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煩惱,身體有解》這是我目前看過最簡便的自癒法,我已經練習了好幾天,非常推薦! 

心理治療的困難點之一就是對覺察的高度仰賴,但神經心理學以及這幾年開始流行起的身體取向治療法對此有不同的思維。

既然從「心理」不好進去,那就改從「身體」下手吧!  

現在的你,是什麼顏色?超簡便的理解

這本書談論的是自律神經系統的狀態,而現在的你,是什麼顏色呢? 

交感神經:它是身體的油門,是人在遇到危險,處於活躍狀態時發揮作用的神經。它過度激發時會讓人焦躁和緊繃,先讓我們把它稱為「紅色神經」或阿紅。

背側迷走神經複合體:它是身體的煞車,是人在靜止與休息時發揮作用的神經。它過度激發時會讓人失去動機、想躺平,讓我們它稱為「藍色神經」或小藍。

腹側迷走神經複合體:它是身體的換檔機制,用以調節速度。當它發揮作用時會讓人感覺平穩和安全,讓我們把它稱為「綠色神經」或綠綠。 

這三種神經主宰了我們的情緒。 

「阿紅」利用戰或逃來自我保護,「小藍」藉由靜止/裝死以節省能量,「綠綠」則是透過與重要的事物連結來保護生命。它們三者都是身體的保護機制。

 

這不是你的錯,是自律神經反應

因此本書所談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自我接納,但接納的不是心理狀態,而主要是我們的生理反應: 

• 當我焦躁不安、憤怒、激動的時候,是阿紅在發揮作用。
• 當我憂鬱、提不起勁、不想說話的時候,是小藍在發揮作用。 

它們都是我的一部分,不需要否認,這時我們需要做的,是把綠綠叫出來加以調節,以方便自我照顧。

綠綠是連結的神經,當綠綠與阿紅混合的時候,我們的感覺是「放心地行動」、「放心地戰鬥」、「安全地逃離」。 

紅綠神經混合的關鍵字是「遊戲」,知道自己在安全的狀態下全力以赴。

當綠綠與小藍混合的時候,我們的感覺是「放心地靜止」、「放心地休息」。

藍綠神經混合的關鍵字是「愛」,是一種無條件獲得接納的放鬆感。

身體優先於心理

根據作者長年在精神科的觀察,他認為多數的精神疾病可以被詮釋為「紅藍混合」。

因為缺乏綠色神經的加入,紅藍混合的安全感跟連結感都很低,因此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

說得極端一點,那是一種「我該戰鬥,還是該靜止(死亡)」的狀態。

一旦綠色神經開始作用,人就能自動跳脫二元對立的限制,讓思考和感受進入一個比較平和的狀態。

我認為這就是本書的第二個重點:身體優先於心理。 

察覺自己身心狀態不好的時候

叔本華說過,健康的乞丐比生病的國王幸福。(鐘穎老師這樣推薦:正是時候讀叔本華

但這個觀點下的自我療癒進一步提出,當你察覺自己身心狀態不好的時候,你應該: 

• 藉由冥想喚醒你的綠色神經,請他開始發揮作用
• 優先照顧身體的所有不舒服,例如補水、運動、伸展、睡眠、擦乳液
• 平時專注於五感,與綠綠相遇(正念的練習)

同時你還可以進一步:

• 用紅藍綠神經的狀態描述和協助周遭的人,幫助他們認識體感
• 以綠色的狀態跟人互動,因為不同顏色的神經狀態會相互傳染。

當我們主動塑造一個以綠色神經為主軸的互動環境,我們就更有機會待在安全的人際環境中。 

這個觀點的重點是「身體」,因為身體狀態優先於心理而表現,照顧好身體,我們的想法就會自動轉變。

我想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驗,睡不好、眼睛乾澀、喉嚨痛的時候很難正面思考。

同時也因為聚焦於身體,人就可以免於歸咎、責備、以及自我否認,能把焦點放在尋求解方。

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有太多人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越學越沮喪,越學越無力。

從身體的角度下手,改變觀照的對象,反而能讓人擺脫煩惱。 

改用三種顏色來命名/定位自己的身心狀態,比起用十餘種情緒名詞來說確實簡便得太多了! 
特別是對男性、孩子、或者情緒粒度比較低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記得現在所有這些心理學的暫時觀點,將來有一天,一定會以器官結構為基礎的角度來論述。」
-- 佛洛伊德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的角度,以多重迷走神經的觀點教我們釋放壓力,驅散焦慮。

定時問問自己:現在的你,是什麼顏色?

(本文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 愛智者書窩 粉絲專頁) 


臨床心理學家吉里恒昭,以全新方式調節身心的最佳入門書
根據名為「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所發展出的「思考方式」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蘇益賢(臨床心理師)、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一起認識多重迷走神經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