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讀、可想、可互動的歷史啓蒙書
可讀、可想、可互動的歷史啓蒙書
close
商品編號:T0100080

可讀、可想、可互動的歷史啓蒙書

What is History?
作者原文名 Ian Dawson
譯者 單兆榮
出版日 2023-09-01
定價 $340
優惠價 79折 $269
  • 分享至
數量
加入購物車

相關專欄

  • 試閱

書活網特推

《可讀、可想、可互動的歷史啓蒙書》譯者北一女中歷史教師單兆榮導讀影片

看更多

內容簡介

◆最容易上手的歷史入門書
◆讀歷史必備的第一塊敲門磚,直擊歷史學科的本質!
◆符合新課綱「探究與實作」精神,多位歷史教育工作者好評推薦!
◆清華大學歷史所張元教授、東吳大學歷史系林慈淑教授 專文推薦
◆北一女中歷史教師單兆榮 翻譯、導讀 

給討厭歷史的你:令人頭痛的年表和事件可以有更有趣的學習切入點。
給喜歡歷史的你:古人和古物的故事可以有更多深入解讀的空間。
給對歷史無感的你:化資訊碎片為有用知識的思考方法,不學嗎? 

打開本書你將發現:
年表不只是年表,而是人事物存在的時間座標。
史料不只是史料,而是解讀人事物的佐證。
古人不只是古人,他們可能改變千萬人的人生,並造就你的人生。
學歷史不只是學歷史,懂得與過去對話,混亂的當下可以看得更明白。 

田野中的骨骸、備受爭議的國王、遠渡重洋的移民、萬人景仰的將軍……你不需要背書中的故事,當你展開屬於自己的歷史思辨之旅,你會記得他們很久很久。

歷史教師、教育工作者合力推薦——

王曉玲(樂之學苑教師)
朱珮琪(楊梅高中教師)
吳慧玲(新北市國教輔導專輔)
李金鳳(新北市中和國中教師)
李健輝(108 教科書審定委員)
杜可瑜(大直高中教師)
官明儀(樂之學苑校長)
林淑儀(新北市溪崑國中教師)
張百廷(北一女中人社班教師)
梁明慧(楊梅高中教師)
陳詩雯(111年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
彭裕峰(中山女高教師)
曾月吟(師大附中教師)
黃麗蓉(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專案教師)
劉慧蘭(新北市社會領域輔導小組教師)
戴志清(建國高中人社班導師)
簡淑浿(萬芳高中教師)
聖玲 Shan (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
Shengming Shan(愛飛揚華語文中心校長)
單健美(高雄中山高中教師)
顏百鋒(麗山國中主任)
法蘭克(外交人員,遊四方部落客) 
(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伊恩‧道森(Ian Dawson)

道森在英國為青少年兒童編寫了超過六十本書。曾是歷史教師和歷史科教師指導者,後來在校園歷史計畫中擔任了七年的計畫主持人,也在里茲的薩克雷醫學博物館當教育顧問。2003年榮獲全國教育研究員計畫頒發大學優良教學獎。

譯者簡介  單兆榮
北一女中退休歷史教師,人文社會資優班召集人,93年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教師會SUPER 教師。
作品:龍騰版高職世界文化教科書,史博館非洲藝術導覽手冊、台南女中百年校史。
講座:輔導團多年,分享創新教學;各界歷史與藝術講座。
退休後:走讀城市、導覽東南亞。
書寫:部落格「丹楓小筑」、FB。

看更多

得獎紀錄

博客來人文社科Top4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100080
ISBN:9789861373973
EISBN:9789861373966
80頁,21.3X27.5cm,西翻,平裝,全彩
看更多

電子書

歡迎於Readmoo、Kobo、Google、BookWalker、Pubu、Hyread、myBook、UDN讀書吧、Taaze讀冊、博客來洽購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推薦序:歷史課,英國這麼教            張元
推薦序:歷史思考入門書  林慈淑
譯者導讀:打破慣性思維,從實作學歷史   
     
時間區:屬於什麼時代?
證據區:田野中的遺骸「
歷史解釋區:李察三世是邪惡的殺人凶手嗎?
「為什麼?」區:他們為什麼移民美洲?
歷史意義區:何瑞修‧納爾遜真的如此意義重大嗎?
同情的理解區:初抵英國時是什麼樣的感覺?
進步區:將歷史學得更好,是什麼意思?
附錄

看更多

各界推薦

推薦序
歷史課,英國這麼教
清華大學歷史所教授  張 元

歷史課要怎麼教?歷史是過去的事,把課本上的事情講解得清楚明白,有關人物略作介紹,再加上有趣的小故事,得到學生喜歡,就是一門好課了吧!不錯,學生喜歡老師這麼教,當然是好的教學。

不過,今天看來,仍有缺陷,而且不只是瑕疵而已。為什麼?「歷史」是一門知識,學生學習就要對這門知識有所了解,進而得到學習的好處。我們知道知識有其結構,也有其認知方法。如果課程只是表面的講述,學生也就得不到這門知識提供的核心能力。

問題是歷史知識的結構與方法,是什麼?難道要老師把「史學方法」摘要講解嗎?當然不是。「歷史教學」或「歷史教育」是歷史這門學科中的重要領域,歷史知識的普及,不僅僅是把研究成果讓學生知悉;再說,學生也無此需要,因為與培養學生的能力無關。那麼,應該從何處做起呢?

如果對當今世界歷史教育研究情況有些了解,就知道英國學者的成績居於領先地位。我們在上個世紀末已與英國著名的李彼得(Peter J. Lee)教授有所聯係。1993年,我參加北京舉辦的歷史教學國際研討會,通過李教授的學生周孟玲小姐,認識了他與艾什比(Rosalyn Asbby)教授等英國學者。我也於1997年、2006年,邀請兩位來台參加清華大學主辦的國際研討會,講述他們的研究成果。當然,我們熟悉歷史教育的各校老師,也都在各種研討活動推廣有關的教學方法,如「第二層次概念」(second-order concepts)的運用等。成效呢?雖不至於如同竹籃打水,也是十分有限。

何以如此?英國的教科書以及教學指導之類的書,我們能夠見到的,真是太少了,應是原因之一。單兆榮老師將英國的初中歷史教科書翻譯出來,讓我們看到英國教師如何運用教科書,引領學生在一定的知識架構中,思考問題,發言討論,尋求解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沒有必要全面複製,其實也無可能,但我們知道英國老師是這麼教歷史課,就可以從中學習,用於我們的課堂上,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必然大有幫助。更希望這類的書籍可以多多譯出,供廣大的老師參考、學習,摘其精要,運用於課堂教學。

 

推薦序
歷史思考入門書
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教學學會理事長 林慈淑 

「歷史有什麼思考嗎?」如果你還在懷疑這點,這本小書可以給你很好的解答。「歷史思考如何教?怎麼學?」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惑,這本小書會帶給你珍貴的提示和指引。

由單兆榮老師翻譯的《可讀、可想、可互動的啟蒙書》,個頭雖嬌小,價值卻很高。首先,這本書可說是近年來歷史教育一個重要趨勢的具現:在中學歷史課堂中,老師不能只是傳授特定的史實,還得教導學生這個學科的核心概念,培養學生「做歷史」的能力。尤其隨著AI時代的來臨,此一歷史教學訴求,不但不會減弱,只會越來越成為主流規範。

其次,108課綱上路以來,教導學生思考、閱讀、探究與實作,成了我們社會各界的共識,也是各科老師必須磨拳擦掌、努力以赴的目標,歷史科自不例外。這本書的翻譯面世,正適時回應了這樣的需求。對任何有志於教導學生歷史思考的老師,這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

這本書起手於「歷史是什麼?」這個貫穿全部內容的大哉問,進而揭示六個重要的歷史思考:時序、證據、歷史解釋、原因、神入、歷史意義。除了對這些大觀念的精要界定外,書中更展示了,教育者如何透過問題、資料、活動設計,帶領學生們認識與討論歷史。

當然,不是說此書無懈可擊。這本原文書大約出版於2003年,專為英格蘭的中學歷史課而寫,因此,內文中所用資料、所提問題都以英國史為例。面對跨越若干時間、空間的這本著作,讀者或會想到:六大歷史思考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可能?這些歷史核心概念,如何因應台灣學生、有效地進行教學?讀者是否更能夠理解那些概念?書中的闡釋和教學活動可以如何轉化和延伸?本書可如起點,激發你探索更多的問題,以及可能性。也正因這本書促使我們深思考量,才顯其價值。閱讀此書,讀者為的不是依樣畫葫蘆地操作,而是會帶來啟發、反思,甚至供我們論辯。

兆榮老師博學多聞,在百忙中偷空翻譯,真是難得有心。相信這本書的問世,能為我們所共同關心的歷史教育園地,注入一股清新無比的活水。

看更多

試閱

譯者導讀
打破慣性思維,從實作學歷史
單兆榮

從開始閱讀此書,到愛上此書,最重要的歷程是,它打破我們對學習歷史的刻板印象——

「判讀」資料,而不是「記憶」資料。
如何「提問」,比「回答」更重要。
只有「參考答案」,沒有「標準答案」。
「探究與實作」,是學習最好的策略。 

此書以歷史學的「能力指標」為架構,每一區提供讀者練習一種能力:「時間序列」「史料證據」「歷史解釋」「因果關係」「歷史意義」和「同情的理解」。最後以進步區驗收並總結「歷史是什麼?」的大圖像。

每一區涵蓋三個重要學習元素:「想一想」「歷史詞彙」「大觀念」。循序漸進的充分提問、討論、回答後,最重要的是「大觀念」,強調此區的重點——歷史是什麼?透過引導探問,甚至提供不同概念並陳,讓你可以發展出自己的觀點。一般讀者,可以自己摸索,獨樂樂;也可以眾樂樂,組成讀書會,討論出更多有趣的可能;教學現場,老師更可以運用在各個恰當的單元,讓學生反覆思索。全書探究實作後,除了歷史思維更有深度外,趣味橫生之餘更添知識量。打破一般以為的「重視能力,必忽略知識」的刻板印象。

本書附上的參考答案,是譯者自己的想法並綜合與許多老師和學生討論後的結果,僅供參考。每一位讀者經過討論後的答案會更豐富多元,建議整區全部閱讀和做完再參考,甚至可以提供更好的建議給譯者。

一、時間區

依衣物與建築的線索判斷時代分期——這兩者是最直接的街頭意象,提醒我們歷史就在身邊,只是經常被忽略。

第一階段分別有六個時代,供讀者練習整齊配對;第二階段加入更多器物,練習多元配對,可以先自己判讀,再針對難解的部分上網搜尋關鍵線索;第三階段,提供更深度的學習,透過線索讀者可以自己推測較不熟悉的時代特徵。循序漸進,是很重要的教學設計和提問模式,值得我們學習。

二、證據區

提供遺骸出處和八個線索,包括創傷切割整齊的骸骨、鄰近地區的歷史戰役、史家查閱相關歷史的結果等,練習從史料推測,從線索判讀。雖然一一檢視所有資料,也不保證每一則資料是否直指某一場戰役。此區強調「謹慎」使用史料,防止「過度推論」;歷史資料的「不確定性」,正好打破我們喜歡標準答案的慣性思維。

三、歷史解釋區

透過英王李察三世是否殺了姪子們的歷史公案,練習察覺不同立場的不同看法。先從反對李察三世者的角度,尤其透過戲劇傳播深入人心者入手,讓讀者從字句中找出負面詞彙,點出其實我們閱讀的任何文章都有意無意透過形容詞影響著我們。

接著作者用簡單的提醒讓讀者練習區隔「事實」和「意見」。因為一般敘述句中,經常事實與意見混在一處,檢視要特別小心。

試舉一例說明,「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此句是事實?還是意見?若以孔子評論的語氣而言,「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大概會像夷狄一樣被散著頭髮(漢人束髮),穿左邊開襟的衣服。所以這是個假設語氣,是他的個人意見,非事實。若再問,孔子是否說過這樣的話,恐怕還有一番討論。

書中又提供八條線索,並陳支持和反對李察是否謀殺的資料,一一辯證的過程,其實是為了進入大觀念:歷史敘述是充滿立場的歷史解釋。也提醒我們在閱讀文章時,首先要問作者是誰?目的何在?根據的資料有哪些?

讀者可以試著自己練習,閱讀各報對同一事件的報導,仔細比對,會發現遣詞用字、選取材料的差異。

還可以進行一個練習,把一開始漫畫上的李察,改用支持他的北方人民立場重新書寫,會出現有趣的對照組。英國有支持李察三世的團體,加上近年出土的史料,都成為新聞素材,因此網路上有不少討論可供參考。約瑟芬‧鐵伊所著的推理小說《時間的女兒》就試圖以一名警探的角度破解此公案,可以對照參看。

(說明:「Richard III」一般譯為「理查三世」,本書為了區隔英國清教徒革命的「查理一世」(CharlesI),避免讀者混淆,全面翻譯成「李察三世  」。)

四、為什麼?區

本區將六個真實的移民案例,放在歷史時間軸上檢視。長達兩百年的移民史,每一波移民都有不同理由,包含革命事件、犯罪、貧窮、奴隸、探險和宗教等原因,讀者學習將複雜原因分類比對。最後,以一個案例中五位同船者的對話,精采地提醒讀者,移民原因不但因時代而異,也可能重疊多樣出現在同一批移民裡,因人而異。從此延伸,讀者還可以練習回答:現代移民與當時有何異同?移民臺灣與移民美洲又有何異同?

五、歷史意義區

以英國名將納爾遜將軍為例,探討有名和有歷史意義的差異,也就是能夠歷史留名者,是如何形塑的?由誰決定的?有沒有爭議性?

將納爾遜的故事,分段檢視,可免去冗長的閱讀;在練習做標題的過程中,學習如何進行歷史的細讀。此區提供六則示範,空出五則讓讀者練習下標題。

在「大觀念」裡,進一步探討特定人士因為對當代和未來生活有重大改變,呈現歷史留名的可能。另外還可以繼續探討,「一將功成萬骨枯」下,被忽略的戰鬥士兵,畢竟納爾遜的功業積累,不只是他的策略得宜,還需要勇猛士兵的付出。

書中亦試圖引導讀者思考名人的歷史意義,在目前網路發達人人可留名的社會,這是值得探討的議題:到底要如何留名,才更具歷史意義?

六、同情的理解區

以英國殖民地牙買加移民為例,從他們的訪談中,看到不同的際遇。以同理心理解外來族群適應和被接受的困境。首先呈現船隻初抵達時,穿著整齊歡欣鼓舞的移民照片;有的曾為英國皇家空軍賣命,但不再被歡迎;有的因膚色而有不愉快的租屋經驗;有的受到歧視失業;有的覺得英國人不如牙買加人熱情;有的英語腔調被嘲笑;還有的因1958年種族騷動擔心受怕;當然也有人因演唱具異國風情的歌曲而嶄露頭角大獲成功……林林總總,移民的個人經驗折射了他們對新家園的感受。

放諸也是多元移民社會的臺灣,讀者可藉此進入移民的世界,並試圖理解他們,讓歷史也可以是學習寬容和高層次情感教育的重要場域。

七、進步區

驗收前六區塊所有的學習,檢視讀者是否透過這些探究與實作,對歷史的看法。從書中一張英王查理一世被斬首的圖片,讀者可練習整合各區學到的歷史價值,提出問題並做出解答。

大觀念中,以桌遊的形式,呈現英國史上的著名事件,讓讀者練習六區的歷史思維。不斷練習的設計,也消解眾人擔心用活動學習會讓能力有餘、知識卻不充分的疑慮。

總結

此書最引人處,是呈現歷史學特殊的爭議性,各種說法並陳,正是現實社會的縮影。彰顯歷史不是過去,而是「現在與過去的不斷對話」。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