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專欄
書活網特推
內容簡介
✦熱門知識平台羅輯思維策畫熱門課程 、12萬「得到」APP付費用戶親身實證
✦半年狂銷20萬冊,讀者公認值得一輩子收藏的好書
✦10萬人親測有效+看完就能用得上的心理學工具,帶你突破人生關卡,成為「了不起的我」!
✦武志紅、馬東、高愛倫、馮唐、熊仁謙、鄭匡宇、劉軒、歐陽立中、羅振宇、蘇絢慧──誠摯推薦
✦羅輯思維、得到app創始人 羅振宇,兩度專文推薦
人人都想學心理學,但不是為了從事這個專業,
而是為了解決內心的問題,改變自己。
這也是作者寫作本書的目的,
讓大家掌握心理學的精華、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創造更滿意的人生。
一套實現人生突破的系統方法
0~99歲都適用的自我發展心理學
心理學博士陳海賢把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轉變成人人可以掌握的自助能力,打造出一套全新的理論——自我發展心理學,從行動、思維、關係、瓶頸期和人生地圖五大層面入手。
書裡沒有抽象、晦澀的心理學概念,只有來自6000多名來訪者的真實故事,和一個個你看完就能用得上的工具。
十萬人親測有效!
學了「課題分離」後,再也不怕別人的評價,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學了「選擇的原則」後,敢於離開安穩的單位,進入新的職位重新開始……
本書想告訴你:每當感到處境艱難的時候,都不要忘了,我們還有自我改變的潛力,你也可以尋求系統的突破方法。
任何時候,只要你想有所改變,就翻開這本書!
書中提供的思維方法和行動工具,能夠幫助你邁開改變的步伐,突破大大小小的人生困境,成為連自己都想稱讚的「了不起的我」。
★雙視覺・男女書封特殊設計★
★自拍炫耀・送人激勵兩相宜★
不管你是男是女,不論從正面看或背面瞧,
這本書都將改變人生,成就了不起的你。
現在就亮出書封,給自己來張自拍吧!
【各界盛讚】
武志紅、馬東、高愛倫、馮唐、熊仁謙、鄭匡宇、劉軒、歐陽立中、羅振宇、蘇絢慧──誠摯推薦
讀著《了不起的我:0 到 99 歲適用,自我發展的心理學》,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過往。
2006到2013年,我在韓國的弘益大學教授中文,月薪約12萬元新台幣,重點是,一個禮拜只需要工作3天,一天4小時,寒假加暑假一共5個月,薪水照給!這樣一個肥缺,我居然把它辭了?
「匡宇,你應該是瘋了吧?」
這應該是很多人心裡浮現的疑問。
但,你如果是我,就會知道,這固定的薪水固然讓人難以抗拒,但我一開始到韓國的目的,只是想順道把韓語學好,2~4年後就要回到華人地區,當我那夢寐以求的「華人界唯一能講流利中英日韓四國語言的主持人!」
到底什麼才是我們的「目的」,而什麼又只是「手段」?
這是每個人都該認清並了解的課題。而真的了解之後,你也會懂得「課題分離」,做出選擇、採取行動、養成習慣,並且最終達到目標,甚至超越你原本對自己的想像。
陳海賢的這本書,絕對是你自我發展的重要明燈。我衷心向您推薦。──激勵達人 鄭匡宇
【好評推薦】
看完第一章「哦,改變原來是這樣的」,看完第二章「撥開雲霧見月明」,看完第三章「通透」。看完一整本,我想該來寫個十星好評。
用心理的方式剖析人生觀,可讀性強,具有很強的當下延展性,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精品書籍。
該可以排在今年看的書裡面的Top1。理論結合實例,讓你了解心理學,了解改變的心理機制。
它是一本走心的書,不是一本飄著的書!
非常推薦,近年來看過的對個人影響最大的書,內容深入淺出,很多一直困惑糾結的問題,雖然不能完全解決,也都能一一理清,畢竟個人成長需要時間。
書內容的質量和高度堪稱一流。不是東拼西湊滿是雞湯的勵志書,而是作者本身的專業和自己大量的實踐案例得出的科學經驗,對於普通人是很寶貴的心理學方面的財富。
好多內容容易跟自己產生共鳴,自己也可以按照裡面的方法去嘗試。當你想做出改變時,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它確實能教你怎麼去做。
內容非常接地氣,也很實用。大有深者不覺其淺,淺者不覺其深的意味,收穫頗豐。
內容專業又通俗易懂。對我這個去年剛主動辭職和離婚的人來說、對正在經歷人生中最大轉折和困難的人來說,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也慢慢有了更堅定的信心。感謝作者!
作者簡介 陳海賢
浙江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中國臨床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為知名心理諮商師,擁有13年心理諮詢經驗,累計接待超過6000名來訪者。
曾任教於有「東方劍橋」美譽的浙江大學,期間開設的《積極心理學》課程,被譽為最受歡迎的通識課之一,獲得「浙江大學版的幸福課」之讚賞。
不僅是中國社會化問答網站「知乎」的心理學領域最佳答題者之一,也是知乎榮譽會員。擁有88萬粉絲關注,開設的「幸福課」專欄也很受歡迎。
他同時也是「得到」APP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開設的兩門課程《陳海賢・自我發展心理學》《陳海賢・親密關係30講》,有超過12萬人跟隨他一起學習,課程收聽人次超過500萬。
畢生致力於幫助敏感內向者找到幸福之道,同時幫助身處過渡期的人完成從舊自我迎向新自我的轉變。
規格
ISBN:9789861373003
384頁,25開,中翻,平裝,單色
目錄
前言 要走多少路,才能成就你的了不起
第一章 開啟行為的改變
改變之路:每個人都有選擇
改變的本質:創造新經驗
心理舒適圈:擺脫舊經驗
心理免疫的X光片:看清心中的恐懼
檢驗人生假設:看清自我限制的規則
小步子原理: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培養「環境場」:讓新行為變成新習慣
情感觸動:改變最重要的動力
第二序列改變:改變是否真的有效
第二章 推動思維的進化
心智模式:組織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僵固型思維:活在別人的評價中
對世界的應該思維:消極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對自己的應該思維:我們為何無法接納自我
絕對化思維:人為什麼會陷入悲觀主義
創造性思維:找到持續行動的張力
控制兩分法:把目標變為行動
近思維:如何走出焦慮
思維彈性:思維是怎樣進化的
第三章 發展關係中的自我
關係中的自我:從個體視角到關係視角
關係中的角色:解鎖更多自我可能
關係的語言:人際關係的密碼
關係的互補:系統如何塑造你我
不安全依戀:愛為何會變成牢籠
關係的三角化:痛苦的「夾心人」
都是你的錯:我們為何互相指責
都是我的錯:我們為何會自責
關係的糾纏:親密關係如何傷害人
課題分離:如何解決關係問題
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如何變得更成熟
新關係:關係是如何進化的
第四章 走出人生的瓶頸
轉折期:逆境也是新機會
結束:如何脫離舊自我
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
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我
職業轉變:如何應對職業變動與轉型
關係轉變:如何應對關係的結束
轉折期選擇: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創傷後成長:如何重建意義感
故事:如何賦予經歷意義
英雄之旅:自我是如何進化的
第五章 繪製人生的地圖
人生階段:如何突破自我中心
青春期:如何確立身分認同
成年早期:如何建立親密關係與職業認同
中年期: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老年期:如何整合自己的人生
自我發展:一條不斷延伸的路
致 謝
各界推薦
讓心理學的超強工具真正幫到你
──羅輯思維、得到app創始人 羅振宇推薦
兩年前,陳海賢老師來我們辦公室做客,我們問了他一個問題:心理學是一門顯學啊,大家都想學一點。但是它到底對人有什麼用呢?難道心理學只是研究人是怎麼想的嗎?可是大家更想知道的是:怎麼改變自己、突破自己啊。自己怎麼想的,哪有自己怎麼發展重要?為什麼市面上就沒有這樣的心理學作品呢?
陳海賢老師說,我一直就想做這件事。我們就慫恿說,你就做吧!然後就有了得到裡的《自我發展心理學》這門課。再沉澱、修改、反覆運算,就有了這本書《了不起的我》。
那你就看得出來這本書的價值了。就像世界上有那麼多管理學的書,但是很少有一本書指導一個創業者從招聘第一個員工開始,怎麼一步步地把公司做起來。世界上有那麼多心理學知識,但是很少有一本書,能夠把行為科學、認知療法、家庭治療、積極心理學、精神分析、成人發展,這些心理學的知識分支整合起來,挑選其中有用的工具,服務於一個人的發展和改變。《了不起的我》這本書的價值和初心就在於此。
那什麼叫工具?我舉個例子。改變自己的第一步從哪裡做起?大多數人都會告訴你,是自省。但是「自省」是一個抽象的詞,它不是工具。身為一個常年減肥的人,我深深地知道,自省這個東西,搞不好就變成了自我否定,我怎麼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邁不開自己的腿呢?我是不是個沒有意志力的人……把自己一否定,就更沒有改變的動力了。
但是陳海賢老師把改變自己的第一步定義為「看清自己的選擇」。經常會有人說,我沒有選擇。我不想這麼早談戀愛結婚生孩子,但是我爸媽非要逼我,我沒有選擇;我在這家公司待得不舒服,但是我又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我沒有選擇。真相是這樣的嗎?你不僅有選擇,而且已經選了啊。你在個人自由和屈從父母之間選了啊,你在迎接挑戰和貪圖安逸之間選了啊。你看,你並不是沒有行動。不選也是一種選,不動也是一種動。
你可能會說,把「自省」變成「看清自己的選擇」,這就叫給工具了?對。區別就在於,自省這些詞,針對的是大腦。選擇這個詞,針對是身體。自省是概念,選擇是行動。所謂給工具,就是給行動指引。
書裡有個工具叫「心理免疫X光片」,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發明的。其實說起來也簡單,就是假設你在心理上,有一套免疫系統,它跟身體的免疫系統是一樣的,排斥一切改變,拒絕一切外來的東西,有新東西侵入,他就讓你難受。身體上的免疫系統,是保護我們的。單心理上的免疫系統,不就是阻礙我們改變的那道屏障嗎?
拆掉這道屏障的第一步,就是看到它,甚至還要穿透它,看到它背後的東西。這可不就像給自己的心理拍X光片嗎?當然說是X光片,其實就是拿出一張紙來,在上面寫出四行字。
第一行字,你就寫,自己想達到的目標。比如,你寫的是,我想更有錢,我想更有創意,我想更開心,不好意思,寫的不對,更有錢是結果性的目標,更有創意是能力的目標,更開心是情緒的目標。你要寫的是什麼?是一個行為目標。請注意,我們講的所有心理學工具,都是針對行為和行動的。比如,我要更自信地表達。
下面接著寫第二行字:我正在做哪些和目標相反的行為。比如,我的目標是要更自信的表達,但是我經常沉默;我經常等別人說完,然後點頭說對對對;我說話的聲音太小等等。
接下來這第三行字,就重要了:你要分析,這些行為給你帶來了哪些好處。別覺得你不認可的行為,就一定是壞的。不是。它一定是給你帶來了很多隱秘的好處。當然,這麼問自己,你覺得回答有困難的話,還可以換一個問法:如果不這樣做,你擔心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比如,你表達不自信,那如果你很自信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你能想到的會發生最糟糕的事為何?你可能會說:「我擔心,如果我說出不同的意見,別人會對我有想法,我會被當作異類,會被排斥。我還擔心,如果我說得不對,別人會覺得我很蠢。」哦,原來這個隱秘的好處是避免衝突,避免被排斥,避免顯得蠢。X光機透視到這兒,已經越來越接近底層真相了。
但是這樣還不夠,接著來,還要寫上第四行字:你自己內心的重大假設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問?因為只要是旁觀者就看得明白,你把發表意見和被排斥劃等號,把說得不對和被別人覺得蠢劃等號,這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啊。你為何會這麼看呢?這是因為你內心裡有一個重大假設:只要發表不同意見,就會引發衝突。
到了這裡,這台假想中的X光機,就幫你洞察了自己的心理免疫系統。你會發現,只要追問自己四個問題,你從「我怎麼能自信地表達」這個起點已經到很遠。原來只是一個空泛的願望,而現在呢?這四行字寫下來,你找到了什麼?找到了攔住你自我突破的刹車片。
找到了就拆掉它好了。比如,你可以嘗試表達的時候,用委婉的口氣,不引起衝突啊;你可以嘗試表達之前做詳盡的準備啊,不讓別人覺得你蠢啊。當然,最徹底的方法,是通過看到這個刹車片,洞察到它存在得毫無道理,直接讓它消失。
對於心理現象,從來就是這樣,清晰地看到它,距離解決它就已經不遠了。比如一個人照著鏡子是哭不出來的,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自己的情緒,就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兩三歲的小孩子,容易情緒崩潰,倒地大哭,你只要在旁邊給他一邊逗他,一邊給他拍照,會幫助他迅速地平復情緒。這就是他看到了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打過一個經典的比喻:我們想要讓車運行,卻一隻腳踩著油門,另一隻腳踩著刹車,能量和動力就在這樣的空轉聲中痛苦地消耗著。你想想看是不是這樣?所有讓我們焦慮、讓我們難受的問題,都是因為在內心動力和刹車片之間存在一個衝突,空耗掉了我們的能量。心理免疫的X 光片,就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這個衝突。然後拆掉它。
這就是心理學工具的力量。
《了不起的我》這本書裡,就充滿了類似的工具:如果你被焦慮淹沒,不知道該從什麼事情做起,你可以用「小步子原理」提醒自己;如果你總是擔心失敗,不敢行動,你可以用「奇蹟提問」推動自己;如果你總是在該工作、學習的時候娛樂,你可以用培養「環境場」來幫助自己等等。這些工具你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
這本書幫助了許多得到的用戶們,相信同樣能幫助到你。
一本幫助你我在人生路上不斷往前的書
--羅輯思維、得到app創始人 羅振宇推薦
《了不起的我》,在我看來,是一本工具之書。它的知識源頭,都來自於心理學這一百年的積累,不是誰的創見。陳海賢老師所做的,就是幫你把那些好用的、被驗證過的、可以促使人改變的工具發掘出來,歸納整理之後交給你。
當然,說到工具這個詞,有人可能不以為然。一般意義上的工具,都是人體之外的東西,小到一把錘子,大到一架飛機,它們都是對人本身能力不足的彌補,都是人的延伸。而心理工具,就是那些自己對付自己的辦法,它不還是在人體內部嗎?它不還是自己說服自己嗎?它不是人的延伸。就好像一個人想扯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怎麼可能有效呢?
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心理工具到底是什麼。
這首先得理解人的本質。人的本質是什麼呢?哲學史上有一個經典的說法,叫「存在先於本質」。簡單說就是:人沒有本質。
哲學家劉擎老師,給我講過一個典故。有一次,法國哲學家薩特在巴黎著名的「花神咖啡館」工作,突然神遊天外。他看著眼前忙碌的服務員,又看著自己面前的杯子,他問自己:我們說這個服務員是一個服務員,和說這個杯子是一個杯子,這兩種說法是同一回事嗎?
大不相同啊。這個服務員是服務員,並不是一定的。如果這個人不想幹了,辭職了,改行了,或者下班了,他都不再是服務員了。一個人是什麼,這是可以改變的。但杯子則不同,杯子不能改變自己,它被判定為一個杯子,別無選擇地就是一個杯子,就是把它打碎了,它仍然是一個碎掉的杯子,而且杯子甚至不能選擇把自己打碎。
你看,人哪有什麼本質?人只有一種存在的狀態。你是什麼,是可以自己主動塑造的。這就是存在主義哲學講的「存在先於本質」的大概意思。
其實,類似的意思,中國的先哲也說過。孔子在《論語》裡就說:「君子不器」。器就是器具、器官、器物的那個器。一個君子,一個理想人格,是不能把自己固定成某種用途的,像個器具那樣,像個杯子那樣。作為一個人,你可以隨時地創造自己。
你看,從這個角度出發,人的自我改造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就是一個人一生的責任,是人格完滿的必經道路。心理學工具就是方便我們完成這種自我改造的。
看完了陳海賢老師的這本新書《了不起的我》,我突然有了一個心得:心理學工具,其實就是幫助我們創造幾個新的人格,然後在體內完成左右手互搏。你可能會說,這不就是「人格分裂」嗎?話不好聽,但就這個意思。
在書裡面,就說了這麼個工具,叫:「奇蹟提問」。這是心理諮詢師經常用的工具。
比如,陳海賢老師有一個來訪者,大四學生,他明明知道,這個學期如果不能修完四門課,就得退學。他也明明知道,自己是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家裡也不富裕,就指著他畢業找工作,改變家庭的命運。但是他就是提不起勁兒來學習,天天窩在宿舍裡打遊戲,連飯都不出門吃。
我們普通人,一般不會處於這種極端情況。但是你想,我們明明知道自己該怎麼樣,但就是提不起勁兒來做,類似這種處境,我們每個人也都遇到過吧?
那「奇蹟提問」這種心理學工具就上場了。我們來看陳海賢老師和這位大學生的對話:
海賢老師問他,我們先不談你該怎麼做。我們先來想像一下,「假如奇蹟出現了,你順利畢業了,那會發生什麼呢?」大學生說,我不去想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我畢不了業。海賢老師說:「沒關係啊,只是想想嘛。」他就慢慢開始想了:「我可能會去老家的省會找一份工作。如果找不到,我就回母校的高中當老師。」哎,說到這兒,這個大學生臉上冒光了。應該是想起來自己在母校高中當學霸的日子。
海賢老師就接著問了:「如果你要順利畢業,你應該邁出的第一步是什麼?」大學生想了想說:「我至少要讓自己的作息正常起來,按時去食堂吃飯。」好啊,那你就先邁這一步吧。後來,這個大學生果然就因為去了食堂,遇到了一個願意一起上自習的同學,然後慢慢地從困境裡面走了出來。
這個案例,聽起來有點好像太輕巧了。就這麼幾句話,就能幫助人擺脫心理困境?對,「奇蹟提問」是心理諮詢師經常用到的方法,看起來簡單,但它背後的設計原理是非常精巧的。
你發現沒有,陳海賢老師問了一句:「假設你順利畢業了,奇蹟出現了,會發生什麼呢?」這句話一問出來,就引導這位大學生在自己體內創造出了一個新的人格,這個人格生活在未來。他想像了一個他自己也覺得美好的未來。這時候他是從未來向回看現在的自己。
我們都知道,從現在看向未來,看到的往往全是困難。而從現在看向自己的過去呢?看到的不僅是自己當年的不堪,也能看到自己其實完全能走的路徑和方法。
那種能改變一個人一生的話,往往都是運用了這個技巧:幫你設想一個未來的自己。然後你就更方便地向回看,看清了自己現在該做的選擇。比如約伯斯說服斯卡利的那句名言:「你是準備賣一輩子糖水?還是去跟我改變世界?」據說斯卡利就是聽了這句話跳槽到了蘋果。還有,勸一個人去折騰一番事業,就對他說:「你再這樣下去無所事事,老了時候,面對自己的孫子,你會沒有故事可講。」還有,很多人都是因為陷入了愛河,想著自己和對方在一起的樣子,未來的人格一旦出現,原來做不到的事也做得到了,什麼健身、減肥、好好工作、上進等等。
看完了《了不起的我》這本書,你會發現,有用的心理學工具往往都是這樣,幫你創造出了另外一種假想人格,就在你自己體內,然後這個人格就能幫助現在的你往前走。
比如我們公司經常用的一種方法,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我們的願景已經公佈了,就是要做世界領先的新型通識大學。
那好,每逢重大決策,我們都會想,如果是北大校長,或者是哈佛校長在這個處境下,他會怎麼選?多問這麼一個問題,就會幫助我們迅速看清很多岔路。這也是在自己的體內裝一個人格。我們並不需要請北大校長、哈佛校長,假想一個人格就有用。
最近我在鮑鵬山老師的朋友圈裡看到他說的一句話。他說,我們號召人讀孔子,問題不是孔子是怎麼說的,孔子是兩千多年前的人,現在當然不在了。讀孔子的目的是在我們當前面對的一切公共事務裡面,我們要有能力判斷孔子如果在這個處境下,他會站在哪裡,然後我們走過去,和他站在一起。
這段話說的真好。如果我們有能力這樣讀孔子,孔子才進入了我們體內,成為我們自己人格組合的一部分。所謂心理學工具,無非就是這樣,在我們的人格組合中,裝進更多的人,更多的角度。在我們陷入困境的時候,我們不會孤立無援。我們體內,就已經有了更多的力量。
陳海賢老師新作《了不起的我》,是一本真能幫到你的心理學著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序
【前言】要走多少路,才能成就你的了不起
我是一名心理諮商師,從業已經十三年了。這些年來,我陪伴來訪者經歷了很多人生的轉變,走過了一段段艱難的時刻。
有些轉變是因為外界環境變化而被動產生的。比如結婚了、離婚了、畢業了、就業了、失業了、失戀了⋯⋯突如其來的生活變動,需要他們的內心做出相應的調整。
有些轉變則是來訪者主動發起的。他們對自己和生活或多或少有著不滿,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他們想減肥、想運動、想控制自己的脾氣、想換個工作、想換種方式和家人相處、想開始或者結束一段關係⋯⋯總之,他們想要換種生活方式,重新來過。
轉變看似很容易。畢竟從出生到死亡,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經歷。可是有意義的轉變很難。當我們想要朝著某個方向前進時,總會遇到很多阻力。但這不是來自外界,而是我們的內心。就好像理想中的自己是一個人,現實中的自己是另一個人;嚮往改變和突破的自己是一個人,阻礙改變與突破的自己是另一個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內心與生俱來都帶有一些防禦機制,讓我們追求穩定和可控,排斥改變與發展,令我們想要轉變的願望和現實的行動形成強烈的衝突。很多時候,我們就在這樣的衝突中半途而廢,陷入停滯或迷茫,找不到繼續行動的方向。
兩年前,在得到公司的會議室,羅振宇和脫不花問了我一個問題:「在中國有這麼多有上進心、有自我發展動力的人。他們有改變和發展自己的強烈願望,可是為什麼市面上沒有一個好的心理學產品能夠幫助人們不斷實現轉變、不斷突破自我呢?」
我想了想:「這是因為轉變是很複雜的,它涉及行為習慣、心智模型、人際關係、關鍵期的選擇,以及人生發展階段的方方面面。」
他們問:「那你能不能來做呢?」
其實這正是我一直在做的事。從事諮商的那天起,我就經常思考,人們所面對的種種成長難題,有沒有共同的心理根源?當人們想要轉變時,阻礙他們的心理機制究竟是什麼。而我又能提供哪些幫助他們轉變的系統工具和方法?
想到這些,我便欣然接受了這份挑戰。
我吸收了行為科學、認知療法、家庭治療、正向心理學、精神分析和成人發展的諸多心理學理論,並整合、應用這些理論思想和自己的諮商經驗,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理論—自我發展心理學。
現在,這些思考的成果全都呈現在你眼前的這本書裡。
這本書名為《了不起的我》,不是想鼓吹盲目自大或自我中心,而是想提醒你,在深陷自我懷疑,或者深處逆境苦苦支撐的時候,不要忘了自己的潛力。
有些人是天生的人生贏家,很容易就有了別人夢寐以求的一切,這不是了不起,這只是幸運罷了。還有一些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得來。他們需要不斷去面對和解決自我發展道路上的種種難題,努力讓自己一天天變得更好。這是一種了不起,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了不起。
在本書中,我會從行為的改變、思維的進化、關係的發展、走出人生瓶頸和繪製人生地圖五個方面,講述我們終其一生會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系統性的解決辦法。
它是一本離你很「近」的書。
這本書中的案例,大部分來自我的來訪者真實經驗(出於保護隱私,我對一些資訊做了改動),還有一部分來自我自己的切身體會。這種「近」會讓你很容易從中認出自己,因為這些是你日常都會碰到的問題。這雖然是本心理學的書,但它沒什麼門檻,你的經驗就是理解它的入口。
同時,它也是一本很「實」的書,為你提供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發展工具:
如果你被焦慮淹沒,不知道該從什麼事情做起,你可以用「小步子原理」提醒自己;如果你總是擔心失敗,不敢行動,你可以用「奇蹟提問」推動自己;如果你總是在該工作、該學習的時候娛樂,你可以用培養「環境場」來幫助自己⋯⋯
如果你選擇直接面對自我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並積極尋求改變,你就走在通往「了不起」的路上了。在這條路上:
你會不斷走出心理舒適區,創造新經驗;你的思維會從保守僵固,變得靈活進取;你能夠擺脫糾纏的關係,發展出主動、獨立、為自我負責的新關係;你會不斷脫去自我的舊殼,並從中長出嶄新的自我;你會收穫歲月和經歷凝聚成的智慧,最終成為了不起的自己。
卡爾維諾曾經說過:「世界先於人類而存在,而且會在人類之後繼續存在,人類只是世界所擁有的一次機會,用來組織一些關於其自身資訊的機會。」
對你來說也是如此。在你存在之前,這個世界就已經存在了。在你死後,世界還會繼續存在。那你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也許是給世界一個機會,讓世界透過你的自我發展變得更好。別辜負了這次機會。
這本書脫胎於我在得到APP上的「自我發展心理學」課程。在我寫下這篇序言的時候,這門課程已經有十萬用戶。他們留下了三八六一○則留言,課程文章被收藏了九九四六四次,收聽人次更是超過五百萬次。很多人透過留言,表達了這門課程對他們的幫助。還有很多人說,因為這門課,他們的人生發生了積極的轉變。
一位用戶留言說,他以前是一個非常糾結的人,做什麼決定都會瞻前顧後。自從學了「課題分離」的思考方式,他會有意識地去想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他現在已經不再糾結於別人的想法,能夠專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了。
有一位用戶留言說,聽課程時,他正在猶豫要不要離職,離開一間不太有前途的地方所屬國有企業。是課程內容給了他轉職的勇氣和嘗試的方法。現在,他已經在新公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還有一位企業高層主管對我說,他在聽這門課的時候,正好結束了一段職業生涯,在尋找新的開始。在那段特殊的時期,他很迷惘困惑,於是一遍遍聽課程裡關於轉折期的內容。這些都給了他勇氣,幫助他走出困境。
用戶的反饋讓我深深體會到自我發展心理學的價值,我希望更多人能夠從這門學科中受益。
巴布.狄倫曾寫道:「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之為人。」
同樣地,在自我發展的道路上,你會經歷很多的難,經受很多的苦,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陪伴你。
在路的前方,你會看到等著你的,是那個了不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