
透過1000天的持續行動,Scalers在IT工作之外學習口譯,並建立了「從英語初階到同步翻譯」社群訓練體系,並堅持寫作輸出,曾獲「2017年度影響力新銳作家」「2018年影響力作家」等獎項。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2900179
ISBN:9789861755519
320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
看更多

電子書

電子書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Pubu、Hyread、my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博客來 熱銷中

看更多

目錄

自序 持續行動,刻意學習

序章 持續行動是永恆的話題

持續開始,持續放棄

理解持續是怎麼一回事,你就不會害怕

人生各階段都能用到的行動指南

第一章  先行動,再思考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每天都有藉口阻止你前行

你和他的差別,在於腦力

只要能到達,哪怕走遠路

茅草燃得快,硬柴燒得久

第二章 如何快速進入新領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不在怎麼辦

改變是如何緩慢發生的

凡是能得到的,我都不屑一顧

如果生活值得過,就值得記錄

忙著找方法,哪有時間做事

時間管理不是買小本本

做正確的事情,結果也不一定對

第三章 競爭壁壘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好學生畢業後反而一事無成

占時間便宜的人最有競爭力

看不起,看不懂,看不到

做實在的事,讓更多的人知道你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能不能教別人

所有困擾你的問題,都沒有直接的解決方法

什麼成就了你,也就限制了你

第四章 保護大腦比保護錢包更重要

總有人做得比你好,總有人說過你說的話

穩賺不賠的賺錢方式

邪惡更容易複製

大腦比錢包更值錢

別讓公地悲劇上演

結語 持續行動,刻意學習,認知升級

看更多

【前言】
持續行動,刻意學習

我曾經是特別無法堅持的人。小時候,爸爸就教我做事不要「三分鐘熱度」。爸爸還送我一本他讀過的書,扉頁上手寫著:

「苟有恆,又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於一日曝十日寒。」

這是明朝學者胡居仁的話。爸爸怕我看不懂,很認真的向我解釋,告訴我做事情要持之以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過那時我還小,記不住。現在回想,這應該是我最早接觸的「持續行動」理念。

我一直認為,在個人成長方面要學習和實踐的理念,是歷經千年而保持穩定的。前人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告誡我們求學治學要以勤為先,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教導我們努力要趁早。這些道理絕不會因為進入了人工智慧時代而改變。如果做事不勤快,年輕時不努力,不管在哪個時代都很難有好的發展。

越是涉及成長的核心理念,越會歷經時間的考驗而留存下來。這不像手機應用軟體,若遇到版本更新,不升級還不能用。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智慧,也許在今天有著不同的表達形式,但是核心內涵不會褪色。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句話就道破學習和行動的辯證關係。「持續行動+刻意學習」,也只是在印證這個道理。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不斷發明新的表達方式、創造新名詞,其實只是在重新演繹前人的金玉良言。

既然如此,如果多研習前人傳下來的經驗,不就可以進步得更快嗎?但是,結果並非如此。我們並不愛聽這些老掉牙的東西,甚至斥之為陳腔濫調。我們總是想看新鮮的、跟隨時代發展的學習方法。我們經常認為最新的才是最好的,於是執著於尋找最新的認知、最新的成功案例。新花樣層出不窮,又讓我們因忙於應對各種情況而身心俱疲。此外,出於叛逆心理,我們也不願意承認在個人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問題,前人已經遇過並提供了解決方案。我們認為時代不一樣,所以對自己的關注遠大於對歷史、對前人的關注。每一個世代總會犯一些前人反覆告誡要避免的錯誤,哪怕已喊破嗓子,我們仍然前仆後繼的往同一個坑裡跳。

在個人成長方面,「經典」的力量強大到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千百年來,人類發展,科技進步,但是一千年在人類百萬年的進化史中太短暫。我們頂著一顆擁有百萬年進化史的大腦在現代社會行走,這時,經典的東西反而更有優勢。我們現在看到的前人作品,無不經歷時間的篩選才保存下來。如果你問我我的祖先是誰、生平如何,我可能回答不出來。我的祖先很有可能在古代社會只是一個普通人,除了在家譜上有名字,再也沒有其他紀錄,又或者根本不識字。而在那個時代,能識文認字的讀書人,才更有可能將思想和文字傳承下來。

如果能充分吸取前人的經驗,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當一個道理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如果只是隨便聽聽、隨意看看,所獲得的瞬間啟發很快就會遺忘。如果不用實際行動去體悟,那麼任何的被動輸入,都無法在成長過程中起到實質的作用。

對於持續行動的理解和領悟,也同樣如此。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和我說,做事情要持之以恆。我以為我知道了,卻做不到。直到開始持續行動,把一件事情堅持了夠長的時間,才真正從內心意識到持續有多麼重要。於是,我決定寫一本書來專門討論持續行動這件事。

可能你會想,不就是堅持嗎?兩個字的事情,有必要寫一本書嗎?如果你這樣想,就進一步證實了我的觀點:當看到一個道理時,我們會覺得它好簡單,不過如此,但回到生活中,卻發現自己還是老樣子,仍然不容易做好一件事。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如果聽了也不做,那我們仍然得吃虧。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早點聽信,早點意識到問題,早點實踐呢?我的成長經驗告訴我,持續行動是一種幫助我們快速上路的思考方式。看到一個道理時,即使我們覺得自己懂了,也不要急著下結論,先持續行動一陣子,看看結果如何。持續行動可以減少我們面對前人教誨時的自大與傲慢。我們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才會慢慢發現,很多道理說得真對,比預想的要深刻許多──在持續行動中獲得體會,比被動輸入的效果好太多了。

我們要透過持續行動去體悟和學習,否則說得再多都是徒勞。如果擁有持續行動的能力,又能吸收別人提供的知識,就真的很厲害了。一旦掌握這樣的「吸星大法」,你的前途無可限量。

小時候我沒有堅持完成過一件事情,爸爸給我的教誨,也沒入腦入心。過了十幾年,在經歷各種摸索和曲折,真正開始持續行動時,才發現原來那句發人深省的話早就寫在爸爸送我的一本書的扉頁上,只是從沒注意。等我真正注意到的時候,十幾年光陰已經流逝。我長大了,終於明白了,可爸爸也老了。

上個月爸爸搬家,他說:「你之前送給我的《刻意學習》找不到了,可能搬家弄丟了。你能不能再給我一本,我沒事的時候看看。記得在扉頁上寫幾個字。」我聽了鼻子一酸。

小時候,爸爸把自己讀過的書送我,扉頁上寫著對我的勉勵。長大以後,爸爸要我在我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刻意學習》寫幾個字送給他。於是我在扉頁上工工整整的寫下「持續行動,刻意學習」;這八個字,是我給自己的勉勵。

爸爸曾經給我一本《青年知識手冊》,而這本《行動複利》其實是持續行動者的手冊。兩本手冊,一前一後,在時空中相互呼應,既是傳承,也是持續行動的一種體現。

我希望這本書能對你有所啟發和觸動,也希望這些文字能在時間歲月裡留下印記。倘若在千百年後,這些文字還能被看到並被認同,也等於我對這個世界做出了一些微小的貢獻。

看更多

試閱

從真實的世界,長出自己的想法

十七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巴斯卡在《思想錄》中曾經說過:「人們通常對於自己發現的道理,比別人發現的更加深信不疑。」充分認識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必須從感官層面出發,在大腦裡紮根,就像樹幹發出新芽,是生命的勃發、是內在能量的爆發。

我們經常會用「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描述中國的地理特徵,然而對這個概念卻沒有太多感覺。這就是因為「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認知是來自外界的灌輸,只因為重複的次數多而被印刻在腦子裡,但是這並沒有真正成為認知體系的一部分,就像塑膠花一樣沒有生命。

當你真正有機會背起行囊,到中國走一走,體驗各地的風土人情時,就會發現原來那麼多地方有那麼多人都說著中國話,在同一社會制度下卻過著不同的生活。你的眼睛看到了極致的景色,耳朵聽到了各式的方言,嘴巴品嘗了酸甜苦辣的各種美食,雙腳踏過不同的土地。你觸摸每個到過的城市,甚至經歷了航班誤點之後在機場過夜的狼狽。忽然有一天,你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疊加在一起,統統湧上心頭,你不由得感慨:「這個國家真大啊。」這時,「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對你而言就不是乾癟的八個字,因為你的認知來自深刻的親身體驗,是你投入了時間和精力換來的。這些經歷就像種子一樣在腦海裡生根發芽,最終煥發生機。

二○一七年,在我的第一本著作《刻意學習》出版後,我跑了十一個城市舉辦課程,與各地讀者見面交流。在這過程中,更多人認識了我和我的書。除此之外,對我來說當時最大的收穫是,深刻地體會到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含義。

對我們的成長進步起到重要作用的認知,需要從頭腦裡「生長」出來。只有真正從頭腦生出來的想法,才算是自己的想法,才能成為自己的「第一反應」,才能變成自己的認知武裝,才能引導我們在世上更好的生活。就像武林高手一樣,他們並不需要隨時手握武器,即使面對突發情況,也能見招拆招,靈活應對。

你有哪些關於成長、關於自己的想法,是在真實世界長出來的呢?

要自由生長,不要被動灌輸

「生長出的想法」和知識服務產業「灌輸」的想法有本質上的不同。

在知識付費時代,知識服務業者想方設法優化和更新內容,企圖透過更好的表現手法,讓「罐裝」的知識在不費腦力的情況下被接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複雜的原理往往要簡化成一些案例和故事,深奧的概念必須以形象化的方式讓受眾吸收。為了在很短的時間內讓讀者留下印象,知識服務業者必須有一些明確甚至破格的結論。在這種模式下,你好像不用怎麼努力,只要隨便聽聽,甚至利用零碎時間流覽一下資訊,就能搞懂天下所有的道理,完美的升級認知。

這些內容到底能不能代表知識的真實面貌呢?能不能讓我們在腦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呢?宣傳廣告再美麗,上頭都會有一行小字──「一切以實物為準」。人們都說某個景點風景怡人,而你看到的是人山人海;據說當地人熱情好客,而你在攔車時偏偏遇到流氓司機;旅遊攻略推薦當地菜色實惠,結帳時飯店卻按「兩」計價……

我們生活的世界錯綜複雜、立體多面,不僅有美好,還有醜陋。

經常搭飛機出行的人,可能會遇到航班取消的情況。旅行就是在真實世界遊走,穿越光明與黑暗,而意外不可避免。如果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被過度修飾、干擾,和真實情況存有很大的差異,那麼按照錯誤的認知採取行動,只會碰得一鼻子灰。「持續開始—持續放棄」的迴旋怪圈,就是個人認知和真實情況不一致的一種表現。

生活中的挫折,其實是在給我們信號,要我們修正認知,與現實世界保持一致。只要生活沒有判你「極刑」,那就說明只要調整好狀態,我們還有機會扭轉局勢。從這個意義來看,我們要對過度精修的一切事物(既包括輕鬆搞定學習的課程,也包括社交網路上濃眉大眼、光彩照人的小姐姐)保持警惕。

當精修的事物帶給我們愉悅的體驗,輕鬆有趣的知識讓我們感覺大開眼界時,一定要留一個心眼問問自己:代價在哪裡?

你要樣品屋還是要毛胚屋?

你認為人們在買房的時候喜歡可以拉著行李就能入住的樣品屋,還是毛胚屋呢?

樣品屋的全部裝修工作已完成,很漂亮,置身其中,你立即會有種「這是我家」的感覺。精緻裝潢的房子表面光鮮,但是住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發現不少問題:門掉漆,櫃子有異味,牆壁脫落。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要你住得時間長,就能知道樣品屋的裝修到底好不好。有些建商會在裝修過程偷工減料,一些樣品屋看上去很美可以讓屋主省心,卻有可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發現問題需要時間,這就是享受精裝得付出的代價。

我們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指望靠收集金句來解決問題──看到金句時感覺良好,一句「我懂了」便照單全收,卻不考察這個想法的來龍去脈。精心炮製的罐裝知識,有沒有可能像偷工減料的樣品屋一樣埋下隱患呢?如果採用劣質材料裝修新房,那麼新房釋放出的超標甲醛等有害氣體,會對居住者、尤其是小孩造成嚴重的傷害。如果你全然不知,便得默默承受痛苦。

精裝過的觀點,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我們容易被一些討喜的觀點吸引。長期沉浸其中,有沒有可能被嚴重誤導,以至於無法認識真實的世界?

另外,我們現在經歷的「持續開始—持續放棄」迴旋怪圈,遭遇的生活苦難,有沒有可能來自一些精裝過的觀點的無意識影響?只不過長久置身其中,我們的嗅覺麻木了,全然沒有發現,正所謂「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帶著這些有偏差的認知生活,自然也要承擔後果。

回到樣品屋與毛胚屋的例子。目前市場上除了部分豪宅,絕大多數建商交付的都是毛胚屋,由屋主自行裝修。建商這樣做的好處一是細節可控,二是成本可控。屋主可以自己去建材市場購置材料,自己找工班施工,雖然可能買到價格偏高的裝修材料,但是偷工減料的空間更小。

而這也意味著,你買的房子要變成「施工現場」,但你能看到設計圖變成現實的過程。你必須根據房子的屋型和實際情況進行裝修,經歷漫長的施工後,你對每一個裝修細節都能如數家珍。

我們的大腦就像自己的房子。你是要偷工減料的樣品屋,還是自己動手且嚴格把關的家呢?如果你想住得踏實一些,就從施工現場開始。施工現場一點也不吸引人,但你可以看到從毛胚屋變成溫馨的家的每一步變化。

你想要自己的房子嗎?你想要自己設計的大腦嗎?

這本書解決的問題

為什麼一件事情,別人可以持續做下去,我卻不能?

為什麼我總是放棄,哪怕我明明知道堅持很重要?

在這本書裡,我拋棄方法與技巧的堆砌,嘗試用一種新的角度帶大家重新認識我們遇到的問題。在遇到個人成長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不可以放棄透過求助外界的方式尋找答案,而採取向內尋找的方式來獲得重要的啟發?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自己的腦袋裡播下行動的種子,給予其適當的生長環境,讓它生根發芽。我們應該讓想法在腦海裡生長出來,而不是直接往大腦灌輸想法。前者是活的靈魂,會讓我們的認知更有生命力;而後者就像在地面上潑綠油漆偽裝成草坪,只是為了應付。

為了讓想法生長出來,我們要做的不是揠苗助長,不是在大腦裡強行安插想法。你可以理解為,我們追求的是一種頓悟或者開竅。而為了實現,我們要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唯獨不能代替大腦直接頓悟和開竅。

為了讓種子發芽,我們需要有適宜的土壤、空氣、水分、光照,然後靜候佳音。我們可以直接從種子裡挑出芽嗎?我們可以手動幫助細胞分裂嗎?在大自然的生命演進過程中,我們目前沒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隨便按加快鍵。為了能讓想法在大腦中生長出來,我們需要做什麼事情呢?

在這本書,我會嘗試給出我的解決方案。而這套方案的核心思考就是:我們來做一次認知的模擬,一次思考的實驗。

我們就像遊戲的玩家,現在玩的是持續力養成的遊戲。如果我們要從零開始持續做一件事情,那麼在堅持不同的時間長度時,分別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在每個關卡,要注意什麼問題?

一件事情持續做一週,會有什麼原因讓我們想放棄?一件事情持續做三個月,我們要關注什麼要點?

一件事情持續做三年,我們會看到什麼不同的風景?

一件事情持續做三十年,我們的人生會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當你面對困難,深陷其中,百思不得其解時,不妨擴大你的視野,看看更大的、更真實的世界。一件事情如果不能持續,就會失去與它有關的所有可能,只留下曇花一現的回憶。而很多美好的事情,往往需要經過時間的淬煉和考驗。你看到的越多,體會的越多,行動的越多,就像給自己大腦準備適宜的土壤、空氣、水分和光照,請期待種子在腦海中生根發芽吧!

你無法做一件事情堅持到一週?那我先帶你看看,把一件事情持續做三年,會是什麼樣子。之後你會發現,堅持做一件事情到一週的困難根本算不了什麼。

你無法投入一件事情長達三個月?那我告訴你,如果一件事情要做三十年,會遇到什麼問題,然後你會意識到三個月與三十年相比,簡直就是滄海一粟。

在面對成長的問題時,我們需要用更大的格局來引領思考與認知。而有了這些引導你會發現,想法會慢慢跟以前不一樣。當你發現你對原來的事情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看法時,你所需要的改變已經悄悄來到了身邊。這些看法不是來自任何人的灌輸,而是來自你的所見所聞、行動實踐、盤點總結、所思所想。

在這本書裡,我會沿著時間的維度,和大家進行一次認知升級探索。我會結合自己持續行動的經歷與對持續行動的理解,梳理我的想法,整理我的思考結果。你會看到我的想法是如何生長出來的。如果你能跟上我的思路並採取行動,那麼你也會產生不同的新想法。而這些新的、渾然天成的想法,才是我們打開通往美好明日之門的鑰匙。

這本書可以成為你的持續行動指南。當你從持續行動的一個階段過渡到下一階段的時候,請記得把這本書打開──它就像一座城市的旅遊攻略,會告訴你要注意什麼問題,哪裡有好吃的,哪裡可以遇到有趣的人。

準備好了嗎?持續力的認知升級之旅現在開始。

如何使用這本書

這本書可以作為持續行動者的行動指南,陪伴我們從想到,到做到。我按照不同的持續行動時間長度──十天、一百天、一千天和一萬天,將本書劃分成不同章節。每章重點討論在每個持續行動階段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行動原則。

世上只有兩種人,持續行動的人和不持續行動的人。持續行動的人往往很相似,至少都是「持續」的;而不持續行動的人,各有各的原因。在導引,我試圖剝離千變萬化的表象,找到共同的癥結。針對每個人在開始行動時面臨的共通問題,提出解決思路:勇於面對真相,正確認識持續行動的難度,在腦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再透過持續行動實現目標。

剛開始行動的時候,我們需要用一些最基本的理念武裝自己。第一章「先行動再思考」,主要討論從開始行動到持續行動十天左右,我們會遇到的問題。這一章重點在幫助大家糾正「道理我都懂」的認知偏差,引入關於持續行動的一些基本原則,比如每天鎖定一小時堅持每天行動等。有了這些基本原則,我們就能容易將一件事情持續做十天。

當我們已經能持續行動十天的時候,就馬上面對持續行動一百天的關卡。持續行動十天只是嘗鮮,而持續行動一百天需要多花一些力氣。第二章「如何快速進入新領域」,談論的是當持續做一件事達到一百天時,我們會遇到的問題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在這個時候,如何解決興趣消減的問題、如何看待已經取得的進步、如何正確認識時間管理,以及什麼才是正確的事情等都更加重要。這章的要點可以陪伴你平穩度過持續行動的第一個一百天。

當持續把一件事做一百天時,我們馬上會思考持續行動一千天的問題。對於一百天而言,一千天的規格擴大了十倍,但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卻重要百倍以上。第三章「競爭壁壘是如何形成的」,討論的就是如果我們能用一千天(三年左右)做一件事情,那麼周圍環境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自己會發生什麼變化。在這個階段,我們會開始思考:什麼才是牢固的競爭壁壘?為什麼會有一些現象讓我們無法理解?我們的能力邊界在哪裡?在這章會提出解析,相信可以幫你平穩度過持續行動的第一個一千天。

如果你能持續行動一千天,恭喜你,因為你在某個領域可能已經小有所成。這時,你可以放肆展望一下未來一萬天(也就是三十年左右)的光景。三十年可不是一段短暫的人生旅程,我目前也只度過了一個三十年。第四章「保護大腦比保護錢包更重要」的部分內容來自行動經驗,另一部分內容來自認知層面的分析推理。我們在這階段面對的問題超越了前面幾個階段的總和,但是又並非完全與前幾階段分割。如果能持續三十年做一件事情,那麼你可能會賺到很多錢,也可能獲得足夠的聲望。此時,財富、地位、榮譽等一切你曾經極度渴望的,已經盡在囊中。但是,我們要思考,在這些光鮮事物的背後,到底什麼更重要,如何才能更持久的做一件事?我們也許會非常富有,但是更可能因為錯誤判斷與信念的偏差,敗掉全部家產;我們可能聲名顯赫,卻因過於自我膨脹,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一萬天的持續行動,時間長、難度大,我們可能因此功成名就,卻在下一代教育的問題上無力回天。在這一章,我希望整理提煉的認知角度,能夠幫助你平穩度過持續行動的第一個一萬天。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名叫Scalers 的作者的作品,並對持續行動這個話題感興趣,那麼我要感謝這段緣分。我相信,不管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本書都可以給你一些不同的視角,甚至重要的啟發。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