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專欄
書活網特推
隨書贈 手抄美紋心經紙(一份六張)
★ 心經專用字格(51 x 11.8 cm)+六款精美邊框設計一次收藏
內容簡介
★長銷經典紀念版達賴喇嘛唯一開示、流傳最廣的佛教經典──藏傳《心經》最權威注疏!
★隨書送6大張手抄美紋心經紙,每張皆量身訂製心經專用字格,軟硬筆皆好寫不透墨,可臨摹、自寫、迴向!和達賴喇嘛一起紙間抄經,一筆一畫間,得到寧靜的力量。
達賴喇嘛極度推崇
讀誦寫《心經》來觀照空性,是克服煩惱的強而有力的方法
達賴喇嘛經常往返各個國家講述大乘佛教聖典《心經》。這部經典幾乎所有佛教徒都能琅琅背誦,並於世界廣為流傳。《心經》好比是人體的「心臟」,在佛教典籍中占有相當崇高的地位,達賴喇嘛相當重視這部經典。本書即是他以《心經》為基礎,透過深入淺出地解說,讓讀者了解什麼是宗教?又何謂佛法?並精闢闡釋佛家經典的中心思想,鼓勵人們從日常生活中觀照《心經》。
達賴喇嘛於本書開頭即說道:「生氣與仇恨會破壞我們的平靜。慈悲、寬恕、手足情誼、知足和自律,則是外在與內在平靜的基礎。唯有強化這些內在特質,才可能擁有真正而持久的平靜。」當我們讀誦並努力了解《心經》的深意時,不僅可慢慢感受皈依佛陀的深刻情操,還能從中找到真正讓內心強大而寧靜的力量。
對於想更進一步理解佛教智慧,或是常感煩躁、困惑及強烈欲望和憤怒的人,建議不妨和達賴喇嘛一起,從讀誦《心經》開始,找回內在的平和。
◎達賴喇嘛的心經智慧◎
★如果我們仔細檢視強烈的欲望或憤怒,就會發現這些情緒源自我們對境界的貪執。如果進一步分析,將可以發現對境界的貪執,是根源於對「我」或「自我」的貪執。
★當人們在尋找快樂和克服痛苦時,擁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聰明才智。聰明才智幫助我們找到快樂、解除痛苦,卻也製造問題。也就是說,由聰明才智引發的不快樂,僅能從聰明才智本身來減輕。因此,合理地運用我們的聰明才智是很重要的。心的特質,能把聰明才智轉變成強大的積極力量,讓心更為寬廣,甚至當意外或災難發生時,我們才能不受影響、維持鎮定。
★生氣與仇恨會破壞我們內心的平靜。慈悲、寬恕、手足情誼、知足和自律則是我們外在與內在平靜的基礎。唯有強化這些內在特質,才可能擁有真正而持久的平靜。這是我所謂的內在成長,我有時也會說成內在裁軍。事實上,在這個社會的所有面向中,從家庭、社會到政治,內在裁軍正是現在人們最需要的。
作者簡介
達賴喇嘛(His Holiness the 14th Dalai Lama, Tenzin Gyatso)
第14世達賴喇嘛,為西藏人民和藏傳佛教的精神和政治領袖,亦為全球崇敬之佛教大成就者。
本名丹增嘉措,1935年7月6日生於西藏安多的貧窮農家,兩歲時被認定為第13世達賴喇嘛轉世。1959年西藏局勢丕變,流亡至印度至今,並於印度北部的達蘭薩拉成立流亡政府。
精通西藏佛法中各派信仰,具各派傳承,亦十分尊敬其他宗教。長年主張以和平方式為西藏爭取宗教與文化自由,經常走訪世界各地,與各領域學者對話及合作。暢談慈悲、寬恕、跨信仰理解、尊重自然環境,以及世界和平等普世價值,廣獲各界敬重與肯定,於198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2007年獲頒美國國會金質獎。
五十多年來不辭辛勞,以溫和精煉的話語,將佛教教義遍傳世界,澤被眾生,著作已達五十餘部。
譯者簡介
鄭振煌 居士
1945年生於台南,台大外文系畢業,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佛教居士會副理事長、淨覺僧伽大學大乘研究所所長。
致力推展居士菩薩道及佛教現代化、國際化、學術化、生活化。長年於海內外主持佛學講座、研習營及禪修營。翻譯藏傳、南傳佛教英文書籍,也將漢傳佛教等典籍譯為英文,並曾為達賴喇嘛、顙東仁波切、一行禪師等大師擔任口譯。2007年創立社團法人中華維鬘學會,擔任理事長,於2013年卸任,任名譽理事長迄今。
主要譯作:《西藏生死書》《當修行者遇見大師》《達賴喇嘛談心經》《認識藏傳佛教》《心靈神醫》《菩提樹的心木》《聖道修行》等四十餘部。
得獎紀錄
★2018博客來年度電子書社群分享榜Top9
規格
ISBN:9789861336336
224頁,25開,中翻,平裝
目錄
序 從僧人的低吟聲中觀照空性、克服煩惱 格西圖登金巴
第一篇.佛法概述
Chapter 1 追求內在成長
Chapter 2 今日世界的宗教
多樣教法和路徑
保留原有的傳統
分享彼此的傳統
取法其他的傳統
Chapter 3 佛教的基礎
佛教的特質
佛陀
初轉法輪
十二緣起
煩惱
苦因的息滅
Chapter 4 大乘
大乘佛法
龍樹與大乘
大乘的起源
Chapter 5 從苦中解脫
苦與慈悲
整合所有教法
第二篇.心經
《心經》的經文
Chapter 6 序分
大般若經
經題與皈敬文
教法的起源
空與色
Chapter 7 入菩薩道
觀自在菩薩
善男子與善女人
佛性
諸法實相
Chapter 8 無我觀
勝義菩提心
無我觀
四法印
Chapter 9 空性的詮釋
二無我
唯識說
了義與不了義
中觀說
兩種中觀學派
空性與緣起
Chapter 10 發展無倒正見
遮無自性
了解二諦
詮釋的傳統
空性與「八不」
Chapter 11 證果
一切法空
涅槃
般若波羅蜜多心咒
《心經》的隱義
迴向
第三篇.菩薩道
Chapter 12 生起菩提心
漸修道
七重因果
自他平等與自他交換
自利與利他的抉擇
施受法
生起菩提心
後 記 為了給下一代更公正、祥和的世界
附 錄 《般若心經釋:善明句義》
各界推薦
譯者序 從僧人的低吟聲中觀照空性、克服煩惱 /格西圖登金巴(藏傳佛教的佛學博士)
達賴喇嘛以大乘佛教聖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作為本書的基礎。傳統上,大乘佛教興盛於印度、中國、西藏、日本、韓國、蒙古、越南和中亞許多地區,包括現在的阿富汗。兩千多年的歲月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數百萬佛教徒的宗教生活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任何人想要成就般若,都會不斷地背誦、研讀和禪觀此經。即使在今日的西藏寺院中,僧人仍以低沉的音調吟誦;在日本的禪寺以及中國、越南的寺院中,則各自配合著擊鼓聲和莊嚴的梵唄誦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為《心經》。數世紀以來,對於《心經》妙義的詮釋汗牛充棟。透過達賴喇嘛的開示,我們認識了佛教這個偉大的精神傳統對《心經》的詮釋。由於達賴喇嘛的旁徵博引,本書足以視為大乘佛法中心教義的全面介紹。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心經》屬於佛經中的般若部。大半生致力於翻譯般若經典為英文的歐洲學者愛德華.孔茲認為,《心經》應結集於西元前一百年至西元六百年之間。
般若經典探討般若空性的甚深智慧。然而,根據達賴喇嘛的開示和收於附錄的十五世紀西藏論師所述,我們發現《心經》內含漸修道的甚深密意,包括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和無學道(究竟道)五道。再者,這些論著也呈現出利他發心如何達到利益所有眾生的佛果,這是《心經》隱意大乘菩薩道的基本動機。換言之,這些般若經典的中心思想即是悲智雙運。 《心經》的核心訊息是一連串的「否定語句」(遮詮),這可能會令對大乘佛教不熟悉的讀者感到困惑,但對許多人而言,卻是甚深靈感的來源。因此,要想解決這個困惑,就必須了解「否定語句」在般若經典中所扮演的角色。
佛教一開始,就以解脫我們對「執著」的束縛為中心思想,特別是「法我執」和「人我執」。根據佛教,我們的苦源自於我們將諸法無常視為恆常,尤其是「人我執」的習氣。這種執取,造成我們與周遭人事物的不協調。由於此習氣深深根植在心中,唯有對「人我執」徹底解構,才能帶領我們達到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心經》對萬法(特別是五蘊)自性的否定,不僅可視為佛教智慧的引申,同時也是這種智慧的最佳例子。這是《心經》在大乘佛教世界深獲尊敬的關鍵。
《心經》除了用來深觀空性外,也常常被唸誦,作為去除修行障礙的工具。例如,西藏傳統上都會在每次法會開始時唸誦此經。我記得一九七○年代初期,達賴喇嘛在印度達蘭薩拉舉辦法會,當時有僧俗二眾參與法王的開示。當大眾唸誦《心經》時,十幾歲的我總是抱持期待的心情聽聞其唸誦。他們唸誦:「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三句話並擊掌三次。我們認為是「障礙」的念頭,實際上悉源自於我執、我愛和我慢。藉由觀照萬法自性本空,可切除任何深植心中的煩惱基石。因此,從讀誦《心經》來觀照空性,被視為是克服煩惱的強又有力的方法。
今天,我非常榮幸地成為達賴喇嘛開示此佛教聖典的翻譯者。我得到非常珍貴的機會,得以領會《心經》的深層意義,並成為幫助他人的一分子,特別是世界上數百萬的佛教同道。還有許多重要功臣幫助本書順利完成。首先,我想對達賴喇嘛表達最深的崇敬,因為他是佛法要義的偉大典範。我要感謝護持大乘法脈基金會(FPMT),特別是它的精神領袖—尊貴的梭巴仁波切和他的藥師佛淨土中心,負責籌辦這次在加州山景城的開示。此次的開示紀錄成為本書的主要基礎,補充內容則來自達賴喇嘛在一九九八年的《心經》開示,那次是由賓州匹茲堡的三河佛法中心所主辦。我要感謝派區克‧朗柏列的整理,吉尼‧史密斯找出蔣央噶威洛追著述的西藏文本,以及在智慧出版社擔任編輯的大衛‧吉德斯壯和喬許‧巴托的幫助,讓本書清楚易讀。願以本書出版的功德,迴向法界眾生,解脫三界苦,共造人間淨土。
序
序 從僧人的低吟聲中觀照空性、克服煩惱 /格西圖登金巴(藏傳佛教的佛學博士)
達賴喇嘛以大乘佛教聖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作為本書的基礎。傳統上,大乘佛教興盛於印度、中國、西藏、日本、韓國、蒙古、越南和中亞許多地區,包括現在的阿富汗。兩千多年的歲月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數百萬佛教徒的宗教生活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任何人想要成就般若,都會不斷地背誦、研讀和禪觀此經。即使在今日的西藏寺院中,僧人仍以低沉的音調吟誦;在日本的禪寺以及中國、越南的寺院中,則各自配合著擊鼓聲和莊嚴的梵唄誦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為《心經》。數世紀以來,對於《心經》妙義的詮釋汗牛充棟。透過達賴喇嘛的開示,我們認識了佛教這個偉大的精神傳統對《心經》的詮釋。由於達賴喇嘛的旁徵博引,本書足以視為大乘佛法中心教義的全面介紹。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心經》屬於佛經中的般若部。大半生致力於翻譯般若經典為英文的歐洲學者愛德華.孔茲認為,《心經》應結集於西元前一百年至西元六百年之間。
般若經典探討般若空性的甚深智慧。然而,根據達賴喇嘛的開示和收於附錄的十五世紀西藏論師所述,我們發現《心經》內含漸修道的甚深密意,包括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和無學道(究竟道)五道。再者,這些論著也呈現出利他發心如何達到利益所有眾生的佛果,這是《心經》隱意大乘菩薩道的基本動機。換言之,這些般若經典的中心思想即是悲智雙運。 《心經》的核心訊息是一連串的「否定語句」(遮詮),這可能會令對大乘佛教不熟悉的讀者感到困惑,但對許多人而言,卻是甚深靈感的來源。因此,要想解決這個困惑,就必須了解「否定語句」在般若經典中所扮演的角色。
佛教一開始,就以解脫我們對「執著」的束縛為中心思想,特別是「法我執」和「人我執」。根據佛教,我們的苦源自於我們將諸法無常視為恆常,尤其是「人我執」的習氣。這種執取,造成我們與周遭人事物的不協調。由於此習氣深深根植在心中,唯有對「人我執」徹底解構,才能帶領我們達到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心經》對萬法(特別是五蘊)自性的否定,不僅可視為佛教智慧的引申,同時也是這種智慧的最佳例子。這是《心經》在大乘佛教世界深獲尊敬的關鍵。
《心經》除了用來深觀空性外,也常常被唸誦,作為去除修行障礙的工具。例如,西藏傳統上都會在每次法會開始時唸誦此經。我記得一九七○年代初期,達賴喇嘛在印度達蘭薩拉舉辦法會,當時有僧俗二眾參與法王的開示。當大眾唸誦《心經》時,十幾歲的我總是抱持期待的心情聽聞其唸誦。他們唸誦:「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三句話並擊掌三次。我們認為是「障礙」的念頭,實際上悉源自於我執、我愛和我慢。藉由觀照萬法自性本空,可切除任何深植心中的煩惱基石。因此,從讀誦《心經》來觀照空性,被視為是克服煩惱的強又有力的方法。
今天,我非常榮幸地成為達賴喇嘛開示此佛教聖典的翻譯者。我得到非常珍貴的機會,得以領會《心經》的深層意義,並成為幫助他人的一分子,特別是世界上數百萬的佛教同道。還有許多重要功臣幫助本書順利完成。首先,我想對達賴喇嘛表達最深的崇敬,因為他是佛法要義的偉大典範。我要感謝護持大乘法脈基金會(FPMT),特別是它的精神領袖—尊貴的梭巴仁波切和他的藥師佛淨土中心,負責籌辦這次在加州山景城的開示。此次的開示紀錄成為本書的主要基礎,補充內容則來自達賴喇嘛在一九九八年的《心經》開示,那次是由賓州匹茲堡的三河佛法中心所主辦。我要感謝派區克‧朗柏列的整理,吉尼‧史密斯找出蔣央噶威洛追著述的西藏文本,以及在智慧出版社擔任編輯的大衛‧吉德斯壯和喬許‧巴托的幫助,讓本書清楚易讀。願以本書出版的功德,迴向法界眾生,解脫三界苦,共造人間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