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教授:「我要拍賣一張20元美鈔,底價從1元起標,競標金額第一高的人可以獲得這張鈔票,第二高的人則要付出他的競標金額給主拍人。」台下的你,有信心贏得這場競標嗎?(如果你有信心,你就中莊家的計了,看到最後你就會知道原因)

頂尖名校必修的理性談判課》兩位作者哈佛教授麥斯.貝澤曼與史丹佛教授瑪格里特.妮爾,曾經和投資銀行家、六大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各行各業的總裁,玩過這場競標遊戲,累積贏了1萬美金。

這是理性談判7大危險觀念的第1個危險:不理性地堅持到底。


談判中的理性思考

每個人都在談判。

很多人都認為談判是買家和賣家、勞方和資方之間才會進行的活動,其實談判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化解歧異、分配資源。談判發生在不同的關係裡──同事、伴侶、親子、鄰居、路人、企業,甚至國家之間。有些談判要面對面,有些談判則是競爭對手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出招。在商場上,每天有數百萬場談判,大多都是在企業內部發生。

回想一下談判的經驗。對企業來說,有什麼比談判更重要?而要在談判中取得成功,又有什麼比釐清觀念、理性有效地談判更重要?這本書會告訴你要怎麼做到這點。

理性談判就是要做出最好的決定,獲得最大的利益。不過,我們在乎的不是「讓人點頭」。我們的研究證明,在很多情況下,完全沒有共識還勝過「讓對方點頭」。本書向上千位決策者取經,可以協助你判斷什麼時候達成共識會比較高明,什麼時候轉身離開才是上策。

理性談判就是要知道如何達成最好的協議。這本書會幫你避免兩敗俱傷的決策。

所有主事者普遍都有些決策盲點,讓他們看不到機會,沒辦法在談判過程中盡力爭取。這些錯誤觀念包括:

1. 不理性地堅持到底,有時候第一項行動方針已經不是最有利的選項了,但他們卻仍堅持下去。
2. 以為你要有所得,對方一定有所失,因此錯過了協調互利的機會。
3. 以不相關的資訊作為判斷情勢的基礎,例如對方剛開始談判時提出的第一個條件。
4. 過分受到資訊呈現的方式影響。
5. 過分依賴現成的資訊,忽略了相關數據。
6. 若能從對方的立場思考就能獲得些新資訊或新想法,但他們都沒做到。
7. 過度自信,誤以為能得到對你有利的結果。

把這七點放在心上,再來檢視以下案例。

頂尖名校必修的理性談判課》原著出版近30年,迄今仍是談判領域的權威之作。哈佛大學商學院、華頓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等一流名校的談判課程,都指定本書為修習必讀。
 

不理性地堅持到底

假設你和另外30人在會議室裡,有人從口袋裡拿出20元美鈔,然後宣布:

我要拍賣這張20元美鈔,你可以選擇要參與競標或是旁觀。每個人都可以投標,每次增幅以1 美元為單位,如果沒人往上喊,那喊出最高金額的人就得標了,可以用他喊出的金額贏得這張20元美鈔。和一般拍賣不同的地方是,即使競標金額第二高的人無法贏得這張鈔票,他還是要付出標金。假設比爾出3美元,珍妮出4美元,然後沒有人再繼續往上喊,那麼珍妮就獲利16美元(付4美元贏得20美元),比爾則要給我3美元。

你會願意用1元起標嗎?(請先做好決定再往下讀。)

我們曾經和投資銀行家、顧問、醫師、教授、六大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以及各行各業的總裁,玩過這個競標遊戲。拍賣節奏迅速又激烈,馬上喊到了12至16美元。到了這個階段,就只有前兩名會繼續競標,其他人都退出了。這兩人此時就發現自己陷入了圈套。如果有個人喊16美元,另一人就會喊17美元,那喊16美元的人若不是以18美元競標,就是要賠16美元;再標下去,逼對方放棄並獲得小額獲利似乎比損失更為誘人,於是他就會喊出18美元。

當標金來到了19或20美元,讓人意外的是喊出21美元的理由和之前一模一樣──你要接受付出19美元什麼都沒拿到,或是付出21美元獲得20元美鈔,減少損失。當然,當標金超過20美元的時候,所有人都會爆笑歡呼,幾乎毫無例外。很顯然,參與競標的人都表現得很不理性。人們為什麼會不理性地出價呢?

讀者如果不相信,可以找朋友、同事或學生玩玩看。最後標金經常落在30至70美元之間,而我們最成功的拍賣經驗則是用這20元美鈔換得407美元(前兩名分別出價204與203美元)。過去四年內,我們靠這拍賣遊戲就賺了超過1萬美元。

馬丁.舒比克(Martin Shubik)所發明的這個競標鈔票的範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人們會堅持原本的策略,增加籌碼。玩遊戲的人很天真地開始競標,沒想到標金會超過這張鈔票真正的價值(20美元),畢竟,誰會想要花超過20美元去買一張20美元的鈔票?潛在收益與「贏得」拍賣的可能性,就足以吸引人進入戰局了。一旦開始競標,投標者只要多花幾塊錢就能留在局裡,不必接受必然的損失。這個「道理」加上自己需要明確合理化一開始投入戰局的理由,就會讓人不斷加碼。

顯然,有人加碼就會有問題。投標的人可能會覺得,只要再加碼下去對方就會放棄了。如果兩邊都這麼想,結局就會很恐怖了;但正是因為不知道對方會怎麼想,繼續競標下去顯然是沒有錯的。投標者要怎麼解套呢?

關鍵就是:看清楚整場拍賣就是一個陷阱,打一開始連最小金額都不要投入。成功的主事者一定要懂得看出陷阱。有個策略是,試著思考其他決策者會做什麼決定。在競標的過程中,這個策略會讓你很快就知道拍賣很吸引你,也很吸引其他人。理解這一點之後,就能預測接下來的發展,明哲保身。

商場、戰場和我們的個人生活裡,都有類似的陷阱。以波灣戰爭為例,伊拉克的領導者海珊其實握有追求理性和解的重要資訊,但是攻打科威特這項初期「投資」讓他跌入了陷阱,接下來他只好不斷加碼,堅持絕不妥協。

 



不理性的競爭導致美國航空業災難

1981年,美國航空首度推出了哩程酬賓計畫,可說是航空業史上最創新的行銷方案。商務客(或其他經常搭飛機的旅客)可以累積哩程,用來兌換旅遊獎勵。這個誘因原本是設計來增加乘客對美國航空的忠誠度,看起來或許是一個厲害的行銷策略,但是從談判的觀點來看卻很糟糕,後來證明這簡直是一場行銷與財務災難。

所有航空公司起而效尤,紛紛推出自家的哩程酬賓計畫,競爭加劇後,每家公司開始為常客推出哩程兩倍送的活動,甚至可以用哩程換取飯店住宿或租車等。沒有多久,航空公司為了繼續競爭下去,能夠得到的利潤已經失控地銳減,還產生了鉅額的債務。到了1987年12月,達美航空宣布所有使用美國運通卡購買機票的乘客,1988年全年度的哩程都可以變成三倍。分析師估計,航空公司當時積欠乘客的免費飛行哩程價值,約為15億至30億美元。航空公司要怎麼終結亂象?

美國汽車業在1986年也經歷過類似的競爭戰,或許能提供參考答案。美國三家汽車公司當時都陷入貼現折扣戰,原本是希望能夠增加銷售量和市場占有率。結果每家公司提供的補貼金額在短時間內節節上升,只要其中一家大廠提高金額,另外兩家就立刻跟上,三家公司能獲得的利潤都沒了。除此之外,每一家公司又各自祭出折扣優惠來代替補貼,折扣戰的競爭再次變得激烈起來。到了最後,根本是賣一輛賠一輛。就連不會經商的人都看得出,賠錢生意做再多也不會賺錢!

企業要怎麼逃出致命的螺旋,又不會拱手讓出市場呢?

當時身兼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執行長與總裁的李.艾科卡(Lee Iacocca)想到了對策。他向媒體表示,三大車廠的優惠方案都將到期,雖然克萊斯勒無意繼續,但若另外兩家決定延續戰火,他就會加碼奉陪,把他們給比下去。艾科卡要告訴福特和通用汽車的是:克萊斯勒提出停火協議,但如果其他人不配合,就別怪他強力報復了。福特和通用汽車聽懂了,於是補貼折扣戰也告一段落。

如果美國航空或聯合航空,在達美航空宣布提供哩程三倍的優惠之前,做出像艾科卡那樣的聲明,會怎麼樣呢?那麼達美航空很可能會發現,哩程三倍的優惠根本賺不到什麼錢。可是航空公司無法理性談判,因為他們不像艾科卡,他們沒考慮到對手可能會做什麼決定。艾科卡的談判策略很明確地管理了對手的決策,而航空業者卻忽略了對手的決定,結果債務大幅增加,有些人估計債務金額高達120億美元。

西北航空商務旅遊行銷主管馬克.雷錫克(Mark Lacek),在回想1988年的三倍哩程事件時嘆道:「這根本是自殺式行銷。簡直瘋了。」《財星》雜誌也說:「在行銷史中,脫軌程度最狂的莫過於航空公司相互祭出的哩程酬賓優惠。」

你將會發現:本書分析了為何許多主事者會犯下像航空公司一樣的錯誤,以及有些人──就像汽車產業裡的那幾位──又是如何避免災難降臨;最重要的是,本書將告訴你該如何解決自己的談判問題。不管是企業間的大規模談判,或是和共事夥伴或所愛的人一起做出艱難的決定,我們都會教你如何理性且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將會引導你利用不同的思考過程,來減少航空業案例中「競爭的不理性」。

全文請見頂尖名校必修的理性談判課:哈佛、華頓商學院、MIT指定閱讀,提高人生勝率的經典指南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