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練就出勇氣,途徑不是每天都享有開心的人際關係,而是熬過艱苦時期、克服萬難。
── 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
▌就算護盾失效,你還有心理韌性
我們雖然必須採取一切預防措施和積極行動,擋下來自這個世界的危險,但有些威脅終究會突破我們的護盾。無論計畫多麼縝密,無論我們在自己身上小心翼翼地裹上多少層防禦,沒有什麼是百分之百萬無一失,總會有哪個始料未及的人事物令我們措手不及,而這時候就需要心理韌性。
與韌性有關的研究指出,這種能力不是人人天生就幸運擁有的天賦,而是後天習得,就像一座在心中慢慢架起的鷹架,能承受我們的情緒重擔。
心理韌性這項能力,是指我們遇到挫敗之後,能馬上分析、調整,並在精神上重新站起來。擁有這項能力,我們會明白問題就只是個問題,然後迅速並有效地找出解決方案。想培養這種能力,你需要一套可靠的策略基礎。
本章將賦予你所需工具,讓你在面對心理危機時強化自身韌性。
心理韌性有三個功能:
1.讓你在面對危機時保持冷靜。
2.幫助你有效、有條理地用理智來解決問題。
3.從任何心理困境中迅速恢復過來。
▌樂觀的人沒能活著離開--活在現實中
詹姆斯.史托戴爾中將是海軍飛行員,於1965年越戰執勤時遭到擊落,跳傘逃生後,在敵境遭到俘虜。在接下來的七年半,他被挾持者毆打折磨,直到1973年獲釋。史托戴爾雖然遭到北越共的虐待,但終究活了下來,他在那段期間目睹另外幾個戰俘死亡。
作家詹姆.柯林斯曾訪問史托戴爾,問到誰沒能活著離開戰俘營的時候,史托戴爾說那些樂觀主義者沒能離開,而是死於心碎。
擁有某種程度的樂觀心態儘管重要,但面對現實更是事關重大。如果你只專注於正面成果,而實際得到卻是負面的,你很可能無法適應。
我在保護總統的時候,態度固然樂觀,相信自己的保全計畫足以遏阻任何暗殺行動,但也絕對沒傲慢或愚蠢得以為這種事不會發生。我接受了這種可能,而這讓我得以維持清晰思路,並願意尋找解決方案,來應付沒預料到的問題或威脅。我是特勤局探員,我的責任是保護我的受護者、同事、民眾還有我自己,所以我懂得戴上眼鏡、看清楚事情真相,而不是經過美化的扭曲事實。
你如果能接受現實,這種能力遲早能協助你克服困境。意思就是,意料之外的麻煩事遲早會發生,而這時候你必須放下「我不敢相信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的態度,而是換上「這件事正發生在我身上」的心態。這就是我面對的現實,我現在該怎麼做?
▌了解真正的問題
試著解決問題時遇到的挑戰之一,是確保你要解決的是「真正的」問題。
你有沒有因為腳踝疼痛而去看整脊師,結果發現其實是骨盆歪掉?或是你突然頭痛,結果發現其實你需要配副新眼鏡?有時候我們以為某個問題就是癥結點,而完全沒考慮到其他可能性。
你如果無法解決某個煩惱,或許就該調整觀點,以判斷自己是否專注在真正的問題上。
有時候,我們雖然盡力試著解決問題,卻還是可能陷入泥淖。發生這種狀況時,試著跟摯友或家人分享你面臨的煩惱。更好的做法是,試著跟你有些距離的人討論,就算你才剛認識對方也沒關係。「向外人尋求建議」看似莫名其妙,但有時候,跟你不熟的人也許能回饋給你更誠實、更不一樣的觀點。
▌問題心態 vs.解答心態
在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白,自己在問題發生時處於什麼心態。
當某件事發生,害你屈居劣勢時,你是不是很難繼續往前走?假設你是公司團隊的一分子,而某個同事就是拒絕做出貢獻,你會怎麼做?回家之後整晚對配偶抱怨,說那個同事害你工作量增加?隔天進辦公室後,找人埋怨這多麼不公平?接下來幾天只想著自己多麼委屈?
以上種種,你雖然確實有理由生氣,但真正的問題是,這麼做能幫助你完成工作嗎?
一般來說,事情進行得不順利時,我們會更注重「哪裡出了問題」,而不是「我們該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我們卡在「問題心態」當中,尋找我們能責怪的人事物。我們只專注於「某件事為什麼無法完成」的所有原因,而不是如何完成它。
研究指出,人類在解決問題時能運用的「心智頻寬」(mental bandwidth)是有限的。人類大腦的執行功能協助我們進行創意思考、專注於工作,並應付出乎意料的挑戰。而這項功能在承受一連串看似無比艱難的挑戰時,處理眼前問題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這就是為什麼,當你被迫應付出乎意料的問題時,較為明智的做法是帶著「解答心態」來使用你有限的心智能量,專心找出解決方案,而不是只想著問題本身。
但我們該怎麼做?怎樣才能把自己從執著於問題的思考模式裡拉出來?答案是遵循以下步驟:
第一步:設定截止日期
有時候,在找出解決方案之前,你需要時間來釐清現況和自己的情緒。需要多少時間,端看問題有多難。
給自己充足的時間,來為你碰上的煩惱進行抱怨或哀悼,因為你如果前進得太快,很可能會壓抑而非接受你遇到的問題。
我因為某個令我氣惱的狀況,而對丈夫抱怨連連的時候,我會設定一個截止日期,可能是一小時、二十四小時或一星期,就看我的情緒波動有多大;時間到了,我就強迫自己放下,繼續往前走。
你需要設定截止日期,才能控制自己花多少時間在情緒波動上。人的行為通常在二十八天後就會變成習慣,所以你如果沉浸於憤怒、鬱悶或自憐太久,就會更難脫離這些情緒,而你絕不希望這成為你日後面對衝突的樣本。
重點是,你需要能夠適應並克服情緒波動,而不是讓苦悶或不必要的鬱悶來給自己增加重擔。就算沉浸在情緒當中,你也必須騰出一隻眼睛望向解決方案。
所以,當事情不順心時,像是收到惡言相向的電子郵件,或你處理的談判案子宣告破裂,或是你和伴侶之間的關係急轉直下,請先給自己時間消化情緒。
如果你消化情緒的方式是哭個淅瀝嘩啦、砸東西,或是對著Netflix嗑一大桶冰淇淋,那就這麼做吧。但在耽溺於情緒之前,你必須先設定截止日期。
第二步:接受
走出情緒波動之後,接受你目前所在的處境。別試著去想「你原本在什麼處境」或「你希望自己在什麼處境」,而是活在你的新現實裡,並帶著「這個問題要由你自己解決」的心態。
記住,心理強韌的特點,就是能坦然面對現況。別期望別人介入、幫你解決問題。我並不是說,如果事情明明不是你的錯,你還得接受別人的責怪或扛起責任。我的意思是,對你的問題主張「所有權」,如此一來,你也將對解決方案主張所有權。
第三步:朝解答心態邁進
解決方案需要創新和創意。走出你的心智和情感框架,俯瞰你的現況,把心態從「問題心態」移向「解答心態」。
你可能已經開始想出一些可能的改善之道,現在該開始把這些計畫付諸行動了。也許問題不會神奇地立即消失,但沒關係。這三個步驟的優點在於,你越是把它們應用在人生裡,你的韌性就會持續增強。
如果某種解決方案無法解決你的問題,那就換別的方法試試。堅持下去,而且發揮創意,別放棄。
原型思考(prototype thinking)是轉向解答心態的一個很棒的辦法。事實上,我在紐約市立大學擔任兼職教授時,也對刑事司法和犯罪學的學生傳授這套解方。
有一次上課時,我請學生想出解決方案,減少青少年罪犯的再犯率。我把他們分成好幾組,給每一組幾張黃色便利貼,給他們五分鐘時間寫下想到的每個點子,不管聽起來多麼愚蠢、昂貴或違法。重點不是「批評」點子,而是「想出」點子。到最後,學生通常能想出一百多個點子,雖然有些原型思考得出的解方看似天馬行空,但大多確實可能找到可行之道來解決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