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一個人:澈讀22種人生,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要有一個人:澈讀22種人生,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close
商品編號:P0700170

要有一個人:澈讀22種人生,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作者 楊斯棓
出版日 2024-01-01
定價 $420
優惠價 79折 $332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 試閱

書活網特推

閱讀引路人楊斯棓,《人生路引》問世三年來,不斷奔跑,全新力作《要有一個人》!

看更多

內容簡介

閱讀引路人楊斯棓,《人生路引》問世三年來,不斷奔跑,全新力作

用22個人與書的故事,煨出生命的智慧,
用一個真誠的信念,讓你激發前所未有的膽識,創造無限可能。
──「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你!」 

※特別收錄:楊斯棓誦讀部分作品的有聲檔。

★專文推薦:
RainDog 雨狗,簡報工作者
張瀞仁 Jill,作家
陳沛穎,文字工作者
鄭錫懋,「英語自學王」系列作者、講師
藍麗娟,作家 

每次聽到他那句「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我都會感受到一陣靈魂震撼(或瑟瑟發抖),我不禁會這樣想:「真是個跟現代社會背道而馳的人。」
──張瀞仁 Jill 

在關鍵時刻,你是否能成為挺身而出的「那個人」?
這22個人點燃的火種,必能激發你展開行動,
支持你在人生下一個關鍵時刻,迅速拍板決策、勇於前行!

要有一個人,提醒駕馭金錢的重要。
要有一個人,成為一股推廣閱讀的超級力量。
要有一個人,把每一樁好事說成好故事。



千千萬萬人,都該具備「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我」的思維,著手改變能改變的,世界就會改變! 
2020年10月未上市就3刷的 《人生路引》,楊斯棓轉化28本經典好書的智慧,為人引光指路。睽違3年,這次他挑戰了難度高10倍的「讀人」。
他在存款甫達一百萬時,「豪擲」93萬,不計回報的捐出。以「要有一個人」的膽識為軸,串起22位在他生命中有重大意義的人,引領讀者,深入其中,了解他們如何抱持「天使不敢走的路,傻瓜一步跨過去」的精神,以及挾著一股「那人就是我」的豪情壯志、敢於一肩扛起重責的擔當,一次又一次化危機為轉機,化不可能為可能。
這22個人與書的故事,皆刻印著動人的核心信念,值得細細品讀、反覆思索,為你的人生開啟無限可能! 

【強力推薦】

和斯棓醫師本人,很幸運地有較多的深入互動交流機會,所以很了解他對文字的鑑賞能力有多好。但他對於人,顯然一直有著更高的興趣。這是一本講人的書,寫的是一個有意思的靈魂,和另外22個靈魂碰撞後的疊加與糾纏。
──RainDog 雨狗,簡報工作者 

上本著作《人生路引》中,楊醫師分門別類整理許多書中的智慧,並對應到人生幾個重大課題。這次,他除了讀書,也把守備範圍擴大到「讀人」;透過他的眼睛和人脈圈,我們得以學習到許多人生命的智慧。
──張瀞仁 Jill,作家 

《要有一個人》寫的是「楊斯棓」這一個人,以及他所看到的標竿人物,但隨著閱讀會發現,楊醫師也想說的是:最後,我們不會是孤單一個人。
──陳沛穎,文字工作者 

《要有一個人》,其實是想用一整本書,引發你把這句話接下去。很多人能看見問題,鮮少人願成為答案。藉著這本書,藉著這些偉大的心靈,斯棓期盼我們都能換個說法: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我;若有兩個人,就是你跟我。願你、願我,都成為那個人!
──鄭錫懋,「英語自學王」系列作者、講師 

拜讀楊醫師的《要有一個人》大作,看似用22本書串起的連篇文章,鎔鑄了22個「我就是那個人」──承擔者的利他人生;但細讀每一篇行文,蘊藏了更大量的利他人生,等待讀者逐一開採。可以說,《要有一個人》是一座寶山,不怕人開採,只怕人不採。神奇的是,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珍寶,愈往裡面挖,愈感到身心靈富足。
──藍麗娟,作家 

(*封面照拍攝地點:郭怡美書店)

【作者簡介】
楊斯棓/閱讀引路人

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醫師,家醫科證號0005758。自2019年10月起卸下臨床業務,生活步調以照顧父母、勤讀史料為主。

2013年3月29日起,他為了鼓勵公民思辨:「核電是否為臺灣必要選項?」於一年半內自費環球演講222場,足跡遍布臺、港、美、加。

2014年初,他首次獲邀書寫《核能不是答案》的推薦序,表示:「得以名列該書封面,和社會聲量百萬倍於我的陳藹玲、郝廣才、蔡康永並列,著實有異樣感覺。」

演講過程中,許多熱情聽眾變成朋友;心臟外科醫師李紹榕夫婦也是其二,後李醫師出書《最光明,也最黑暗的醫療現場》也邀請其寫推薦序。這兩本書打開他在編輯圈的知名度,至今累積推薦上百本書。

2015年1月24日,他曾獲邀主持臺北市立圖書館每月一書活動,當月選書是《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他比照企業內訓規格的做法,創下同質活動有史以來參與人數的最高紀錄。

作者曾任職全職講師一年半;2016下半年因父親身體微恙,臨危受命,接下診所,淡出教學舞台。

自2015年始,他每月舉辦讀書有獎徵文活動,並親自包裝、寄贈禮物給讀後感最觸動他的讀者。他謙稱禮物是隨興而至的準備:顯微鏡、三萬哩程、茶葉醇酒,近來則是根據投稿篇數,捐出同等數量給丹鳳高中圖書館,充實館藏,嘉惠眾人。他希望更多人願意在離開校園後讀書,甚至希望參加者也去舉辦相關活動。他自謙所作所為僅是無畏布施,主張:「這種活動,任何一個人有心要辦,都辦得成。」他深信,終身閱讀可以持續改變一個人,而很多人若都如此改變自己,就會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2024年1月出版醞釀多時的最新著作《要有一個人:澈讀22種人生,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書寫22位在他生命中有重大意義的人,從《人生路引》的「讀書」,進階深化到「讀人又讀書」。

看更多

得獎紀錄

★2024上半年
博客來暢銷總榜Top52.新書榜Top2.心理勵志Top12
誠品新書榜Top22

預購空降博客來總冠軍
博客來人文社科類Top1.心理勵志Top1
誠品心理勵志類Top3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700170
ISBN:9789861344850
EISBN:9789861344843
360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Pubu、Hyread、my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博客來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第二座山.第二本書  RainDog 雨狗
〈推薦序〉熱愛生活的英雄  張瀞仁 Jill
〈推薦序〉讓我們前進,眼前的黑暗就是方向  陳沛穎
〈推薦序〉醫師執筆,心懷天下之疾  鄭錫懋
〈推薦序〉要有一個人,從一個人席捲的社會運動  藍麗娟
〈前言〉二十二個人,拓展的認知邊界

PART 1 慎防詐騙,駕馭金錢

1. 巴菲特
▍就算沒中巴菲特口中的「卵巢樂透」,也可以先寫下自己的墓誌銘,穩實前進!

用巴菲特標準跟前輩致敬
中了娘胎的樂透
事前了解交易的條件
我實現了自己的預言
所作所為都能榮登頭版
巴菲特引述蒙格版的以終為始 

2. 查理.蒙格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在手,以一生為時間軸,有為有守的滾大《雪球》! 

演講高手,風格獨樹一幟
勤於閱讀,出手從容隨意
〈人類誤判心理學〉一窺蒙格智慧結晶中的結晶
「應該做的事」V.S.「做了也不會受法律制裁的事」 

3. 吳淡如
▍相揪柔情「生意人」吳淡如,歡喜共讀《習慣致富》!《人生路引》中關於《習慣致富》的三道提醒,猶記得否? 

狄德羅效應,請牢記於心!
為什麼有人要出書談致富?
富人與俗人思維判若雲泥
販售慈善音樂會門票,怎樣創造最大票房?

4. 綠角
▍我後悔去上綠角的「資產配置」!後悔沒有早點去!

To invest or not, that is a question?
至少來得及「讓八十歲的你感謝四十歲的你」!
不做資產配置,來個孤注一擲,會怎麼樣嗎?
認同也驚覺資產配置的重要,該如何著手?

PART 2 同道殊途,樂推閱讀

1. 《名人書房》
▍《名人書房》既完成《超級任務》,也讓我自知不足,更賦予我大力推廣閱讀的超級籌碼! 

《名人書房》播出,竟完成《超級任務》!
藉著替吳晟老師演講致詞,重新咀嚼員林詹家史
《名人書房》節目,如何成為我推廣閱讀的超級籌碼? 

2. 歐陽立中
▍紅皇后口中,奔馳速度總是比人快兩倍的那個人叫歐陽立中。 

若奔馳努力,仍有一線生機
向歐陽的讚美回禮 

3. 宋怡慧
▍宋怡慧是一座全球移動的閱讀城堡。 

推廣閱讀既是職業,更是志業!
天使不敢走的路,傻瓜一步跨過去
「書」暢其流後,海能納百川!
當「晨讀」取代了「晨考」

她不是爆紅,她「在欉紅」!

她讓我的演講足跡離「走遍世界」更近一步! 

4. 《原子習慣》
▍壞習慣掰,好習慣常在,《原子習慣》讓人生不設限超展開!

《原子習慣》既出,誰與爭鋒!
我採取了「降階版」的「綑綁」
嘗試喚起良心,不如「放隻蒼蠅」!
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
已知《原子習慣》,規畫退休不難

PART 3 若有好事,說好故事

1. 要有一個人
▍經典演說〈要有一個人〉的最核心故事。

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你
若還有餘糧,全部給臺灣
十二台鐵馬,衝破六百萬 

2. 蕭美琴
▍《一個人也可以》?這次我不同意! 

戰袍背心,一件都不能少
每個月的冠軍閱讀心得,獲贈「美琴戰袍」
允許自己釋放「一個人快要不可以」的訊號 

3. 盧建彰
▍用心生活,就是把每一樁好事說成好故事! 

一段掏心詞,我們認識彼此
受難之果飄百香
烘熟一塊肉也講究 

4. 王金河
▍臺灣曾經有個「大愛迴旋」的故事。

陳拱北教授造訪北門嶼,著手拆彈
幫助臺灣烏腳病患的關鍵人物
憐憫之門立,免費診所興
番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
烏腳病之父,究竟是誰?

PART 4 苦海勇渡,助人無數

1. 火星爺爺
▍跟著火星爺爺學一技:三百萬人點閱的說故事能力。 

三百萬人次瀏覽的經典演說是怎麼煉成的?
演講三部分:前菜、主菜、甜點
有法依法,無法依我余登發
阿公外公叫天時,腳數讚揭黃虎旗 

2. 吳家德
▍吳家德總經理教你人生不卡關,成為人脈廣、業績佳的熱情咖! 

What can I do for you?
熟、誠熟、熟熟熟
熟似、交陪、盤撋
五:十:一百三十五
飄洋過海聽演講
信任,是最寶貴的資產 

3. 愛瑞克
▍《斜槓的 50 道難題》帶你想通:何謂「正業」?何謂「務正業」?何謂「不務正業」?

究竟什麼是「正業」?
持續陷在制度裡,就永遠與自己的「正業」無緣 

4. 謝文憲
▍謝文憲的《如何創造全世界最好的工作》,一本書講完三十年的職涯故事。 

謝文憲是台版的「數值化之鬼」
值得做的事,不一定值得非常認真做!
三分之一的人喜歡你、三分之一的人討厭你、三分之一的人隨便你

PART 5 莫埋頭苦幹,要抬頭苦幹

1. 黃東昇
▍美國有一位府城紳士黃東昇。 

新潟出生,菲臺成長,負笈美國深耕
九年未見,不時懷念,友誼仍一線牽
致詞陣容,戰將如雲
大方獻花,愷切陳辭 

2. 張瀞仁
▍張瀞仁的超能力,看似涓滴,實為霹靂! 

《阿超》並不是一本工具書
偏內向者的「配速」與「切換」 

PART 6 身穿白袍,行武士道

1. 曾貴海
▍胸腔科醫師曾貴海,醫治患者之肺,催生高雄之肺! 

《人生路引》裡,有六個S
陳年誤解,朗詩回應
艱苦囝仔不是一暝就大,讀大學猶替老母送報紙
不愛做官,卻催生出高雄之肺
衛武營的微歷史
中央公園是紐約之肺,曾貴海催生高雄之肺
Who has seen the wind? 

2. 林逸民
▍《放眼看天下》的慈善家醫師。 

少年老成,追求真理不畏衝撞
神愛世人,不愛中國醫藥學院
首度出書,力邀我壓軸演講
〈要有一個人〉,經典永流傳 

3. 李鎮源
▍七十六歲才開始「造反」的醫學博士。 

師承杜聰明,埋首研究路
野百合學運,踏出第一步
四十年前驚見許強被槍斃,今朝拚命從虎口中救出李應元
一○○行動聯盟,堪稱史上非暴力抗爭典範
惡法讓盧修一身陷囹圄,反催生浴火白鷺鷥

4. 杜聰明
▍從「杜聰明獎學金」得主疑雲,徹底學一堂閱讀理解課!

百年樹人,惡小不為
詳細查證,以書為注
片段私帳,一時上風
願賭認書,繼續爬梳
天下至柔,馳騁至堅
把殘局下到開局
三個故事,完整釋疑
理直氣和,贏得尊重

〈後記〉不是三年,而是三十三年

看更多

各界推薦

推薦序
第二座山.第二本書 
◎RainDog 雨狗,簡報工作者 

第二座山,是同名書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所提出的概念。

我們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爬第一座山,試圖攻上財富、權力、名聲這些世俗成就的人生頂峰,努力獲得幸福人生。

但有極少數的人,包括本書作者,年齡比我還小,但已然退休的楊斯棓醫師,他們爬的是第二座山。

從選擇伴侶和志業,到實踐人生信念、貢獻社會,全然將自己投身於這些重要承諾之中,並在攀爬第二座山的旅程中,看見不一樣的風景,更為這個世界帶來了他的第二本書:《要有一個人:澈讀22種人生,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讀書?讀人?

身為讀者的你,是對「作品」比較關注?還是對「作者」更感興趣?

我小時候看過一個故事,至今難忘:據說,托爾斯泰有回在吃飯時,餐廳老闆認出這位大作家,於是請他為自己簽名。

托爾斯泰只淡淡地回了一句話:「雞蛋就算再好吃,也不需要認識母雞。」

等我上了中學之後,讀到更多舊俄那樣一個大文學時代的往事,看到了更多頂尖創作者辨認出尚未嶄露頭角的新創作者的軼事,無一例外,都是從作品本身,建立起聯繫。

俄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評論家,三十七歲就逝世的別林斯基,是在讀了杜斯妥也夫斯基首部小說《窮人》的原稿後,立刻要求見他。杜斯妥也夫斯基日後回憶起當時已是一言九鼎的大評論家,是這麼開門見山地,對一位還未正式出道的年輕小朋友如此告白:

您自己是否理解您向我們指出的全部可怕真理?……您觸及了問題的本質,直接指出了要害所在。我們,政論家和評論家只是議論,努力用言詞闡明這類現象;而您,一位藝術家,大筆一揮,一下子用形象畫出來事物的本質,甚至可以用手觸摸,使最不愛思考的讀者豁然開朗!

別林斯基還慧眼識出果戈里,對了,普希金也提早看到果戈里的光芒。普希金甚至把自己醞釀的書寫題材,交給果戈里來寫,認為果戈里可以比他、也比到當時為止的果戈里寫得更好。

至於早年辨識出普希金的人,則是巴蒂烏什科夫,他在讀到普希金的哀歌《成堆飛卷的雲朵散開了》時,忍不住拍案叫絕。

這類文壇佳話,我還聽過很多,例如:最早認出年輕艾略特的是詩人龐德,龐德讀的正是《荒原》的原稿,還直接動手修改。又比方是格雷安.葛林辨認出約翰.勒卡雷,我們才注意到他的諜報小說,和伊恩.佛萊明的○○七系列,完全是不同層次的作品,值得我們更多的嚴肅對待。

和斯棓醫師本人,很幸運地有較多的深入互動交流機會,所以很了解他對文字的鑑賞能力有多好。但他對於人,顯然一直有著更高的興趣。

這是一本講人的書,寫的是一個有意思的靈魂,和另外二十二個靈魂碰撞後的疊加與糾纏。

溫情.人情.終歸多情

可能有不少人對楊斯棓醫師的印象,定格在一名為臺灣犧牲奉獻、為土地正義發聲的鬥士樣貌,就像我幼時想到文天祥,就只有那個正氣凜然、慷慨赴義的形象。

稍長之後,讀到一些文山先生未當丞相時,不拘小節的事蹟,「始知多情人,乃能有熱血」。

一晃眼,斯棓醫師的人生,也過了宮崎駿所形容的「折返點」,但從本書的字裡行間,你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那位躍然紙上的熱血少年,一直都在。

交友當如楊斯棓。

然而,友情有個永遠不能避免的致命之處,一個極不舒服的真相,那就是兩造情感永遠無法真正「等值」, 再真摯、再契合的友誼,都無法像李千娜所歌頌的「拄拄好仝款」(tú-tú-hó kāng-khuán,剛剛好一樣);所以得綿密地以理解、寬容、溫暖、感激等等為砝碼來平衡它。

情感是很占人身心空間的厚墩墩東西,它會讓人少了自由,少了選擇。

從而,輸的人永遠是比較深情、惜情的那一方。

不過,我想斯棓醫師,會如另位歌手周蕙吟唱的:「不去計較公平不公平」。

因為,他在爬第二座山。

 

推薦序
熱愛生活的英雄
張瀞仁 Jill,作家 

我和楊醫師認識不算久,畢竟他的朋友動不動就是幾十年起跳、年齡更是橫跨好幾個世代。我跟他嚴格來說也不算志同道合,畢竟我們的路數實在南轅北轍。他會在社群平台上分享自己對政治事件的看法,動不動就是幾千字的長文和考證。而我,連買早餐時老闆娘找錯錢都不好意思說,政治或筆戰對我來說,更是太陽系以外的事。這麼說好了,我一輩子都不會成為像他那樣的人,我也幾乎確定他不會想過我的人生。神奇的是,我們成為彼此的朋友。

交朋友對大部分人來說,跟珍奶加糖、肉粽配甜辣醬(或東泉辣椒醬)一樣理所當然,但我好像永遠達不到這種境界。直到看到親職作家羅怡君對內向者的描述我才恍然大悟:「(對內向者來說),『朋友』這個身分十分崇高,得先有對的磁場、氣味,且通過長時間的觀察,才能得到認可蓋章。當內向孩子說『我沒有朋友』時,意思很有可能是『他認為別人還不是他的朋友』,或是『沒有人是他認定的朋友』。」何止內向孩子,我都內向中年了還是這樣啊(掩面)。

而大人版本的人脈學,我是一直到楊醫師引用演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的研究,並用「熟似」「交陪」「盤撋」三個動詞撰文說明,我才有一種「早說嘛!你怎麼不早說呢!」的領悟。

對我來說,用簡單的方法解釋複雜的概念(如「什麼是朋友」)無疑是一門藝術,楊醫師總是在想辦法擔任這種知識橋梁的建築師,並且總是慷慨分享。上本著作《人生路引》中,他分門別類整理許多書中的智慧,並對應到人生幾個重大課題。這次,他除了讀書,也把守備範圍擴大到「讀人」;透過他的眼睛和人脈圈,我們得以學習到許多人生命的智慧。但我始終參不透的是:他為什麼總是可以這麼投入的讀世間萬事;不只讀,他根本整個人都浸在裡面了。

在隨時都有這麼多事情要處理的時代,說實在,很多事情選擇冷淡一點會輕鬆許多。每次聽到他那句「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我都會感受到一陣靈魂震撼(或瑟瑟發抖),我不禁會這樣想:「真是個跟現代社會背道而馳的人。」在內向者交朋友必經的長期觀察過程中,他不只說,也不斷用行動印證自己的話。沒事幹麼研究什麼烏腳病的歷史?他說:「我不做誰做?」上節目受訪還先寫逐字稿,不用吧?他回:「這樣對方比較好準備。」

如果覺得他過著熱血中二的人生、甚至有點時間太多,那你就錯了。他常常在算效益和效率。

我們見面的次數不算多,但大部分時候他都是提著行李的趕場狀態出現。跟誰見面要先買書請他簽之後寄給讀友、哪個飯局要同時介紹誰跟誰認識,他的腦海裡面像有一張藍色蜘蛛網,人事物都會透過李組長神妙地連起來(年輕的讀者對不起,不知道「藍色蜘蛛網」真的沒關係)。時間要花在哪裡?錢要怎麼用?他說出來的時候,旁邊的人都會偷偷發出「哇~原來要這樣」的驚嘆。

除此之外,他的世界其實充滿警告標示。世界巡迴演講過兩百多場的他,知道我也會到各國演講之後,很認真地提醒:「別人給的飲料不要喝、開瓶過後的東西如果離開過視線都不要碰。」我剛聽到時很驚訝,主辦單位買星巴克給我也不行?不行!身為醫生的他,很仔細跟我說哪些藥物取得沒有很困難,卻會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影響,同時還附上之前發生過的事件新聞報導當做佐證。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那個會特別跑去日本只為了參加新書讀友會、會為了要寄書送讀者結果自己要去復健的人,難怪可以把年齡相差六十歲的人都變成自己的朋友。說到最後,我還是不覺得交很多朋友才算英雄,但我覺得比很多人經歷更多事情、卻還是比很多人都熱愛生命與土地的楊醫師,或許正好展現了英雄的一種模樣。



推薦序
讓我們前進,眼前的黑暗就是方向
陳沛穎,文字工作者 

《要有一個人》不只是這本書的書名,也是楊斯棓醫師行動的軌跡、奉行的原則。

自二○二○年認識楊醫師至今,我曾參與或主導楊醫師專訪三次,內容互有關聯,回顧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個人品牌』的核心在於,找到一個你重視,不見得有很多人注目的領域耕耘,持續關注自己最在意的事情。如果他人有共鳴,就會散發影響力。」

楊醫師重視閱讀思辨,在乎臺灣的未來。二○一三年以「思考節能」為號召,自費發起環島演講;二○一五年起持續每月舉辦讀書有獎徵文活動;二○二○年《人生路引》一書暢銷,版稅一○○%提前捐出,並善用其影響力將新書活動帶往「以眾人之力行眾人之事」的高度。對於想「做好事」的讀者,這是一本務實的經驗之書。裡頭沒有誇誇其談高見,而是娓娓道來親身力行的經驗。

上述行動不單靠楊醫師一人,也因有人響應、支援與延續而成為力量。非親非故的人們如何產生信任,成為彼此的幫助?同道中人如何維繫關係,避免互相消耗?從日常生活到理念路途的待人接物之道,要如何學習?《要有一個人》並沒有給出答案,而是以故事細節展開楊醫師與人從陌生到熟稔,私誼慢慢煨熟的完整過程,並邀請讀者參與其中,以此打開不同的互動視角,拓展我們對於「交情」的理解。

我想往前進,我想往後退

不管是做事或做人,面對他人的經驗我們難免自我懷疑:是不是只有「他」做得到?針對這點,我們不僅可以在書中從鉅細靡遺的個人經驗與剖析得到洞見,更能在篇末的「建議思考」與「延伸閱讀」中得到啟發。這樣的安排好似楊醫師邀請讀者一同投入「個案研究」,藉由資料比對、提問反思,鼓勵讀者回到文中,重新以自身條件思考,避免照單全收。

然而,若自己早已遍體鱗傷,能休息嗎?縱使我理解一本書本來就無法面面俱到,但我仍擔心此書「要有一個人站出來」的論點,是否會讓已耗盡全力的讀者感到孤單。但我顯然多慮了。《要有一個人》承載楊醫師與他人交會的瞬間,隨後開展共同經驗,或彼此幫助,或共同前行,那種人與人共好的暖流。當中雖有熱情但不讓人感到壓力,讓人佩服卻不會感受到作者抬高自己的銳利鋒芒。

閱讀時,好像書中的人們也陪著自己撐起一個空間,可以安放脆弱,想起曾被忘記的信念,感受比「自己」更大的事,因此沮喪得以支撐,困頓成為意義。這些人際交會來自楊醫師的閱讀與書寫,側面凸顯「閱讀」不只有拓展認知的滿足,更是產生「自己」與「自己以外」連結,成為大我,實踐利他的行動,感受並活出真善美的啟動子與催化劑。

影響力是責任,也是原則的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前作,此書有更多篇幅著墨臺灣政治歷史,亦收錄對時下政治人物的針砭的論證,能看出楊醫師對公共討論的期待。即便立意良善,論述與參考資料有所本,我仍有些擔心、甚至踰矩地問了楊醫師:「您不怕限縮自己的讀者群嗎?」

「有了一些影響力,反而要去說更該說的話,而非擔心說了某些該說的話會讓影響力流失。」

楊醫師以「為所當為,言所當言」定調影響力的真義,也以實際作為回應一直相信自己的人。於此我想起近期訪談楊醫師他所提及的:「心中有role model(好榜樣),人較不容易『行差踏錯』。如果心中沒有 role model,往往容易放自己一馬,道德邊界會自動下修,處事會愈來愈不嚴謹。」

因此,《要有一個人》也可以讀到楊醫師對自身的要求與對讀者的期待:思考自己要堅守什麼樣的原則,然後絕不妥協。正如克雷頓.克里斯汀生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寫道:「一○○%堅守原則,要比九八%來得容易。」

眼前的黑暗,就是方向

與楊醫師較為熟稔後,我曾直白地問:楊醫師一直做事會累嗎?有想停下來的時候嗎?「我有role model,像賴和、李鴻禧教授、曾貴海醫師等。我有許多尊敬的人能仰望,給我力量。」楊醫師誠懇地與我分享這些人帶給自身的影響,那時我被觸動,尤其是我們聊到賴和時。於此我想到賴和的作品,以及「鬥鬧熱走唱隊」以此改編而成的歌詞,前者自我高中接觸後便深深地影響著我,後者則成為此序標題靈感來源。

《代諸同志贈林呈祿先生》  賴和

美麗島上經
散播了無限種子
自由的花、平等的樹
專待我們熱血來
培養起。 

《前進》  賴和

在這黑暗之中,
竟也沒有行不前進的事,
雖遇有些顛蹶,
也不能擋止他倆的前進。
前進!忘了一切危險而前進。 

《要有一個人》安慰因嘗試而受傷的我們,號召並鼓勵想起身改變的人,連結行動中感到一絲孤單的彼此。
《要有一個人》寫的是「楊斯棓」這一個人,以及他所看到的標竿人物,但隨著閱讀會發現,楊醫師也想說的是:最後,我們不會是孤單一個人。

分享給充滿可能,閱讀到此的你。

 

推薦序
醫師執筆,心懷天下之疾
鄭錫懋,《英語自學王》系列作者、講師  

我人生的前兩本書,皆有斯棓賜序;斯棓人生的前兩本大作,我也有幸能提筆作序。雖是互相贈序,斯棓對我是扶持提攜,我對斯棓則是惺惺相惜。

在《人生路引》中,斯棓試圖「以書為窗」,透過先行者的智慧,為我們省下試錯的時光。在新作《要有一個人》裡,他則企盼「以人為窗」,藉著這些勇敢有愛的心靈,帶我們看見自己心裡的微光。

既是「以人為窗」,書寫時就必須有所本,因為真相是自帶力量的。斯棓的這些文字,相信是花了巨量的時間,爬梳厚重史料、審慎邏輯推演、親自對談求證,才能通過自己嚴格的標準,最終呈現於我們眼前。

相較於實際書寫的時間,斯棓醫師花了數十倍的時長,蒐集、彙整、分析史料,這樣的寫作風格和筆觸,讓我想起了《路加福音》(Gospel of Luke) 的作者:路加醫生(Luke, the doctor)。

記錄耶穌生平的四本福音書,各有寫作目的、重點及特色。《路加福音》普遍被認為是四福音中,記述最為詳細、且最按時間次序的一本福音書。

在《路加福音》的篇首,路加醫生這樣陳述:「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Therefore, since I myself hav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everything from the beginning, it seemed good also to me to write an orderly account for you.)

「詳細考察、按著次序」,想來是與路加醫生的性格和成長背景有關。他是希臘基督徒,是受過良好希臘教育和醫學訓練的「外邦人」,亦是《新約聖經》中唯一的非猶太人作者。

外邦人的身分,讓他的書寫保持客觀;醫學訓練和從業,讓他的記敘格外精準;希臘文化的浸潤,讓他的文字兼具美感。他在考古學領域,甚至被使用他的作品進行地質和歷史研究的人,奉為勤奮的歷史學大師。

客觀、精準、兼具美感,這三個詞彙相信也能適切描述斯棓醫師的行文風格。他針砭時事時,總能有理有據、立場堅定、不帶情緒,用事實和你直球對決。

渲染情緒,只能影響同溫層;基於事實,才能擴散到異溫層。然後,我們才真正有機會與不同觀點的人,產生對話的空間,甚至帶來後續的影響力。

而書寫,本來就是為了帶來影響、帶來改變。

《要有一個人》,其實是想用一整本書,引發你把這句話接下去。

書中有一段在拍賣會上,「賺了七萬元」的往事。彼時的斯棓,進入職場還不久,身上存款不豐,卻敢拿出一大部分的身家,與妹妹聯手拍下兩台鐵馬。

斯棓說:「其實,我賺到的何止是七萬塊,回頭看,真正讓我賺到的,是過往不曾擁有的膽識。」不只英雄出少年,更要英雄趁少年。年輕時的勇敢經驗,往往可以支持我們「在人生下一個關鍵時刻,能迅速拍板決定、勇於前行」!

《希伯來書》十章 35 節亦鼓勵我們勇敢:「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So do not throw away your confidence; it will be richly rewarded.)但是什麼時候,我們能夠勇敢?當我們有機會,做一件比自己更大的事的時候。

本書談到了無數個名字,每個名字都是一扇窗,每個名字背後,都有一個充滿勇氣、堅毅前行的故事。

臺灣能站在現在的位置,正是因為有了很多勇敢的「一個人」。他們在眾人的需要上,看見了自己的使命和呼召,因此剛強站立,因此百折不移。

「要有一個人」,下聯怎麼接?可能會是:要有一個人,大名杜聰明。要有一個人,名喚李鎮源。要有一個人,人稱曾貴海。

很多人能看見問題,鮮少人願成為答案。藉著這本書,藉著這些偉大的心靈,斯棓期盼我們都能換個說法: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我;若有兩個人,就是你跟我。

願你、願我,都成為那個人!是為序。

 

推薦序
要有一個人,從一個人席捲的社會運動
藍麗娟,作家  

楊斯棓醫師與我的緣,起自二○一六年的《李遠哲傳》新書發表會,我邀請楊醫師來替這本耗費三年採訪撰寫、厚達九百八十三頁的傳記致詞。為了這五分鐘的致詞,他特別將診所休診一整天,早早到場與李遠哲院長對談。會中,自帶正向能量的楊醫師,用五分鐘技驚四座、感動了全場。與此同時,他主動在網路上舉辦徵文比賽,帶動了一波《李遠哲傳》閱讀、討論潮。(詳見臉書文:〈俠義醫師楊斯棓展輕功,人生路引見樹又見林〉。)

俠義、誠意、創意、追求意義,楊醫師在紛亂的社會中讓更多人願意明辨是非,揮灑出一股撥亂反正的清明。

自帶能量

再續我的書緣,是再經四個寒暑,疫情中完成《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一書,我很榮幸邀請到楊醫師寫推薦序。

他先用半個月讀這本總計六百八十三頁的書稿、再耗費半個月寫推薦序,可謂嘔心瀝血。之後他客氣地建議我,書中所收錄的合照,可以盡量標示所有的人名,而不是僅只標示傳主。為此,他主動將他認得的人名標記出來(比我認得的還多),另一些我則請教盧修一委員生前的國會助理詹守忠主任,感謝他們的幫忙,全書因而更加完整。

書出版了,疫情陰霾仍籠罩全世界,沒有倖免的臺灣,實體宣傳與行銷活動都受制於防疫安全而延期或縮小規模。主辦單位百轉千迴地決定了新書發表會日期,並邀請楊醫師致詞,沒想到楊醫師竟也頂著疫情俠義相挺,我實在感激涕零。

當天,發表會場僅供二十人入內,還需要事先提供快篩證明才能入場,但楊醫師預訂旅館、臉書預告活動訊息、約定Uber接駁、自備攝影師、提早完成入場前的快篩測試,做足準備。

發表會開始了,還沒輪到楊醫師致詞,他就在座位上振筆疾書,記下與會者的重點與精彩語錄。輪到他致詞,以流利的台語朗誦他為盧修一博士寫的台語詩,盧博士的生命火花,隨著一句句詩,不斷炸開來。這是楊醫師推敲創作許久的作品,宛如晨鐘暮鼓敲響著與會人士。會後,他無須被動等待主辦單位提供,只須使用自備攝影師的照片,就將一篇篇感人的圖文上傳臉書,分享給無緣親臨現場的朋友。

楊醫師的縝密和用心,總是令人驚嘆,引領一種有為者亦若是的動力。

「這本書有股力量,如果你好,會讓你不丟失本心。如果你不夠好,會引導你往好的方向前行。」楊醫師在《為前進而戰》新書發表會中的致詞,使我備感珍惜。但我其實更想以這段話向他致敬,「楊斯棓醫師有股力量,如果你好,會讓你不丟失本心。如果你不夠好,會引導你往好的方向前行。」

用閱讀當藥方

我看見的楊醫師,他的好,泰半是得自於閱讀。

二○二二年楊醫師接受《名人書房》主持人詹慶齡老師專訪,至今累計十萬次高人氣點閱率。節目中,做足功課的慶齡姐故意問了一個看似簡單,但並不容易回答得好的問題:「閱讀為什麼這麼重要?」

我們的人生一定會遇到很多的難題。隨著年紀增加一定會遇到愈來愈多的問題,但其實比我們年紀大的人,這些問題一定都遇過,有些人可能會把它寫成書,可能是藏在他的自傳裡面有一段……當你讀過了……你就會變成一個豁達的人……當你有了閱讀經驗,你就比較不會受傷,你心裡面多了比較多的餘裕,可以快樂的做你想做的事情。

楊醫師娓娓道來的這段話(詳見YouTube影片:《楊斯棓:與書本談戀愛,用閱讀開創利己利他的精彩人生》),不只深得我心,也讓我愈來愈能明白,他十多年來心甘情願出錢、出力、出時間、出創意、呼朋喚友推廣閱讀,只因為他一直以來都蒙受了閱讀帶來的好處。

不少人跟我一樣,在兒時讀過一句話:「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但我當時只認得字,對其意義似懂非懂,如今有了些閱歷,看見什麼是貧與富,也終於見識到貧者真的會因閱讀而富,富者真的會因閱讀而貴。

楊醫師就是因書而貴的典型。

閱讀使楊醫師寬闊、使楊醫師豁達、使楊醫師從洞悉佛學上做為一個人的「正業」之所在,而非綑綁於醫師頭銜的正「業」。他身體力行,用閱讀當藥方,以閱讀自利利人。

每隔幾年,都會有新聞報導指出臺灣人的書籍閱讀率下降,也因此引起一波波喟嘆,臺灣人不閱讀已成為國安問題,應該要有人解決云云。

誰來解決呢?

我總是從楊醫師的每一場演講、在這本新書中也接收到這個強烈訊號:「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應該要有人來做,那麼,這個人就是你。」

這就是《要有一個人》的真義。

當責,承擔起來吧!

利他的寶山

拜讀楊醫師的《要有一個人》大作,看似用二十二本書串起的連篇文章,鎔鑄了二十二個「我就是那個人」—承擔者的利他人生;但細讀每一篇行文,蘊藏了更大量的利他人生,等待讀者逐一開採。可以說,《要有一個人》是一座寶山,不怕人開採,只怕人不採。神奇的是,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珍寶,愈往裡面挖,愈感到身心靈富足。

比如我讀完〈吳家德〉這篇,隨即買了《生活是一場熱情的遊戲》,在一個寒冷的星期一讀完,對於吳家德先生從慢跑時小雨淋濕眼鏡而萌生的哲學思考,深有體悟。當我因為〈歐陽立中〉這篇而讀《飄移的起跑線》,對於作者向孩子們拆解人生實相的俐落,並進而鼓勵向學的技藝,深感震撼。我在〈名人書房〉那篇為楊醫師和慶齡姐推廣閱讀的功力佩服得五體投地,對〈宋怡慧〉這篇,看見閱讀城堡下怡慧老師絞盡腦汁捲袖努力多年搭建的地基。

楊醫師在《要有一個人》書中,最使我潸然淚下的,是〈王金河〉這篇,王金河醫師為烏腳病患義診多年不居功,美國宣教士孫理蓮巡迴美、加募款義助治療烏腳病患,當讀到南北奔波為患者手術而過勞的謝緯醫師,我的心抽痛不已,淚流滿面。這「大愛迴旋」在公共衛生專家陳建仁博士的研究上開花結果,在引領全球公衛與環保標準的美國政府單位得到落實,並推介國際。臺灣醫療界這群默默付出、代代接力的利他者,用他們的生命點亮了光,光照耀了全世界,無數人免於受到病苦而家破人亡。

我讀到的這些,都是我在楊醫師這本新書中開採到的寶藏,我還想開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你以為我在出冊,我是在做社會運動。」楊醫師在演講中總是這麼說。

充滿利他情懷的楊斯棓醫師,總是使我聯想起百年前上醫醫國的蔣渭水醫師,謹以渭水先生的這段《臺灣文化協會會歌》歌詞為推薦序作結:

「我等一舉天下利,豈可自暴棄,但願最後完使命,樂為世界人,世界人類萬萬歲,臺灣名譽馨。」

看更多

試閱

二十二個人,拓展的認知邊界

二○二○年十月一日是我第一本書《人生路引》的上市日期,上市前一週開始接受預購,出書第一個心魔就是:會不會成了一刷(都沒賣完的)作家?結果預購那週已經三刷(每間出版社的每一刷次本數不盡相同,我只能透露前三刷達七千本),讓我自己嚇了一跳,但也心想:「會買書的人也差不多都買了吧!」完全無法想像後來怎麼一路累積到紙本二十八刷,電子版暫且先不計。

二○二三年的三月中旬,我開始著手第二本書的撰寫。一旦下筆,就克服了第二個心魔:「一書作家」。只要完成,就不是一書作家了!我如此自我勉勵。

很多朋友問《人生路引2》何時出?

我的朋友邱繼哲出過一本《好房子》,第二本書就叫《好房子2》;我的摯友鄭錫懋老師的處女作《英語自學王》十刷破兩萬冊,世界市值前百大的多間公司爭相邀請他幫員工培訓,提升外語能力,他的第二本書就叫《英語自學王2》,而且鄭老師的兩本書,我都受邀撰寫推薦序,《人生路引》亦有鄭老師的推薦序,我們的人生因演講而相識,因出書而糾纏不已。

《人生路引2》對我來說一定不困難,二十八個重要觀念,我再找二十八本相應之書,分享該書給我的啟發與感想,很快可以寫成。

■《要有一個人》!不是《人生路引2》!

但我的企圖心不止如此,我想挑戰寫起來比《人生路引2》困難十倍的《要有一個人》。

《人生路引》以二十八個觀念為核心,有人認為以二十八本書為核心,視為二十八支樁,這樣解讀並沒錯,每篇文章都會引導讀者再多讀兩本書。

《要有一個人》也有二十二支樁,是二十二位在我生命中有重大意義的人,每一個人,都觸動我至少又讀了十本書,拓展我的認知邊界,我想把這二十二個人給我的力量,盡可能傳遞給讀者,我希望他們也感受、承接到這些力量。

我與人們建立較深的友誼,往往是從對方認識我數個月或數年後,請我幫他們的作品撰寫推薦序開始。

幫人撰寫推薦序的過程中,我持續學習應對進退的道理。有一次我幫相識十年的蔡亦竹博士寫了一篇推薦序:「《日本人論》堪稱亦竹之眼挑戰永漢之見。」他寄贈的芒果禮盒讓我瞠目結舌,壯碩耀眼的果實,濃重誘人的香氣,腦海浮現了兩句府城庶民詩:「檨仔好吃叮咚現,愛吃枵鬼摃不變。」(好吃的芒果在芒果樹上隨風晃動,貪吃的人總會想方設法偷吃,你怎麼打他、罵他,他還是不會改變。)

年輕時,我曾數度失禮於人,年紀漸長,我也學著包容他人的失禮。若非太誇張,我總秉持「要相信人會改變,要相信人會變好」的信念。

我很享受那段與人從陌生到熟稔,私誼慢慢煨熟的過程,九六%的人,溫暖有情;四%的人,不可思議。這讓我清楚,時間一秒鐘都不需要留給某類人。

《人生路引》成書之際,出版社與我討論推薦序撰文名單,我說已擬好,將親自請託,萬一對方婉謝,我也隨緣,也不再找人,結果沒有一位受邀者拒絕我。

我找的朋友,都是我有把握對方願意花十個小時以上閱讀並撰序之人。

我喜歡研究臺灣的選舉史,若把出書比喻成競選,作者就是候選人,推薦序作者則是競選晚會上登台演說的助選大將。

助講大將最好背景各異,對不同受眾能各自彰顯其魅力,加總起來,對候選人的效益最多。

《人生路引》不辦新書發表會,但有七場需要搶票的新書讀友會!

三年前《人生路引》完稿之際,與出版社討論了「新書發表會」,我告知不想舉辦「新書發表會」,我想挑戰「新書讀友會」。

這有何差別?

通常「新書發表會」的參與者,大多處於「未買書、未讀書」的狀態,場地好壞,落差極大。所謂「壞」的場地,我認為是發表會環境容易受不相干人士干擾,與會者並沒有一個獨立的空間與說書者對話,但「好」的場地往往又需要租借費用。如果我能說服參與者「為自己的位置、空間付費」,說不定我能打造一個新局面。

我想像有個「新書讀友會」,現場不賣書、要求與會者先買書並讀完書、建立報名系統、事先徵求聽眾閱讀後的問題、找優質場地以說服與會者付費(攤提場地費)、找專人統籌團隊與聘請足量行政人員讓活動流程順暢等。

最後在七個縣市我都遴選一位主事者,每個人幫我負責一場的報名系統與金流,我授權他們,若有盈餘,可以準備小禮物回饋與會者(如高雄的秋玉姐和斌哥幫我製作了環保提袋送給參加者),或是挑選信任的單位捐出盈餘(臺南「平安聯合診所」的楊為傑醫師將活動結餘四萬三千四百八十五元補足五萬,捐給善牧基金會臺南嬰兒之家)。

每一場活動,我視票房金額自掏腰包用同等金額給一個基金會,七場我總共捐出六十四萬一千九百八十九元,我有意提醒聽眾:莫忘歷史。

我的設想一一被順利執行,其實,敢嘗試挑戰把活動往這個方向辦,就是帶著火星爺爺所說「跟沒有借東西」的思維。

我在各縣市出席讀友會時,分別邀不同的推薦序作者與我同台,雨狗靈魂拷問我,培芸與我對談,錫懋與我唱雙簧,瀞仁等眾推薦序作者亦曾接力演講,為我助陣。

我唯一不敢驚動的是慧玲姐,慧玲姐的先生世煜兄跟我父親一樣都是洗腎病患,我寧可他們多休息,不需在大疫期間於密閉空間內冒險相挺。

每一場讀友會,我都鼓勵參與者寫心得。寫心得不需為我美言,而是聽講後若有什麼「心內話」願意跟公眾分享,藉這個發表機會,不必客氣。每一場次我選出一、兩位特別讓我感動的朋友,送出我向詩人李魁賢購得其翻譯的全套《歐洲經典詩選》,譬如臺南場次我選出曾在成大醫院工作的陳信宏先生,臺北的加賀屋場次我選出JET LEE,大家收到都很驚喜。心得禮物我刻意又選擇了書,就是用行動告訴與會者:書可以當禮物、書可以取代紅包、書本該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

書籍銷量與各式約訪,三年內接連不斷,近日我還受知名主持人黃越綏、陳凝觀、周玉蔻等人邀約上節目,聊我閱讀史料的心得,這並沒有讓我忘記要完成《要有一個人》。

《要有一個人》分六部,依主題對當代人的迫切程度和內心承重感,我建議閱讀順序由前到後,不要跳讀。

■如果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注意健康,那第二件事就是駕馭金錢!

過去十年,我發起、參與多項「運動」,經費不對外募款,自己以賣屋所得或版稅收入支應。原因是三十年前開始,我陸續觀察到許多活動最後無以為繼,大多因中後期募款困難而草草收場。

我反過來想,我先存錢,用自己的錢支持自己想推動的「運動」,無論是公民思辨或是推廣閱讀,就可以省下不少跟人請託籌款的時間,專心耕耘「運動」內容。

對金錢累積正確的看法,我常推薦朋友先熟讀《雪球》和《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我也分享了被酸民「譏」為「生意人」的吳淡如,面對面的時候,我受到淡如姐什麼樣的對待與啟發。

十年前後,我上過綠角的實體課程,他不造神、不拉群組、不「騷擾」你,我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付學費後純粹獲得一段知識,銀貨兩訖。

綠角外貌十年凍齡,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律己甚嚴,跑步、閱讀,(數)十年如一日。簡單過人生,卻把人生過得有滋有味,他是我抬頭才能看到的人。

■結識各路英雄齊心推廣閱讀,羊腸鳥道變八十米路!

過去七年,我每月舉辦有獎徵讀書心得的活動,未曾中斷。

二○二一年,我想說已不可能帶父母出國(一位洗腎腎友,一位巴金森病友),就把自己過去累積的三十幾萬長榮哩程數拿出來當禮物,每個月挑一位最特別的心得,送給撰文者三萬哩,到最近我才發現,Mona醫師連續參加三十場,獲獎多次,累積的哩程數足以自美返臺。

這樣的故事,讓《名人書房》的主持人詹慶齡也驚奇。我因《人生路引》而上節目,上節目時除了分享著作,又分享了自己推廣閱讀的行動,下節目後,訪談內容竟然又成了我推廣閱讀的利器,二林高中的師生都知道!

師大國文系畢業的歐陽立中,經常面帶笑容,說書獨樹一格,訪談熱情幽默,舉例貼近年輕世代,數位工具不時迭代。雖然他總讚美我,但我必須說,我從他身上學到的,一定比較多。

歐陽立中稱學姊的宋怡慧,既是健筆,亦是暖筆。讀了《原子習慣》不稀奇,地球上好多人都讀過《原子習慣》,但她還寫了一本《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又因為這本書,進行推廣閱讀的海外演講之旅。

■把一樁樁好事,說成一個又一個好故事!

《要有一個人》的最核心故事是我的親身經歷。一個故事講得精彩,就會博得滿堂彩,這個精彩故事多講幾次,就會變成一個經典故事;我們若曾勇敢涉險地,也可能就此埋下一個經典故事的種子。我們既可以傳頌傳奇,也可能成為傳奇。

再勇敢的人,都有脆弱的時候。以「一個人也可以」為座右銘的人,也總有不可以的時候。如果我們有底氣、有餘裕,就可以即時伸張正義,幫人打氣!

而怎麼把乍看細碎的生活瑣事,說成一個個好故事?這就是盧建彰導演的本事。

用一個精準定義的名詞,串起一堆好故事,「大愛迴旋」將告訴你一個盪氣迴腸的超級故事。

■超業、超人、超展開!

我有四個朋友,都曾從事業務性質的工作,並做到頂尖,然後跨界又做出成績,持續跨界,又持續做出成績……

火星爺爺本名許榮宏,有一次「天才」許榮哲邀請十幾位講者同台,我跟許榮宏也在列,我問他們兩位有沒有人搞錯彼此名字,他們說何止搞錯,連「洪榮宏」「許榮助」都經常被攪和進來!

我從火星爺爺的一句話,去爬梳兩段歷史,見證了一段世間難得的友情。其中一位主角,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也為其立傳。

吳家德總經理出過五本書,第四、五本有我的推薦序,第五本的新書發表會,我甚至站台兩次,演講都長達四十分鐘,內容泰半不同。我不輕易幫人助講,若幫人助講,就當做是自己新書讀友會的規格,卯足全力準備。

愛瑞克著作繁多,近期兩本作品亦有我的推薦序,用「仙風道骨」形容他,應該很少人會反對。他的作品讓人反思,他的行動也給人諸多啟發,他最厲害的,我認為是扮演好「連結者」這個角色。

謝文憲憲哥這週跟我聯繫,邀我幫他的新作寫推薦序。我不得已才跟他劇透說我的新作也有他的一篇專文。他擅長分享自己的成功方程式,也不避談自己的失敗經驗。他少談時局,但對時局有極佳敏感度,他總是知道當下年輕一代的參政者中,誰最有料、吸睛。

■深緣貴人「帶我飛」!

我第三度受邀到美國演講時,一共到過美國、加拿大的六個城市,遇到的其中一位貴人就是黃東昇博士。黃博士聽過我演講,他用我YouTube上的演講影片,成功說服各州同鄉會長邀請我赴美演講。我很慶幸,我不只是「埋頭苦幹」,我把自己做過的事,用文字或影音如實呈現,這是「抬頭苦幹」。「抬頭苦幹」,才會有更多貴人看見你!我的朋友李三財,也深諳這個道理!

宋怡慧老師赴馬來西亞吉隆坡誠品書店演講,分享十分鐘的舞台邀我同台演講,讓我的演講足跡增加了東南亞一地,想來真是不可思議。出發前我得知有機會跟幾位當地校長打照面,我購買五本黃東昇博士的傳記,分送給校長們。

張瀞仁是一個傳奇。我跟劉黎兒老師求證過,上一本臺灣人的作品翻成日文版銷售超過十萬冊的,是黃春明老師的作品。瀞仁的作品,超過十八萬,她卻謙虛如昔,總以幸運來解釋一切。她在東京唯一一場新書付費讀友會,我排除萬難也參加,會後,又讓我再一次感受到「抬頭苦幹」的重要!

■外披白袍書生貌,內心奉行武士道

在曾貴海醫師的新書發表會與客委會主辦的授獎活動中,我二度受他邀請上台演說。我重新咀嚼他跟盟友們過往在衛武營公園的努力身影,感動良久。

爽朗幽默,人生閱歷豐富,眼科專業蜚聲國際的林逸民醫師,我所知甚早,相見恨晚,他的新書《放眼看天下:林逸民評論集》的發表會在信義誠品舉辦,我受邀壓軸演講半小時,會後超過三十位聽眾遞名片跟我致意。當天的與會者之一,是李鎮源院士的長女李明瑱教授。會後我們聯繫上,讓我重新憶起李院士人生最後十年捨命為臺灣的拚勁,本書也以專文跟李院士致敬。

李院士的老師就是杜聰明博士。有一個政治人物聲稱自己得過杜聰明獎學金(他的發言人還公開發文竄改得獎定義),我用諸多史料證明:他不曾得過杜聰明獎學金!正確解讀史料,既訓練國民的閱讀理解能力,也約束政治人物的言行,以端正社會風氣!

 

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我

林逸民醫師首部作品《放眼看天下:林逸民評論集》的新書發表會上,我受邀壓軸半小時演講,講題我選定為〈要有一個人〉。

這五個字,我設計的邏輯如下:

我們若討論「花東獨居老人中午吃飯成問題」,至少會有兩種聲音:

一種說:要有一個人,固定去送餐,至於那是誰,反正不是我。
一種說: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我(出錢、出力〔包含推動相關法案〕),不然我不講。

前者點出了問題,有時也不能怪他沒有付出心力,我們可以捐錢給一些基金會為老人送餐,但我們沒有門路捐錢幫水庫清淤。

後者又可以分兩類,一類是政治人物,他們當然必須當責;另一類是老百姓,依照個人意願與財力,出錢、出力去試圖弭平、解決問題。 

愛愛寮的故事,為何感人?

故事的核心,不外乎是那顆「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我」的雄心敢於承擔。

一九二三年,時年二十四歲,任職臺灣總督府的青年施乾,調查艋舺地區的「散赤人」(sàn-tshiah-lâng,貧困的人),不忍他們流離失所,於是毅然以一己之力創辦愛愛寮,收容並賦予他們能力。

切膚之愛的故事,為何感人?

故事的核心,其實也是「要有一個人」在召喚,在發酵。

一九二八年,五十八歲的蘭大衛醫師,看到十三歲病童周金耀,心想:「要有一個人,捐出自己的腳皮,讓我來移植,病人才有救。」

他的妻子連瑪玉做好準備,「要有一個人,那個就是我,讓我來捐皮,你就能救人」。因此,四塊腿皮順利移植到周童傷口上。

 

一九四四年,二十八歲的王金河醫師,發現「要有一個人,醫治烏腳病」,他的天命引導他思考「那人就是我」,金河診所於焉誕生。

一九六○年,傳教士孫理蓮認為「要有一個人,來幫王金河」,於是四十六歲的謝緯醫師,開始和王金河醫師攜手治療烏腳病患。

一九五九年,眼科醫師陳五福擔心盲人若無一技傍身,終將無所依靠,他心裡浮現了「要有一個人,替盲人張羅,創建習藝所」,下一秒,他心想「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我」,於是他創立「慕光盲人習藝所」,次年改名「慕光盲人福利館」,讓盲人習技。

「習藝所免收學雜費,初級班著重生活適應訓練,高級班著重職業訓練。落成後,就連(廣為周知的)史懷哲也曾數度寫信關心習藝所的進展。」

史懷哲去世後,他將用過的十字架木頭拆解分送給好友,其中一份特地寄到臺灣給陳五福醫師。

一九七四年,「慕光盲人福利館」更名「慕光盲人重建中心」,營運迄今。

一九九二年,當陳五福醫師身體微恙,對人在美國的林逸民醫師提出「要有一個人,接五福診所」時,林醫師慨然放下美國的一切,應允「要有一個人,那人就是我」,繼續接棒岳父經營的五福診所及非營利組織慕光盲人重建中心。

我為林醫師新書《放眼看天下:林逸民評論集》發表會的專題演講以「要有一個人」為軸,最後串起蘭大衛、連瑪玉、謝緯、王金河、陳五福、林逸民醫師等人「那人就是我」那股扛起重責大任的豪情壯志,本來設想我走回位置時現場會靜默肅穆幾分鐘,想不到掌聲如雷,久久未歇,讓我激動鼻酸。

前臺東市長賴坤成公開發文讚美一位致詞者以「用心看臺灣」輝映林醫師書名《放眼看天下》,且不吝讚美我:「楊斯棓醫生壓軸的演講更是精彩!」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